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2024-12-13 10:27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

除了保持好姿态

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 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 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 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 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佛理,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 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 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可遇到事情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本性毕露。甚至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 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境验心,是时刻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 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

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心,通过修心外化为言行,这才是真修行。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

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修行者,即非修行,是名修行,行起来!

End

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宽运法师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胜,了生脱死,法界圆明。一切都是为了人生改善,但改善一定是脚踏实地,不是患得患失的。如果在空中的楼阁,而且更让我们增加烦恼,而且即使改善了也无

别让心太固执

◎ 达 照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在轮回当中出现的问题、毛病有多少,善恶、烦恼有多少,关键的错误就是两个:一个是我

别让自己的福报在敷衍了事中溜走

人生其实是非常公平的,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善待你的人生,人生就会善待你;同样,你内心深处敷衍了事,满不在乎,表面看起来好悠哉,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的福报就在敷衍了事中,慢慢溜走。在《阅微草堂笔记》里

别让“是非”困住你

◎ 星 云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代的家庭、社会、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处是是非非,搅乱得大家纷扰不已。人生本来是很快乐、美妙的生活,可是是非像瘟疫不断的侵扰着你,有时候

别让生存成了无有意识的行尸走肉

如果没有了解死亡的真理,越老或活得越久,对死亡的恐惧便越多。逃避死亡或渴望长寿不老,都如同痴人说梦一般,如此过活,人生必会被持久的焦虑所扰。因此,如果人生远离生死无常的真理,建立在盲目的企望永恒不变的

一日禅|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生活的节奏

为了这个完美人生,我们对着每一格的任务一刻不停地埋头奔跑,总害怕落后。但花有花时,鸟有归期,人生同样快慢有时。泰戈尔曾说,最好的总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走过每个今天

雪漠: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

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修身是修心的基础,要是没打开脉结,你修成的那种空性觉受是不彻底的,而且容易丢失。因为你的心虽然有了智慧,但你的身体仍会给你造成烦恼,这样,身体反倒成了心灵的障碍。你生了病,仍会有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 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 身继

李向平: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李向平人佛关系的私人化现象信仰最初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以后演化为一种纯粹的精神关系,直到形成最纯粹的信仰,才摆脱了社会因素的约束,或者是依赖于社会关系。G·西美尔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