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2025-01-23 12:12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因此,它伤害过许多生命。

但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没有动武,没有流血,顽强的毒龙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话。那是:“宇宙间的有情动物最强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恒不死。所以,伤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维持到它报了仇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你能奉行不杀戒,一天也不伤害有情的生命,这种功德力,能超拔自身脱离痛苦的深渊,像你,就能舍去这笨重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龙很相信这些道理,它希望脱离畜生道。因为这笨重的巨体,实在加给它许多苦恼和不自由。所以就誓愿奉行修道者的法训:“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敢伤害有情,就是一条小虫也不敢害它。宁愿自己忍受饥饿的痛苦。渐渐地心中开朗起来,不像从前那样暴躁,爱生气,畜生的坏习惯也逐渐消除了。它不像一条龙,俨然是一位菩萨了,这时,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干脆躲进去专一修持。

经过很久很久,有一天,正当它走出山洞在大树下打坐的时候,也许过于用功,身体疲倦,竟睡着了。

龙的睡相很好看,软绵绵地像一条绒毡、从身上的鳞甲闪发出美丽的纹彩,就像一堆宝石。一个猎人巡猎到这里,看到它心里非常喜爱,他想:假如采得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一定是无上的礼物,必定能获得重大的奖赏。对,不要错过机会,就快些动手吧!

于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取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它的皮。

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它想:“我的体力可以翻山倒海,没有任何动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一个区区的人,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足以损伤他了。可是,他挠着想,我不能如此,因为我已经发愿持戒,希望跃出畜生道。也罢,忍受一时的痛苦,成就猎人的愿望,我也可以顺此机会,舍离这副臭秽的皮囊,以一向修持的功德,或许能上生天堂。”

想定后,龙就闭上眼睛,屏住气息,开始观照:“慈悲!慈悲!怜悯这个人,把自己喜舍给他吧。”

这样,龙就平心静气地任猎人去剥割皮肉,忍受满身的惨痛,而心中没有丝毫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白天,炎红的阳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无数的火舌在刺烧它,这真是残酷的烙刑。

森林里的鸟兽,甚至爬虫,闻到龙血的腥味,都来啄吃龙身上的肉,小动物爬满它的身上,痛苦非常剧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低苦受,但毕竟强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动,那将会压死许多小生命。为了严持不杀生戒,布施到底,把身体摊在那儿,任它们去分取。

它用最诚切的心,发愿道:“愿尽此生所有,布施给一切众生,护持无上的戒宝。将来有一天能成佛,我愿以佛法布施给众生,使他们获证无上正觉。”

即时,它的肉身干枯了,它飘升到忉利天上。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菩提佛道真不是容易求到的。

End

李炳南: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变畜等。在佛法指此类言说,名曰常见,

佛教故事:五百只大雁得闻佛法,死后转生天界享福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编者按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师算尽则死。(

顺应天道规律

◎ 地 藏人本来没有大病,有病,缘起都是家庭不和睦,没有处理好祖先、家庭的关系而导致的。一个人只要没有证得圣果,就会被世间的规律所转。所以,古人讲的,你要修行,就要天人合一,就要顺应天道的运行规律。比

元音老人答: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

问: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元音老人答:难免的。师祖在《解脱歌》里讲: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只如此。一回死不透,要大死才行,否则又心动了。我们修法时有:大悟十七八,小悟无其数的历程。

【天道玄机】看透红尘修行与财富背后的密码

致各位读者:因为最近俗事较多,很多网友一直很困惑,苦于物质社会与精神层面的纠结,特别是很多学佛几十年一直没得以解脱,原本计划写篇释迦牟尼成佛的玄机,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计划本期内容讲财富与修行的关

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大悟之人的诀窍!

《周易》谦卦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卦体中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生至濒死的全过程,《俱舍论》颂云:本有谓

人死后去哪?美国科学家实验结果震惊世界

从2.2万年前最早的火化壁画开始,人类一直没有科学地证实过人死后去了哪儿,但是许多宗教方面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例如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本体是永不会消亡的。只有承载灵魂的肉体身命会有生灭。物理学家凯瑟琳-弗里

你一定要看:这三件事决定了人死后最终的去向

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

易经六十四卦,窥的是天道,喻的是人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表面上看,《易经

《易经》大道:天道刚健、地道厚实、人道中庸

天道刚健地道厚实天道刚健《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的第一条就是独立,不假外物。从天的角度看,就是独立运行,不依赖外物。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乾是万物的大元,万物赖以生存、发生。天道

智慧法语:佛说这几类人死后必能升天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经典原文】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楞严经》【经文解释】纯想即飞:纯想,就是没有情,单单有这一个想。这个情,是

智慧法语:佛说这几类人死后会堕入地狱

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图片来源:资料图)【经典原文】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

智慧法语:死后还能投生为人的条件是啥?佛告诉你

【经典原文】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楞严经》【经文解释】如果你九想一情,就会往上升;如果九情一想,就一定堕地狱去。现在,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有五分的情、五分的

智慧法语:佛说这类人死后会变成飞仙鬼王罗刹

【经典原文】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和尚圆寂3年身体不腐死后6天脸色仍红润

2003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享年116岁的妙智和尚双目紧闭安详地圆寂。6天后他的弟子对妙智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他全身还是软软的,脸上还是红红的。他的弟子尊照其生前遗愿将他的肉身安放在一个特制的缸里。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我们都知道在佛教的天道中,所有众生都是有极大的福报的,而且每个人都是寿命很长,神通广大的。那么我们若是违背天道而行的话,就会遭致灾殃的。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一干事情一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相信我们小时候削铅笔,刚开始我们肯定总想削成最尖的,但是结果往往折断。而这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以后再削铅笔,相信都会适可而止,不求最尖了。世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凡事总是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达到这个目标

欲界中的天道

天道夙修十善,得其上者业种成熟,即生天道。天之所以胜于人,约有三事。一为化生,化生者,机缘一至,即托境现身,无处母胎之苦也。二为身胜,人中之痰涕,精涎,便溺,垢腻等一切不净物,诸天皆无之。而天女姿色,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幸福的,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

佛法不仅只是人道,还要重鬼神道天道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在有些法,只讲人道,就是有些提人间佛教的。就完全讲人道。其它道都不讲。我想这个是不究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和鬼,天神的差别就在于人有身体。而鬼没有。但鬼道和天神道,人虽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

鹦鹉闻法投生天道

我们都知道天道在佛教中是生灵生存的一个环境,天道中的众生,就是过去做很多善事,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天道里当然也非常幸福,虽然不及极乐世界,但是在六道里是最好的。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我们若是了解欲界的话,我们就是可以知道,欲界中也是有六道的,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鬼,曰畜生,曰地狱。前三名三善途,后三名三恶途。但是读过《无量寿经》的应该也都知道,里面是将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那

三聚净戒如何看待不杀生戒

三聚净戒是菩萨戒的全部内容,它包括:摄律仪戒,作用在于断恶;摄善法戒,作用在于修善;饶益有情戒,作用在于度众生。若以菩萨戒的三聚净戒来看待不杀生戒,则不得故杀一切众生,属于摄律仪戒。常住慈悲心与孝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