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六集)2024-10-31 13:15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上。因为天气太冷了,所以要保留些能量,两个人也没有说话,只是有人做伴的感觉,内心觉得比较踏实。两个年轻人就这么走着走着,突然看到路旁有个老人已经倒在地上,体力不支昏过去了。那又下着暴风雪,假如不帮这个老人的话,他可能就会冻死在这里。当下这位年轻人就说到,我们一起把这个老人家扶着走。另外这个年轻人就说到,我们自己自顾都不暇,哪还有力气来管这个老人。当下有点气冲冲的就不理他,就自个儿走了。
诸位老师们,现在这个老人就躺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怎么做?诸位老师,你们的表情都很无辜的样子。我们看电影、我们看很多历史的故事,我们都要把自己置身其中,体会他们的心境,「慕贤当慕其心」,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启发、收获。这些圣哲人他面临人生的境界的时候,他是用什么心境去面对、去突破?我们回想到小花他的爷爷面对一个孩子躺在那里的时候,他爷爷说到的是:我什么都不懂,我连字都看不懂,但是我知道人不能见死不救。我们看许浚他之所以能够扭转他的老师对他的态度,能够成为心医,也是这个心态。所以他在义利当中他做了抉择,他提起的是病人的苦痛,他放下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
这样义利的抉择,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了多少次?而我们当下是拿起了义还是拿起了利?当我们拿起的是义,我们会坦坦荡荡。而许浚他这一生成就了他的学问,也成就了他的医术。诸位老师,他损失了什么没有?该是他的都是他的。他以一个医官的身分,居然能当到国家最高的大臣,那是富贵到了顶极。可是当初他在人生的每一个过程当中,他假如提起的是利而不是义的时候,那他已经把他人生的福分不断的在折损。
所以人生其实很简单,人假如明白道理之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刚刚讲到这个走在尼伯尔山上的这位年轻人,他看到这个老者他不忍心抛下他,这就是我们圣贤人以及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承传的道统,就是这分道义。我常常会跟世界各地的华人交流到,我会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炎黄子孙吗?怎么这么小声,怎么可以连祖先都不认,不可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诸位老师们,你是炎黄子孙?是!炎帝跟黄帝的精神在哪,我们有没有承传下来?孟夫子的一段话,把我们炎黄子孙传下来的气概点得非常的清晰,叫「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行一件不道义的事情,「杀」我们取其意,并不是杀人身命,杀是伤害一个无辜的人,甚至是一个无辜的生命、众生的生命,而让他能得到天下,他也不愿意。世间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比得到天下更高的、更大的,但只要是做不道义的事情、会伤害人的事情,连这么大的利禄也如如不动,绝对不会动心。所以,孟夫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我们走上教师的教育道路,这件事情很有意义。
就像昨天我们提到沈慕羽老先生说的,教师是没有钱途的行业,金钱的钱,但是他能承传整个民族的智慧、民族的利益,这个比钱更重要,所以我们走得非常的踏实。我常常觉得这一生能走上教育的路,非常的幸运、幸福,因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又是有价值的事,这是人生的享受,再多的钱我们也不会动摇。今天有个企业家说十万块钱请你去做经理,要不要去?你们怎么连十万块都决择不出来,要不要去?一百万要不要去?一亿?不要再考虑一下?都是如如不动,因为金钱是有限的,而承传智慧那是无限的功德。所以,世出世间,还有古今中外的圣哲人,他们最终都会选择教育的路。
我这几年在教学还有处世的过程当中,其实也都会遇到义利之分。像我记得那时候南师毕业考代课,高雄县录取五十名,那时候我是考三十三名,我的同学考三十四名。三十二名刚好到前面去填志愿,我就很高兴对着我同学讲,因为那时候弥陀国小有两个名额,我在高雄县考甄试的时候,我都跟我朋友开玩笑,我说我不是到弥陀就是到观音,因为高雄县有弥陀乡、有观音乡,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正式甄试的时候我考上观音国小,我在观音国小也教了一年。人家都问说:你学校在哪?我在观音,「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我那时候就跟我同学讲,我们两个一起到弥陀去做同事。说时迟那时快,头回过来的时候,三十二名把弥陀的一个名额填掉了,就剩一个。其它的我都不认识那些学校,那些学校叫不是上山就是下海,就比较偏远的地方。一叫到我的名字,我就冲上讲台去,同学正站在后面,这个时候是义利之分。因为我这个同学刚生孩子,不到一岁,她是母亲,要照料孩子。上山下海都得住校,所以她就很难照顾她的小孩。我们这个时候想这个名额应该要让给她,然后我就也不知道哪些学校就给它填下去,龙肚国小,在美浓。填下去之后我才知道,这所学校是全高雄县最漂亮的学校,有舍有得。漂亮到什么程度?学校里面还有一座山,每天下完课还可以去登山、爬爬山,悠哉悠哉。所以义利当中,真的我们能循道义而行,后福无穷。后来我带了一年的班,总共是教书教两年,带了一年的班之后感觉到一个现象,学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已经出现一届不如一届的状况,摆在我们眼前。
刚刚讲到的这个年轻人看到这个老者,他选择把老者背上肩上一起行走。他并不清楚他能不能活着离开这个山区,因为风雪实在是太大。当他把老者扛上肩来,他的心上也觉得很踏实,他就一步一步这样走着。走了一段路,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流满了汗水,而这些汗水的热气帮老人家身上冻僵的身躯就把他化开了。化开之后,两个人的热气就互相传递,就不觉得冷,所以就感觉到彼此那种互相祝福的心。后来终于走到了一个村落,就对着老者笑一笑,我们安全了。正要走进村落以前,在村落前的几百公尺的地方有一群人围在那里,就近一看,有个年轻人躺在那里冻死了。就近一看,就是之前跟着他一起行走的年轻人,但是这个年轻人不愿意救老者,自己走了,结果就在离村落这么近的距离他已经冻死了。这个故事其实很值得我们当下的社会以至于世界深思。
整个世界的劫难,不管是国与国的冲突还是整个大自然的破坏,我们都不要只看到外在的行迹,那不是根本问题。根本在何处?根本在心地错了。所以,所有的环保问题,事实上都是心灵的环保问题。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环保问题在最近几十年有没有大声疾呼,有没有?有,非常多的团队在大声疾呼,请问愈来愈严重还是改善了?愈来愈严重。明明在提倡,为什么愈来愈严重?这好比发现了一棵树快要枯死了,这时候看到那叶子快枯死了,就拼命在叶子当中浇水,甚至于还把叶子泡在水里,有没有帮助?没有根本的帮助。水必须浇在哪?浇在根上,浇在问题的根源上。根源是人自私自利,只图自己方便,不会为社会想、不会为世界想、不会为大自然想,以至于根本把后代子孙抛在脑后不管。我们是不是这样的长辈跟祖宗?我们愿不愿意当这样的长辈、祖宗?不愿意,不然到时候我们在天之灵睡不好,耳朵常常会痒,因为有人在骂我们。
我们都知道当初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我们却不了解路易十五是个暴君。路易十五讲了一句话,因为他很暴虐又很奢华,他讲了一句话说:我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这不干我的事。你看因为他的父亲是这种态度,干了一堆坏事,那个怨气最后发到谁身上?他还有他自己孩子难幸免于难,所以孩子就被送上断头台。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整个家族、子孙的命运,是一体的。所以,整个文化的核心在孝道,但孝道的精神我们现在有没有放在心上?一个老、一个子,是时时一体不可分,这才是一个孝字。儿子背着老子,老子时时想着要照顾好下一代,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有这种使命感。我们会有后吗?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好吗?这就是义,这就是本分。
所以国与国的冲突,整个社会的乱局,根源就是在思想偏差,思想偏到了自私自利上面,而不是道义、而不是仁爱。唯有思想转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思想的转变最重要的靠教育。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处在这个大时代我们要有一分使命,要当这个时代的救世主。你们也有一点兴奋的表情给我配合一下。我们都觉得很幸运,遇到这样可以好好奉献自己的机会,人生就怕空过,有这样的机会是幸运、是幸福;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可能又蹉跎一辈子。我们从这里感受到,像中国最精辟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开篇,大家不知道背了没有,有背的举手?好,人要禁得起打击,幻灭是成长的开始。
在座有很多老师两年前我们都见过了,这一篇文章很好,希望大家两年之后把它背起来。「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这个好像是在哪一页,十几页,我们的手册。「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第几页?二十八。你看在第二段里面讲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他不懂得伦常,做人之道,所以传道是摆在第一位,「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这段话就可以体会到,教育才能改变思想,才是根本解决问题,所以它非常急迫。
大家读了这一篇文章说「是故古之王者」,跟我没关系,这种分别会障住智慧。「天地君亲师」称为五种最尊贵的,所以君亲师其实是表精神,而不只是一个形象。我们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应该扮演得很好,都应该要有君亲师的心境去经营。不管要扮演好一个父亲、母亲,还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好老师,都要契入这样的心境。所以我们现在在读这些经典的时候,绝对不能着在相上,要取其精义。
第一段说,「化民成俗」,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我们看看这个「化」字,春风化雨,这个是很自然感化,绝对不是控制、不是强迫,所以正己就能化人。我们记得杜甫有一首诗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有没有听过?杜甫在流眼泪,你们有没有听到?他这么用他真心写出来的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潜移默化,而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的身教,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宋元两个朝代交界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许衡,他刚好在逃难的过程在一个地方休息,坐了下来。刚好也有些逃难的人跟在他的身边,他们就去摘旁边的水梨,因为渴了,就马上爬上去摘水梨。所有的人都去摘,只有这个许衡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在那里静心。大家在摘的过程看到一个人不摘,突然心里毛毛的。你看从人群的反应当中我们体会到哪个真相?为什么他们在摘水梨,然后看人家不摘他觉得怪怪的,他的什么心起作用了?廉耻的心起作用了。我们要都能看到别人那分善良,对方就能被我们启发。假如我们都是看到他的不好,那他一定是说,好!你觉得我不好,我就坏给你看。所以婚前只羡鸳鸯不羡仙,因为看对方是看什么?看优点;婚后为什么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看缺点。
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是我们人与人相处最高原则。朋友相交能够交情愈来愈好,一定是守住这个原则;只要不守住这个原则,交情一定愈来愈淡,那一定的。人与人的缘分也是动态的,不是提升就是下堕。当我们时时都记别人的不好,真诚心已经没有了,那怎么可能缘分愈来愈好!所以在朋友相交当中,赞叹晏子,晏子智慧很高,赞叹晏子「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会跟好朋友相交往,跟他相处,交情是愈来愈深厚,愈来愈佩服他。因为他时时是「恩欲报,怨欲忘」,「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绝对不去批评他人。
我有一次在珠海讲课的时候,讲到夫妻相处白头偕老的秘诀,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突然有一个女子喊得很大声说:没有优点。诸位老师,我们走在这个教育的行业,会有很多变化球突然出来,这个时候要把它接住。我就微笑着走近她,我就问她,我说:这位女士,妳先生没有优点,妳居然敢嫁给他,我实在太佩服妳了。敢死队也没有这么强。真的,人脾气上来的时候,理智就不存在。所以老祖宗在教诲我们的这些几千年的文化当中,重要的纲领,在我们的手册开篇讲的,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教导他的后代。里面就提到,一个人的立身当中要懂得「惩忿、窒欲」。欲望要懂得节制,忿怒要懂得调伏,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控制不了情绪,那人生只会走下坡,不可能走上坡。你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其实不然,他还没有了解自己。
诸位老师们,我们了解自己吗?当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时候,请问别人能了解我们吗?除非他是高智慧者,他能看懂你。他假如连自己都看不懂,他能看懂你?自己都看不懂是没有智慧,因为我们跟自己二十四小时朝夕相处,还看不清楚的时候,那请问看谁会清楚,是不是?你说最近的五公分都看不清楚,然后要看五公里,不可能。所以这里就给我们一个反思,《大学》里面有句话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家都念得很顺,这句话对我们人生有什么益处、有什么启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一点可悲,就是我们所学会的东西只在考卷上用,用不到我们的人生,因为那只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心性的感悟能力。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对我们人生有没有启示?我们不能只有一个老师的空名,要有老师的实质,要能温故知新,要有悟处,要把人生的智慧传递给孩子。假如我们人生没有悟处还迷惑,那我们每天站在讲桌上,到底把孩子引到哪里去?
我曾经跟我一个同学,他非常聪明,长得就是伶俐的样子,像我就长得比较呆,你们好像不大相信。有一次他有些人生问题,我就跟他在交流,他讲了一堆,然后我一句话就给他回完。然后又讲一堆,我又一句话给他回完,因为我们的脑袋不复杂。其实这件事我也体会到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时候我不喜欢看书,我喜欢焢土窑、喜欢打弹珠,当然这个也不要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个也是荒废了时光。假如那个时候就开始学《弟子规》,那我现在的成就一定不会这么少,现在也没什么成就。因为那时候没有看很多书,但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很多书,都是看哪些书?是不是看四书五经?都是看什么?《格林童话》,都是看那个公主与王子从此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生有这么简单吗?
而且我们要理解到,看、接触的西方思惟很多,请问西方的思惟他觉得人生的动力在哪里?这个义利之分差很多。再来,西方把男女的情爱放在什么位置?非常崇高的位置,是不是?但是中国人说,万恶淫为首。你看差异大不大?很大。但我们现在的夫妻、男女,走的不是古代相敬如宾的路线,反而都受西方的影响。你看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看电影,是不是?看那个缠绵悱恻,结果书都念不下去了。你们都没什么反应,原来只有我这样,对不起,我错怪大家了。然后书桌上面贴着一张席维斯史特龙的照片,学什么?学逞强斗狠。你看偏掉了没有?偏得很厉害,我们都不自知。
所以这些思惟情执非常重,幸好我看得少,我那个同学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他都埋在书堆里面看,所以看了好像这样也对、好像那样也对,想法很复杂。有一次我跟他沟通完,他就很郁卒,对我说:礼旭,我的头可不可以跟你换一下。他想事情就一直钻牛角尖,很累、很辛苦。我们因为小时候没读什么书,结果二十多岁的时候接触到师长讲经,老人家怎么可以把道理讲得那么清楚!已经讲这么清楚了,我们不领受,太对不起老人家,所以随顺师长教诲,随顺圣贤教诲,赶快装进自己的脑袋。而且这些教诲都是掌握纲领,提纲挈领,让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马上可以提起来观照。
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诸位老师,这句话我们都读过了,人师难求,我们读到这一句以后,应该是定位我们自己成为学生的人师,成为生命中有缘人的人师。因为这一生能相遇叫什么?要考试!这一生人与人能相遇叫什么?叫奇迹,是不是?机率几近于零。这样的缘分,我们应该是尽心竭力去结善缘才对。我有个朋友,人跟人真的结善缘都是大家在成就我们。这个朋友当初我在那里思考,我想我再带班带个两年,我再到澳洲净宗学院去学习。我那时候是打着这个算盘,再教个两年,因为愈教觉得自己伦理道德的基础太差,中国文化的基础差了。所以希望能够先觉才能觉他,自己都不觉悟不行,自己没有能力不行,就打算过几年到澳洲净宗学院去学儒道释的文化。结果这个朋友就跟我说了:什么好几年,你现在就要去。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结果他这么临门一脚给我推下去,我说,对,应该去。
这个朋友拍着胸脯跟我说:你好好学,回来我护持你,我有房子好几栋,以后你要讲课,那个房子借给你讲。太高兴了,我就走了,就到了澳洲净宗学院。而且我到净宗学院本来是没有资格进去的,因为我必须把班带完,带六年级。所以已经超过了那个讲座的日期,我已经晚到十几天了,照条件来讲是不能参加。但是诸位老师,所有的不能都会因为真诚而变能。精诚所至,而且不是自己去强求,就有善人会帮你开路。我这个朋友也很巧,他刚好已经在澳洲参加这个讲座了,所以他就给总干事说,这个人你一定要让他进来,给这个年轻人鼓励鼓励。结果那一期两个学员是例外,一个是卢叔叔,一个就是我。我们还求有长者在我们身旁可以给我们提携、教诲,有感应,就坐在旁边,「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听你们的声音不太有信心,假如听一个人有气无力的念「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不听还好,愈听愈没信心。所以,我们念任何一句经句都要从心地念出来,不然当下就已经在退了。不是说对着经典就能进步,经典的经句跟心性相呼应才能进步。
这一位朋友他就曾经跟我讲到,他说他学历不高,书也念得不怎么样,但是他也很努力赚了不少钱,事业也做得很大。有一天刚好打开电视「师铎奖」颁奖,他在那里看,讲到哪一个老师被表扬,他是怎么样去爱护学生。他就这样看着看着一个一个老师这样介绍,突然他就放声大哭,一个大男人放声大哭。然后他就说:我这辈子为什么就没有遇到一个像这样好的老师?诸位老师们,我们希不希望有个大男人这样放声大哭,哭得这么伤心?我们不希望,我们也不忍心。你看当他放声大哭,那种真诚的心出来了,我真的很想学,感应来了。过没多久,他在电视就转到师父讲经,他可高兴了,认真的看,看了五分钟,梦见周公。他都是一个小时,五十五分钟睡觉,但是我们刚刚强调,看人要看到优点。这么想睡了,还可以看五分钟,真了不起,是不是?
有一次我们的老师到学生的书法教室去检查了一下,刚好看到有两滴墨汁,两个老师站在那里,右边这个老师皱起眉头,怎么这么脏!左边这个老师说:这么大的面积都很干净,只有这两滴不干净而已。我们是看到它洁白的一大面,还是只看到那两滴墨汁?境界好坏不在外面,在心里。而且佛陀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句话很震撼!诸位老师你们念到这句话不觉得很震撼吗?这句话假如没有圣哲人讲,我们这辈子有没有可能懂?真的不懂。我们了解「本觉本有」,我们相信圣人说的话,他一定有本善,他一定有如来智慧;「不觉本无」,不觉本无,你还把他当真的干什么?他那些习气、坏习惯是假的,剎那之间在那里变,根本不是真实的,我们干嘛把假的看成真的?结果他真心被这些习染、尘埃给蒙蔽了,结果我们把假的看成真的,真的都看不到了。
大家有没有看过《达摩传》?你看二祖慧可大师在达摩祖师的面壁九年的洞口,跪了好几天,都冻坏了。达摩祖师感动了:好吧!你有什么问题你就问!慧可大师说:我的心不安。诸位老师我们的心安不安?心不安。达摩祖师说:来,我帮你安。你看慧可大师马上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这个妄心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喊烫,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你们都不配合,我都觉得我好像不正常。诸位老师,这个时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情况?就好像是十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九个人喝醉了,只有一个人没醉。结果那九个人都说:这个人醉了,这个人不正常。现在有没有这个情况?真的,你现在假如走到学校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家会说你有没有发烧?
我们那时候刚到海口去的时候,上课不用钱、书籍不用钱,什么都不用钱。当地的人来参观中心的时候,绕了大圈,每个教室都进去走一走。然后坐下来,我倒一杯茶给他喝,他看看我,第一句话:你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一定在那里想:这个年轻人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卖东西,才开始卖书。所以当下当对方的眼神是怀疑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只不会不舒服,我们不只不会难受,我们更会怜惜一切大众。那颗本善、那颗善良的心,因为整个人生成长的过程,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让那颗善良、信任人的心变成处处怀疑,难不难受?难受。当我们看这个也不信任、看那个也不相信的时候,那个日子好过吗?很不好过。希不希望大家都互相信任、互相成就?希望。那个就是到天国去了,那是到天园,到极乐世界去了。天国、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心中,在当下。所以我们读「里仁为美」,去哪里找里仁?从自个儿心田开始找,从我们自己做出一个里仁的环境,做出一个诸上善人的环境。这是我们在这时代当中应有的担当。我们要把经典演出来,这才是真正对圣贤、佛菩萨尽的一分孝心。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达摩祖师,当我们起妄想的时候忽然想到「来,拿来我帮你安」,假的,干嘛还被它障碍,所以叫烦恼贼。贼是假的,他爬墙要进你的屋里,这时候你有警觉性,往桌子一拍,他就从那个高墙噗通掉下去摔死了。所以贪心一起来,马上有敏感度,他就不敢乱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圣狂之分,圣人和凡夫之分在什么?就在这一念之间,所以我们用功夫就用在这一念当中,只要不对的念头起来,赶快伏住。怎么伏?念安拉也可以,念阿门也可以,念弥陀也可以,只要想到这些圣哲人,我们会惭愧不能不听圣人的教诲。惭愧心一起,正念就起来了。
结果这个朋友他真的从睡五十五分钟,慢慢的只睡半个小时,就这样一直突破,到现在可以不打瞌睡。你看他遇到好的老师,真的就好像扑过去把老师的脚抱住紧紧不放。他就开始,他生意做很大,全放下,不赚了,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精进学习。他这些同仁,他是做房地产,那个时候正好赚很多钱,日进斗金,人家就说你脑子有没有问题?他说你们别管了,我不赚了。通通让出去,执照租给别人,不赚了。结果过没多久,房地产狂跌,他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跌得晕头转向,都变欠一大把债。他收起来刚好是最高点,都不愁吃穿,所以整个业界的人说,这个人会算。
其实人的一念好学的心、向善的心,化掉了他的一个劫难。而且他这个劫难化掉之后,又是因为他对我的鼓励,让我能够马上放下,到了净宗学院去学习。所以,我们人生很多重要的抉择,都是这些善友、善知识给我们提携、成就的,其实人生真的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刚刚跟大家讲到化民成俗,我好像跑出去太久了。刚刚是跟大家讲到悟性很重要,我们的学生现在悟性启发没有?为什么高学历高离婚率、高失业率?而这些高学历者,请问他离婚的时候、他被老板给解雇的时候,他知不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他知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这么不好?他可能不知道,因为他的悟门被塞住了。谁把他塞住了?谁用填鸭的方式灌输他变成考试的机器,谁就是凶手。
我们有位老师他因为学生已经甄试完了,有些孩子可能五月份已经确定有高中念了,所以他希望抓住这个时间,不要让孩子蹉跎。你看那些考上甄试的孩子,后面那一段时间干什么?每天在那里打牌、看电影、看电视。我们都体会不到在那一个多月,请问他堕落成什么样子?谁是帮凶?你看,父母、老师:你已经考上了,你要干什么就给你干什么。那样形成的坏习惯可能一辈子都扭不过来,而他那个考试分数跟他人生成败有多大关系吗?很可能他考上之后,傲慢,变成人生的障碍都有可能。
所以这位老师当他在对这一班已经通过甄试的孩子,上《弟子规》、上这些孝道、德行的课的时候,观察到一个现象,名列前茅的孩子听到这些道理,眼睛发愣。这个我有经验,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讲这些德育故事,考试机器的学生说:老师,上课都十分钟了,你怎么还不讲课?他觉得什么才叫讲课?会考的才叫讲课。你看,他的人生是不是已经出现障碍了?是,他的悟门不见了。反而是成绩中等、中后面的,听到这些道理叹未曾有,这个很好听、很感动,很可能还在那里掉眼泪,老师你多说一点。那个以后可能是大老板,而考试机器充其量只是个专业人员。纵使他是个专业人员,请问他能把家庭经营好吗?所以,当老师要着眼的是孩子的一生。好,这节课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