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三集)2024-11-01 07:52
蔡老师:
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包含昨天听师长的教诲,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哪一段话、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不要看笔记,现在要讲的是印在心上那一段、那一句。杨学长。
杨学长:
老师好,我印象比较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静水照大千」,因为我是一个心不太清净的人,所以对很多事物的感观也不是特别到位和清晰,所以这句话对我非常实用,我要努力学习像静水一样,然后不断的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也感恩老师的教导。谢谢。
蔡老师:
谢谢杨学长。我们常说要历事炼心,在经历的事情当中炼清净心,看自己有没有染着。但是有的话也不要太难过,这很正常。修道的过程,「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得有染着的念头、不对的念头,赶紧转过来,后不再造,后不要再起。这样期许自己去用功就对了,然后在历事的过程当中,时时能以经典来观照,这样那些教诲就愈来愈熟悉了,遇到境界,马上就提起来了。不该讲的话还没讲,提起这个观照就不会再犯错了。好,熊学长。
熊学长:
老师好,学长好。就是早一堂课我听到有两个非常使我认同的社会现象,一个就是讲到那个社会保险的事、社会福利的事,另外一个就是大学生跳楼的事情。这两个事情对我来讲,就是非常认同老师的讲法。因为这个社会的保险,也是不能够解决人伦理道德的问题,反而会使人丧失孝道。另外一个就是大学生跳楼的事,就是有些官员的一些讲法,因为讲到就是现在的死亡率还比美国的平均值还低,这样的一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这两个对我的感触也比较大。
所以针对这两个事情,我有一个问题需要老师再讲一下,就是在现在大陆的情况,有一些政府的领导人都会讲,现在讲要恢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想,我们在宿舍也在讨论这个事情,想问一下老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是要复兴一个什么东西?是复兴文化的,还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还是军事的,还是要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还是周礼,还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部分的复兴?所以请老师能够再讲一下,谢谢。
蔡老师:
谢谢熊学长。我们现在大陆国内一直在强调「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中华民族的特色呢?我们掌握纲领,有一句成语叫「纲举目张」。其实不管是经济,不管是政治,不管是各行各业,他都以德为本,「德者,本也」。他有德了,各个行业就循规蹈矩。所以最核心的还是复兴整个文化里面的伦理道德,这个是一个最重要的纲领。
那伦理道德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道是五伦,德就是指的八德。其实只要掌握这些做人的纲领,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能秉承伦理道德因果的这些教诲,那他就能把他在家庭、在社会的角色扮演好。那家庭、社会就能够恢复到常道来了,大家都能过好的日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个就是文化的复兴了。
所以我们这一次跟大家交流的主要也是这几个重点,我们整个讨论《德育故事》,它就是五伦八德,古代人是怎么表演的,我们从古代人的表演当中,掌握他们立身处世的这些精神、这些原理原则。
比方说,诸位学长,我们讨论「忠」的《德育故事》已经好几则了。那请问大家,一个忠臣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不用抽签吧?比方说劝谏,是吧?尽心尽力。还有没有?厚德载物。这个厚德载物就是,从家庭,夫妻来讲,丈夫表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假如以君臣关系来讲,那君是天,臣是地,也是相同的表法,那这个时候臣子他也是要厚德。他厚德了,他才能够把这些同样的臣子,能够相处得融洽,人和。假如这个臣子有嫉妒心,那就不是忠臣了。所以《大学》里面讲,「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这个就代表一个忠臣他是好善好德,还有他很有肚量,他很容易欣赏别人的优点,「见人善,即思齐」,「道人善,即是善」。这个都是忠臣应该具备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还有没有?「为天下得人」,是吧,发掘人才。其实以前的臣子都有这个责任,叫「举孝廉」。
我是说,还可以从一些忠臣的故事里面体会到什么?比方说「纪信代死」,他侍奉刘邦,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我们现在,不管你怎么努力弘扬文化,保证你不会死,是不是?人家以前死都不怕了,我们现在跟他们比,差多了。之前我们有一些同仁,他一开始到庐江要去推展传统文化,我们也很佩服,他们说:我们来就已经抱着要入狱的打算了。我说有这么严重吗?不过这个精神可嘉,但是不可能会这样啦。为什么?传统文化也讲的,「不犯国制」,你守国家的规定了,怎么会被抓起来呢?「不漏国税,不谤国主,不做国贼」,这一些原则。
还有没有?比方说我们同仁相处,师长有说的一个「现代生活十则」,十项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
「脑筋活一点」,不要太死板,这个很好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头部以上的,就可以背起来了,「脑筋活一点」。而这个脑筋灵活也跟什么有关呢?见识。一个人见识多了,他思考就方方面面会顾及到。人懂得每天看历史,人懂得向有智慧、有经验的人请教,就可以积累很多的判断能力跟分析能力。人家说「这个人真有见识」,绝对不是说他死读书,他透过历史,透过跟人的交流,积累了很厚的宝贵经验,所以脑筋才能活一点。
我们常说「八面玲珑」,现在八面玲珑好像不好了是吧?我们那一次不是讲嘛,怎么判断客观?大家记不记得?好像学长讲,怎么客观,首先心要清净,是吧?刚刚杨学长讲的「静水照大千」。清净的心,因为人心清净,他就不会执着,一执着了就主观,一分别了就主观,不客观。再来,我们还讲到八面,从因、缘、果、理、事、体、相、用去分析。还有没有,我们那天讨论的?还有古代人的八个字也很有味道,「度德量力,审势择人」。我们在应对每一个缘分的时候,首先衡量自己的德行够不够。度德,衡量自己还有团体的力量够不够,评估自己,再评估自己的人。度德,我们自己人的德也要评估好,为什么?你把人给派出去了,最后他把事做坏了,我们也对不起人。所以这个「度德量力」,凡事要量力而为。
那你说,那我有德了,机会还不来怎么办?「人不知而不愠」。但是我跟大家打包票,你有德了,绝对会被人家拉出来。为什么?现在太缺人了,真正有德了,绝对不怕没有机会去服务大众,缘分自然会请我们出来。反而是我们没德的时候,还没稳健德行的时候,每天想着要出来,那就没办法学好了,因为心不定下来。所以随缘很重要。人就是没事的时候想干事,有事的时候又想静下来学习。你要不不过马路,要不你就过马路,最危险的就是站在马路中间,是不是?这个是从内度德量力。
再来,对外,审势,为什么?一件事情是众缘,众多条件成熟了才好做。你很想做,可是,比方说这个地方的形势不允许你做,你就不要勉强,是吧?你总要顺势而为啊。当然现在基本上是各地都很接受,可以做了,这个形势很好,大家要抓住这个时机,但是纵使抓住了这个时机,你也不能操之过急,也要考虑到大众、政府的接受程度。
包含台湾的同仁到了大陆,要了解大陆的状况,不然讲错一句话,「威武」,就麻烦了。那大陆的同仁到台湾去,那讲话你也要审势,不然你什么时候讲错了,自己都搞不清楚。但这个都不难,难在什么?自我太重。都是设身处地了,这都不是那么复杂。所以处世要能屈才能伸,要恒顺大众,不要执着。
而这个审势除了大环境以外,你说现在大环境很好。问题是,今天这个大环境很好,这个学校来找你,「你来帮我们学校吧」,那我们也得分析,他的认知对不对?每一个缘分最关键的一个重点叫见解相不相同,认知到什么程度。
所以「建立共识」是分析一个缘分相当重要的关键。比方,这一个学校,他就是要拿着传统文化来增加他的生源,就是拉你来赶紧讲几堂课,人家都觉得很好,学生愈来愈多,结果他自己都不学。请问我们能推多久?所以真正的在应对事情当中要真正的公平,不是表象上的公平,真正的公平就是恭敬每一个人,但是很清楚看出来哪个缘成熟,哪个缘不成熟。假如我们去努力的都是不成熟的,到最后自己都累垮,还没信心,别人也没有信心。但是我们假如是先去努力缘成熟的,等这个缘做得很好了,他又给其它的人建立更大的信心。这不是分别心,这是很客观明白来经营因缘。你说学校这么多,我们去帮哪一所?
所以孔明三顾茅庐是很有道理的,是吧?三次都来了,代表他是真正用心。所以我们有时候就压力很大:哎呀,我给他讲错一句话,拒绝了,然后他就丧失信心了,怎么办?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我们真诚去应对了,真成熟的,他一定会坚持。透过他的坚持,我们又了解他的整个思想见解,觉得比较成熟了,这个缘就可以接了。所以,因为这个缘分也要量力,你不能接太多。接太多了,都没做好,到头来人家说,传统文化也不过尔尔。好像以前大家都读过一篇文章,挖井,挖一百口井,结果也没挖到水;另外一个是挖一口井就挖到水了。
再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为政在人,成事在人。所以这个时候一个缘分要做得好,要有很好的弘护的人才去支持这个缘分。不管是你找的人,还是你派出去的人,这个择人就很重要了。所以领导者一定要会发掘人才、判断人才、培养人才才好。形势好了,没人手,也不能做。你不能说,哎呀,这么可惜,都成熟了,赶紧去做吧。那我们没人,结果又硬去,这个叫攀缘。你人手还不够,你硬去了,到时候做不好。今天你没人手,你没有派出去,他真有心了,他可以到你这个平台来跟你交流嘛。总要做有把握的事情,不能做没把握的事情。这个是跟大家分析到「怎么客观」这个角度。
所以我们现在复兴,主要的,掌握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包含现在整个国家高层对于反贪污,特别强调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廉洁的官员,后代都很好;不廉洁的官员,后代都会遭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都在彰显这个道理。为什么?你不把这些恶有恶报的道理宣扬开来,人没有敬畏的心,他觉得什么都敢干。所以教伦理道德,人耻于作恶;教因果报应,人不敢作恶。至于这个因果报应讲到什么度,我们自己审势就好。一些故事,做得好,后代兴旺,都是铁证;做得不好,呈现什么结果,考虑大众可以接受的就可以了。我们再请下一位学长,李学长。
李学长:
谢谢老师。我自来学习到现在,深深的体会到扎根的重要。这个根一个是孝,一个是敬,并且要自己以身作则力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不然的话,身为一个学圣贤文化的学生,然后又有这个缘分,在人群中不做出一个好样子,是谓罪过。而且也对不起老祖宗,对不起教诲我们的老师,也对不起老恩师、蔡老师,以及那么多的先驱者。所以我自己也下了决心,每一天用「一日常规」来鞭策自己力行,从小事做起,微细处下手,谢谢老师。
蔡老师:
颜回说孔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我以文」是透过经典,五经这些教诲。这个「博」其实就是在讲解一个道理的时候,夫子引经据典,《孝经》怎么说的,《诗经》怎么说的,让我们透过这些经典,把这个孝的含义、恭敬的含义完全明白。明白以后落实在生活上叫「约之以礼」,得落到实处,落到生活处世当中。所以刚刚李学长讲到的,用「一日常规」来观照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儒一定要从礼做起,「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学问跟做人就立不住脚了。
而这个「孝敬」确实是大根大本。这个孝敬的心,「敬」字,「毋不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恭敬。这个「孝」字,《弟子规》说「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我们面对比我们长一辈的长者,我们能不能以子女的心来孝敬他?这个是非常好的下功夫处。面对晚我们一辈的孩子,我们能不能视如己出的去爱护,来珍惜这段缘分?同辈的,当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当下用这个心去力行。好,杨学长。
杨学长:
尊敬的蔡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学长,早上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有两点,就是刚刚老师有讲到,「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因为人有一个很大的坏毛病,就是会护短,会原谅自己,然后又把别人的缺点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也会掩盖自己的过失。然后会跟人家说:容我来拔掉、去除你眼中的那根刺吗?其实有时候,过失是以言语的过失最为严重。像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乌鸦嘴?或者他会讲一些带针带刺的话。那另外还有心理的过失也是很严重,自己有了贪瞋痴慢疑的那些过失,即使别人看不见,但是我们心里还是最清楚的。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去伤害他。但是孔子有讲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我们肯改过的话,就不会积累很大的过错,到最后就是别人都容不下我们。这是第一点。
那第二点,老师上次有讲到,美不是用外表来做判断,不是靠整形,也不是靠名牌。那美,古时候是,「女为悦己者容」,现在的人都是招蜂引蝶。但是老师有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件衣服不用钱,而且也不会坏,而且年纪愈大,这一件衣服愈来愈漂亮。请问,这一件衣服是什么呢?这一件衣服就是我们的好德行,就是我们的好习惯。那我们只要力行《弟子规》一条,就是把这一件衣服缝上了一针,愈做愈多,这一件衣服就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好看。然后你穿上了这一件衣服,人家都会非常的恭敬你。我想,只要人人都穿上了这一件德行的漂亮的好衣服,那个就是人间净土。好,谢谢老师。
蔡老师:
杨学长讲到德行的重要,还有言语的重要。孔子讲的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排在第二位,因为一个人的德行能不能上去,看他言语的修养。一个人会造成家庭、社会的动乱,也很可能跟言语有关系。所以这个礼拜文言文,我们要讲到的是《诫兄子严、敦书》,就是马援写给他两个侄子的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在劝诫他的两个侄子。他们喜欢议论人家,然后又喜欢批评当时候的政治,所以他叔叔很觉得担忧,写了这一篇文章劝他们。那我们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也跟大家谈谈整个言语方面的修养,就这个礼拜六,我们再来就这个主题好好来交流一下。好,陈学长。
陈学长:
老师,各位学长,你们好。从上课过后末学体会到,老师所讲到的就是,当我们在一个团体工作的时候,时时要战战兢兢的去处理事情。如果有时会上课的时候,应该当时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去上课,时时让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当在上课过后都要反省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依照这个圣贤的教诲去做。更体会到老师所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孝道的根没有,所以往往我们处事处人都有很大的偏差。
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个团体工作,时时要警惕自己无论再忙,也不能把自己的心忙,因为如果自己在很忙的时候,自己的心一浮躁了,往往我们判断、做事都有出很大的差错。好,老师,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蔡老师:
谢谢陈学长。我们做事,心境要非常的平稳来做事,心境为什么能平稳呢?那就要学习,要提升自己,熏习的时间不能太少。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根基,一不熏习,烦恼、习气就上来,这个叫客观了解,这个叫量力而为。因为宋朝的读书人给我们一个提醒,「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那我们现在是几天不读书,面目就可憎?每个人状况不一样,但是我相信,不会超过三天。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古人,在退步,这是真的。所以就代表,熏习经教的时间一定要拿出来。每天不可以少,而且这才能走得长远。
我们现在做事,很难处于从容,都是处于急迫,然后硬撑,用身心扛着。扛多久?倒下来怎么办?第一个,还得很多人照顾我们。第二个,人家在后面,我们是先推展的人,后面一看,啊,全倒了。你看他还敢不敢做?是啊,「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你推广的人,你要愈推愈健康,你要愈推,家庭愈幸福。你推到最后,心烦意乱,身体搞坏了,夫妻都失和了,那完蛋了。那个就不是用理智,用智慧去推展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一个团体,一定要把学习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我们有一天中断熏习,习气就上来了。尤其是什么?根本没有根基,你就让他冲锋陷阵,那会怎么样?那铁定「阵亡」的嘛。
我到海口以前,在台湾刚好是熏习了几年,又有一些的境界的考验,所以在海口才没「阵亡」。可是问题是有那个基础。今天没有那个基础,「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吧?大陆有一句话讲的: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是吧,你没有那些基础,那不行的。
所以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很冷静去思考:我们在推展的人,留不住人。三个月、六个月前,来参与非常热忱的人,三个月之后都阵亡。然后我们还说:「没善根,哼!没关系,又有人来了。」拜托,又不是打人海战术,是不是?你看,人家很想学,我们没给他带好,让他丧失信心离开了,我们还不检讨,还说那个人没善根,你说谁没善根?你说「还有人来,怕什么?」哇,那是祖宗的福报,我们花得可凶了。他不是因为我来的,他是因为祖宗的教诲好来的,我们自己可不能往脸上贴金啊。所以来一个,我们有责任要好好护念他的学习才对,怎么可以忽略他的学习,然后让他一直工作,然后整个身心垮了,然后不干了,然后就从一个很认同传统文化,变成什么?啪,全部否定传统文化。这样的情况出一个,我们都是罪过罪过;更何况,我们假如不认知到护念每一个人,那不知道要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多少次啊!
可是根源在哪?根源在我们没有体恤到身边的人,根源是我们有虚荣。为什么?哇,一出去办活动了,人家都「哇,救世主,太不简单了」。听了,哇,太舒服了,冲啊!冲啊!冲到最后一看,只剩我一个人。「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你看我这么一讲,跟着我三年、五年的人都对我微笑了,大家知道意思吧?所以我现在跟大家分享这一段都是我惨痛的经验,都是我干出来的荒唐事。医生去我们中心一把脉,哇,全部都气血两败,气血两伤。所以我突然静下来:我怎么对他们的父母交代啊?
所以,一个有缘的人,我们都要「如保赤子」的去护念。人家跟我们学传统文化就学这一份尽心尽力,学这一份真诚,而不是好看啊!所以领导的人,要常体恤底下的情况,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了解情况,也才好护念,才好协助。不要大家,什么都没事,最后都是,啪,倒下来了才知道有事。那个都是硬撑,都没有很好的交流沟通,然后大家都变成硬撑一个I am a good man,我是个好人,结果里面一大堆烦恼翻腾,喀,就倒了。
所以只要没有长期熏习,这烦恼是伏不住的,最后发现问题都是「癌症」,就是调不过来心态了。你假如平常就是家庭的氛围,常常沟通,哪有可能到「癌症」的程度呢?你们怎么愈笑愈开心,都是这些老将,害我都快讲不下去了。
所以一个团体的学习一定要摆在重要的位置,才能走得长久。现在的人没有说,不听课,不在事相里面生烦恼的,几乎找不到。这是客观现象,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很多不只是讲学的人需要熏习,主管他有权力,他可以决定一些决策跟方向,但是他假如不学习,他的烦恼一起来,他就顺着自己的习气做事情了,那就麻烦了,一个团体都被带歪掉了。所以这个学习,我们很多团体的负责人跟企业家,他们做得很好,把这个学习都摆在重要的位置。
再怎么忙,不可以不学习。宁可因缘少接一点,不可以把学习这一段砍掉。砍了一定走不长久,砍了迟早会有人倒下来。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有缘的人当初来对我们的信任,他这个信任之后扭曲掉了,误会了,否定了,这都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事情之所以做不好,很多时候都是来自太急了,一下子把缘铺得很开,最后全累垮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尤其一个人的知见的扎根一定要稳。所以好心会做坏事,绝对跟太急、太忙分不开。
刚刚好像跟大家讲到「忠」,是不是?其中我们提到了「现代生活工作十则」。你们对我实在很宽容,我讲着讲第一条就不见了,你们还是这样真诚、信任的看着我,请受小弟一拜。
「脑筋活一点」。包含多听不同的意见,自己的脑筋会愈来愈活。
「微笑露一点」。
「嘴巴甜一点」。这个「甜」不是谄媚,是不吝啬给人家的肯定跟鼓励。
再来,「说话慢一点」。所以这三条都跟嘴巴有关,很好记,脖子以上有四条。再来,大、小、多、少、快、高,这十条就背完了。
「肚量大一点」。一个人肚量不好了,你不要说忠臣,都是去搞破坏的。「肚量大一点」。
「脾气小一点」。脾气一上来,虽然你很尽心尽力做事,可常常发脾气,整个团体气氛都被我们给搞砸了。「脾气小一点」。
「做事多一点」。这个在大陆叫争多做一点事,争做文明市民,是吧?「做事多一点」。
「理由少一点」。「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效率高一点」。其实,「效益」高一点。效率再提升,效率只是他做的事多;益呢,是这个事不只多,还是有益。「效益高一点」。
「动作快一点」,不要慢吞吞的。但这个快不是急躁,不是「忙多错」,只是对治我们不要拖拖拉拉的。所以这个行动快一点,有一个格言也非常受益的,叫「缓事宜急办,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这个都是我们为人臣子要把事办好很重要的心态。这个事不赶,你就先好好去做。其实人为什么会很多事都处理不了?就是事情其实很宽裕的时候,我们都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全部在解决紧急的事情。所以假如缓事懂得急办,早一点就开始好好把它办好,很敏锐,很敏捷,「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愈急的事,要在心理上提醒自己,不要乱,不要乱,不然「忙则多错」。这个是「现代工作十则」,跟大家交流一下。接下来,叶学长。
叶学长:
就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我们怎么样去勘验自己怎么转烦恼成智慧,这一方面自己的程度,到哪个水平、哪个位置?谢谢老师。
蔡老师:
叶学长提的这几句都很重要,这个我们能时时记住,然后去勘验自己,那就会很受用。烦恼,其实就是,烦恼转过来就是觉悟了,觉悟也是慈悲,觉悟也是清净,也是平等。好,那诸位学长,我们现在有没有哪一个烦恼?我们抽签好了,是吧,现场我们一起来探讨怎么转,烦恼转智慧。来,侯学长。
侯学长:
对不起老师,我现在有一个烦恼,就是
蔡老师:
多久了?
侯学长:
昨天开始到今天,然后就一直想问老师。
蔡老师:
那妳冤枉了一天啊。
侯学长:
就是昨天一个念头,就突然想到我以前有看,老师,我具体的那个事情记不起了,就是孔夫子他们在陈蔡绝粮的时候,他就有问他的弟子子贡、子路、颜回,那个问题我记不太清楚了,然后子路就反省说:是我们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知道,忘了那个具体怎么回答,然后子贡就说: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有一次就听到一个讲师讲到这个故事,他就说:子路讲的就是说我们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就是他的自信心还不够。
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太多传统文化,所以就不明白,然后接触了以后,好像感觉我们与老师的心境是有一点点不同的。所以昨天就想到这件事情,就想问问老师,就是当时他们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蔡老师:
请坐。就是反省自己做得不够,不是没有信心,这不能混在一起。反省自己不够是很好的态度,正确的心境。没信心是一直否定自己,「我不行,我做不了」,这个才是。反省是为了找到问题更提升。
而这个故事不是这样讲的,您可能听了那个讲师可能是第五手数据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有一个讲故事都要有的正确心态,要原汁原味去讲,不能愈讲愈离本来的面目差太远。
这个故事是「陈蔡绝粮」,绝粮的时候,大家都饿了七天,都没有饭吃,这个时候子路就提到了,就是给夫子讲:夫子,你不是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殃,那我们都是为了伦理道德的复兴做了几十年了,怎么最后落的下场是饿得快死了?子路就在这个地方就请教夫子了。
但这个很可贵,假如子路憋着都不讲,会怎么样?第一个,他会感觉挺好,是吧?硬撑,里面翻腾得不得了都不问,最后「啪」就倒下去了,是吧?所以子路很可爱,他很信任孔夫子,他知道问这些话,夫子不会说,「你给我记住,不跟你好了」,他在夫子面前很放心,怎么样夫子都会给他很好的引导,这个也是信任很重要。
所以我们很多同仁跟我相处,憋到最后都倒下去了,那是我做得不好,他们都不够信任我。他们觉得我比较小人,问了以后会叫他们记住,他们就不敢问我了。
所以我那天很高兴,礼拜五,大家可能还记得,礼拜五我们一起讨论《德育故事》,最后讨论那一则,名字我记不得了,就是她的先生娶了个妾,是吧,然后我不是讲到「一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侍二主」,哇,结果叶学长马上举手,我永远记得这么直率的表现,让我觉得挺安慰的,她挺信任我的,她不会怕说:我这么一问了,蔡老师站在那里回答不出来,然后就在那里「气死我了,怎么问这种问题」。她不会有这些罣碍,她马上就问了。这个才能马上就把疑问能化掉啊。我们学了老半天,里面一大堆东西,怎么会有法喜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最后,不亦苦乎了。我们自己的团体就要有一种氛围,直心是道,为了彼此好,什么话很能够沟通。所以那一天我跟叶学长,跟大家一交流完,她就觉得,啊,她对李密先生的那个怀疑不见了,那烦恼不就成智慧了吗?古圣先贤那个心境,那个孝子顾不得自己的名节,一心只想着要孝顺他的奶奶,不就领受了嘛。
所以您刚刚那个问题,是子路反映了这个情况,孔子藉这个机会告诉子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段没有讲过?就是一个人做善事,他不见得马上就得到福报,得到别人的尊重。你们不是看过「孔子传」(电视剧)了吗?好,反正也只看一遍,是吧?是是是。「为恶无近刑」,为恶的人,他也不是马上就遭到恶报,因为每个人的福报不一样。有些人造恶,可是他以前积累的福报太大了,他一下子报应还不会现前。但是「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其自身及祖上必有余昌,「昌尽必殃」,等到他那些福报花完了,他做的那些恶事就要开花结果,恶果就来了。所以夫子是把一个宇宙人生的道理告诉我们:善一定有善报,善因一定感善报,恶因一定感恶报,但是什么时候感来,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
更何况,我们行善是觉得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希求那个福报。后面这一段话就讲了,「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芝兰生在深林,它很自然的展露芬芳,又不是说是给谁闻,它才要展露芬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君子修道立德,他觉得这是我应尽的本分,不会因为穷困了,他就否定了,他就退缩了,「不谓穷困而改节」。哇,这么一讲,你看,那子路就是很有义气的人,这一段话听完,好,没问题了!是吧?
接着子贡讲了:夫子,你这些道理都没有人能接受,那可不可以降低一点?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问:颜回,你觉得呢?结果颜回讲:今天我们把这个大道真实的、不折不扣的给大众宣扬,这是我们的本分。大众不能接受,我们不能勉强;主政者不能采纳,那是他不对。我们该做的,我们要去做。我们假如降低了,那下一代的人又降低一点,那请问两千五百年前开始降低,请问我们现在是什么?是吧?
所以孔子说他「述而不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个态度都是很重要的,传承,不是一直减。所以子贡听颜回讲到,「这么做是我们该做的,我们尽心尽力,我们对得起世人,主政者他不能接受,那是他没有扮演好他父母官的责任。」好,这个是凡事要考虑往后流弊的问题。结果颜回回答完,孔子讲:颜回,假如你以后当官,我给你做仆人。就是当下夫子感觉到说,颜回跟他是心心相印,而且他是内心去随喜他自己学生的功德、修养,当下他:你假如以后有机会,有成就了,我帮你啊!
好,这个是「陈蔡绝粮」那一段故事。
这里有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
问:学习王善人思想及行仪是否属于夹杂?应该如何处理修学与学习落实善人道的关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有些人学习善人道后,就不再学习传统文化了,说传统文化太高,只要将人做好,一生就能成就。这种说法对吗?
答: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王善人的思想跟行仪是不是夹杂?第一个,师长老人家也有赞叹王善人。我们要知道老人家的行仪,为什么赞叹王善人?师长常常强调「见贤思齐」。而且大家看师长所赞叹的榜样,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做到。做到了,你看了就佩服。
所以师长最近赞叹刘素云女士,你看她红斑性狼疮,她非常精进的修学,红斑性狼疮好了,那个是很严重的病。所以我们要了解老人家的苦心就是,现在的人伦理道德的根基不稳,所以以这个榜样来期许大家向他学习,做人的根基要做好,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让我们来效法学习。所以这个我们也是抱持着见贤思齐的态度来学习,整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都是在一个做人的最重要的根基、基础上。
所以我们体会到师长举王善人的榜样,来给我们学习,我们好好的领会人家的德行跟他不容易的地方。做人方面我们哪些方面不如,学习。他是一个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从他的表演当中印证:你看人家都做到经典哪些部分,我们哪里没做到。「见贤思齐」完后,还是照着师承去学习就对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习善人道后就不再学习传统文化了。这个是他的缘分,这个我们不用太罣碍。我是感觉现在最急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依教奉行,不要耗太多时间在看别人上。
再来,接着说,「只要将人做好」,这个说法要用经典去对照。大家要很冷静,「博学、审问」,这个审问是非常谨慎去问,你不是见了人就问。
第一个,我们问一个人问题,请问,他深入经典没有?他没深入,你怎么可以问他呢?再来,一个人没有深入经典,没有深入经典而去谈经典的问题,这个是不妥当的。这个是不能因为别人尊重我们,我们就觉得我什么都能讲,这是要相当相当冷静的。对不了解的东西轻易去谈,这个都已经是傲慢了,都察不到自己的习气了。这个在什么现象很多呢?知识分子。他觉得他很有地位了,「《弟子规》不好,愚孝!」他读过没有啊?你不能人家尊重我们有修养了,经典我们没读,我们就开始批评,那是绝对不恰当的。为什么?学经典的人也不代表经典,他真学了才是代表;他不学的时候,你也不能因为他而去说经典怎么样怎么样,这都不恰当。
包含说宗教,我们没有读过《圣经》,怎么可以批评?我们没读过《可兰经》,怎么可以批评?我们也根本没有资格批评宗教的经典。我们的水平差他们差太远了,不在一个水平上,哪有资格批评?学习都来不及了。所以师长曾经跟一个大学里面的教授说:「你们好像有一个学科叫『批评宗教学』。我们是什么程度,可以去批评宗教这些圣人?」那个逻辑就已经是错误的了。但是这种批评的话太容易讲出口了。所以人,慎言啊!比方我们批评回教:你看他怎么样怎么样。那是那个回教徒没有依照经典,你去批评回教干什么?那不都自己言语犯过失嘛。人家本来跟回教很有缘,你这么一批评,害人家这个缘切断了,我们要不要负责?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而另外一点值得大家反思的是,为什么人家批评?经典这么好,人家为什么批评?是我们这些弟子没做好。从这个角度,还害人家误解,不学,这个责任我们要背。真明白这些道理,遇到任何的批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家为什么侮辱我们?「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我们不管是佛法还是其它的宗教,都是一个大家,我们自己做不好了,人家才来毁这个正法,「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个道理是很准确的。
好,还有两个问题,我们这几天再跟大家回答。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