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不占便宜,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2024-11-24 09:37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些爱占小便宜的人。

买东西时急功尽力的讨价还价,不给对方分毫之;买东西被多找了钱却不吱声;吃饭请客不付钱

他们贪图小便宜,抠着自己的钱,霸着别人的钱。

总之是吃拿卡要,尽占别人便宜。

其实,人生不能总占便宜,吃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董必武曾说过:人要成功,做到两吃,能吃苦,能吃亏。

可见,不占便宜是一种人生策略,可以赢得人们的景仰,还可学到人生大智慧。

懂得不占便宜,才能成为真正人生赢家。

01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看过一个寓言小故事。

从前,羊群中有两只公羊不知为什么打起来了。

它们双方都用犄角拼命顶撞,地上流了不少血。

一只豺狼走过来,高兴地想,这下可以吃羊肉了。

它跑到两只羊中间,见地上有血,就想,先舔点血再吃肉。

这时,两只羊再撞到一起,这只豺狼只顾舔血,没来得及躲开,被羊顶死了。

为了占便宜,像这样因小失大的人还少吗?

收藏家马未都家曾经雇用过一个保姆。

她有时会偷偷拿他家的东西,但她不拿值钱的,就是拿一头蒜、两片姜、半瓶花生米。

马未都发现后,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对保姆说:

我家吃的东西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跟我说一声,反正有些东西我也用不完。

但保姆也不改,该拿的还是悄悄拿。

这种不打招呼的做法,让马未都很烦,如果哪一天她心血来潮顺走一件文物呢?于是,不敢再用她。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马未都是大收藏家,家中不乏有价值连城的珍宝,在他家做保姆,也可以说是珍宝守护人。

只要尽心尽力,工资报酬不会低,可为了贪小便宜丢了工作,实在不值得。

人性里的贪婪,常常让我们不自觉地丧失基本的道义准则和利弊判断,然后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

所以公交车的安全锤总是丢,公厕的免费厕纸总不够用,打着送小礼物的旗号开讲堂卖保健品的商家总能引来一大屋子人在那听。

虽然人的贪念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无关紧要的小便宜面前。

还是应该把控住自己,不要自贬人格,更不要因为那仨瓜俩枣,毁了自己一生。

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学会吃亏。

02爱占便宜,是缺乏教养

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回忆说:

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可见,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关乎一个孩子未来的成败。

从前,有个小孩子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有一天,小孩子从学校里偷回一个写字板,以为母亲要教育他。

结果爱贪图小便宜的母亲,不但不处罚,反而夸奖了孩子。

过了几天,小孩子又从外面带回来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

母亲抱起儿子,亲了他一下。

孩子渐渐长大了,但是却养成了偷盗的习惯,并且胆子越来越大。

这次,他竟钻进了金库,在作案时被当场抓住。

法官判他死刑。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

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愤恨地回答说:

我小的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过度贪便宜是不可取的。很多时候有些人,为了小便宜掉进了陷阱。

不占人便宜是教养,越是有教养的人,越是懂得吃亏。

看似吃亏了,其实赢得了人生。

03不占便宜,是最大的精明

从贪图小便宜这种行为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格局之低。

有格局的人目光长远,不会因眼前的小利,而失去做人的底线。

而没有格局的人,为了占别人一点便宜,不爱惜自己德行。

曾国藩说: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喜欢占人便宜的人,从短期看,确实得了利益,但从长期看,他将失去的,会比得到的更多。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就是一个喜欢占人便宜的人。

攻克景德镇后,曾国荃回家办理迁坟一事。

他仗着自家的势力,擅自占用别人家的地,砍伐别人家的树。

此事被曾国藩知道后,气愤与恐惧并存。

气愤的是曾国荃仗着自家的势力,占乡亲们的小便宜,损害了曾家的名声。

恐惧的是,随着自己地位的上升,家里人越来越骄奢淫逸,想要保住富贵,求得善终,恐怕做不到。

作恶多端的曾国荃,100多年后,也难逃口诛笔伐。

不占便宜,是最大的精明。

俗话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尽占便宜的结果是,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别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占便宜的行为拉低的是自己的形象。

时间是讲报应的,你可能一年前贪占了人家的小便宜,一年后就要几倍于当初来还债。

然后才能平衡,时间是最无情的,人切不可有占便宜心理。

不占便宜,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华人居士网

End

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 庄 子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

谈修养

谈 修 养◎梁漱溟什么是修养?我们先要问,什么是修养?修养是一种功夫。什么功夫呢?是认识自己,使自己力量增强的功夫。或许可以说,修养是对于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生命,认识

茶人的四种修养

◎ 明 影如何将中国的茶文化提升为一种禅的修行法门,将每一次茶事活动提升为追求禅茶一味生命境界的实际体验,是当今中国茶文化界和佛教界的一大使命。正即是正见,是对茶禅文化的正确认识,是对禅茶一味生命境界

不占便宜,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些爱占小便宜的人。买东西时急功尽力的讨价还价,不给对方分毫之;买东西被多找了钱却不吱声;吃饭请客不付钱他们贪图小便宜,抠着自己的钱,霸着别人的钱。总之是吃拿卡要,尽占别人便宜。其实,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干净

遇到一个不干净的人,人们会在避让之余,暗暗揣测:是懒,是落魄,还是缺乏涵养。可以说,一个人的外在是行走的名片。人们愿意相信,一个对衣着一丝不苟的人,必然有着一颗严于律己的心。人干净,心才贵。一个由内而

王阳明: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修养

我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人在情绪上头的一刹那,是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做出的决定,只能伤人伤己。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是一颗定时炸弹,让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

胡适: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所以,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是远远大于父亲的。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

最高级的修养:说话让人舒服,办事让人放心

1. 说话让人舒服不揭人短。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是锋锐的武器,一不小心就会伤到人,所以说话不能随便。古人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说话的时候,不要揭人伤疤,不然只能害人害己。人活一张脸,

女人的修养,男人的格局,就是家庭的风水

家庭是一个人身心的栖息地,是无论何时都可以随时休憩的驿站。而家庭里的男人和女人各占半壁江山,互相制约着共同把控着整个家庭的风水走向。《增广贤文》里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

一日禅|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记》中的这三点: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人与人的关系,越是亲近,越容易肆无忌惮,

百姓饭桌当家菜 价格便宜营养不打折

对很多人来说,大白菜是老百姓的当家菜。它清淡可口,滋味鲜美,烹调方法多样,并且可以与多种食材混搭,让人百吃不厌。然而,对于这种菜,大家仍有很多疑惑。白色白菜和绿色白菜有啥区别?陈春秀告诉记者,颜色发白

一日禅:随和是素质 ,低调是修养!

随和是素质。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随和的人,是

周叔迦:佛教徒的十大修养标准如何完善自我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是日趋玄妙,不切实际;实际是日益庸腐,不能振作。今日佛教徒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