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四集)2024-11-07 07:39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好。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从原因下手。就像种了一棵果树,果子是酸的,我们找到原因,应该是在根上施肥,而不是把果子全打掉,它再怎么长,它还是酸的。这个也是借力我们的理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找原因,而不是在结果干着急、打转、生气,这个于事无补,甚至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我们希望我们的校园是和谐的,它是一个结果,因在哪里?这个理它是贯在一切地方,刚刚其实我们也念到了,欲齐其家者,齐家就是和谐家庭、和谐校园。齐,团结在一起,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重点是我们当领导的人知道目标在哪里了吗?我们很清楚应该怎么样经营好我们的教育事业,给我们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智慧,然后有这样的一种使命感,我们就能带出这样的老师出来,而且这是精神感召。一个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他人不在的时候,他底下的人干得更卖力,因为他是用他的德行、用他的使命感在感召大家。
欲齐其家,这个家要和睦、和谐,先修其身。修身变成根本,要从这个因上下手。身要怎么修?就是我们刚刚讲的,要去掉我们的习气,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这个都跟和谐校园有关系。所以我们一谈到和这个字会想到什么呢?和爱,和从哪里来?你处处爱护他、关怀他,当然就很和谐嘛。
诸位校长,您遇到您的老师,第一句话讲什么?你那件事怎么拖那么久,快点了。还是你妈妈前几天感冒好点没有?请问大家气氛一不一样?不一样啊。你说快点、快点,这个老师带着压力去做和带着你的关怀、爱去做,效果一不一样?很多道理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体会得到。而且你这个爱很广大,爱屋及乌,你到中心来看一些光碟,两性关系的,你哪一个同事,他的儿子现在刚好是适婚年龄,你拿一片回去:你儿子现在在找对象,这个赶快给你儿子看。爱他的孩子。诸位校长,你这一个下属会不会对你忠心?你们Hello(你好),这个问题这么难吗?你传递的都是爱,他受的爱越多,他越能够去爱别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特别缺爱,然后他们都希望在爱情当中得到很大的希望、很大的我这个词好像有点用不出来了,很大的期待,最后都怎么样?失望很大。他为什么这么渴望别人爱他?因为他在家里父母都没有很好的爱他,他就很匮乏,好像什么东西都想抱住才有安全感,越抱越抱不住,是不是这样?你越抱他觉得烦死了、烦死了,他就不要你了嘛。反而是你用德行他就怕失去你,这么好的对象,我要自己好好提升起来,才能够把这样好的对象娶进门,而不是你死抱着他、死缠着他,那有什么用呢?所以他有满满的爱了,他就不会去要求很多事情。
像我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没有求回报的,所以我们出社会跟人相处,对任何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念头说想求对方给我什么,没有这个念头。所以父母对孩子无形当中的影响非常大。而一个领导者,假如付出都不求回馈,慢慢的他那一份德行就会感染底下的人,以服务人为快乐,而不是求回馈的,人跟人的影响其实是很无形的。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这《大学》讲的。上好仁,下所感染到的,下也是有道义的人。我们看商汤为什么可以感召伊尹?周文王为什么可以感召姜太公?不都是那个仁义心相交感的吗?这是和爱。
诸位校长,以后遇到同仁第一句话问什么?这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心一柔软就很自然。我们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容易,都很紧绷,然后那种紧张就互相传递,最后大家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了,relax(放松)一下,以后开会先放陈老师《五分钟放松》,先从头部放松这个是和爱。
要恭敬、尊重他,不能马上工作就分配一大堆下去,你最近忙不忙?你的情况怎么样?你先传递那一份尊重、关怀,然后再。这个就是君使臣以礼,你很礼敬他,臣事君以忠,这也是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我们很尊重每个第一线的老师,能体恤他的辛劳,然后做他教学的后盾,这份爱敬他感觉到了,他也很尽心尽力做好教育的工作。就像昨天陈老师举的他那个赵校长的例子,包含关心到这个老师怀孕、产期在哪里,这些点滴的事情不止感染了对方,谁也感觉到温暖?全校所有听到的人不都感觉到温暖吗?每天传的都是校长的爱心、校长对他的支持、尊重,这个向心力,上下就一心,和敬。
和谦,我们看,爱,没有贪名贪功,这个才能时时为对方想,不然我们就被这个贪名贪功的欲望给障住了,这个爱提不起来。为什么要先不贪?不贪我们本有的爱心就上来了。我们不慢,不傲慢才能尊重、才能谦卑。和谦,谦虚让人家如沐春风,而且这个谦虚让功于众。学校有什么光荣,发自内心肯定所有付出的老师,都是他们的功劳。包含这些教育界的人或者是学校的家长:哎呀,校长你的功劳太大了!在这一些赞叹来的时候,我们非常真诚的说:这都是我们老师们(的功劳),我们学生们也很努力,让功于众。无形当中,当这些付出的老师听到的时候,他会非常感动,校长们、领导都把我们的付出放在心上。假如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这些付出的人就没有受到鼓舞、鼓励。和谦。
大家还有没有想到还有哪个词?和平,要能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平等心重要,不能是爱憎的心,喜欢那个老师,讨厌这个同仁,就不平了。说穿了都还是修养、还是心地上的功夫。
一个家,我们曾经跟家长分享,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成绩比较好,他对儿子就比较偏心。女儿成绩比较不好,所有的家事都让女儿做了,都是夸儿子,都是骂女儿。他儿子最后拿到博士,好不好?心理不健康的人哪有好?因为你爱憎、你宠爱,你的心不公平,偏掉了,儿子恃宠而骄,恃宠而骄最后就理所当然了,所有的付出都理所当然。这个女儿被忽略了、被否定了会怎么样?大分两种:一个是自卑、没自信;一个是什么?反社会情绪,这是一个家。
从整个教育界来讲,成绩好的被一直捧捧捧,捧到最后是根本输不起,而且很傲慢。那些在后段班的学生,要不自卑,要不就走在路上,汽车他就要撮他一下,有没有?他恨嘛,我爸不公平、老师不公平,他那怨气从哪里发?那是结果。我们就用法律去处理,能处理解决吗?越来越多啊。他假如从小从父母那里、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是平等、慈爱,他怎么会做这样的行为出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儿子后来拿到博士回来。他爸爸等这个日子等很久了,我儿子博士毕业回来,我一定要带着他到所有的亲戚家走一走,我儿子,博士毕业,名校的博士,他这么打算着。他儿子回来首先跟他讲,他说:爸,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你底下有那么多房子、那么多财产你要先过给我。他到西方去学到了功利主义,很会算,怎么样遗产税抽得少,用什么方法,他研究这个。他爸爸本来期望要带着他多光荣,要去炫耀一下,落差太大,一下精神受不了,然后进了精神病院。当他说这个话出来的时候,请问他的父亲这么痛苦,这个儿子知不知道?读个博士连设身处地都不知道。他看他爸爸几天没有反应,要上报纸跟他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最后他爸爸两次的刺激受不了,进了精神病院。
请问大家这个时候谁出现了?(众答:女儿。)哦,你们都有先见之明,你看,最后那个没有被你疼到的反而比较有良心,没有被你宠出来了。跟她爸爸讲:爸爸,这一辈子你养我这么大,恩德很大,我这辈子不会跟你要一毛钱,每个月还给你五千块钱,让你生活。台币五千块钱,安父亲的心。而且是带着自己的丈夫去给父亲讲,最后用她的这种孝心,把他父亲从精神病院接出来。
他这个儿子最后生了孩子才一年,这个孩子还不满一周岁,进医院开大刀就进了好几次。您看,给父亲气到精神病,他自己生的孩子他就这么样的操心,我觉得那是上天给他的礼物,给他什么礼物?把他敲醒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礼物。养儿方知父母恩,不然他太傲慢,根本就敲不醒。
大家看,这个心一偏,整个孩子都不健康。一个老师心一偏,全班的学生都不健康,有没有?老师偏心,被宠爱的那几个就很凶,讲话都很大声,因为有老师撑腰。这样的孩子以后去社会就是那个逢迎、巴结、谄媚的。校长一偏心,也更不得了,老师心都不平,每天都生闷气,他怎么教学生教得好呢?校长骂他一顿,那他去骂谁一顿?你是爱敬传递了,那全校园都是爱敬;你是情绪传递了,啪、啪、啪,连校园里的小狗都会遭殃。
最近有一个公益片,就是一个马路清洁工帮了一个小孩。因为那个小孩坐滑板,在行人道上滑倒了,他就帮他捡起来,小孩就很感动,他帮他了嘛。结果,这个小孩走没两步看到一个老奶奶抱着很多东西,那个小孩马上把自己的滑板放下,去帮老奶奶拿,帮她过街。然后就一个接一个的爱心传递,都一直传传传,所有的人都有爱心,这个片子可以看一下。这个是跟大家讲到的公平。
好的老师鼓励他、栽培他。老师出状况了,陪伴他、爱护他,这样就对了。就像一个班级里的老师,他的孩子成绩不好,他用更大的爱心去帮助他,会感动成绩好的孩子,一起跟着老师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那您会带出很多小老师,这些孩子那么小的年龄,在小学就懂得去帮老师分担、去爱护同学,这个孩子以后都是栋梁之才。
我们看,都离不开要去掉这些习气,包含和信。决定不可以失信于老师,失信于孩子,不然就互相怀疑,这个就不可能和谐。校长得要一诺千斤,一言九鼎,凡出言,信为先。但是要讲出去以前,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个我常常犯,有时候一高兴,就随便答应了,最后才知道,可能同仁们现在的状况已经够辛苦了,还要再做这些事就把他们累垮了。所以变成我开支票出去,都把他们给累死了。喜时之言多失信。高兴的时候讲出去了,承诺有时候就很难做得到。喜时之言多失信,还是慎重考虑清楚,再承诺别人。
我们做领导者,有时候听到一个好的事情很兴奋,也要稍微稳一下,不错不错,我先找同仁们商量一下。你不要,讲得太好了,主要干部还没上来,好,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后面你就累人了。话有时候稍微先缓一下,不要急着马上答应。怒时之言,有情绪的时候,讲话或者写信可能都会失礼。甚至于生气的时候,写的那个信寄出去,有时候会后悔一辈子,可能会伤透了对方的心,所以人要保持心平气和很重要。
信任、不怀疑非常重要,待会我们还会讲到,在君道里面杜谗邪,就是讲一些是非、讲别人坏话的时候我们领导者不要受影响。一受影响,可能对很多同仁就有成见,就不能真诚。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大家要稳住。当然,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和谐,也都希望把孩子教好,但有时候我们这个习性起作用,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念《弟子规》说,人有短,切莫揭,我们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自己一个惯性,好像动不动谁怎样、谁怎样、谁不好,啪,又出来了。
我有一个朋友,差不多五十多岁了,他说他最难做到的就是这一句,人有短,切莫揭。所以,他常常念这一句、常常念这一句,念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他要讲别人的时候,突然那句话像一把剑一样把他的嘴巴封住了,那个就念到产生效果。这叫什么?觉照。他能够观照自己这个念头跟行为不对了,马上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头不对赶紧把它转过来。
事实上,别人讲一些是非、谗言,会影响我们,也不能怪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当领导者被他影响了,可能这个团体就互相不信任。我们不被他影响,我们还可以再教育这个来说是非的人:你这么讲,我想可能另外有原因,还是去了解一下,那个老师平常也是很努力的。你让他提起什么?正念。其实人只要提起正念,这个邪的东西就下去了,正念现前邪念就污染不上他了。确实是这样,就跟身体一样,正气有了,邪不可干,有没有?
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一些同事到我们家来。有时候小孩的耳朵比较灵,虽然在房间里,会听到一些。这些女老师来了之后,我先生哪里不好、哪里不好,就在complain(报怨)。我感觉我妈妈一开始都不会讲什么,我现在懂了,她刚好情绪很不好,你要先让她什么?吐吐苦水,稍微缓和一下,吐出来,她舒服一点。结果等她讲了一会儿,我妈妈接口就说了:你先生哪里哪里也不错哇。你先生,你看几年前哪一件事情你不是很感动吗?然后那个说对哦,也对哦。你提醒她的时候,她那个感恩的心、欣赏的心一起来,那些东西就没了,那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嘛。
所以,我们其实在引导每一个同仁,在他遇到的那个事情,最主要的就是让他提起正念。他能够为对方想,能够为大局想。其实这些道理每个人都能接受,但是需要被提醒。包含比方底下的人来说:校长,某某同仁怎么说你。校长你会怎么样?说你坏话呢。一个人的度量从哪里来?常读历史的人会有度量,他见识广。
我给大家举一个宋朝的例子:有一个宰相叫王旦,人家不是说俗话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吗?这个王旦,做宰相时间很久,因为他德行非常好,皇帝也很信任他。当时,有另外一个大臣叫寇准,就常常说王旦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讲到皇帝有点听不下去了。就跟王旦说:王旦,这个寇准常常说你坏话。王旦是宰相,他怎么回应?一个重要位置的人怎么回应影响整个团体。王旦说:皇上,我坐这么高的位置这么久了,一定有很多疏失,寇准是爱国,所以他指出我的问题。这个话讲出来,皇帝佩不佩服?再来,这个话一传出去,寇准一听了,佩不佩服?佩服啊。还是王旦马上说这个人真无理,他也那里很不好。哇,完了,团体就在那里争是非了,小事就变成大事,大事就变成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曾经看到学校因为一件事,整个学校分成两派,真是两派,我这个中间派挺难做人的。看到有一派在开会,刚好在我的教室旁边开会,同事,我不去say hello(打招呼),又有点失礼,可是叫我掺和下去,这种事我不干,怎么办?我就拿饼干、东西去请他们吃。请完之后说: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改作业了。没有失礼,又没有参与。可是很有意思,当我这个饼干发完了,要走的时候,有一个同仁说了:哎呀,你看人家礼旭都没有说什么,我们就一大堆意见。人都有什么?良心。后来我辞掉了(这个工作),到澳洲去学习,半年之后我再回学校,当初那个冲突最大的那个人跑来跟我说:哎呀,当时我吵,我错了,应该还是要比较冷静去对待这个事情。
这一件事情给我非常大的启示是什么?其实跟我道歉的这个同仁,他是很正直的人。这是忠臣啊,可是校长不识货,校长就是这个爱憎。其实这个同仁他跟你吵这一件事情,他的薪水又没有增加,是不是?他明明就是为了学生嘛,你看不到,就觉得他找你麻烦,然后你又很生气,又讲给其他同仁,这些同仁就变成你的支持力量,抗议抗议。然后,两个就变成一个是支持校长派,一个是反对校长派,不就是校长的一念之间吗?假如这个当下,校长说:这一位同仁,对不起,我做错了,我没有考虑到你一心为学生,我佩服你。你这一段话、这一段真诚就把这一个大将给什么?哎呀!所以一念之差,差太多了,最后这个校长被调走了。为什么?你人和都没有,包含这个态度,问题会层出不穷,所以他最后还出了不少事情。
学校需要很多栋梁之才来支撑。我们看建功立业的唐太宗,重用魏征。魏征当时候是要杀他的,当时建议太子:李世民威胁太大了,一定要先杀了他。魏征是要杀他的。最后他登基了,重用魏征,度量啊。为什么?他看到魏征什么?他看到他的忠心,他护他的主子,而不是只看到:哼,对我不好,给我记住,那度量就太小了。
齐桓公是五霸第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他用管仲,管仲是用箭要射死他的。因为他跟他哥哥要回去做国君,管仲是辅佐他哥哥,齐桓公一回去,他的主子就做不了了。管仲神射手,嚓一下就射过去了,刚好射到他戴的一个手饰,射中了,没有射死他。这个齐桓公很厉害,知道管仲是神射手,假如发现没有射死会再来第二箭,他反应也够快的,那个箭射下去,没射死他,他咬破自己的舌头,演吐血装死,好厉害。可是你看他真正做君王了,知道这个是贤才,就封他做宰相,他才能建功立业,所以度量,成大事的人度量很重要。
我们接着看,度量要大。首先,第三个修身的重点惩忿,就是要能压得下情绪,压得下脾气。因为假如今天我们底下,这些正直忠诚的人给我们谏言,他一谏言,我们情绪来了,不高兴,一表现出来,这些人就不讲。真正对我们有帮助、对学校有帮助,整个学校的一些问题、客观状况人家都不愿意讲。我们要了解,管理跟治病一样,病刚刚出现的时候好治,时间拖越久越难处理。所以,问题能赶快反映上来,我们是越轻松,等问题严重了,我们才发现,那我们就累了。所以,肯跟我们讲真话的人,都是重要的下属、重要的臣子。
这个第11句就讲: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 作为领导者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作考虑,不会因为自己这个爱憎、忿怒,而伤害了天下的利益、公义。其实就是大局为重,越高位的人生气所造成的副作用越大,和气就伤得很厉害。
我们今天不发脾气,首先,要把发脾气的原因找到。人为什么发脾气呢?第一,还是贪,不顺自己的意思就很容易发脾气。其实不顺自己的意思讲出来的话,反而能让我们考虑到方方面面,人假如都没有办法听不同的意见,那个叫刚愎自用,那铁定会出事的。
在战国时代魏文侯,有一天刚好听着音乐,他在那里哼着歌曲,歌词是什么呢?是他自己在讲的话,他说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所有的臣子都听他的话,对他都没有任何意见,全部听我的。他就在那唱,意思就是这样。正当他唱得很高兴的时候,乐师,弹音乐的乐师。以前的乐师,因为怕自己耳朵不够敏锐,作不出好的曲子,把眼睛弄瞎,让他的耳朵能高度专注。那个乐师就抱着琴,往魏文侯讲话的地方冲过去撞他。魏文侯本来唱歌唱得很高兴,突然撞过来,他也吓一跳,就闪开来,两个人都倒在地上,连君王帽子上面的玉串都掉在地上,他很生气:冲撞君王该当何罪?旁边的人说:罪当烹。就是把他煮死,马上人把那个乐师架起来就要去行刑。
那个乐师没有一点恐慌,古人有学问,定功很强,君王,我既然都要死了,可不可以容我讲两句话。你说吧。我刚刚听到有声音说统统都要听我的,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我的命令、意思。当我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以为是夏桀跟商纣讲的话,所以臣刚刚是以为夏桀、商纣出现了,我是要去撞夏桀跟商纣,我不是要撞国君啊。夏桀、商纣不就是这样,所有人的意见都不听,甚至比干进谏,还把比干的心脏挖出来,那不就是纣王吗?魏文侯听完:把他放了,是我的错,他没有错。
接着更不得了,魏文侯怎么做?把乐师那个古琴,因为撞坏了嘛,把那个古琴放在我们城墙上面,首都的城墙上面,让天下人都看到我的过错,我这个君王的帽子不要修了,我每天戴着它,就想起乐师给我的劝谏,不简单!他马上能承认错误,之后还顺着这个机会,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再犯这种严重的错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所以不顺己意就生气,这是不行的,而且人有控制的念头,好像什么人都要听我的,那个都是贪求。
第二,恼羞成怒,很容易生气。其实是好面子,就容易生气。所以,首先得先把面子卖掉。诸位校长,现在我们吉隆坡的面子一斤卖多少?我今天不知道钱带的够不够,我们要一起把它卖掉。面子跟大局比起来、跟孩子一生的幸福比起来,那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且面子根本对我们只是障碍,有害而无一利。
再来,我们傲慢强势也很容易发脾气,一傲慢起来都是别人不对,那个话语就很冲,所以要学谦卑。
再来,对人有指责要求,也容易生气。这个指责一带动起来,无形当中会影响下面的人。我这几年,有观察到一个团体的领导者脾气大,跟在他身边的骨干慢慢的脾气都大,那个讲话的神情跟他差不多,这个影响是随时随地的。然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哦。他也变得很强势,为什么?你是他的领导,他学做领导不就是学你吗?不然他学谁,他每天看看看,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所以爱护你最疼爱的这些爱将,是你的德行越好,他学到这些本事,这是真正爱护他。
再来,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容易生气,急躁的时候也容易生气。所以,人首先不要急,要先缓下来,时时提醒自己,一急躁很难不发火。
再来,常常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会借题发挥算旧账,也很容易生气。人不要那么傻,自己纯净纯善的真心都放别人的垃圾,这是最傻的人。而且圣贤人教我们一个重点,叫既往不咎,事情都过去了,翻那些旧账对谁有帮助呢?要包容、宽恕。其实,当一个同仁有错,你包容他,他会感佩你的度量。以后会觉得做好才对得起你的宽容,这是人性很自然的态度。所以,在团体里面,要有一个很好的风气,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要赞叹他。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这个守默就是当他还不够信任我们,我们可以先保持沉默。因为你要劝他,信任够了这个时机才成熟,不然你去劝他,可能造成他的误会,他觉得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你是不是在毁谤我。信任够了,他就知道你是在帮助他。
我们看这每一句都攸关整个团体的风气,是会嫉妒别人,还是会随喜赞叹别人,而这个风气由我们校长来带动。您在开早会的时候:某某、哪些同仁做得很好,扬善,肯定他、支持他;人家有恶了,做错事情不要批评,帮助他。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要尽这份道义。
见人错事,见到一个人刚好事情做不好,不指责。因为事情已经错了,在那里指责于事无补,而且会让对方的心情更糟。见人错,是不指责,要协助,马上帮他怎么处理善后,安他的心。最后你处理完,一句话都不骂他,他越难过、越惭愧,我给校长捅了这么大的娄子,他发现了不只没有骂我一句,反而赶紧帮我处理善后,他对校长的人格就更感佩。而且变成什么,他既然错了,就是他一次成长的机会,你再抓住这个机会把德行给他,又把要做这件事的心态跟方法都给他,他就成长上去。
陈真老师,我们第一次见面,陈老师回头讲了两句话,第一句:三十多年来,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第二句就是:孩子犯错,就是我教他的时候。这一句举一反三:我的下属、学生也好、孩子也好,犯错就是我教他的时候,而不是情绪化、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就是理智能保持住了,危机都可以变转机,烦恼都可以变智慧,悲愤都可以变力量,就看我们这个心态怎么转。
我们具体在对治,知道原因了,然后怎么来伏住这些错误的态度、习性?
有几个方法,一个叫力忍,发觉要发脾气了,压下去,不能生气、不能生气、不能生气,这个压有点硬压下去,怕到时候压不住,火山又爆发。有些人真的压,好,算了不跟你计较,好,好,结果压到最后算总账,这个只能压一时,不能根本解决。
第二个叫忘忍,不放在心上,算了、算了,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计较,忘忍。我们刚刚讲到王旦,他说寇准是爱国,我做那么久了,一定有很多问题。后来,寇准有一天跟王旦说:你推荐我做宰相。以前,他们有真实的学问,他也很想为国家。所以主动毛遂自荐给王旦讲,王旦说:宰相这个位置怎么可以是要来的呢?寇准就很难受了,就走了。
王旦年纪大了,快到寿终正寝,皇帝就问他:你走了以后谁做宰相?王旦说,寇准。你看当初对他批评最多的,人家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还推荐寇准。后来寇准当上宰相,谢皇上的龙恩、爱戴。皇帝跟寇准说:你知不知道谁推荐你做宰相?寇准也没想到,不是皇上您吗?他说:不是,是王旦推荐的。当寇准听到是王旦,您看他当下我想假如我是寇准,我真是得跪下来朝天一拜,王旦给他上的一课,终生都忘记不了,这样大的度量,这是忘忍。
再来反忍,一有不高兴、冲突了,首先反过来,先反省我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人一有反省的态度出来了,他的火气就开始往下降。人为什么火气降不下来,觉得都是对方错,不是自己错,才会情绪越来越高涨。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在同一栋楼上,有一对相处得非常融洽恩爱。另外一对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脾气发得很大,我们刚刚有讲暴怒伤肝,他得要调养两天稍微缓和体力。而且吵到最后会习惯,有一天,突然觉得全身不自在,今天好像哪一件事情忘了,哎呀,今天还没吵架呢,坏习惯不要养成。
这个太太她就很纳闷,为什么同一栋楼,应该风水差不多,怎么人家可以相处的这么好呢?后来她就去请教对方,你们是怎么相处的。对方的太太就告诉她,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她一听,你们家都是坏人每天这么融洽,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这是什么道理?有点听不懂。对方看她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又举了一个例子。比方,我给我先生倒一杯水,我先生走过去,不小心给它打翻了。我一看到马上说:哎呀,先生,对不起,对不起,这个茶我没有放好,让你撞到了。边说边拿抹布把它擦干净。先生一看很舍不得,太太是我不对,我把你的心意给糟蹋了,是我不对,来来来,我擦,我擦。两夫妻在那里抢抹布,咔,抹布给抢破了。
诸位校长,假如有夫妻因为抢着要擦桌子抢到抹布都破了,这个家不旺都难,是吧?老祖宗留的话很有智慧,各自责,天清地宁。我们现在被错误的认知还有惯性害得很惨,就像面子对我们没有好处,可是我们都被它牵着鼻子走,都不肯认错、认输,其实认错反而赢得对方的尊重,哪有损失,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都是在一念之间。这个道理我们明白,做不做得到?还要慢慢时时提醒,一遇到事,先想自己错在哪,各自责。
这个太太接着跟另外一个太太讲,在你们家可能不一样,你先生把这个茶撞到了,你马上跟你先生讲: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你这个火上来了,风火就连三月了。他的火也被你点燃,你这个女人,放一杯茶都不会放,你还能干什么事情?那就一杯水就吵起来了,吵到最后会去哪里?你们都没有经验,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夫妻为了小事就去离婚。
我们曾经问一个在公家机关管离婚那个单位,他跟我们讲了个例子:他看到一对夫妻才二十几岁,奇怪结婚没多久怎么又要离婚,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离婚?两个人互相看一看说:上个月是什么事情吵架了?他想不起来了,可是他就我跟你拼到底了,这口气咽不下去了。你看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掌握不了情绪,根本就考虑不了自己的孩子跟双方父母的担忧。所以这个修行、修身,首先降火气是第一重要的。各相责,最后就天翻地覆。
我们看不只是夫妻是这样,一个团体也是一样。今天我们开校务会议,第一个同仁上去了,这一件事情你们那个部门搞得乱七八糟的就开骂了。第二个上去:你也没好到哪里去,做得不好还骂我们。这个开会就越开越误会了,最后开成批斗大会了,各相责。假如一上去,第一个同仁讲:哎呀,这一次多亏了那个部门,多亏了那些同仁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没有他们这件事就办不好,而我们自己有那一些不足。他肯定别人、反省自己,这样会进步,没有吃亏。第二个上去的说:他们做得很努力了,我们哪里不足。各自责的会议开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会议开完,所有好的继续保留,不好的下一次改进,那是真正利益了每个人的智慧跟做人做事的能力。所以会议很重要,能够提起大家的智慧,提起大家的使命,提起大家的德行。
接着,观忍,观察、观照。因为一件事情它一定有整个因缘跟来龙去脉,我们往往生气是什么?着在他现在这个态度,我受不了,他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讲话。可重点是,可能他昨天家里遇到很大的问题,或者是她今天生理期,心情很不好,是吧?你们也不给我一个肯定,我都觉得我是不是讲错了,没有这个情况,是吧。
包含你看,一个学生他行为很偏颇。我们一看,他怎么会做出这些行为?很生气,可是你一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你对他是怜悯不是生气。我曾经待在一个学校,那个学生已经被三所学校赶走了,到我们学校是第四所。那些行为。真的,学校老师们一谈起来都是很气愤。可是我后来去了解,他妈妈是泰国人,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从小,爸爸又是流氓,根本不照顾他,他就跟那些流氓在一起,他很可怜。所以,从整个来龙去脉去观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着在他的行为,在那裡自己气得半死,这是观忍。
再来,喜忍,最后慈忍。这个喜忍就是在自己的修身上,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老师,只有他是学生。所有的人都是来给他出考卷的,让他考考看他目前的修养到哪里。所以,我们所接触的一切的同仁,他跟我们一互动,我们有情绪上来,说:哎呀,多亏了他提醒我,我修养还不到位。那你就会感谢他,他是来提醒我们还有哪里不足的。你就会欢喜接受每一天任何人给你的考验,因为他是来成就你的,来提醒你的。
诸位校长,我们有没有去考试的经验,有啊。考试的时候,考卷发下来你在那里作答,结果写不出来你很生气,然后去打那个监考老师,有没有?写不出来气死我了。写不出来跟监考老师有什么关系呢?他是负责发考卷,你打他干什么?同样的,人生来到我们生命中,每一个人都是来给我们发考卷,你不能打他,他来提醒你的,这个是喜忍。
再来,慈忍,就是不分彼此,同体的一种慈悲。当我们是这种心的时候,看到别人不对,看到别人无理。你不止不会跟他生气,你会怜悯他,你会希望怎么样去影响他,让他不要再用这种错误的态度来对别人,你就不会跟他计较。所以我们俗话讲叫半斤八两,一般见识。今天某个人能让我们生气,那我们跟他是半斤八两,是不是,就显不出我们的德行。
具体来讲,我们的修养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每天的言语上面,有发给诸位校长《德行言语应当学》。这一篇教诲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句话对家庭、对整个学校的影响很大,但是都是一念之间决定的。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什么?不满、记恨,所以不能讲抱怨的话。宽容乃是智慧,宽容就扩宽大家的心量,甚至包容以外,讲感恩的话,不讲抱怨的话,讲感恩的话,这是有智慧。
范仲淹,两岁就被整个家族赶出门,他妈妈孤儿寡母带着他出去了。为什么范仲淹可以成为圣贤,跟谁最有关系?一般来讲,孤儿寡母两岁被赶出去了,这个几乎没有未来,甚至这个妈妈可能恨、恨一辈子。可是他妈没有,他妈很有修养,教育孩子没有讲抱怨的话,讲什么?宽容甚至感恩,告诉他,以后有成就了要光宗耀祖。所以范仲淹很有成就。马上又恢复他本来的姓,这个都是他妈给他的教导,不只没有记怨,从这个人生际遇当中转成什么?帮助苦难的人。所以,所有整个家族的需要,范公都去帮助,就是他妈妈不抱怨,然后宽容,才能成就一个圣人。
我们这个心境转过来,能成就整个学校的风气,处事的修养。这一点我自己很感激自己的母亲,感激爷爷。我爷爷常跟我们提醒:你妈妈多辛苦,照顾你们三个孩子,还要每天去教书。有时候,一下课还要回来哺乳。下课的时候,一听到下课铃一响,你妈妈趴在桌上昏过去了,太累了,都是学生把她摇醒的。那个时候我们在襁褓当中谁知道,谁告诉我们的?爷爷。都给我们讲妈妈好在哪里,我妈妈都讲我爷爷好在哪儿,我奶奶好在哪儿。所以感情都特别好,对爷爷奶奶特别尊重,你们小时候爱哭,妈妈明天还要教书,都是你爷爷说,媳妇你赶紧去睡觉,这个孩子我来哄他睡觉。我妈妈还说,我爷爷是拉着一根绳子,拉着摇篮用脚摇,最后练成功夫,边睡边摇。这些我们都没有记忆的,都是妈妈、爷爷奶奶把家人的好告诉我们,我们一生都不敢忘这些恩德。
我们处世,整个风气都是忘怨记恩,这个学校一定和谐、一定兴旺,恩欲报,怨欲忘。大家看,唐太宗创贞观盛世,他常常都说:我们国家能这么兴旺多亏魏征,多亏诸位大臣的付出,都是感念这些大臣对国家的贡献。
接着,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会让人很难受。尊重增加了解,你越尊重他,他心里的话都会对你说,交心。而且这一些话也提醒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不希望人家给我们讲抱怨、讽刺的话。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只是接受,诸位校长,这个接受是什么接受?叫敢怒不敢言。但是假如是商量,集思广益,会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然校长说:你这里做得不好,那里不行,你们这些意见都不好。底下人:好吧,都你做吧,你最厉害,都给你。他们等着什么?等着看笑话了。那也不能怪人家,你都不信任他、不尊重他的意见,你就不能调动他的整个潜力跟积极性。
刘邦,汉高祖他为什么做皇帝?韩信好厉害,打仗他第一。萧何好厉害,国家管理财务交给他没有问题。张良好厉害,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都好厉害,最后他当皇帝。他会欣赏、他会肯定每一个人,让他们都发挥潜力。做管理的人假如自己忙得要死,那就要调整。做管理应该是把底下的潜力都发挥起来、带起来,然后作决策。因为,作决策的人不能太忙,他要思考,他要冷静。绝对不能校长当到最后变成工友,我们闵南话说,就是那个下课铃,下课了、下课了,这些杂事都得校长,那就麻烦了。可是我有发现,有领导人都觉得底下人都无能,然后自己忙得死去活来,其实不是人家无能,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当领导。
曾经听我师长讲一个故事印象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帅艾森豪将军他管四个人: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空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还有一个参谋总长,他管四个人。每天干什么?爬山、打高尔夫球。为什么?他要决策,他一个决策错了,几万人就丧命了。他要随时保持心里很平静,然后任何信息来,他要作决策。所以,最高统帅决定不能忙,要授权下去,让底下的人发挥。这个是商量才是领导。
最后,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虽然这么讲,我感觉指责别人的心我现在还很强,一遇到事情还是很容易起来,所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了哪一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君道反身第12页第28句,这个是汤王说的,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商汤王说道:我本身自己有过错,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的百姓;万方的百姓假如有罪过,都是我没有做榜样,都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所以罪不在他们,罪由我一个人承担,罪在朕躬。所以,以前的天子遇到天灾的时候,都是到天坛去忏悔自己的过失,这个都是很可贵,当领导的榜样。所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就不会有人埋怨。团体里面有一些埋怨,很可能都跟我们领导者没有先反思自己,先要求人,底下的人他就觉得你都没做好,还责怪我们,怨就来了。
我们看11页孔子的这一段提醒,26句。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个躬就是自我反省,而对别人是宽容的,薄责于人,这样才能远离别人的埋怨、怨恨。另外,孔子又讲了一句,跟这个意思很相近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不去苛求别人、要求别人,自己先正己做好。其实我们真的有这个态度,你做得越好,底下的人越感佩,他会效法你。假如我们的精力都是看他们的过,我们要改自己过就很难,精力是有限的。工于论人者,都论别人过错的,察己必疏,因为没有精神气力去看自己的问题。这个是修身的第三个部分反身的重点,都是能反省、反求诸己,第10页是反身。
第8页第二个重点是敦亲,其实教育工作者自己也要齐家,家庭不和乐,他每天心情不会太好,到学校去也很难教好孩子。所以,诸位校长,你们在学校,还要教导老师夫妻相处之道,这个跟教育好孩子有关系,他自己的家能和乐,他的心情愉快,他更有修养来教导孩子。
这个19句,这一句一定要讲,不然我今天就食言而肥了。虽然我挺想肥的,挺想胖一点的了,但是不应该用食言来肥。我们来看19句: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
夏、商、周这些圣贤、君王一定尊重他的妻子,为什么?他很有道理的。
【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
妻子是亲人当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个角色,为什么?
【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
为什么太太这么重要呢?因为太太要祭祀祖先、照顾父母、相夫教子,所以他是主妇。儿子为什么要恭敬?那一分恭敬,是因为儿子是祖先传下来的血脉,我们要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才对得起祖先,是对那一分职责的一种恭敬,敢不敬与。
【是故君子无不敬也。】
时时都是保持这个恭敬的态度,对妻子恭敬,对下一代恭敬,好好教育他。再来,对自己身体也要恭敬。
【敬也者。敬身为大。】
为什么要恭敬自己的身体呢?因为:
【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
伤了身体就让父母担心,就好像树一样,你伤了他的枝,最后就伤了他的根。
【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
伤了父母的心,就是伤了我们做人的大根大本。这是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讲的一段话。我们第三个是反身的重点。接着第四在16页,一个为君者要尊贤,我们看到这38句讲: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
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其实我们看到这里就是无常安之校,无恒治之学生,是吧?因为治家跟治团体、国家是一样的道理,怎么样才能安定下来呢?
【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您用的每一个年级的年级主任,在马来西亚叫什么?就是比方说,三年级是不是有级主任,哇,你六个级主任都是很负责的,你就轻松了,这都是用人的重点。校长应该是教务主任这几个重要主任用对了,整个学校他的行政就很顺畅。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这些重要的干部我们要尊重他。现在这个社会,因为太功利了,所以变成什么呢?把人当工具,他就不尊重了。现在企业界,好像有一个风气,叫你要我的钱,我要你的命。好多人三、四十岁都是领域的精英都猝死,为什么猝死?累,累到他没警觉到,最后突然间就死掉了。对这些重要干部应该是爱护,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家庭,而不只是看到任务,看到那个工作而已,尊贤。
再来是纳谏,第五个重点,能接受劝谏。我们来看一个很好的榜样,49句,舜王。这些古圣先贤能有这么高的德行不是偶然。舜王讲到: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而后言。】
我有哪些,违就是做错的地方,你们要扶持我,要帮我指出来,。你们不要当面都说没问题,很好,然后背后还说我哪里做得不好。我先跟你们讲明白,有话直讲、明着讲,不要在后面暗着讲。现在有一个现象,需要冷静,开会的时候没人提意见,一离开开会的地方,很多人有意见,这个都要教育。在这个会议当中大家把问题提出来,道义、功德一件。这个会议不提出来,走出去还在那里讲,叫造孽。为什么?破坏整个团体的和谐。家丑不可外扬,还到处扬,这个一定是造孽的,一定是折福的。这些道理跟大家讲明白,把大家的正气提起来,当然更关键的是最高领导、校长有这个修养。真的,好,人家一指出来,帮我把药拿来。
唐太宗先生他不只纳谏,他求谏,没人讲话,他用种种方便让人家把话讲出来。为什么?他怕误了老百姓。有一次,有个臣子给他提一些意见,提完了,这个臣子离开之后旁边的人就说:陛下,他刚刚批评的很多根本就是错误的,您怎么都没有制止他,怎么让他讲,他这样好像都在毁谤您。讲错了,唐太宗都接受,没有生气,他说:我假如打断他了,后面他就不讲了。再来,他一出去说:皇上不接受。那以后谁跟我提意见?讲不对还接受,为什么?日久见人心,又不是说他讲你不对,你就不对了,慢慢人家一看,被误会了校长都没有辩解,反而还度量那么大,还能接受。以德服人,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在东北有位王善人,这一位也是一个奇人,他不识字。但是,因为他孝悌做到极点,最后他的智慧开了。《中庸》他能讲,《大学》他能讲。不识字的人,这个在民国时期的人,离我们不远。所以他是证明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于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几个提醒,非常宝贵,我们能守住这几个原则,就在君道当中了。
第一个,永远治己不治人。我们长期当领导,都是在看底下人有什么错、有什么错,都在帮别人开方子治病,开到最后自己有病都不知道。所以,永远在处理事情。先对治自己的问题,先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先去指责别人。
第二个,托底就下。一个领导者永远想着发现人才,栽培人才,这是真正的有忠心、有仁慈心,为什么?团体里人才越多,越兴旺。所以孟子说:为天下得人。真正为天下、为团体得人才的,这是真正仁爱的人。就像林则徐先生、曾国藩先生为国家举了这么多栋梁之才,那安了多少百姓的心。
第三,不假任何势力。我们今天让底下的人接受、服气,不是因为我们的位置比他高,我们有权势压他,你就是要给我接受,不假任何势力。而是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让他很欢喜、很有责任的来一起完成这个教育的工作。势服人,心不然,不能假势力去压人,理服人,方无言。
君道第六,是杜谗邪。进谗言的时候,你要能定得住,反而进谗言的人,要给他正念提起来,然后扩宽他的心量。
第七审断,因为每天要决断很多事情,都要有定力,然后充分了解情况再去判断。有时候,我们容易听到一些片面的时候,要不就是情绪太激动,要不就是听了片面就马上判断,结果一判断错误,可能误会了一大批人,甚至误会了那个最辛苦的人。为什么?这个时代,越辛苦、越努力、越改革的人,反而会被人家骂,有没有这个可能?对啊,现在他要改革是为团体好,可是一般的人不了解,是不是?你说诸位老师们,我们来推读经。哎呀,又是一个工作了。是不是这样?他已经很辛苦,他还不了解,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让班级管理更好,学生有规矩、有德行、又尊重老师,我更轻松。这些要让他充分了解,他才知道。所以,这个时代要改革的人阻力都很大,你这个当领导的人,在别人批评他的时候,你更要支持他,然后要让那些批评的人体恤这个做事人的不容易,这个都要冷静判断,其实不容易。
比方说诸位校长,你们有没有当婆婆的人?有当婆婆的吧?有哦。那个媳妇,三、五个媳妇,最被批评的就是那个做得最辛苦的那个人,最被疼爱的就是那个嘴巴最甜的人,有没有?所以我们闵南话: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做得要死,还被人家批评得要命。这个是上位者,没有看到付出的状况,然后只会听那些,哎哟,妈,你今天指甲油怎么擦得这么漂亮?就高兴得半死了。哇,你这个衣服这么好看,真有眼光。就高兴得半死了。她就出这只嘴巴就把你讲得你高兴得不得了,反而那个很努力的媳妇都没有被肯定。这都是我们在判断当中很重要的智慧。
今天早上的课程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诸位校长,也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学校越办越顺利、越兴旺,然后学生个个以后都是国家的栋梁。谢谢大家!
资料摘自: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2012年4月和谐校长研习营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四集) 蔡礼旭老师 2012/4/1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4-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