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睿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 李 安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末田庭迦尊者,又译作末田、末田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末弹地。末田庭迦尊者是印度陀颇罗人,异世五师之一。相传为阿难最后之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未田, 中之意;庭迦,日之意。因末田庭迦尊者出家于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每当我们面对佛陀,反观其心, 佛是圆满的慈悲心, 清净心, 觉悟心, 平等心, 愿力心, 念念不舍众生的心, 而我们是有求的心, 执著的心,分别的心, 贪心、嫉妒心、嗔恚心、种种自私自利的心, 而虚度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真正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定要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万缘都放下。不但世间法不想、不念了,所有的一切佛法也不想、不念了,这样的人一定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
一、听经明理是看破放下的基础1.会听经、读经。不执著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要拿凡夫之意解如来真实义。2.听有所悟。悟是我的心,要用心听,要用诚敬心去听,才有所悟。3.悟有所行。悟到的要落实生活中,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题目是: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我的姐夫郭永发(刘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明 贤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俗姓沈,吴江人。大师一生胁不至地,常坐不卧,行脚四方,遍访长老尊宿,真参苦修,行头陀行,禅悟甚深。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 启 禅或问:如何是佛?启曰:踏破天关,廓然无圣。问:如何是一阐提人?曰:尊重礼拜,趣向正道。问:如何是真修善人?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摘自《问道》
◎ 印 光 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1]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2]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
【本文是由明如、明仁二居士根据元音老人生前(1995年)在青岛所作的一次开示录音整理而成的。原整理稿附有前言和后记,今只取开示的正文部分。】阿弥陀佛!你们都好。你们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将来必
正果法师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矛盾,超然独脱,无执著,无绊累,触
问:成佛资粮是什么?元音老人答:成佛的资粮:(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心中心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第,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心中心法是密三乘最后的心髓部分。在西藏、在日本,要经过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传授这个法。现在我
释迦牟尼为什么能悟道成佛,关于这个命题,原本是不太想写的,只想抛出问题让很多读者深入反省下,为什么修行多年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自己修道学佛几十年了,都麻木了,堕落了,越来越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总是将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爱人关系看得过高,并不自觉把这当作可以肆无忌惮的筹码,觉得当了丈夫,妻子便理所当然地应该照顾自己,做了父亲,孩子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尊敬自己,谈了恋爱,爱人就
女人可以直接成佛,《妙法莲华经》已经示现给我们看了,妙法莲华经上记述,龙女才八岁,一个小孩子,当着无量无边的天龙八部、国王大臣,还有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就在法会上示现成佛。这个在佛门叫做顿悟成佛。什么叫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
成佛义第九已辩净土,今次当说能成佛义。由纯净土,佛自在识随应变故。为令所化展转增上能成佛故。云何名佛。《瑜伽论?三十八》云,於能引摄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非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
健康是人生与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很多人死于无知,看你要做哪种人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
不管是学佛人,还是未学佛人,都希望自己去世后能成佛,这样就能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但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修福报,修正果的,这样成佛之路才会顺利。此外,还有的人想知道中阴身能成佛吗?关于这个问题,
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于是金刚藏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因陀罗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因陀罗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有关因陀罗的佛传故事常常
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
因陀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因陀罗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
本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因陀罗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及诸
很多人都有念过经,但是还是不会念经。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说他们念经是念给佛听的。这个经本来就是佛讲的,但是我们还是念给佛听。所以比较有趣。有句话叫做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达到有口无心,不是很容易的。第一,
因陀罗(Indra)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雷电之神和众神之王。在吠陀时代,他是最重要的神灵,光是在《梨俱吠陀》中就有250首关于他的颂诗,远远超过其他神灵。因陀罗有许多称号:“天神之王”“宇宙之王”“慈悲者
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进入佛教为护法神。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
因竭陀尊者生于古印度一个叫玛伽德的地方,在释尊的教导下,不久就因竭陀是印度梵语音译名称,生于释证得阿罗汉果,住在卡切的怙贡巾地方,和'胃尊时代的印度王舍城,二十七岁皈依五百名阿罗汉同住,受佛陀付嘱而护
热桑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因竭陀成了热桑家族的主人,他的财富也一日俱僧。他大量奉献供品,对穷人广放布施,做了很多如此的善业功德。他还在母亲被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庙,并为些寺大施财物,广放救济,后将此庙献给
原是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按乾隆时期章嘉国师所编《三百佛像集》
关于香钵和拂晓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因竭陀尊者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来到冈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坐静默修的时候。由于住在色那丹很多的神、非人、夜叉已走上解脱之路,神送给因竭陀一个指子以便尊者能够用它记忆凉;非人
因竭陀尊者是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 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
因竭陀尊者,原是印度一位捉蛇人,捉蛇是为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毒牙,放生于深山中,因发此善心而修成正果,他背的布袋就是用来装蛇的。此圣者与其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住于广胁山中,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因竭陀尊者在冈底斯山的居地位于藏地的西部,那儿是众多的河流的源头。其中的大河有恒河、印度河、萨特累积河等。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罗汉讲述业力因缘的佛法。在佛陀讲法之后,神人以及其他的信
因揭陀尊者,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 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
因竭陀尊者驻冈底斯山,右手执拂尘,左手牵香炉。世尊在世时,曾授记他出家后,必得阿罗汉果。但裸形派从中作崇,诱骗其父按摩身怀六甲的妻子腹部,妻子难产而死,尸体准备埋葬。世尊师徒闻讯赶到时,裸形派已焚尸,
十八罗汉的第十三位,为梵语 Ingata。因揭陀生于中印度一首相之家,是首相的独子,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贪图享受,他一心想出家,但却遭到家里的反对,几经辛苦终于在他的国王的帮助下跟佛陀出家了。另一说法是他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