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四十二集
2024-11-04 07:49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夫子这段教诲,「义以为质」,义就是本分,所以我们对家有本分,对我们的团体、我们的单位、我们的社会民族都应该有本分。而事实上,现在真的家庭也好、社会民族也好,都需要我们去尽这分本分。孩子需要教好,整个社会风气需要改善,整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承传,这个时候要见义勇为才是。曾经也跟大家提到过,有位女士她的先生成就挺高的,挺会经营企业的。她就感觉自己的先生不够尊重她,她的认知是觉得可能我没有赚很多钱,她自己就想着要出去赚钱,找更好的工作,要跟先生比能力。其实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情况,我们自己的推断并不是正确的。男人绝对不会想说要跟自己的另外一半比看看谁赚的钱多,男人他希望事业、家庭没有後顾之忧,最重要的是他的太太可以跟他做很好的搭配,把家庭照顾好,能够相夫教子。他的内心对家庭都没有任何忧虑,他才能全心全意在他的事业当中去提升、去发展。

但近代好像两性之间也有一种竞争,就要比谁的本事大,女众都要做女强人。我们有个老师提到什麽是女强人?是挂在墙上的女人。为什麽这麽说?挂在墙上的画是好看的,其实只是比好看、比威风,那都是虚荣。其实女强人背後可能有很多辛酸,可能夫妻关系处不好,孩子没教好。你纵使有地位、有财富,只要一想到孩子不知道要干出什麽事了,这样的人生能安稳吗?能幸福吗?而且真正的强是要能做最难的事情,是要能做世间最重要的事情,这叫强。什麽是世间最难做的事?和谐家庭,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你看一个企业家叱吒风云,他连孩子都教不好。所以最难的是教育好下一代,又把婆媳关系处得很好,这是真正的本事,而不是跟先生争赚钱。强的定义搞错了,是做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间的安定决定在女人的手中,是有贤母、贤妻才有贤人出现,世间有了贤人,家庭社会才有可能安定。

我们因为在这几十年来,母亲都出去工作赚钱的多了,孩子的教育忽略掉了,所以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在短短几十年当中,好像重力加速度跌落下来。从一个拥有全世界最悠久文化的民族,居然短短的时间变成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可以为了几千块钱把自己的父母都杀了。这些案例在我们近来的社会频频出现。所以我们都要了解,我们对家庭的天职,对家庭的道义。我们在整个经典当中、历史当中、文化当中,有句话讲得非常好,「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闺阃是指女人住的地方。诸位朋友们,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去体会,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圣贤、天下太平,请问能跟收入放在同一个秤上面吗?能不能?我们现在人连这麽简单的事情的思考能力可能都不足。圣贤、天下太平,那绝对不是几万块钱收入能够相秤的。一个医生的价值难道可以用收入来秤吗?一个老师的价值也可以用收入来秤吗?甚至於各行各业的服务难道都用钱来秤吗?

当我们从事这些行业,这些都是神圣服务人的行业,而我们拿钱来秤的时候是自取其辱,也没有人会再来尊重我们。为什麽现在人不尊重教师?因为教师先谈钟点费,用钱来衡量教师,谁会尊重我们?医生是救死扶伤,救人命,假如这个时候都是用一个月几十万来看,那一般的大众会尊重医生吗?真正能让人信服的,到底是这分价值、这分尊重,还是摆在银行里面用不到的那些钱?这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人生价值绝对不是说收入多少,而是你利益了这个世间多少人。所以以前的老师、以前的医生安贫乐道,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他们保留了他们人生的价值。家庭主妇这个行业,世间第一尊贵,培养圣贤,维护天下太平,这个绝对不是收入能够比拟。

在护士界,大家都听过南丁格尔,南丁格尔是英国人,当时候护士这个行业是很让人瞧不起的,她坚持要当护士,能够让这些病人脱离病苦。她们家很有钱,她的父亲一再阻止她去做这件事情,但是拗不过她的坚持,後来还是让她去念了书。她念了护理以後,刚好英国发生战争,跟土耳其有战争,她到前线去帮助这些士兵。本来死亡率差不多是五成,百分之五十左右,那时候因为缺乏照顾,很多不该死的士兵都死掉。她去了以後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死亡率从百分之五十降到百分之二,你看她这个价值绝对不是钱可以比拟。

她不只用心照顾士兵,她也能感受得到,家人的关心对士兵的存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她主动写一万多封信给受伤士兵的家属,家属知道自己家人的情况,写信回来关怀,变成这些受伤人支持的动力。我们可以想像到,她的工作是多麽的繁忙,可是她居然写了一万多封信,我们算算一天写一封就好,她要写几十年不间断。我们常说我们每天都很忙,给父母写一封信拖了两三个月都有。她对於自己同胞这分爱心、这分道义坚持了几十年,还写了一百多本有关医疗的书籍。人真正有心、有使命感,虽然只有二十四小时,都会产生无穷的价值。就因为南丁格尔在她护士的角色上这麽无我的付出,英国从那时候起对护士从此都是非常的崇敬、尊重,她就是把一个行业的价值给活出来,而不是价格。

我们接触到这位新疆的女士,她後来出去赚钱也做得不错,算是白领阶级,管理阶层。但是晚上接到她父亲的一通电话,在电话那头还听到孩子在那里大哭,她父亲告诉她,你的孩子从九点多要看电视,跟我哭闹到现在半夜,他都还停不下来,还在那里闹。父亲语重心长告诉她,我现在不管你一个月纵使赚十万,我也不管,但你现在假如不回来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你己经毁了你的孩子。这位女士放下电话,没有任何犹豫,对孩子这分天性的母爱唤醒了,隔天辞职,就回来带孩子。人的这一分善念不只让自己的家庭改善,还利益整个乌鲁木齐一带的文化承传,甚至於很多家长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她回去之後,刚好这分善心就跟我们这些学习《弟子规》的因缘就接上了,也来听过我们的课。回去以後,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都转得很好,这段我就不说了,请看前面讲过的。因为她这分对家的道义,也利益了自己的故乡,我们现在每次办课,他们乌鲁木齐都会派好几个人持续过来,己经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

真的,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分这种愿心、善心。而我们面对社会当中所发生的事情,面对我们生命当中所遇到的事情,假如是我们的错,我们要赶快改过。假如不是我们的错,但是这些不好的事发生了,我们要提起的是一种责任。我们今天看到社会风气不好,我们有责任,我们要赶快把这些伦理道德推展出去,我不能袖手旁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尤其我们从事教育的,任何社会的问题绝对跟我们的工作脱离不了关系。这些不好的行为出现,都是因为思想错误,思想错误是因为教育偏颇了。假如这些做人的道理都有教,这些行为不会产生。所以为什麽说「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老师、老师!是一个孩子命运的关键人物。诸位家长,不要听完之後说都是老师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个观念我们都要懂。而且「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生」,往往孩子最重要的人格特质都是在家庭里面形成,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根本还是在家庭。所以,父母、老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命运。同样的,师哉,师哉,民族之命也,一个民族社会能不能绵延长久,老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社会现象,我们不只不会批判、不会指责,只是想着当下我能尽哪一分力量,我们就赶快去做。杨淑芬老师她本身并不是师范出身的,老师也没有到过这些国民中小学去教过书。老师是因为这分义,成就了她教学的经验跟智慧,我们都是她的学生。因为老师在念初中的时候她就会想一个问题,今天我的父母他们一辈子要很快乐,除了我们当孩子的要很优秀,很让他欣慰之外,一定要连他的孙子辈都要是人才、都要善良,那父母这辈子才会高枕无忧。老师是最小的女儿,最大的外甥女跟老师还差不到几岁,老师想到的是连孙子都要教得好。体会到了这点,直下去承担,所以从中学时代,老师就开始教她这些甥侄辈,加起来十八个人,家族很庞大,号称杨家将。

我後来也加入杨家将,我排在第二十一名,後来老师又收了几个,其中第十九位,现在还在校《大藏经》,也是学校的一个主管;第二十名,现在在新加坡也是在教《弟子规》。所以教了这十八个甥侄辈,老师的教学经验非常的丰富、灵活。老师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寒暑假常常要跟单位请半天假,因为这些晚辈都到她的家里面去读书,怕他们寒暑假荒废了。到家里来,每天给他们功课,教他们做人、做事,饭要自己煮,衣服自己洗,都很独立。後来她的甥侄辈绝大部分是当老师的、当医生的,水平都很齐。老师虽然没有生孩子,整个家族十八个晚辈都非常尊敬老师,因为老师那分教育他们、爱护他们的心,他们都感受到。所以父亲节也好,母亲节也好,一般的家庭是两三个孩子给他们祝福。老师是常常还没进门,一个大海报贴在门口,一大堆外甥、侄女在那里签名,祝老师青春永驻这些。因为刚好我住老师家都看到了,也很感动。你看对家庭有分义,出社会了,对自己的社会民族也有一分道义。

当初老师在警界服务,也是在很高层,看到整个警察界的现象。往往一些重大刑案,都出动几千个刑警,然後疲於奔命,这些刑警的家庭都很难顾全得了。看到犯罪年龄愈来愈降低,十几岁就一大堆人在犯罪,老师看到也深深感觉到,教育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假如不教育这些孩子,这些犯罪率的情况只会愈来愈严重,不会减退,绝对不会因为警力继续增加,犯罪的人就会减少,所以刻不容缓,教学为先。而且看到这麽多犯罪的人,一了解背後都有一段让人辛酸的往事,都是缺乏家庭的爱护、教育造成的。甚至於在求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假如又只重成绩,又把这些暂时还没开窍,学习比较不好的孩子又推在一旁,他们不就从中学就开始辍学了吗?所以根本救起。老师十八年的公务人员生涯,毅然决然就辞掉了,一分钱也没有拿。但後来就投入《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还有书法的教学。教了几年之後积累了经验,缘分也接到整个大陆的发展。我们跟着老师将近快四年的岁月,来推展我们传统的文化,这些成果都来自於当初老师对家庭、对社会的这分道义在。

君子义以为质,你看当初林则徐先生假如没有坚持对民族的这分道义,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现在还在不在都打个大问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家这句话没听过,我以前也没听过,我是去林则徐纪念馆的时候看到的,很震撼,头皮发麻。这种浩然正气,「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死都不用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时候林公假如没有禁鸦片,我们可能整个民族就被鸦片给毁掉,所以是民族英雄。这分精神深深的印在他後代子孙的心中,表现非常优秀,而且在单位里面都是尽最大的努力跟责任。这些风范都在期许我们,都在砥砺着我们。

我们民族从最高度的智慧,现在下一代变成这麽短视,也是我们民族的危机,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有林公的精神,岂因祸福避趋之,没这麽严重!诸位朋友,这个时候要不要你的命?不用!林公跨出来的时候,几十万人要他的命,为什麽?要赚钱,赚国难财,真是国难财。现在我们所经营的事业,经营的行业,假如会让青少年、让社会的人心堕落,这种钱不能赚。是在增长孩子无穷的欲望,这样的生意不能做,这是赚国难财。当时候很多的人笑林则徐先生,你只要禁烟禁百分之九十九,留个一不要禁,你的子孙就能多赚多少钱。你看那三个家族就是因为卖鸦片,现在那麽有钱,你们家连饭都吃不饱。林公不为所动,奉公守法。结果这三家没过几十年,本来是富可敌国,全部化为乌有,子孙沦为乞丐都有。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依循道义那是真有智慧,这分福分、榜样庇荫他的後代,很兴旺。我们现在整个中心接待部的负责人,林老师,他就是林则徐的後代。他的後代遇到民族复兴,当仁不让,冲到接待部,所有先来的都是接待部去招呼的,都不会错过的。我们非常欣慰,孔夫子的後代都来了,魏徵的後代都遇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因为在跟他们交谈过程当中,真的有涵养、有家道的承传,也是让我们学习到非常多。

现在让我们去复兴文化没有生命危险,林公有生命危险都肯干,我们现在没生命危险还不干,那就没有道义。难不难?不难,当下就能做。当下看到老人上来了,没位子坐,我们马上站起来,那就是在恢复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下夫妻做好榜样,很和乐、很和睦,邻里乡党、亲朋好友说,他们夫妻怎麽处这麽好,来探听看看。来请教你们夫妻如何相处,我们就在安定一个家庭。到时候你可能接单会接不完,还得要排队:对不起,你要两个月以後再来见我,现在太多人要跟我交流夫妇相处之道。当我们把每个本分角色演好,就是功在我们的民族跟社会,当下都能做的,都能尽这分道义的,不是很远的事。人人能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每个人能孝养父母,能尊重兄长,尊重长辈、老师,天下就平。而这些精神都要靠我们去演出来,把一切大众的善心给唤醒。所以,但求无愧於心,我们把自己先做好,这叫义以为质。

昨天我们提到马来西亚他们参与整个课程有一万五千人,课程两天结束之後,又办了个签署仪式。然後师长,还有沈慕羽老先生,九十五岁,确实我们的传统文化、老祖宗的教诲能在马来西亚延续下来,沈老是功不可没。我们到马来西亚只要一说到沈老,没有不尊重、没有不感动的。两个老人家观礼,这些代表家长行三跪九叩礼,那一跪是把民族的大根大本给紮下去,那一跪是师道。所以师长也很感动,考虑要在马来西亚办儒道释三教的学院,这些家长们的至诚心,可能跪出了整个马来西亚社会国家的好的未来。因为师长能把新加坡九大宗教都能融合得非常融洽,马来西亚也是多种族的一个国家。师长每次去,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先生都会跟师父讨论,如何让整个宗教、种族、社会安定下来。师长假如到马来西亚长住,马来西亚就很有福分。这些有道德学问的人他们都是牺牲奉献,但他会在哪里牺牲奉献,都决定於哪些地方是真正对世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有道义的这个地区,就会留住很多这样有道德学问的圣哲人。

有个驻马来西亚的大使,他去参与、去观礼,我们请他上台致辞。这个外交官上台去,足足十来分钟一句话都讲不出来,因为他看到这些礼仪他太感动了。後来他说这个三跪九叩礼,他小时候都做过,真的是震撼人的心灵,振动人的心弦,这麽好的礼为什麽不保留下来?人与人为什麽不礼尚往来、互相尊重?我们从这位外交官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我们的民族在这几十年遇到很大的磨难。文化大革命,连父子之间都互相伤害、互相陷害,夫妻更不用讲了,整个文化的根受到很大的破坏。当他们看到恢复自己文化的这些事情、这些事业出来的时候,都会让他觉得很感动、很欣慰。这个外交官深深的对着底下马来西亚的华人们鞠躬,他说我感谢你们把民族的文化承传下来。我们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假如最後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从马来西亚弘扬回来。诸位朋友们,我们的脸上会不会觉得很无光?会不会觉得很丢脸?你们怎麽都没反应,要配合一下,不然我讲不下去了。

要有羞耻心,「耻之於人,大矣」,有羞耻可以成圣贤,没羞耻就堕落下去了。我们当人最可贵的就是有羞耻心,所有的动物只有一种动物会脸红,做错事会脸红,那就代表人有羞耻心,从这里就看出人之初,性本善。马来西亚华人确实他们在海外,深刻感觉到文化的宝贵,他们人在他乡中,能有这麽好的发展,大家要去感受看看,在热带地方的国家基本上是不好发展的。因为天气很热,人容易被环境转,比较懈怠,赚一天休三天,他就不勤劳、不节俭。可是在热带地方能发展得非常好的国家地区,是因为有华人在那里,是因为有民族的文化在那里延续,能够扭转整个环境的限制。所以,他们很珍惜,反而我们在糟蹋。每次到马来西亚,对我们自已都是一分提升,都是一分切磋,提醒我们不可以懈怠,都是他们在教我们。所以我们这分道义要提起来,而道义提起来了,我们的人生就会产生无穷的价值。

「礼以行之」,这个礼其实就是天地之序,人与人正常的规律。就像父慈子孝,孩子出必告,反必面这就是行礼,就是遵循很自然的人伦规矩。夫妻之间,夫义妇德。君仁臣忠,我们下属能鞠躬尽瘁,上属能恩爱有加,好好爱护、提拔我们的下属,这都是礼以行之。兄弟之间,兄友弟恭;朋友之间能非常合群,互相成就,绝对不是酒肉朋友,互相伤害,这叫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是代表要非常的谦虚、谦恭待人。傲慢,人跟人就很难相处得融洽,跟人都有距离,而且傲慢容易自视甚高,最後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以要谦退。

在《论语.泰伯第八》当中,有段话对谦虚做了很好的诠释。这段话是曾子所说,曾夫子提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我们看到曾子他的素质是驽钝,但他为什麽有这麽高的成就?都可以从这些曾子的话当中看得到。我们前一次有提到,曾子非常听老师的话,所以他有很高的成就。他不只听老师的话,他还非常谦卑的去跟他的同学们学习,去效法每个人的长处。一个人有好的老师,又懂得跟同学切磋,他一定有很高的成就。

曾子提的这段话是对颜夫子的赞叹,颜回,他看到颜回这麽谦退,他马上去学习。颜回很有学问,但他会去请教,只要他不会的,纵使对方学问没有他那麽好,他都很恭谦的去跟他请问。「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他虽然有道德学问,但是他时时觉得自己还不足,常常觉得很惭愧,他绝对不会自视甚高。「实若虚」,我们现在是半瓶醋响叮当,那就不是实若虚。「犯而不校」,人家冒犯他,对他无礼,他绝对不放在心上,很有肚量。这段话也让我们去体会到,「孙以出之」,用谦虚的心处事待人接物。「信以成之」,我们所讲的话、所承诺的事情,这辈子都尽心尽力去完成。能够做到这四句话,夫子说「君子哉」,这一生一定能够成就君子的道德风范。

我们在这几次都有提到孝悌,考试又来了,你们又一副无辜的样子。孝悌为什麽?孝悌为传家之本。我差点没晕倒,幸好你们说对了,不然我会无颜见江东父老,我觉得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孝悌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比方上上个月我们谈孝悌,现在再来看孝悌,我们可能内心又有不同的感悟。甚至於这段时间,我们自己也好,可能有做到了,深度、广度体会不一样。或者也留心到我们身旁也有很多孝悌的好榜样。其实孝不难,真正深刻的去感觉到父母对我们那分心,真的感觉到了母子连心。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让父母担心,时时期许自己要让父母安慰,要让父母感到光荣。当父母为我们而欣慰、而微笑的时候,我们更快乐,因为我们知道父母把我们摆在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位置,都是尽心竭力来照顾我们。

有个父亲,他有一次跟女儿一起出去,出了车祸,伤势都很重。当下那个父亲就赶快处理,把他的女儿送到了医院,整个过程父亲都在那里张罗,神情若定,也没有很慌张。後来女儿急救好了,进医院里面去,没有生命危险,父亲松了一口气,就昏倒了。这个父亲我们认识,他的伤势比他女儿还重,但是在那个当下他完全把这个身体都忘记,只想着赶快救他的女儿。我们真的感觉到父母那分心的时候,不孝都难,都觉得不孝太过意不去了。

昨天我们有位老师提到,他的孩子有一次走楼梯,这也是引以为戒,走楼梯的时候手插口袋里面,一不小心没走好,就跌下来了,脑袋就直接磕在楼梯上。以後大家看到孩子们下楼梯手插口袋,这个故事告诉他,不可以这麽做,太危险了。结果血一下子就喷出来,母亲当下觉得孩子可能会死,那时是十万火急,家里人赶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去,那时候心中是全心全意的祈福,希望孩子能没事。後来经过缝合以後血就止住了,松了一口气,这个妈妈一松完这口气一看,她自己只穿了一只拖鞋,另外一只是赤脚。你看在那个匆忙当下连鞋子都没穿,完全不知道,全神贯注就是自己的孩子。而她自己也从这个当下突然回光返照,我的父母也是用这样的心,在我整个成长的几十年岁月当中,不知多少次因为我这些情况发生,而替我担了多少心。

所以闽南话讲「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这句话绝对不要到生孩子了才体会到,那就很遗憾了。我们真明白了,当下就要去尽这分孝,这样的人生是痛快的人生。「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在,能让我们奉养,兄弟和乐,这人生的大乐。孝悌为传家之本。而老祖宗教导我们孝悌,并不只是让我们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跟兄弟,而是能把孝悌的精神推而广之到一切的人身上。《孝经》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而确实孝悌紮根以後,仁爱的心自然就提起来,这是人本善的心自然的流露。

有个企业家在南京,他企业也做得满大的,他新建了一个厂房,很大,可能跟我们这个孔庙差不多大。里面还盖了好几幢房子,其中还有一栋自己的别墅,应该也有一百多坪,盖得很好。後来来听了周泳杉老师的企业课,他那分经营企业的使命感提起来,他那分孝悌的精神延伸到他自己的员工,延伸到对一切社会大众。他本来只供应一个午餐,回去马上跟他太太商量好,从一餐变成三餐,员工跟我们在一起都是有缘分,要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他们。设身处地,假如是我们的孩子到他乡工作,我们当然也希望他们的老板像家人一样爱护他们。结果晚餐也有了,早餐,听完课之後,知道早餐营养很重要,所以都是用新世纪饮食健康概念煮饭菜给他们员工吃。

当然爱人者人恒爱之,他的员工,现在我们每次办课,好几个人都去听课,欢欢喜喜大家抢着要来上课,以前一听到上课都比较没有精神。但是他们的员工为什麽这麽想来上这个课?因为感觉到自己的领导变得这麽有爱心,学了这些这麽好,他们都主动来学习。早上的时候,他们站在门口迎接员工来上班,就像一个家的气氛一样。他们给员工问好,说实在的,员工也是受宠若惊,以後绝对是主动给领导先问好。後来他决定把他整个厂房还有那栋别墅,全部捐出来提供推展传统文化,他那分道义延伸到对社会,他觉得企业界现在最需要就是伦理道德教育。他这麽一做,一捐出来,他有道义,我们当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们往後也持续派师资在那里办课程,尤其针对企业界一起来交流。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四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继续来讲第六十一句:【勿恃富豪而欺穷困。】昨天我们学习了安士先生的批注,今天我们来看安士先生引征的故事,来说明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诸位老师们昨天睡得好吗?一定很好睡,因为人感动流泪之后特别好睡。我们昨天晚上欣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田上。其实当我们每一天接触到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关爱,他不见得有立即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来,但我们还是这颗爱心有增而无减。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我们对他好,但他还是很冷漠的时候,我们更明白他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五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无德而有才是毒品,我上一次,几个月前在高雄坐出租车,刚好那时候回家,坐上去以后,出租车司机他就很感叹说了一段话。因为我比较多时间在大陆,所以有些情况也是从他们在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有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知人者先自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还有「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今天自己假如没有做好而去评论他人、要求他人,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七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讨论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知所先后。今天假如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先学知识、先学技能,而没有先扎德行的根,这个先后就有点颠倒。因为德行的根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延伸到我们人生每一个因缘当中,我们都不要把对方的不是放在心上,造成我们对对方的不谅解,甚至对立、仇视、冲突,这样我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

胡小林:如何在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

提问者: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推广时,当领导不懂、不了解《弟子规》时,下属的员工应如何在本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胡董:这个问题很好,这老板不学,员工要学。这个生活之外,工作之外,还有另外的《弟子规》吗

胡小林:如何在企业落实《弟子规》?

提问者:不是,是非常真实,而且把你自己的事实讲出来,其实真的是一个大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撼。我也想问,因为我是也还没有学习,我自己也有一个做餐饮的,我想这个《弟子规》,首先我也知道可能是先从我自

胡小林:《弟子规》是戒,因这个戒你就得了大定

我给大家开一张保证书,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敢跟你保证,充满了喜悦之旅,《弟子规》之旅就是喜悦之旅,喜悦之旅一种喜悦的旅途。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你心里有个主张,人有了依靠这种感觉,这是花多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大家刚刚有没有去翻一下族谱,看看是哪位圣人的後代?诸位老师,统统不要找,绝对是圣人的後代,因为假如不是圣人的後代,绝对传不到现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易经》里面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三集

尊敬的陈局长,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夫子有一句教诲说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的心、仁爱之道会很远吗?我欲仁,只要我有这分替人着想的心,仁就到我的面前来。这个仁字,大家一看就可以感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四集

尊敬的陈局长,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记得我在海口,我们在二00四年七月十三号,办了第一次五天的课程。那时候刚好上到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时候,当地的教育局长还听了一个下午的课,听完之後,我就送了教育局长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六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士先器识而後文艺」,孩子的心量一定要宽广。像我在念初中、念高中的时候,心胸就比较狭隘,我记得考试成绩考得比人家不好,我们看了就有点嫉妒;人家考得比我们低,我们还会走过去跟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给学生上课,事实上是非常活泼。我们在《论语》里面都有看到,都是夫子跟学生的谈话,或者是跟那时候的一些从政者、那时候的人民的一些交谈,不单是在教室里面上课而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苏东坡先生在十岁的时候,看到他母亲看《後汉书》叹息的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先生在小小的年纪就很有气节,就时时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苏东坡先生也曾经讲过,「古之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确实对经典不能有侥幸的心态,人生的真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实践,所以要正己化人,「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不只无怨,还能赢得家人、赢得朋友同仁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