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法门呢?这个非常重要。选择法门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分别念,而是最好依权威可靠的祖师大德为我们所作的抉择。
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稀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
印祖这里就指出,法门的选择有两方面内容,对此我们要先断疑,要选择、抉择好。
首先,“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印祖这四句十六个字非常重要,直接指出:我们选择法门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契机的法门。法门很殊胜,能契理当然很好;但是同时还要契机,这更加重要。如果法门虽然契理,但是不合你的根基,这也不行。所以法门选择的第一步就是要契机。
第二,在难行道、易行道,通途法门、净土特别法门,圣道门、净土门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你是选择易行道还是选择难行道?我们当然要选择易行道,要掂量自己的根机。特别是对末法时代的众生,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里主要告诉我们,最初我们学佛选择法门的时候,要做好两方面的选择。第一,契理与契机,其中更重要的是契机,在契理的基础上还要契机;第二,难行道与易行道,我们要选择易行道。这两方面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
释“契机”
关于“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这里印祖讲得非常简略,所以下面我们再根据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其他地方的详细开示来更广地了解一下。
《印光法师文钞》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
说法必须要投机。如果不契机,就不能感应道交,你就和这个法不能相应。所以不管这个法有多殊胜,即使它契理,是最殊胜的法,但是你根机不够,法不契机,那对你来说也没有用。
再看印祖在《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中所讲的关于契理契机的问题:
“以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因兹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郁而不畅。众生即生了脱之大法,卷而未舒。”
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随顺众生根性讲的。讲法的时候随顺众生的根性,所以有时候契理不契机,有时候契机但不契理。这样佛度生的本怀就不能真正畅达。
“《华严》虽已导归西方,而人天权乘未闻。诸经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门纲要未著。”
《华严经》虽然以最后的《普贤行愿品》导归西方(“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但是“人天权乘”并没有听到。《华严》主要是为登地以上的大乘圣者菩萨宣讲的,连阿罗汉都是如聋如盲、不见不闻的。其他经典里面虽然大约有提到,但是净土法门的纲要并没有明显地开显。
“由是如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特于方等会上,说弥陀净土三经。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阐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机理双契,凡圣齐资。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倘如来不说此法,则末世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
于是佛就“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在方等会上讲了弥陀净土三经,把净土法门的道理详细作了介绍,这样就“机理双契,凡圣齐资”。一般按天台的讲法,“五时”最初是华严时;接着鹿苑时,主要讲四阿含;再接着才是方等时;后面是般若时;最后是法华涅槃时。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九界全收的法门,它不但契理,而且还契机,任何众生都能得益。
下面以比喻来讲:“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阿伽陀药是一种妙药,可以治一切病;或者就像十方虚空,一切事物、景象都可以含藏在内。
“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这样才能使凡夫、圣者都能“现生成办道业”,也就是不分是凡夫还是圣者,即使你还是一个凡夫,即生也能成办道业,也能出轮回、了生死,这样才能“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佛出世的本怀,也只有通过净土法门,才能真正得到淋漓尽致的显现。
“倘如来不说此法,则末世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如果佛不说净土法门,那末法时代的众生,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现生了生死。因为依难行道的通途法门,要想断惑证真才能出轮回,而断除见思惑(烦恼障)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用说断见思惑,得初果都很难;不用说得初果,得初禅都极为稀有。得到初禅能够入定几天,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很发达,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马上全世界就都知道了。但是实际上能像广钦老和尚一样,能够入禅定几天的人,现在这个时代非常稀有。
对我们来说,法门契理虽然重要,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契机。能契理、契机当然是最好的,就像净土法门;如果不能契理,那么能契机也可以,毕竟能契合你的根机;但是如果契理而不契机,那就像“闲言语”一样,“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这样不管法门多么殊胜,如何契理,对你来说都没有用。所以更重要的是契机。
二
释“易行”
下面再看:“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稀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
这里讲了两方面:“在昔之时”,佛在世的时候,正法时期,人的根器非常殊胜,善知识如林,随便修一个法都可以证道;但是现在是末法时代,“人根陋劣”,善知识非常稀少,你如果舍离了净土法门,那就无法解脱了。
这个道理就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中引用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所开显的一样。龙树菩萨是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师,是最权威的,无可争议。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
在五浊恶世时,佛已经灭度了,你要想求“阿鞞跋致”,也就是不退转,这是很难的,是难行道。
为什么称为难行道呢?有五方面原因: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外面的恶人、恶因缘力量很大;三、“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这就像“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这是自力法门,也就难行道。
下面再看易行道: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如果你能相信释迦佛讲的净土法门,“愿生净土”,生信发愿,这样“乘弥陀佛愿力摄持”,不是靠自力,而是靠他力佛力,就能“决定往生不疑”。只要你内心能不怀疑,就能决定往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这是他力法门,是易行道,和前面的自力法门难行道可以作一个对比。所以我们当然要依易行道修习,而不应该依难行道。
对我们来说,最初法门的抉择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学法的第一步。
下面再看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信心而乏智慧,未有不泣岐两端者。佛言末世斗诤坚固,亿亿人学道,罕有一人证果。惟依念佛求生净土,可以横超苦轮。”
就像《大集经》中所讲的,末法时代众生学佛,亿亿人中,罕有一人得道,惟有依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才可以出离生死苦海。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选择法门,那就只能在十字路口中间哭泣,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如何选择。选择法门,需要我们的信心与智慧。
End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下面我再想跟大家说说,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为什么我们要把八万四千法门舍掉,专持一句弥陀圣号?那就得说说,这个弥陀圣号的功德,它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也简单地挑几条跟大家说。那功德要说起来,可能几天几夜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之人,都知道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华严三圣等说法。其中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即药师如来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师如来即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是其胁侍菩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印 光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道 安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教理来判。小乘要见道证初果,大乘的根性初住,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才能算真信。见道就是修真性啊,可是,哪几个见道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
◎界 诠《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
惟贤法师《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就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助行。阿弥陀佛在往昔因中发四十八愿,修三福业,这三福业与现实是相结合的。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智 敏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
不 二 法 门◎ 慎 独不二法门是佛教重要术语,是微妙佛法的象征。所谓不二法门,是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不二法门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的法门。不二法门原指不靠言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梦 参 一心不乱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
影子这东西拿不到的,影子这东西拿得到吗?你去拿,一场空啊,是吧,影子这东西怎么拿得到。所以我们现在人,拚命地想钱,脑筋里转,要发财,要致富,结果是两只脚一伸,两手一摊,一分钱你也没能带得走。你再爱好的
耳根圆通法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 元音老人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
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净慧法师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