惟贤法师答:开口吃饭,到吃一半,最后吃完,只有自己最清楚。开口吃的滋味比较浅,慢慢吃到一半,就深入了,吃完以后啊,身心轻快,肚子吃饱了,境界就不同了,这个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有个譬喻
惟贤法师答:说明障碍大。佛要成道的时候,魔宫震动,因为佛成了道以后,魔的地盘就减少了,所以魔王坐立不安,就趁佛要成道之际,来干扰他,派魔女,派魔军魔将,文的武的都来,结果佛在定中,不为所动。虽然道高一
问:目前的商业社会有很多欲望与欺骗,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或者是象日本禅师所说用空的思想去面对,那么这样做是否只是把它无条件接受下来?答:如果人家要欺骗我们,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接受他的欺骗呢?有时如果我
惟贤法师答:你能力强,工作方面表现好,得到众人拥护,就不要怕个别人的力量!在佛家来讲,耕耘了,种了善因,人天拥护,人天欢喜,个别人要压是压不倒的,这是个因果规律。你要认清这一点。至于说本命年,佛教是不
惟贤法师答:在民国初年,对佛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佛法亦科学亦哲学亦宗教,另外一种说佛法非科学非哲学非宗教,两个都有道理。你说佛法是科学它合得起,佛法建立在现实上,建立在因明论点上。你说是哲学它也合得起
惟贤法师答:念经要不快不慢,要合适。念快了来不及喘气,念慢了速度又不够,同修行一样,跑快了易摔倒,走慢了又没有进展。不要在表面上求快,最重要就是心诚,心要诚恳,要专一、安静,到这个境界,才有功效。若太
惟贤法师答:因能变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种现生熏,从因方面来讲,就有一切现象、森罗万象。果能变就是反转过来对于现象的认识,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因能变使我们有五蕴身的正报,阿赖耶
第五卷 付法藏因缘经商那和修临涅槃时。以法付嘱忧波鞠多。而作是言。昔婆伽婆以无上法。嘱累尊者摩诃迦葉。欲令众生执大明炬。永离诸苦受涅槃乐。迦葉次付吾师阿难。阿难转复嘱累于我。我欲灭度委付于汝。汝若于后
治意经佛言。安般守意具行如法已。欲次第学。如如佛说为在天下得明如阴解。月出立身立意立坐卧亦尔。已比丘立意。如是前后会有所益。已前后有所益。使不复见怪意。已止意亦守六衰。常守莫中止。便知无为身。若一切有
第四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护持正法戒品第二之二论曰。于是经典不舍诸善知识如护己身。于是经典一刹那顷乐菩萨学。于是经典集菩萨行。于菩萨学应择彼言。是故伺察不堕是罪。于无智处亦不爱乐。见是经典常乐尊重。见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