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2025-01-23 12:03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幸福的,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和我一同前往问候阿那邠祁长者。”便和舍利弗尊者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走到了长者家,入内就座。舍利弗问长者:“你的病情有没有好些?”长者回答:“如今患病身心慵懒,我感到病苦有增无减。”

舍利弗尊者说:长者!当忆念佛,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也当忆念法,如来之法,甚深微妙,可尊可贵,无与等者,为贤圣者之所修行;也当忆念僧,如来弟子众,上下和顺无诤,故能成就一切善法。诸贤圣众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得成就。所谓僧者,证得四向四果、四双八辈,为如来的圣众弟子,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长者!若能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称计,能获解脱、寂静涅槃之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虔念佛、法、僧三尊,终不会堕于三涂恶道;修行念佛、法、僧三尊,命终必生天上、人中善处。长者!心应当不住于色尘,亦不依色尘而起意识分别;心不住于声尘,不依声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香尘,不依香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味尘,不依味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细滑触尘,不依细滑触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法尘,不依法尘而生分别;念头不住于现在或未来,不念念相续分别;心不起贪爱,不依贪爱而起分别。为什么呢?因为有爱就有受,因受而生有,因于有,就有生、死、愁、忧、苦、恼等烦恼,不可称计,所以有此五阴炽盛苦,无论是我、人、寿、命、士夫、百姓、有形之类等皆是如此。

若眼识生起时,亦不知来处;眼识不生分别时则灭,亦不知去处。不能说没有一个因缘产生而有眼识分别,也不能说有一因缘产生而使眼识不生分别,皆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有生灭。所谓因缘法者,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无法称计。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无有而生,已有而灭,皆由诸法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所谓的来处,也没有所谓的去处。长者!这是修行空观第一之法。

当时,长者听闻后悲泣涕零不能自已,舍利弗问长者:“以何因缘有此悲感?”长者回答:“尊者,我不是悲戚,是因为我从往昔多次承事佛陀以来,亦尊敬诸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像这样尊贵难得之法,如舍利弗尊者您现在所演说。”

阿难尊者说:“如来说世间有二种人,一者知乐,二者知苦。习乐之人,正是耶输提尊者;习苦之人,则是婆伽梨比丘。耶输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脱者,则是婆伽梨比丘。知苦之人、知乐之人,二者心皆解脱,二者皆是如来弟子,无与等者,善观诸法不生不灭,精勤修习佛法,无有懈怠,只是心有增减之差别。人有知者,有不知者;正如长者刚才所说:‘我从往昔承事佛陀以来,恭敬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如此尊重之法,如舍利弗现在所演说。’耶输提比丘观于地,而心得解脱;婆伽梨比丘观视于刀,即时心得解脱。所以,长者!应当效法婆伽梨比丘之修习,必能得解脱。”

接着,舍利弗尊者又为长者广说佛法,令长者心生欢喜,发起无上菩提心,然后从座而起与阿难尊者一同离去。

就在二位尊者离去不久,长者便命终投生三十三天,并有五事功德胜于诸天子,是哪五种功德呢?所谓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神、天光明。当时,阿那邠祁天子作如是想:“我今得为天子身,皆因如来之恩德。我不应耽溺于五欲而自娱乐,应先前往世尊之处,问讯顶礼。”

于是阿那邠祁天子带领诸天人,来到佛陀所在之处——祇树给孤独园,手持天花散在如来身上。阿那邠祁天子便在虚空中,合掌向世尊说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世尊默然许可。阿那邠祁天子心想:“如来已然许可于我。”便舍神足通,来到世尊旁站立,向佛禀白:“我是须达,又名阿那邠祁,为人所知晓,也曾受如来弟子之所尊教,现今已命终投生三十三天。”

世尊问:“你由何种恩德而得生为天子身?”天子答:“承蒙世尊之力,得受天子身。”说完,阿那邠祁天子再度以天花散于如来身上,也散于阿难尊者及舍利弗尊者身上,然后,环绕祇洹精舍七匝后,隐没不见。

隔日,世尊告诉阿难:“昨夜有天子来,并说此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说偈后,那位天子绕精舍七匝后离去。阿难!你可知道那位天子是谁?”阿难禀白:“必当是阿那邠祁长者。”“如你所说,他正是长者投生。”阿难又言:“请问世尊,阿那邠祁长者生到天上叫做什么名字?”

世尊答:“他在天上还是叫阿那邠祁,因为他出生在天上时,诸天子都说:‘这位天子在人间,是如来的弟子,常以平等心广行布施,救济一切穷苦困乏之人,以此功德,生于三十三天,所以续名为阿那邠祁。’”

世尊接着对诸比丘说:“阿难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虽然他尚未证得阿罗汉,但是他的智慧无人能与他相比,因为阿罗汉所应知的,阿难都知道;过去诸佛世尊所应学的,阿难也都明了;过去也有这样的人,一听就能了知道理,如我弟子阿难比丘,观察、观看就知道如来须是、不须是。过去诸佛弟子入三昧正定,才能知道自己还不能了解之事,而今阿难比丘只要观察、观看便能知晓。”

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弟子中博学有智慧,又能勇猛精进修行,心念清明,多闻第一,堪任执事者,正是阿难比丘。”当时,诸比丘听闻佛的开示后,个个欢喜奉行。

End

法宝髻长者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

长者子斋僧获福

长者子斋僧获福◎ 般 若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生活非常的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如果能至诚供养三宝,死后便能往生忉利天,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不再有人世

折服婆罗门长者

折服婆罗门长者◎李玉川迦旃延遵照佛陀的教示,到处宣扬四姓平等的主张,很多婆罗门知道了很不服气,希望找机会来向迦旃延问难;他们心想,若不把迦旃延难倒,婆罗门种族从此就休想再抬头了。可是,善于巧辩的迦旃延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顺应天道规律

◎ 地 藏人本来没有大病,有病,缘起都是家庭不和睦,没有处理好祖先、家庭的关系而导致的。一个人只要没有证得圣果,就会被世间的规律所转。所以,古人讲的,你要修行,就要天人合一,就要顺应天道的运行规律。比

【天道玄机】看透红尘修行与财富背后的密码

致各位读者:因为最近俗事较多,很多网友一直很困惑,苦于物质社会与精神层面的纠结,特别是很多学佛几十年一直没得以解脱,原本计划写篇释迦牟尼成佛的玄机,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计划本期内容讲财富与修行的关

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大悟之人的诀窍!

《周易》谦卦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卦体中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

易经六十四卦,窥的是天道,喻的是人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表面上看,《易经

《易经》大道:天道刚健、地道厚实、人道中庸

天道刚健地道厚实天道刚健《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的第一条就是独立,不假外物。从天的角度看,就是独立运行,不依赖外物。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乾是万物的大元,万物赖以生存、发生。天道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我们都知道在佛教的天道中,所有众生都是有极大的福报的,而且每个人都是寿命很长,神通广大的。那么我们若是违背天道而行的话,就会遭致灾殃的。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一干事情一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相信我们小时候削铅笔,刚开始我们肯定总想削成最尖的,但是结果往往折断。而这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以后再削铅笔,相信都会适可而止,不求最尖了。世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凡事总是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达到这个目标

欲界中的天道

天道夙修十善,得其上者业种成熟,即生天道。天之所以胜于人,约有三事。一为化生,化生者,机缘一至,即托境现身,无处母胎之苦也。二为身胜,人中之痰涕,精涎,便溺,垢腻等一切不净物,诸天皆无之。而天女姿色,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幸福的,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

佛法不仅只是人道,还要重鬼神道天道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在有些法,只讲人道,就是有些提人间佛教的。就完全讲人道。其它道都不讲。我想这个是不究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和鬼,天神的差别就在于人有身体。而鬼没有。但鬼道和天神道,人虽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

鹦鹉闻法投生天道

我们都知道天道在佛教中是生灵生存的一个环境,天道中的众生,就是过去做很多善事,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天道里当然也非常幸福,虽然不及极乐世界,但是在六道里是最好的。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我们若是了解欲界的话,我们就是可以知道,欲界中也是有六道的,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鬼,曰畜生,曰地狱。前三名三善途,后三名三恶途。但是读过《无量寿经》的应该也都知道,里面是将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