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2025-01-22 12:37

很多人都是听说过头陀的,这在佛教中代表的就是苦行的修行方法,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

天童寺为宁波市太白山的古刹,为禅宗著名的道场。晋代僧义兴曾在此山结草庵修行,相传太白星化身为一童子,日给薪水,义兴感念之,乃取山名为太白山。到唐代,法璇住此山日诵《法华经》时,童子又前来供应饮食,法璇遂称此山为天童山。

天童寺创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乾元二年(759)敕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改赐名天寿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又赐名景德禅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名为天童禅寺。万历十五年(1587),殿宇尽毁于洪水。崇祯四年(1631),由密云重建。清代赐号弘法寺,后又称天童弘法寺。

古来在此山弘法之高僧颇不乏人,宋代之宏智正觉、天童如净等人即其著者。现存建筑系清代以后重建。文化大革命时遭严重破坏,1979年全面整修。此寺自创建以来,禅风颇盛,蔚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宋代列为禅宗五大寺院之一,明代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时,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禅宗四大丛林。

宋代,日本僧人荣西、道元等人曾先后来此求法。其中,道元曾礼此寺之如净为师,回国后创立曹洞宗,并广为弘传,成为日本佛教三大派之一,故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

天童寺与七塔寺同为宁波的古刹,自古以来,两寺的关系非常密切。七塔寺的开山祖师藏奂禅师便是天童寺的退居和尚;中兴七塔寺的慈运长老也是天童寺的退居和尚;七塔寺住持和尚道亨法师曾任天童寺的出纳;圆瑛法师接慈运长老的法,兼任七塔寺与天童寺的住持;七塔寺住持式堂于天童寺受具戒。而天童寺的八指头陀寄禅和尚与七塔寺,亦是因缘深厚。

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他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他7岁丧母,11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塾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田家牧牛,仍携书自课。

同治7年,年18岁,在郊野牧牛时,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由东林法师为之披剃,法名敬安,字寄禅。是年冬,到南岳祝圣寺,礼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听说岐山恒志禅师道行高深,冒雪往参,究明心宗。后来赴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于佛舍利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于中燃之供佛,复然去左手两指供佛,因自号八指头陀。

他本不会做诗,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时,维那精一于禅课之余,好作诗自炫。他尚责备精一不究本分,好鹜杂学。后来在宁波时,某年他回家看娘舅,过巴陵,登岳阳楼,友辈分韵赋诗,他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遂豁然神悟。归而述于宿儒郭菊孙先生,郭授以《唐诗三百首》,寄禅潜研默咏,遂以诗名于世。或有人问他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也不无见地。

光绪十年(1884年),寄禅34岁,返回湘中,主持衡阳上封寺。上封寺是南狱大刹,山后有寺田数千亩,以宗风衰绝,山田多为佃农侵占。寄禅讼之当道,后来由湖南抚清卿中断,始获次第归复。以后他历主衡阳大善寺、宁乡沩山寺、长沙神鼎上林寺。沩山寺是唐代灵佑禅师开山兴建,最盛时有寺宇千余间,僧众千余人。到了清季宗风隳败,赖寄禅卓锡三年,宗风重振。

光绪1902年,他辞去上林寺主持,应请接主宁波天童寺。在他的擘画下,撰贤任能,百废俱兴,夏讲冬禅,靡有虚岁。他守护法度,整肃清规,夏讲冬禅,树立道风,修建殿堂,扬光佛国。为使“丛林得以悠久,海众得以安宁”,根据《百丈清规》,因地因时制宜,制订了《万年规约》和《日行便览》,凡上自方丈,下至各寮均得以奉以为法,永远遵守;又续制《福田册》,凡有“增置产业,皆录其上”,使寺产一一记录在案;数次为众僧开讲《楞严经》、《禅林宝训》,以续佛慧命,绍隆佛种;逐年新建如意寮,整修佛殿,金装佛像,重建立雪轩、自得斋,修葺法堂,修铺伏虎亭至少白岭道路,使古刹更加庄严。寄禅和尚声誉远播,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曾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慕名前来天童,从他习禅六年;近代高僧太虚法师亦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从他受具足戒。

光绪1908年,宁波成立僧教育会,寄禅被推举为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寄禅和尚联合十七布政司旧辖地僧侣,倡议筹建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民国元年(1912年),他亲赴南京,谒见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由中华佛教总会向政府提交了申请立案呈文及《佛教会大纲》,孙大总统将呈文与大纲一并交教育部存案,并予复信。是年4月,各地佛教徒聚集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佛教总会。本部设在上海静安寺,机关设在北京法源寺,他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

后来湖南安庆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回复,而民政司长抗不行文。寄禅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寄禅于10月中旬首途,11月1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皆法师赴内务部陈情,该民政司长态度蛮横,争办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作吉祥卧示寂矣!时为1912年11月2日,世寿62。消息传出,北京各界七十三人发起进行追悼,到会者竟有千余人。随后由道阶法师等奉龛南归,安葬于天童寺前青龙岗之冷香塔苑。

他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日僧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

七塔寺慈运长老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住持天童寺,光绪三年(1877年)退居万善寺。而八指头陀寄禅和尚,恰好于光绪三年(1877年)住在宁波,曾游三芧山普安寺,并不住。又游镇海灵芝山、四明山阿育王寺、慈溪骠骑山。春、夏、秋均往来于太白山天童寺,并曾于玲珑岩结芧闭关。秋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烧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所以,寄禅和尚应该在这时与慈运长老往来,并且在1877年春天,为慈运长老退归镇海万善寺,赋诗一首相赠:“芒鞋竹杖归来日,山色泉声怅别时。但愿人天更推出,长康依旧侍吾师。”

第二年,戊寅年(1878年)春天,这时慈运长老正在修建万寿寺,寄禅和尚又作诗感怀慈运长老:“春风吹雨日凄姜,风雨怀师欲寄题。遥忆青青江岸上,幽斋新筑与云齐。”

光绪二十年(1898年),寄禅和尚在长沙,但仍写诗回忆慈运法师:“太白峰前听法回,寒梅二十度花开。何时七塔桥边寺,重礼明州布袋来。”

宣统二年(1910年),慈运长老示现疾病,寄禅和尚曾前往问疾。慈运长老圆寂时,八指头陀前往封棺,并且说法,其法语在《七塔寺志》中保存下来。

八指头陀为慈老人起棺法语:“‘八十年中海内师,赵州古佛德堪追。秋风忽动西归兴,黄菊无情也泪垂。’恭维长庚退席,七塔中兴,慈公老和尚,诞质湘潭,披缁江右。遍参烟水,久历风霜。卓锡甬东,浮杯海上。庄严万善,总持一心。道俗翘诚,人天推出。宏法太白,中兴报恩。清澄碧海,光应彤庭。颁请龙藏还山,光扬象教。四众欢腾,八部交赞!此犹是世谛流布,未足为老人颂。惟其为法为人,慈心济物,四来不拒,一粒同餐,有求皆应,无愿不从。年逾八秩,道播十方。义龙律虎,俱出其门,春兰秋菊,各擅其美,真所谓喜舍慈悲皆具足,福德寿考悉俱圆。生荣死哀,举世无匹。第当此魔强弱之时,僧宝云亡之际。耆旧凋谢,诚我法门之不幸也!虽然如是,只今起棺归天童入圹,又作麽生道?‘更无黄叶随风舞,惟有青松夹道迎’(卓柱杖)云:‘起。\’”?

寄禅和尚为慈老入圹法语:“这座无缝塔,谁能请样描?浮根俱已谢,神理岂能超。幽坑一以闭,千年不复朝。惟有无影树,千条复万条。”

寄禅和尚在慈老灵前小参法语:“如华严经所明,十地菩萨,于六波罗密,各有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敬安则谓我慈老和尚于万行门中,惟德最胜。更难得者,一生不矜已长,不谈人短,喜成人以德,济人之困,为人忘己,损自益他,处逆若顺,遇险而安,其肚量宽宏,若太虚之广,不拒诸有;如大海之深,不拒众流,故能建大道场,作大佛事,福寿全归,唯德所至。回忆敬安在跨塘庵闭关时,持过午不食戒,时过不吃,惟老人来庵,即为取表定时,时至亲持钵饭碗羹,送入关房,有病为调汤药,慰问备至,此犹令人铭心刻骨,不能忘者。今秋七月,至七塔问疾,老人含笑谓敬安曰:‘与尔相交四十载,今将长别!’呜呼!不意竟成谶语。桑梓情深今已矣,云水年迈更何依。”?

慈运长老灵位在祖堂入牌时,寄禅和尚法语:“‘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于此会得,慈老人八十年前未曾生,八十年后不曾灭。既不曾生,又不曾灭,则昨日灵柩入山,全身入塔,乃成虚设。是故当知,圣人于无生灭中,示现生灭,求其生灭之迹,了不可得!譬如日生于东、而没于西,日果东生而西没乎!仲尼川上叹曰:‘逝者于斯,未尝往也。’肇法师又曰:‘江河竞注而不流\’即不生灭亦成剩语。良久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知休。’伏维尚乡!?”

从以上的诗与法语,可见寄禅和尚和慈运长老深情厚谊,心心相惜。而且,寄禅和尚和慈运长老之后七塔寺住持岐昌大和尚亦是感情深厚,交往颇多。在宣统至民国初年,寄禅和尚主持宁波、浙江乃至全国僧教育会,宁波僧教育会的会务,都是依赖岐昌大和尚协助。

而且,寄禅和尚曾为岐昌大和尚作诗多首,如光绪三年(1877年)《重阳后一日偕水月上人登慈溪骠骑山》:“重阳后一日,结伴此登临。万壑白云满,千山红叶深。寒潮明远浦,疏磬散空林。凭眺斜阳里,茫茫愁古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寄水月法师》:“忆昔天台访赤城,与师芒履踏云行。何堪一返衡山锡,草木苍黄十二更。”另一首,亦题名《寄水月法师》:“一别明州岁屡更,湘云海月若为情。思君直到无聊处,醯利摩诃唱几声。”寄禅和尚与七塔寺两代住持的交情,以及天童寺与七塔寺的历史源,由此可见一斑。

End

虚云老和尚圆寂前对僧团的嘱咐

◎ 体 光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

广钦老和尚闭关

1933年,42岁的广钦老和尚决定闭关修行,他向转尘法师辞别,独自来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这座山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经常还有野兽出没。老和尚觉得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没有红尘俗世的打扰,越有利于修行。于是

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

◎丰子恺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说明了李先生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要变化一下,所以要讲讲话。但是我今天要讲话,讲些什么话呢?首先我要讲:事物是不断地发展,情况也是不断地变化,我们弘法寺2006年做了6件大事,那么这6

石林和尚

◎ 普 济石林和尚见庞居士来,乃竖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机,试道一句子。士夺却拂子,却自竖起拳。师曰:正是丹霞机。士曰:与我不落看。师曰:丹霞患哑,庞公患聋。士曰:恰是。师无语。士曰:向道偶尔。又一日问士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 界 诠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地修。到目前为止,真修实干的人太少了!有些学教理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正去修又放不下。我见到楮楼的青萱老和尚,他是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梦参老和尚开示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 法 正一、高旻寺革除经忏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

自限的克契和尚

◎ 一 念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克契和尚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一天,佛

具德和尚的家风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礼,亦称具德礼,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族弟,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学,又不好经营

担当和尚

高 人在明末清初,云南出了个诗书画三方面造诣都很深、且风格自成一家的担当和尚。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籍浙江淳安县,明代初年从戎于云南,遂落籍。1593年,唐泰出生于晋宁县晋城上东街的一个书香门

冬瓜和尚预知时至

◎ 大 安清代有一位和尚,挺有意思,称为冬瓜和尚,就是他喜欢吃冬瓜。在一个不大的寺院--华严庵那里住,平时也不太讲话,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逛街。每天逛街,人家都不知道他怎么回事:这个出家人是不是修行啊

徐浩书《不空和尚碑》

◎ 薛 鑫唐代徐浩所书《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额题隶书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16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于大兴善寺。螭首龟趺,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23

刘素云: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哪五个法?

下面我想跟大家重点说一说,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什么法?大家想一想,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圆寂,给我们表了什么法?我概括的总结了一下,因为老和尚的光盘我才看了两遍,看得不深不透,所以理解的也不深不透,就我目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佛教界不太出名的韩国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圆寂了。他俗姓黄,法名河潭,19岁在金刚山长安寺出家,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修行。他

广钦老和尚讲述一次殊胜的念佛体验

念佛三昧的殊胜境界,得道之人一般不去广宣,修学之人仅可感受了解三昧相状,不可执着其境界。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

鉴真和尚在广

鉴真和尚在广◎ 吴 平鉴真和尚等沿桂江而行,经七日至梧州,接着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因病圆寂,鉴真和尚办完丧事,带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端州,载于《唐大和上东征传》:下桂江,七日至梧州,次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师

东瓜和尚

彭际清东瓜和尚。不清楚他的名字,俗姓孙,杭州人。喜欢吃东瓜,因此人称他为东瓜和尚,出家于华严庵。为人沉默不语,整天游行于街市之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历经十余年,众人始终无法测知他的境界。与邻庵僧人慧照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从谂和尚的籍贯

从谂和尚的籍贯◎阿部正雄赵州从谂和尚的名讳和籍贯,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青社(或青州)淄丘人,名全谂或从谂。这以成书于后唐中主保大十年(952)的《祖堂集》、撰成于端拱元年(988)的《宋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去杀的畜生太多了,虽然有的我并没有亲手杀它们,但却是因我而杀的,所以果报就现在我的身上。民国六十三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在关房中拜净土忏,准备要求生西方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惟觉老和尚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问题一: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

广钦老和尚法语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

长沙和尚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徇缘接物,随宜说法,时谓之长沙和尚。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

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一、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

不拿佛法作人情的来果老和尚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为了生死,完全不接受佛事的丛林

小和尚挥帚补字,苦练数年终成名僧

你去过南京栖霞寺吗?你知道它是中国四大丛林之一吗?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多次在栖霞寺设立行宫,可见栖霞寺地位不同凡响。小和尚石谿对痴迷书法,每日用树枝、扫帚坚持临摹练习,最终成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他的这种

净慧老和尚:学会放松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禅堂的气氛,在当今的时代,只有在禅堂里才能感受得到。在社会其他生活领域中,不会有禅堂这种严肃的气氛。实际上,禅,它并不是在严肃中能够获得的一种感觉。

梦参老和尚:真正想要修行,就不要太贪睡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

我在虚云老和尚身边朝夕不离有近三年时间

我在虚云老和尚身边朝夕不离有近三年时间净慧长老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低,与人交谈满脸笑容、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一切言行举动都有禅者的风度,给人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那就是轻安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

楼宇烈:悼念净慧老和尚

悼念净慧老和尚楼宇烈赞曰:行弘誓愿续佛慧命主笔《法音》传播法音唱生活禅除氓迷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与净慧老和尚相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时,党和政府拨乱反正,重新落实信仰自由的政策

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开示

明因识果,自能放下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

妙莲老和尚:福报从那里来呢

贵是由尊敬别人而来,一个人不要什么人都看不起,你能处处尊敬人,就感高贵之报;你高傲,什么人都瞧不起,自觉比人家高一等,这种憍慢的心,就得下贱报。虔诚供养三宝,就得出世富贵报;如果不知以此供养的功德回向

老和尚的慈悲法语!

让人醍醐灌顶的30句法语!梦参长老梦参老和尚毕生讲筵不绝,精通显密,高树法幢,德被四方,以百岁高龄复兴道场,日常接见信众,谆谆教诲,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他的法语你知道多少?哪句让你触动最大?一起来

净慧老和尚: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大

妙莲老和尚:得了中西医都治不好的病怎么办?

◎想占尽天下最便宜的事吗?只要你发心到灵岩山寺来,就能时时眼见庄严佛像、耳听万德圣号,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天底下竟有如此好的最便宜事都让你占尽了,这是你的福报!◎得了中西医都医

绍云老和尚: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女神节必看!两个和尚出大招帮你解决所有烦恼

有网友问延参法师: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呢?为什么要忍辱?拍照这个事情在佛教上有什么讲究吗?极乐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缘分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拜菩萨可以发财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延参

虚云老和尚:念佛一法 具足六波罗蜜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

明海大和尚:随顺因缘的背后 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其中一个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座下的比丘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很久以前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修菩萨行就要修

学诚大和尚建言创业者:向心灵深处去觉醒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2015年质量竞争力大会14日在北京开幕。大会特邀嘉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在大会主旨演讲中建言年轻创业者:向着心灵的深处去觉醒,消弭物质与精神的隔膜,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

为什么和尚圆寂后不能穿着袈裟火化?

别解脱戒,命终以后就没有了。所以说比丘命终不能穿着袈裟火化,只能穿缦衣,因为命终之后不是比丘了。世间上有些人着相,本来是居士,他命终了,还要求给他现个出家相,头一剃,甚至于穿袈裟,这个是不行的。戒律要

雪漠:老婆婆为什么赶走和尚?

老婆婆为什么赶走和尚?这时候,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没有用,因为本元心根本没有生起妙用。这时候,你如果像石头一样发呆,本元心就生不起妙用。讲到这里,我们说一个禅宗公案:先前,有一位老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