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罗识的意思
2025-04-11 10:45

阿摩罗识,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修行第八识完全清净之后的”识“,一般指第九感,也称”无垢识“。
《八识规矩颂》上有两句经文,讲到”无垢识“——……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大意是说,修行达到金刚道成佛的时候,大圆镜智和无垢识同时显发出来,也就是说,一切众生虽然都有清净无染的”无垢识“,但成佛之后才能显现。

第九感是修行人所追求达到的极高境界,即人做到了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做到了源源不断是谓生生不息。
领悟第九感,就是在达到第八感的极致后,斩却自身的善念、恶念、自身,拥抱虚无的感官,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顺应虚无之道,虚无并非混沌,而是什么都不存在。

End
梵语amala-vijn~a^na。即第九识。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
据三无性论卷上载,唯阿摩罗识无颠倒、变异,故谓之如如。转识论则谓,实性即阿摩罗识。又据十八空论载,阿摩罗识乃自性清净心,然为客尘所染,而谓之不净。据金刚三昧经载,众生一切之情识皆转入庵摩罗。至于阿摩罗
属于哲学部分,佛教将人的感官意识分为:眼、耳、鼻、舌、身、意,这些称之为前六识,第七识叫“末那识”(此识名称最多,又叫独头意识、传送识、分别意识……等等),它是中间意识,主要任务是将前面那六种感官意思
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梵语amala-vijn~a^na。即第九识。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
第九意识,叫阿摩罗识、净识、白净无垢识。第九意识是干净的、没有任何肮脏污染的意识在深层的内心,实际上就是你的佛心和你的初始心。你的佛心在这里,这是一切众生的清净本源心地。一个人害了人之后良心发现,“我
阿摩罗识是究竟的净心:真谛在『决定藏论』,说转依为阿摩罗识;这与阿黎耶识相对的,指无学声闻,缘觉,八地菩萨以上的,如智无差别而说。但阿摩罗识,并不局限于阿罗汉位的。智证如如的转依,彻始(初地见道位),
阿摩罗识又称第九意识即第九感,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第九感是修行人所追求达到的极高境界,即人做到了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做到了
阿摩罗识就是指不受外界的感染,保持着清净的心,寻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无垢心,就是佛性,开悟了。而八识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前五识就是人的表面,而意识就指思维;末那识是潜意识,在
梵语amala-vijn~a^na。即第九识。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
阿摩罗识,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修行第八识完全清净之后的”识“,一般指第九感,也称”无垢识“。《八识规矩颂》上有两句经文,讲到”无垢识“——……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