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般舟三昧的念佛见佛的原理是什么
2025-04-01 12:14

般舟三昧pratyutpanna-buddha-sammukhâvasthita-samādhi是大乘汉传佛教念佛法门中的“常行三昧”,以行走为主,口诵佛号,以此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直到证得念佛三昧的一种念佛专修法门。印顺导师在著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十一章第三节中说道:《般舟三昧经》为念佛法门的重要经典,其意义是“现在佛悉立在前的三昧”。“现在佛”,是指十方现在一切佛。

般舟三昧是大乘汉传佛教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共同修习的念佛法门之一。般舟三昧修习成就者,能够在“定中”见到十方现在的一切佛,所以,此念佛的修行方法名为“般舟三昧”。

经过修习而成就“般舟三昧”之人,不但能见到阿弥陀佛,还能见到十方诸佛,并且,能够与所见的佛一问一答,听佛演说法义,这是修习三昧成就后,出现于佛弟子心中的事实。关于这一类修习三昧的宗教经验,在当时古印度的大乘佛教中很普遍,流行。例如:西元三至五世紀之间,从北印度传来,如果佛弟子心中有什么疑问,可以自己入定上升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Maitreya。又西元四世紀,无著菩萨夜昇天宮于慈氏菩萨住所,授《瑜伽师地论》。

End

佛法原理与做人

◎ 太 虚卅二年十二月廿七日在湖南粤汉路大礼堂讲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因缘所生法。例如一盆花的生长和存在,必有种子

念佛往生的原理

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虚大师讲  胡继欧记──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

陈柏达: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

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引言一、错误的见解一般人对于命运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论和自由论这两个圈子里打转。赞成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结果,只是白费心机。万事只

念佛法门的两个根本原理

一、 了解念佛法门原理的必要性尝与某法师交谈,彼谓净土法门,乃方便法,非究竟道。闻之,心中黯然。不想一位研教多年的法师,竟有如此见地,世尊叹息净土法门乃极难信之法,信然。于净土经典,蕅益大师赞为“华严

冯达庵:天眼通原理

初刻天眼通原理序神通境界。非散心凡夫所能测度。定力深者始克知之。内容区分六种。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境通。六漏尽通。第六之通。惟成佛与阿罗汉而后能。其余五通。上自菩萨。下迄外道。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佛性与修行

佛性与修行佛性是宇宙人生的内在根本,是十法界或净或染的实相本体;修行则是悟证佛性的手段和显发本是妙德的途径。对於佛性与修行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和体验,可以看出一个佛教徒的精神面貌与修为素养。通过观察而知,

宋智明: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节 六妙门的养生原理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六妙门是内涵极其丰富的佛家功法。在养生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中转移、随顺、寂止、妙观、返本、清净的六道养生之门,门门中有无数变化,功能全面,可以使人在修养心性、怡悦天年的「养生」

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是什么

“力励运转作意者,谓修始业未得作意,所有作意。”极力勉励自己,“始业”是开始修行时,“未得作意”,观也观不起来,影像也没有,佛学五根、六尘都搞得很透彻,但是用功不上路。作意始终做不好,观想也观不起来,

什么是般舟三昧

昼夜经行念佛方法(也叫行般舟),不同于一般的散心念佛,它是净土宗最早的修炼方法,是以前祖师大德用来快速突破某些关口的闭关秘法,秉持常精进不休息,大勇猛,大精进,大行持的原则,在长时间经行中念佛,并结合

般舟三昧是什么意思

般舟三昧,又称“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般舟三昧是以一日一夜或更长时间经行不断,不坐不卧,不停念阿弥陀佛的修行法门。能快速破除睡盖。连续行走九十天能快速证得般舟三昧,十方诸佛皆在前立。一者不得有世间

修持般舟三昧的功德利益有哪些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用偈子来表述了。【谁当受持此三昧。彼于福聚不可量。斯等戒行无尘垢。本心清净犹如镜。】“谁当受持此三昧”?就是受持此三昧的人。“彼于福聚不可量。”他的福德资粮不可量,

般舟三昧可以修吗

当然可以修。但较难修。奉劝各位,还是修持名念佛,比较容易。因为,持名念佛,下手易,成功高,三根普被。古今来许多净宗大德都是持名念佛,往生净土的,《净土圣贤录》有记载的。你如果持名念佛都没修好,又想要修

般舟三昧经的第一品是什么

问事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尘垢,生死悉除而得自在,心已解脱照明于慧,譬如大龙圣智通达,所作已办众行具足,弃捐重担所欲自从,已舍诸有其行

般舟三昧的念佛见佛的原理是什么

般舟三昧pratyutpanna-buddha-sammukhâvasthita-samādhi是大乘汉传佛教念佛法门中的“常行三昧”,以行走为主,口诵佛号,以此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直到证得念佛

修般舟三昧成就哪四种见佛机制

第一个是现前见佛。般舟三昧是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的三昧。以前我念过药师佛,念过观世音菩萨圣号,念过文殊菩萨真言,行法稍一用功的时候,得见形象并不复杂,但是若能问法,是还需要一定进趣性的。我们一般所谓的见

修般舟三昧能消业障吗

在所有佛法修行的法门中,最难的就是这个法门,能够修下来,也就是九十天能够走下来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天台祖师,宋朝的慈云遵式大师。慈云遵式大师当时已经病得很重,不断地吐血,可能是肺痨,就是现在的肺结核

般舟三昧经的第二品是什么

行品第二佛告跋陀惒菩萨:“若有菩萨所念现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萨高行。何等为定意?从念佛因缘,向佛念意不乱,从得黠不舍精进,与善知识共行空,除睡卧,不聚会,避恶知识近善知识,不乱精进,饭

因果报应的原理是什么

菩萨自性常生快乐,菩萨他常生快乐,所以也能令众生悉欢喜;因为菩萨他本身是快乐的,众生见到菩萨都生快乐,被菩萨影响,也都不忧愁了。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一面大圆镜似的。大圆镜在你面前现出来,你若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