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2024-10-23 12:34

良因法师

问: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依着这个仪轨虔诚恭敬,随文入观,然后要 计功分课,每天要做定课,比如发愿拜十万拜。如果没有固定的功课,心的力量沒办法集中,今天想拜就多拜,不想拜就少拜,总是随心所欲,这样懒散的心,跟虔诚恭敬的心是不相应的,而且也不是专注的。

但如果规定每天五百拜或一千拜,直到拜到十万止,有这样决心的时侯,就会很专注。就像太阳底下拿个放大镜来聚光,火就会烧起来。专注,才能感召三宝的加被,才会有力量。

事忏功德的生起,其实不是因为很努力的拜而生起,是因为努力的拜忏,感召到三宝的加持,所以能够灭罪。

事忏的关键是他力的加持,三宝的加持力。因此要感应三宝的加持,必须得专注,专心的拜八十八佛,专心的拜大悲忏,或者专心的持百字明。专注到这个点上的时候,滴水穿石,就会有力量,就会感应到三宝的加持力。自己的专注就像放大镜,三宝的力量就像太阳,两者相互作用,火就着起来了。

问:为什么说修事忏要有依止,修理忏也要缘事相呢?

良因法师答:第一段叙忏意叙述我们修事忏的意义,首先是叙境心,就是具体说明在面对修忏的境界时,应该怎么用心。

如世常行:或依堂塔、或依缮造、佛名经教、礼诵诸业,皆缘事起。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首先讲到依止,或依堂塔、或依缮造,就是说要修事忏,必须有个依止。堂塔指殿堂或者塔庙,缮造指经典,比如修大悲忏、八十八佛,都要依据经论。塔庙、经典这是依止处。于所修的佛名号,或者经教的仪轨中。或是礼拜,或是读诵,这些业行,皆缘事相而起。就是说修事忏,必须要有三宝的境界,作为我们内心的依托。使修忏者心有所依,方能感应三宝的加持,而能灭罪。

在此附带一说,理忏一定不缘事相吗?并不是的。

比如我们拜八十八佛时,如果能同时观察能礼的我不可得,所礼的佛也不可得,却仍然虔诚恭敬的礼拜。能这样的礼拜,实际就是理忏了。所以说理忏,并不是一定把经本丢掉,把佛号放掉才叫做理忏。

就算缘着事相,持咒念佛拜佛,只要内心的智慧跟二空真如理相应,那就是理忏了。这里说事忏缘着事相而生起,但不要误解,缘着事相的仪轨而修,就一定叫事忏,把仪轨舍掉就叫理忏。

所谓的理,一切时一切处,穿衣吃饭都离不开这个理。要懂得这个理,拜佛也是理忏,持咒也是理忏。

摘自弘一法师《南山律在家备览忏悔篇》

End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良因法师 问: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依着这个仪轨虔诚恭敬,随文入观,然后要 计功分课,每天要做定课,比如发愿拜十万拜。如果没有固定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 妙 莲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妙法莲华经》被称为成佛的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药师法门感应三则

◎ 欧子陵临刑免难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诵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刃三斩三折,皮肉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上

学者:“感应舍利”的出现为何是“必然”

佛舍利信仰之本质,是一种灵骨崇拜,它同一般的图像崇拜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舍利不是能随意造作出来的,所以对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采取的措施。随着佛教的传播,佛舍利信仰的佛教地理圈也必须要随之扩大

气运玄机:如何获取宇宙能量的加持?

虽然一切皆有定数,老天自有安排,不是什么都不去做,只有到了一定境界,才能理解个中的玄机。道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如此看来,定数也是由道所生,从虚无中来;易经讲象数,象在数前,象是无穷变化的,数

如瑞法师:把善知识看成佛 就能天天得到佛的加持

视师如视佛,就是说要把师父看成佛。在《华严经》里说到,善知识者即是如来。这是因为佛灭度了,善知识要代表佛,替补佛处来传授我们佛法。为什么和尚翻译成华言又叫做亲教师?因为他要亲自用佛法来教诲我们。在世间

今日道历 | 每日一道 何谓天人感应

何谓天人感应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有关天人感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我再次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佛之路,清楚地看到了缘起缘灭,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学佛的由头是从我父亲90年去世在八宝山火化开始的,当我捧着烧后剩余的骨灰时,我在想,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迥异,遗

五台山传说。圣地加持大,修行快!

大家去看佛经,或者高僧传,就会看到许多神奇的,甚至科学解释不出来。现在人看,就以为是虚假的。古人不会骗人,尤其不会联合起来骗人。这次就从五台山的清凉石讲起。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夏天到山顶,晚上睡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要怎么做!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要怎么做!很多道友在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是不是去道观拜个师傅,领个皈依证就是了?比如你去找个全真派的道观拜师出家,那只能叫道童(哪怕你八十岁,看水浒里面李逵当道童),跟

一日禅:何为“加持”?

加是佛菩萨把他们善良的祝愿,或者成就的功德、福报给予我们,这叫加。所谓持,好比我们用手接过来,捧起来,保持住。佛菩萨用他们的慈悲智慧功德,给予我们各种祝愿和帮助,我们也用心承受他们的好意。宛如明月和波

日光菩萨咒的感应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日光菩萨”:这日光菩萨,一般人就以为是太阳,不是的。这是一尊菩萨的名字叫日光菩萨

助印善书与发愿听经弘法的感应

台湾南部有一位同修的亲戚约五十出头,任职国小,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负责尽职,尽心校务,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校长口中的好干部。一日,由于宿业成熟,在晚饭后站起来之际,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头痛,而后不省人

持作明佛母心咒感应:我家里的变化

念诵“作明佛母心咒”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把我的感想感应说一下,希望也能增强大家对作明佛母的信心。我对作明佛母一直很有信心,刚开始念咒的时候也没有为自己求什么愿望,只是很想念,因为念的时候很欢喜。最近发

药王菩萨的加持

药王菩萨修成菩萨以后,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里曾发过四个大愿:我得菩提清净力时,虽未成佛,若有众生闻我名者,愿得除灭众生三种病苦:一者、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见愚痴及恶道苦

念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

有一位某宗教的女信徒,服务一间诊所当护士,患有工作疲劳症,又有长年失眠症,差不多每晚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有一回发生小车祸,肩胛骨持续酸痛,虽经中西医治疗,不见效果,到后来严重到每天必须服用消炎、止痛、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方法

观想佛身首先观想在自己面前虚空中,观想把东方琉璃光世界真正的药师佛迎请到眼前虚空中来,全身蓝色,放大光明,再将佛融入到你的体内,发出蓝色光芒。你的身口意和药师琉璃光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得到了药师佛的一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感应的因缘条件

第一、要重视因果,相信佛陀。感应它不是凭空而得的,种瓜才能得瓜,种豆才能得豆。就像听广播,看电视,要转对了频道,才收得到节目。修行也是一样,相信慈悲,慈悲会在我们生活中有所受用;相信佛陀,依照佛陀的教

虚空藏菩萨的真言加持

八世纪时,虚空藏信仰传入日本,僧侣间颇盛行虚空藏求闻持法以增进记忆力,日僧空海即曾修此法。而在民间,也普遍信仰虚空藏菩萨能增进福德、智慧,消灾免难。此菩萨在日本所受信奉的热烈程度远胜过中国。在《虚空藏

韦陀菩萨的感应故事二则

寺庙失火,韦陀示警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于夜间烧起一场无名火,当夜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驮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金甲,状似韦驮护法者对他说道:「庙中失火,赶紧逃生。」小沙弥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寺

想要去除妄念怎么做

1、去除妄念的方法,首先要从主体入手。主体的情感是决定往年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最起码知道换位思考,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去除妄念。2、主体的心情受多方面的

黄国达:谈感应与神通

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详加探究它的真伪、

山西小院打七记录——如何感受到佛力的加持?

至诚通天 感受佛力加持大同第85期(2009年2月1日至7日)源起虽然一直以来,看过不少的佛书,也断断续续地诵过几部经,但总是妄念纷飞,心无法定下来。自己也想做一些利益社会、利益别人的事,但总是发不起

随喜赞叹怎么做

什么是随喜赞叹随喜赞叹是佛教中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随喜赞叹就是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赞扬之心。简单的来说,随喜赞叹有三种表现形式:1、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2、随著他人之欢喜而欢喜;3、谓随

娑竭罗龙王感应

娑竭罗龙王是佛教的诸天护法之一,龙女从小就可以接触佛教,听经闻法、阅读佛经。娑竭罗龙王为龙女创造了一个学佛的殊胜环境。有了父亲的“指引”,龙女喜欢听佛法,还能亲自修行,懂得发下菩提愿。此后,龙女有幸得

供千僧斋的感应

千僧斋会,功德广大,应验非常。据《佛祖统记》载,隋炀帝于智者大师忌辰设千僧斋时出现奇应,当时司案点名,千数满足,但临斋受供时却多了一人,众人皆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受国供,是日午后,大众开启停放大师肉身的

菩萨行修行的真实感应

假如,有一天晚上,累了一天的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进门就躺在了床上。你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不知家里的煤气正在泄漏。由于吸入了煤气的缘故,不一会儿,你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但你仍然隐约闻

菩萨法界的两种加持力

这所有的加持力,根据慈悲感应而来。慈悲感应这当中有二种的力量:第一个、佛力不可思议,佛菩萨经过返妄归真,开显自性以后,那一念清净的心法尔就俱足了拔苦与乐的大慈悲力,这种功德力是存在法界当中的,无时无刻

吉祥天女咒求财感应

有次我跟我一个朋友一起见一个有修行的老居士,老居士说我朋友,你是不是有时候想求财?朋友笑笑,忘了他怎么回答了,好像也没有否认。老居士接着说,你有时候有想求财的想法,可以念“大吉祥天女咒”,这个咒专门求

如何才能得到加持

加持:梵语adhis!t!ha^na,巴利语 adhit!t!ha^na。音译作地瑟□曩。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

加持是什么

加持:梵语adhis!t!ha^na,巴利语 adhit!t!ha^na。音译作地瑟□曩。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

什么是加持

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加持是针对除佛像之外的法物,是指通过特殊的仪式,给予法物特别的灵力。加持的功能,来自咒力、愿力和心力。加持的力量,即是转变被加持者的心,也

加持该如何发生效用

加持这个词,在佛教中很常见。如唐实叉难陀三藏所译《华严经》卷六云:“佛所加持无有边,愿示此法令清净。”一般人见了出家人,特别年高德重的长老,往往会向他们求加持。而一些骗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加持,却用给“你

佛教加持作用是什么

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佛所加之三密力,于众生之三业任持也。又祈

加持详解

如果一位成就者对你说“吉祥如意”,那你就会真正得到他“吉祥如意”的加持,你以后会因此吉祥如意起来。但如果一只鹦鹉(除了大成就者的化现或示现外),对你说一千遍“吉祥如意”,都只是嘴巴上的重复而已。这是为

加持物用法及注意事项

加持物即与本尊或佛菩萨相应之供物,密教行者修护摩法时,依所修之法选出与本尊相应之供品,投入护摩炉中供之,而观与本尊相互涉入者。此观法为护摩行法中最重要者。对于这些法宝圣物,应生起真实三宝想,恭敬顶戴供

加持的含义

加持:梵语地瑟娓曩。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佛所加之三密力,于众

加持后有什么忌讳

加持的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梵语地瑟娓曩,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佛所加之三密力,于众生之三业任持也。又祈祷

开光加持是什么意思

开光是迎请佛的智慧身融入到佛像的三昧耶身之内,也就是迎请诸佛菩萨安住在佛像内,这就是开光的意义。佛教普渡六道众生,因此就大不同于其它方式的开光,佛教的开光加持仪式可以包容一切,不论佛像、民间俗神、法物

为什么念黑财神心咒没感应

持咒念经,不仅要一心不乱、干干净净,还需要满足无断、无虑、无住三个条件。所谓“无断”,就是在诵念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间断,一口气念下来,没有一个字的间断,没有一个字的错误,没有一个字的阻滞(除了正常的换气

乘龙观音的感应故事

不一会,忽然风停了,浪也安息了下来,万丈彩霞遍照大地。一朵莲花缓缓从云霞中显现,莲花上,立着的正是白衣彩冠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身披金光,脚踩莲花,冉冉落在海滩上。菩萨看着神龙,笑着对它道:“你纯心

想要改命应该怎么做

一、调整自己心态福从哪里来?首先是从心上来的,只有慈悲柔软的心能纳一切福。要着意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对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切卑微弱小的生命,都要有深切的慈悲之心。慈悲柔和的心,让你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