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把握因缘,带动良善社会风气
2024-11-10 10:06

证严法师

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

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这些社会的成就,皆操之于各人的努力,很欢喜看到大家的成长。

◎志同道合,携手往前进

现在的社会,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改变,对于新一代的孩子,我们愈来愈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及方向。整个环境的生态,从家庭到社会,乃至教育大环境,无形之中都在改变。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教育?

其实,大环境会变,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心不断改变。新生代的孩子好高骛远,一直想要高飞,却飞得茫然没有方向。这些孩子有一天会不会飞回来?会不会飞回筑巢的地方呢?这就很重要。

我们的皈依处在哪里?人生方向在何处?其实,回不回到慈济志业体任职是其次,倘若能够有志一同,彼此同心同道同志愿,做起事就会适心满意。

真正有心的慈青不怕触礁,也不怕是非,他会用智慧过滤是非,好好地分析事理,坚定自己的志愿;有爱、有毅力,很自然的就会将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慈青们也是一个合心协力的群体。

◎带动慈济精神,培养好风气

慈青毕业之后,不论在哪个职场工作,我希望你们都能守住本分,照顾好慈青的形象,表达出所吸收到的慈济精神及人文,并将这份精神传播开来。

例如在军中,有一位慈青在马祖服役时一样不忘散播慈济精神,组成了一个静思部队,他把《静思语》带进了军中的日常生活,还感动他们的长官,因此同袍间相处得非常好。所以,无论在哪个职场,也都可以融入慈济人文的精神。

其实,在社会上不要担心别人知道你是慈济人,只要表现良好,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像慈济技术学院,过去是护校,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任职于每一家医院,都受到赞赏与肯定。

我每次出门行脚,有时候会遇到其他医院主管,他们都会对我说:感恩,慈济能培养这么好的护理人员,在我们的单位带动视病如亲的爱心。

原来有些护理人员,不习惯对人说感恩,面对老年病患,也叫不出口阿公、阿嬷。而慈济的孩子,每天微笑对人,亲切问好,还能心怀感恩,看到年老者就叫阿公、阿嬷,慢慢就带动起这股风气。因此不论是在哪个单位,只要将这份爱的精神发扬出去,都会带动爱的人文生态。

每个人为了孩子的未来,都希望社会更好,因此,应该要为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将来他们才能活在健康有爱的环境里,这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

现在人口已经过度饱和,造成许多的污染以及资源浪费。记得三十多年前,慈济刚创立的时候,当时全球的人口不到四十亿,现在已将近七十亿了,想想光是人体的温度,还有人呼吸的浊气,就增加多少污染,更何况其他?

为了填饱大家的肚子,还有因应大家的口感,要饲养多少动物,才能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饲养这些动物,要用多少饲料,需要砍伐多少森林来种植牧草?地球还要承受多少动物的排泄物污染?凡此种种都是恶性循环。

人口膨胀也会造成人的心理不平衡,因为人多竞争就大,在精神无法负担的情形下,忧郁症患者不断增加,年龄也不断往下降,这是令人非常担心的。

◎发恒长心不易,照顾好菩提种子;慈济人的宗教观

现在慈青的队伍浩荡,还有许多人,从在学时的慈青,到毕业后的学长,甚至进阶委员慈诚,实在是不容易。更难得的是,能够职业志业平行,更不简单。你们都是菩提种子,希望大家要珍惜,照顾好心中这颗菩提善种。

此外,道心也要照顾好。慈济的宗教观,大家应该都知道,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这也就是希望大家的人生宗旨要明朗、坚定,一旦找到正确的方向,走在正道上就不要再偏差了。

◎学无止境,要尊敬老者,凡经历过的才是真理

学无止境,亦无高下,我常会向阿公、阿嬷级的志工学习,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很有哲理。因为那是他们人生真实经验的智慧法语。

有些人好像很有学问,其实都是从知识得来的,问他:你经历过吗?没有。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将这一条道路的风光说得彻底。

阿公、阿嬷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懂得很多,我们只要用心去听他们分享经验,不耻下问,就能获得许多智慧。我们要尊重、敬爱老人家,假如不是他们努力付出、刻苦耐劳,怎么会有今天的富有社会,让我们生活得那么好呢?

因此我们要培养对长辈有尊敬的心,这也是以身作则,给下一代年轻人做好榜样,营造出整体社会的教育。

要教育孩子,不是赚很多钱,给予很好的生活环境而已;只是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很乖还不够,倘若别人的孩子不乖,你的孩子一样会很辛苦。所以,想让孩子过得好,就要普遍地教育好每个孩子;这不仅着重于学校的教育,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得到教育,而生活教育就从自身做起。

◎对人包容,对事善解,对己知足,对人事物感恩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树立起慈济的人文精神,在任何地方都守好自己的本分,这样就可以得本事。能够如此,我就很安心欢喜了,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能遇上瓶颈,这时就要赶紧提起责任感,善尽自己的人生责任。

这就是甘愿做,欢喜受──对人要包容,对事要善解,对自己要知足,对一切人事物都心存感恩。在人与人之间,要努力去与他人合心、和气、互爱,才能协力发挥出力量。

◎时间飞逝,当及时把握因缘。人圆,事圆,理才圆

很感恩慈青学长们,你们带着一批又一批的新血投入慈济志业,大家有志一同,与师父一起开拓慈济道路,这份耐心与爱心令我感动,这份精神大家要好好地把握。

总而言之,大家要及时把握因缘,并非要求一定要做什么,在投入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要让父母亲安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圆满,我常常说,人圆,事圆,道理才能圆,虽然志业很重要,但是,家庭也很重要。

慈济的道路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未来会开拓得更平坦,让更多人同行这条路。你们都是菩提种子,要耕耘好自己的心,再向外撒播种子,感恩你们。

End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因缘乞丐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余弘律之因缘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珍惜因缘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刘经臣居士悟道因缘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李炳南:李老居士的学佛因缘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李炳南: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许美中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

宿世因缘

宿 世 因 缘◎ 莲大士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天下事皆有因缘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

要有八种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因缘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向钱看。钱,有那么重要吗?除了向钱看,世间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欢看山,有的人喜欢看水,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看人;也有人喜欢看各种表演、喜欢看各种奇人妙事,喜欢看电视、

胡小林:随缘,但不要自己制造因缘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改变命运要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学佛要懂因缘敢承担

◎ 梦 参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含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

佛教的十二因缘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

把握因缘,带动良善社会风气

证严法师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北魏吉伽夜 【经文】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人。使皈依佛。时有一婢闻长者语。即皈依佛。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于是往集善法堂。帝释以偈而问言。汝宿有何福。得生于天中。光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乐观法师一提到金山活佛,马上就好像有一个蹲蹲跄跄蹢蹢躂躂类似济公活佛那副神情形状的影子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同这位带着神奇气氛的人物首次接触见面,那是在民国十七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因缘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果 如该怎么修行才能出苦离苦呢?首先,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假有,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办法体认、亲证这个的道理,所以仍要借假修行,等到你修到了净除妄念、妄觉、妄分

因缘所生法

因 缘 所 生 法◎ 梁启超一般人多以佛教为谈玄家,在后此各派佛学诚有此倾向,原始佛教却不然。释迦是一位最注重实践的人。当时哲学界最时髦的问题如世界有始无始,有边无边,身体与生命是一是二,如未死或不死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净 慧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时间是迁流的,世事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这都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另外一方面,我们人的妄想、人的欲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