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1[海口]
2024-12-19 13:43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一集)2004/11/28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31

我们刚刚提到「修身」当中第二个重要的科目,就是「行笃敬」,我们的行为要笃实,要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恭敬之心。之前提到了,对人的恭敬一定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当中最先的一定是孝顺、恭敬自己的父母,进而再推演到对於兄弟、长辈的恭敬。我们刚刚也有提到,整个生活当中都是落实一个恭敬的态度。最后我们也提到挂电话一定先请长辈先挂,我们再挂掉,所以点点滴滴都在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弟子规》里面又讲到:

【将入门。问孰存。】

要到人家的家里,应该先打个电话看看他在不在,打电话的时候还要问人家方不方便,不要说「我现在过去好不好?」你这么急促,人家说「嗯,好,好吧」,你就要「听思聪」,看人家那个「好吧」就是很勉强,这个时候你要主动问「你是不是待会儿有啥事?假如不方便我换个时间也行」,这样人家就不会觉得太唐突。不管你是拜访还是打电话,也要对於时间要恭敬,不能在吃中饭的时候去,不能在已经很晚了,要睡觉的时候去,这个就是没有替人设想,没有尊敬他人,所以我们时时也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刚好大中午在吃饭,你还打给人家,人家那个饭还咬半口,都不知道怎么跟你讲话。而任何一个时间打去,第一句话先问「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当你时时都能这样恭敬,人家跟你相交往觉得很舒服,很没压力,所以要从我们开始做起。当我们的言语都透露恭敬,孩子在你的身旁学的都是这些恭敬的言语,所以这个都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入门』的时候当然也要先问,敲敲门,或者像我们在看韩剧「商道」一样,先出声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等屋里的人回应了,有先叫我们进了,我们才可以进,假如叫我们等一会儿,那我们就恭恭敬敬在那里等一会儿。当你进到人家的家里,刚好一楼没有人,这个时候你可不可以继续往上走?看没人,跑到二楼去,结果人家刚好回来,「你怎么在我们家二楼?」所以『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很多动作你可不能太随便,不然会造成别人的误会,所以这个恭敬还要恭敬到能避嫌,避人家对你的怀疑。所以有一句话说「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就是种瓜的时候你不要蹲下来绑鞋带,因为那个瓜都长在地上,结果人家远远一看,那个人在偷我家的瓜。李下不整冠,李下结了果实,你在那里戴帽子,人家看好像要把我们家的果实摘掉了,要能避嫌。所以你入到人家的家里面,还没确定有没有人,一定要说「有没有人在?」喊几声没有人应,你就不能再进去了,所以这些都是处处表现恭敬。

【用人物。须明求。】

要使用任何一个东西,物都有主,你一定要取得别人的允许再拿。你不要已经给人家用完,用过了,然后人家刚好进来,「借我用一下」,人家一看,点头,但是脸色很难看。现在很多人要跟人家借笔,直接把笔拿起来,「这枝借我好不好?」人家能说不好吗?这个都是不够恭敬。应该是说「您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人家想借哪一枝让人家拿,说不定那枝就是他习惯用的,他就不喜欢人家拿,你还给人家拿去,所以要处处替人著想,不可以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好,对人的恭敬之外,还要对物恭敬,我们《弟子规》的「谨」就是对物恭敬:

【朝起早。夜眠迟。】

对什么恭敬?对时间要不要恭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真正抓到立身处事的根本,抓到人生的价值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时间特别宝贵,时间真的不够用,都希望多一点时间尽孝心,多一点时间能为这个家庭、社会多付出一点,都觉得自己假如能够变成十个人,那该有多好!所以从小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珍惜时光的态度。

有一个父亲他发现孩子整天游手好闲,他也没有马上制止他,有一天拿了一支棍子,差不多八十公分长,他就对他孩子讲,他说「儿子,人的一生数十寒暑,就像这一根棍子八十公分,好比你能够活八十岁。那我们前二十年没有能力对家庭贡献,对社会贡献,都还要父母来养你,来教导你,所以这二十年是尽不到心力的」。他就拿起斧头把这二十年斩了,砍掉,这个孩子心里震了一下。接著又说,「六十岁以后,我们身体衰弱下来,也要靠别人来奉养,所以这后面的二十年也没用」,砍了,砍掉,这个孩子又震了一下。接著父亲又说,「一个人一天三分之一都睡掉了,所以这剩下来的三分之一也要砍」,又把它砍了。这个孩子有点开始慌张起来了。接著父亲说,「你每天还要吃三餐,还要洗澡,还有一大堆杂事」,又砍掉一段。他儿子说,「父亲,你别砍了,我知道了」。父亲看著他说,「你不会知道,你看你一生还要生多少场病,还要把这些时间都扣掉」,继续把它砍掉。

诸位朋友,这一根八十公分的棍子剩多少?剩的这么一小段要干多少事?剩的这么一小段还得提升学问,还得奉养父母,养育孩子,奉献社会,这么短的时间要做这么多事,还能够去耗费吗?去挥霍吗?所以当我们时时处处演出非常珍惜时间的态度,就会给你孩子很好的榜样。我很少看到我父亲游手好闲,我父亲一有空,书本就打开来,所以确实父母的行谊对一个孩子影响至深。所以当父母是这种态度,孩子在浪费时间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所以对时间要恭敬。接来下来我们看「谨」: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看起来「谨」好像都是对自己的一种生活规范,事实上对自己也会自然而然影响他人。我们看早上起来,『晨必盥,兼漱口』是对自己身体的礼敬,其实也是对父母的礼敬,这身体是父母的延续,当你很干净、很整洁,人家跟你相处就相处愉快。你假如常常脏兮兮的,上完厕所不洗手,人家都不敢接近你,还让人家生烦恼,你伸手跟人家握手,人家吓死了,所以自己要求整洁秩序,同时也是会影响他人,自他不二。所以「谨」看起来是为自己,事实上也是为他人在著想,不让人难受,不让人生烦恼。

【冠必正。钮必结。】

对於衣服的礼敬。

【袜与履。俱紧切。】

所以这个是对自己衣服也要恭敬。相同的,当我们对衣服恭敬,也是对他人恭敬。假如今天蔡老师上课的时候穿短裤来,那你们一定很不舒服,造成人家烦恼,有没有?假如我的领带打歪了,你们课都没听,看著那个歪歪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所以管好自己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把所有自己的东西摆整齐,看起来好像是为自己著想,事实上也在为他人著想,因为人不可能一个人住,你养成这个好习惯,你的家里的人就不会因为你到处放东西都没有归位,造成别人的困扰。而当他去念大学,又跟一大堆同学住在同一个寝室,你有这个习惯也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所以养成孩子好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自他确实是互相影响,自他不二。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这个也是对衣服的恭敬,而不是一定要买很贵的东西,应该衣服最重要是整整齐齐,而当你对衣服很恭敬,常常把它摆好,把它洗干净,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物者物恒爱之」。天地万物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你的态度,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我曾经去看李炳南老师的纪念馆,他的衣服都穿了几十年,但是看起来还是很干净,因为他有那分爱护它的心,所以当我们有爱护的心,东西都能用得长久,而当你的东西能用得长久,那你这一生日子就很轻松,因为不花钱,日子轻松就不求人,一个孩子能够不求人,他就能清廉有守。一个孩子不爱惜东西,每天生活当中就必须要耗费很多钱的时候,到时候人家用利欲来引诱他,他就危险了。所以我们说「俭以养廉,勤能补拙」,所以节俭、珍惜东西才能养他的廉洁之心,所以古代的人,圣贤者,他看事都从很根本就开始抓起。所以你从小让孩子尊重物品,懂得节俭,往后就成就他廉洁有守的德行。接下来《弟子规》说: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所以对东西都要知道得来不易,不要挑三拣四,你让他第一次挑三拣四,他就给你挑一辈子,所以他偏食,你一定要坚持原则要让他吃下去。所以我们说教育里面有一个关键,叫慎於开始,叫「慎於始」,他就不挑了。当他食物不挑,食物吃得均衡,身体就好。他假如常常偏食,也会伤他的肠胃,当他伤他的肠胃,没有好好对待他的肠胃,那肠胃也会跟你罢工,「我不干了」。所以你乱吃东西对胃不恭敬,那它也对你不恭敬。好。另外在我们的行住坐卧都要有恭敬之心,《弟子规》里面说的:

【步从容。立端正。】

走路,我们说行住坐卧都要有威仪,这也是对自己还有对他人的恭敬。所以走路我们说「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还有「卧如弓」,卧如弓很重要,这种如意卧睡起来特别舒服,睡眠品质很好。我们有一个孩子,他是趴著睡,就是一个大字趴著这样睡,每个晚上常常讲梦话,睡得不安稳。你看这样睡,整个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压著,我看这个脸都睡歪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个生活的习惯,这影响孩子很深的,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动作。

所以走路的时候也要行如风,也要抬头挺胸。我们注意去观察世间人走起来的样子还是千奇百怪,有的肩膀歪一边走,久而久之,他的身体架构就坏掉了,身体就会不好。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学过《弟子规》,所以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不希望往后的学生跟孩子有我同样的遗憾。像我们站没站,坐没坐,久而久之骨头都坏掉了,骨头歪了就压迫到你的肌肉跟神经,所以你常常就这边酸一下,那边酸一下。但是很奇怪,我只要站到讲台上来就不酸了,因为我们在讲课是圣贤教诲,所以会有正气,一有正气,打通任督二脉,但是下了讲台之后就不一定,下了讲台走路还是要走好,不然还是会腰酸背痛。

我们来看现在孩子站有没有站相?没站好,拿个东西就要靠一下,看到有个台阶,脚还要抬起来跨一下,有没有?很多这个事情。比方说大人,跟人家讲话怎么讲?男孩子应该是站得比较有大丈夫相,所以是与肩同宽,然后顶天立地,你这样跟人家在讲话的时候很有气势,人家也会很尊重你。假如你没有站好,可能你站这个样子,给人家什么感觉?很轻慢,很傲慢的感觉。你站这样跟人家谈生意,「你说一说,我听听看」,人家哪想跟你谈生意。当孩子他站得歪歪的站习惯了,有一个东西他就要这样靠一下,脊椎就弯掉了,弯掉之后那一辈子都很辛苦,所以现在脊椎侧弯的人很多,还要花钱去找罪受,去给人家整椎,人家给你捶一下,真是花钱找罪受。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会有这些现象,其实根源还在他从小的行住坐卧的姿势没有养成。再来,坐要有坐相:

问: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一坐下来,什么姿势?

答:趴著。

这么严重。有的就这样靠一下,「弟子规,圣人训…」,他这样歪著,心已经不恭敬了,再怎么念,那是念交代的,对书不恭敬,对学习不恭敬,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恭敬之意。所以坐一定要坐好,要抬头挺胸,这个你都要跟一段时间把他扭过来,他一定要做到。当你坐得很正的时候,这个精气神就很好,念书的效果一定好。那孩子只要歪七扭八的坐,保证十分钟、二十分之后就开始昏沈。坐的时候,很多孩子:

【勿践阈。】

以前是说进门不能踩著门槛,那是不恭敬,那现在没有门槛,小孩是不是不踩了?还是踩,踩什么?很多墙壁,底下白墙壁都变很多脚印踩在那里,那个都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孩子还会踩在前面同学的椅子上面或桌子上,这些都是太随便了,我们要适时纠正。还有一个动作叫:

【勿摇髀。】

这个『摇髀』就是双脚晃来晃去,不然就抖来抖去。我们现在观察,十个大人里面可能有半数都会抖,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些老师坐前面,后面的老师没抖,前面的抖,后面的老师上得头都快晕了,看前面的一直在那里晃晃晃,所以干扰别人。不只干扰别人,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位老师听课能专心吗?为什么人的脚会抖,根源在哪?心很躁动不安,所以现在人真是很辛苦,心都定不下来。所以当我们来观察一下,当我们自己抖起来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己那时候是不是很焦躁,是不是心定不下来。所以这个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改得过来,要时时提醒自己。当你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一边讲,腿一边抖,对方会怎么样?「你是不是很不耐烦听我讲话?」假如你跟人家谈生意,一边讲还一边抖,我看他可能会回去考虑考虑。所以与人相交谈,与人谈事情、谈生意,绝对都要有你的一种威仪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家会打从心里对你生起尊敬、恭敬之意,所以连行住坐卧我们都要常存恭敬之心。

除了刚刚所谈的,对时间、对自己的身体、对书本、对自己的行住坐卧都要有恭敬之意之外,我们再来看看,对天地万物要恭敬,对动物要不要恭敬?要。我们是天、地、人三才,人应该是要演出天地之德,对於万物要能够去长养,能够去保护他们,天是保护万物,地是孕育万物,要有这种胸襟气度。有一个报导,它是针对北京一所知名的幼儿园,所谓知名的幼儿园就是钱要交很多,然后这个幼儿园做了一项心理测验,问孩子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么问到,「假如你今天走在路上刚好下雨天,然后天气又很冷,有一只小猫淋了雨在那里发抖,奄奄一息,诸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问:诸位朋友,您会怎么做?

答:抱小猫回家。

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很有爱心。调查的结果,百分之六十一的幼儿园孩子答案是杀了它,这是在一个教育刊物里面记载的,而且不只是说杀了它,都讲出具体杀了它的方法,那个调查人员听了目瞪口呆,不知道孩子现在在想这个。有讲到拿电电死它,有说用脚踹它,还有说拿棍棒打它。觉者畏因,迷者畏果,原因出在哪?诸位朋友,我们皱眉头没有用,要从原因上下手,不然以后这样的孩子会愈来愈多。

问:没有爱心,那他从哪里学这个暴力来?

答:电视。

对,所以电视是魔王。真的,我们这些老师再怎么高明也教不过魔王,为什么?我们上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能专注二十分钟就不错了,但是他回去看电视看两个小时都是目不转睛,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人束手无策,教不赢这个大魔王。所以要防止孩子的污染,让孩子看电视要慎选,杀盗淫妄、暴力色情的绝对不能让他接触,一污染上了,你要再把他拉回来就不容易,所以当父母的要防止孩子的污染。现在的孩子最喜欢看的卡通是什么?奥特曼。有没有看过奥特曼?长得就是这里尖尖的,头也尖尖的,到处都是武器,所以现在连女孩子都很暴力,从小看这些东西。表面上看,他都是正义的化身,要去惩罚恶势力,其实孩子看久了,他会产生一个念头,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动不动拳头就出去了。

有一个孩子四年级,她在学《弟子规》,她的妹妹二年级,有一天她妹妹跟她妈妈说「我要杀了你」,这个姊姊一听,「我的妹妹也念《弟子规》,怎么念成这样?」她马上自己一条一条开始教她妹妹,她的老师教得非常好,她就把学习到的再教她的妹妹。所以确实现在孩子污染严重,赶快要教了,赶快防微杜渐,把一些不好的要切掉,所以孩子还小,赶快把电视收掉。孩子已经十几岁了,你不能马上收,不然你儿子会来找我,会跟我打架,「我妈妈就是听你的话」,要循序渐进。假如他都看四个小时,你说下个礼拜开始看三个小时,过一个月之后,看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你要拿一些很好的教诲给他听。看他愿不愿意听我讲课,听一听,他假如觉得还满有收获的,就慢慢转移他去看这些暴力的,去看这些儿女情长,在那里爱得死去活来的,这些他没看他就不受污染,能够更去薰习圣贤的教诲,进而提升他自己的智慧,提升他自己的德行。一个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那个快乐不是从外面来的,从里面发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是说,「一个同学假如生病发高烧,在那里很痛苦,你愿不愿意把你的外套借给他穿?」问幼儿园的小孩。幼儿园第一个回答是,「我借给他,我妈妈会骂我」;第二个孩子说,「我借给他,到时候丢了怎么办!」

问:孩子都先想到什么?

答:自己。

第三个孩子说,「我借给他,他会传染给我」。所以孩子的慈悲心、仁慈心不用等到他出社会了,这么小都已经快被大人连根拔起了。

问:人算不如天算,孩子完全没有仁慈之心,谁先遭难?

答:父母。

人没有智慧,人生真是苦不堪言。我们教给孩子不仁慈,到最后我们收恶果,他绝对对你不仁慈。所以现在你找不到孝子了,找不到处处能够体恤父母需要的孩子,所以这是谁造成的?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

有一个大学生写信给他父母,好不容易读了大一,很多大学生的父母都是省吃俭用,都是借钱来给孩子读书,一心一意要让他完成学业,而不是一心一意要成就他的人格,成就他的道德,所以目标错了,结果会不堪设想。他的孩子一个学期写了三封信,三封信合起来的长度不会超过一篇电报,很简短,所有的字很潦草,只有一个字写得最工整:

答:钱。

你们怎么都知道。不止你们知道,我们去跟中学生演讲,才讲到这里,「那个字是什么?」他们都说「钱」,现在的父母在他们眼中就是提供他们钱。我们听了都觉得很恐慌,当父子关系当中只是建立在一个钱字,那晃得可厉害,随时会断。所以这个家长说到了,他说你一年寄来三封信,但是你写给同乡的女同学却是洋洋洒洒,信封都是满满的。现在的孩子不重义,重利,利害。后来演变成什么?演变成制造假的缴款单拿给他父亲,本来可能只要缴五千块,给它改成再多几千块钱。所以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不能痛苦,要把原因找出来,因还在什么?还在父母教育错了。德行为本,知识、技能是其次,这个顺序搞错了,你耗尽一生的努力,教出来的孩子会让你吐血,你那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人不开智慧,烦恼不断。所以从小我们应该长养孩子的是仁慈、仁厚的心。

我们在海口,一般时候一个月带孩子去放生一次,要实践,当孩子,我们浩浩荡荡去放生,放这些乌龟、这些水蛇。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厉害了,厉害得让所有的万物对我们都很无奈,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无一幸免,所以我们中国人的病特别复杂。外国人不会这样,你看在外国的公园里面,动物怕不怕人?不怕。在澳洲,他们对待动物非常仁慈,难怪澳洲人很好命。我去澳洲的时候,看他们那些地,怎么种菜就怎么长,而且还长得特别大,特别甜,因为人心善良,风调雨顺。他们开一条马路,假如发现这一棵树要砍,但是上面有鸟窝,他们不会继续开,他们会等这个鸟孩子出来了,会飞了,飞走之后再砍掉,请问我们做得到吗?所以当我们对万物尊重,万物自然尊重我们。当我们对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才尊重我们;当我们不尊重大自然,大自然反扑回来了,天灾接踵而至。所以确确实实从小要长养孩子仁慈之心,对万物,对大地。

每次我们放生的时候,这些孩子看了都很高兴,因为这些乌龟放下去之后都不会走,马上在那里翻几个跟斗表演给你看,在那里对你感谢致意,还把头常常伸出来,那个水蛇也一样,好像在那里用它的肢体语言告诉你,对你非常感谢,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孩子也很直接能够感受到动物对他的一种感激之情,所以他们一看也会很欢喜,从小就让他觉得动物应该爱护,动物就是我的朋友一样。我们曾经看到大的乌龟放生的时候,都会频频回头看,甚至眼泪都会掉下来,所以连动物都知道知恩报恩,我们人可不能比不上动物,更不能残忍无度。所以狮子再狠,当它吃饱的时候,所有的动物在它面前跳来跳去,它也不会去伤害它,它有所节制。而我们人的欲望关不了就会造成生灵涂炭的状态,所以还是要从小长孩子的仁厚之心。

那对动物要恭敬,对大自然、对植物也要恭敬。我常跟学生说,说你去爬山的时候,请问谁是主人?你又没有住在山上,当然你不是主人,树木是主人,动物是主人。有没有人到人家家里大吼大叫的?有没有?所以我们跟孩子解释道理要让他很容易去体会,所以你到人家家里大吼大叫,人家说哪有这种小朋友这么无礼!这么没家教!所以到山上去也不能惊动这些主人,你要轻声细语,不能大吼大叫,所以这样就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而且我也跟孩子说,你讲话高声大叫,声音会有声波,会震动,有时候刚好一颗大石头就被你这些音声震得掉下来都有可能,都会造成别人的危险,所以到山上去也要有恭敬之心。

我们常常看到小孩子拿著棍子打树,可能是少林寺的武功片看太多了,常常伤害植物,诸位朋友,看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马上过去,「你《弟子规》都没做到,赶快给我回去」。孩子一看,「好衰,做坏事被你看到,下次一定不被你看到」,是不是?你直接这样很愤怒的指责他,他会不会接受?他不会记得他错在哪,他只记得很衰,下次不要被你看到就好,真的,很多学生的心态就是这样,他没有去反省到他没做好,所以他的聪明不是去立身行道,他的聪明是如何让人家不发现。所以我们按兵不动,等上课的时候,我们就会引导他,我说,诸位同学,你知不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哪样东西?你三天不吃饭你还能活。「氧气」,「不要这么聪明,我戏都唱不下去了」。你几天不吃饭饿不死,你几天不喝水还死不了,但是你有一个东西五分钟没有了,保证你没命,什么?氧气,空气。所以空气是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你不能看不到它就不认它的恩德。

问:那请问空气、氧气从哪里来的?

答:树木。

对。树木光合作用,它每天在那里夜以继日帮你的忙,你对它要感恩戴德,它每天救你的命,你居然还拿东西打它,你这个叫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哪有这种人的!你有没有说他错了?没有,但是你把道理跟他讲,他自己就会去反省,谁喜欢做忘恩负义的人。所以我们也藉由这个引导,让他对物,对动物、植物都能产生恭敬之心,甚至於爱惜之心。

所以我们的《弟子规》,「入则孝」是教恭敬,「出则弟」教恭敬,「谨」教恭敬,「信」教恭敬。对言语要不要恭敬?

【凡出言。信为先。】

讲话有恶口、有绮语都是不恭敬,所以「信」自头至尾还在教我们心的恭敬态度。再来,「泛爱众」是不是教恭敬?是。我们来看一下:

【凡是人。皆须爱。】

「凡是物,皆须爱」。父母要恭敬,长辈要恭敬,还有谁要恭敬?一切人都有父母,当我们对他不恭敬,他的父母都会伤心,所以我们应该是对一切人都能够恭敬对待,当你恭敬对一切人,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亲人都会非常欢喜。你今天去朋友家里,对他的父母非常尊敬,对他的父母倍加的关怀,你的朋友会对你有更深的情义,所以对一切人要恭敬。而恭敬绝对不是挂在嘴上,一定要引导孩子,面对老幼妇孺要恭敬,要帮助,所以在公车上只要看到老人家、孕妇应该赶快让座,这个就是落实在生活之中。我们进一步也引导,对於这些残障者、这些生活比较困苦的人要更加恭敬。你面对一个残疾的人,你能不能露出轻视的眼神?能不能望著他一直看?这样不行,你瞧著他一直看,他会很难受。所以时时处处面对这些残疾之人,面对很困苦之人,我们要心生恭敬,进一步要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所以您能常常带孩子到孤儿院走走,到养老院走走,孩子就能够看到原来社会当中还有这么多需要关怀帮助的人,他的仁慈之心就长养起来。

除了这么多的人要爱之外,那坏人要不要爱?坏人要不要关怀?要。我记得在前几个月发生了一件大案子,「马加爵事件」,也因为马加爵事情引起了整个国人对於道德教育的重视。因为马家爵的功课很好,去参加一些全国性比赛还得奖,但是却做出了这么无法挽回的事情。很多人看到这一则报导,他马上的反应就是抓到了赶快枪毙,这样的人不可原谅,我常常听到这种对待。因为我们是从事教育的人,当我们看到一个还没出社会的孩子,居然做出这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我们不会怪他,我们会追究原因,原因在哪?这孩子人生都还没有起飞就毁掉了,家庭教育教他什么?学校教育教他什么?学校教育有没有教导他如何宽恕?如何控制情绪?如何替人著想?没教,所以让他不懂做人,造了一生难以挽回的错事。所以坏人我们也要爱,因为诸位小朋友,你们都学《弟子规》,他没学,所以他不懂,所以你不只不能去批判他,你更应该自己好好做到《弟子规》,让他看了很感动,你就能够去影响这些人,能够去感化这些人。所以面对坏人,我们应该是提起一种爱心,进而以身作则去带动他。

我们细细来想想,马加爵假如学过《弟子规》,他就不会这么做,因为「凡是人,皆须爱」,因为「言语忍,忿自泯」,他都没有人教。请问被杀的同学,是不是全部的错都在马加爵?也不是。为什么他们会染上杀身之祸?因为他没学到「兄道友,弟道恭」,他没学到「勿谄富,勿骄贫」,不要去欺负贫穷的人。「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你用言语刺激他,到最后他就狗急跳墙,所以学做人刻不容缓,有可能影响一生。其中有一个孩子本来可能被杀,后来免於这个灾难,因为这个同学曾经主动帮马加爵盛过一次饭,就因为这个仁慈之心、恭敬之心,化解了他一个人生的大灾难。所以诸位朋友,我们的孩子、学生能不能逢凶化吉要看他的善心。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边,谢谢。

End

好人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 传 喜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好人,还是需要坏人?这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你要做好人,那就是珍稀保护动物,哪里会饿死?做好人,你的思想言行都有无量的加持。有人说:师父,我们佛教徒是少数,这世界上大多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在大陆讲学的这一段时间接触到非常多省分的同胞,几乎是每一省都来听课,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8/8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看到这么多朋友大家一起来深入老祖宗的圣贤智慧,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喜悦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7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7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人没有智慧往往本末、真假、是非会搞颠倒了,假如不是看了「大学」这一段话,在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9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九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9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昨天我们看了「牵手人生」,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孔子传」,这样将近有三个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8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八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举了一只狗的例子,也可以了解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灵知的,所谓「蠢动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一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要学习圣贤最重要的要能体会到圣贤这些有德行人的存心,从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3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三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3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的思想假如从自私出发,那这样的人生走下来,以至於这样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五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5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有提到老师一句重要的教诲、做人处事的道理,很有可能影响学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8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八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都足以让生命走向幸福,只是我们没有用它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4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4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强调「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这一滴水必然是浇到了自己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谈到五伦关系,人人把这五伦关系处好,家庭、社会就太平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6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六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6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做学问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当然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0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0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这一个台风有没有进?没有进了是吧,不然我就连中三元。这在给我们什么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2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二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2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让孩子,你拿钱给他,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为人父母应该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4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四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4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昨天提到教孝是德之本,教孝可以开一个人所有的善良,所谓「百善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3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3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谈了夫妇的关系,应该要合力把家庭经营好,常常念著对方的付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7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七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7蔡老师,刘林长,林长夫人,诸位法师,华藏耕心教育基金会,李老师、陈老师,诸位老师,诸位志工,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五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一个人假如真的知恩,他时时都会尽力去报恩。当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体会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老师讲(二)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

蔡礼旭:老师讲(一)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

蔡礼旭:老师讲(三)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刚刚我们有一个互相的承诺,每天神交古人,每天看两则德育故事、两则历史。这一段话不知道大家熟悉没有?文天祥先生说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夕」。典型,他们的风范、他们的行持,都印在我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七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一开始先来「温故而知新」。我们看《古文读本》第四十八页。熟能生巧,古文我们看多了以后,就愈来愈熟悉了。它有一个过程,但你要喜爱它,你要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它。我们看四十八页,这个故事我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五集)

蔡老师:大家休息得好吗?昨天我们林学长举到的一个事例,在这里我也再补充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这一位主人翁他对他的父母、兄弟非常的好,可是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好像对他太太的体恤不是很够。所以,我们这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四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谈到的内容,大家再回顾一下。哪一句、哪一段您印象最深?有什么体会?或者有什么疑问?好,这一位学长,陈学长。陈学长:老师、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学生听了上一堂老师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八集)

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用抽签的好了,有没有签?好,你们的心动了没有?有?没有是吧?如如不动,好样!是吧,要用心像镜子,任何情况来,平等心、平常心应对。我们很多的压力、紧张都来自于没有平常心。我们讲出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集)

蔡老师:大家好。那大家先热热身,我们复习一下刚刚上一节课谈的一些内容。栾学长。栾学长:谢谢老师。上堂课对「父慈子孝」第一条信心,非常有感受,对孩子永远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孩子会愈来愈好。尤其是学习传统文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然要移风易俗,首先这些音乐感动我们自己,每一句唱出来的歌曲、歌词,诚心去唱。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的「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上课的内容。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九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本来是礼拜一到礼拜四,都是第二节课大家复习上一节课,然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探讨。那现在问题比较少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调整,跟大家讨论一下,就是礼拜一跟礼拜三我们有交流跟回答问题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包含昨天听师长的教诲,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哪一段话、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不要看笔记,现在要讲的是印在心上那一段、那一句。杨学长。杨学长:老师好,我印象比较最深刻的一句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二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的课,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陈学长。陈学长:老师,各位长辈、学长们好。今天老师讲到,我们女性同胞怀孕的时候,其实我感触很大。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当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五集)

大家早安。我们先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问:第一个,子路让他的同学去做官,边做边学。答:这故事没讲完,对不起对不起。他让同学去当官,孔子说,「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是吧」,子路就觉得,「边做边学就好了嘛,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七集)

我们来看几篇文章,跟我们刚刚从《论语》里面这一些很精辟的经句来再做一个呼应。八十一页,「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篇一来彰显唐太宗很能接受下属的劝谏;第二,魏征也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他也把整个为人君应有的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六集)

大家好!这里有八个问题。我们昨天好像回答了四个问题。随着大家交流的问题,感觉到大家要回去了好像挺紧张的,有一些问题可能希望探讨一下,回去比较安心。好,问题我们找时间再回答,我们先来把这个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先要做好人

◎ 印 光【原文】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三集)

有一句话说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是抉择。比方说你开车,你要先抉择对了目标跟方向,你这个车再往那个方向去开,那开车就不会耗油、开错方向了。所以抉择对了方向,很重要。你假如抉择错了方向,开得再快有没有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一集)

大家下午好,中午有没有休息一下?有?好。刚刚我们在跟孔老夫子鞠躬,感受一不一样?有没有想到哪一句话?早上陈真老师有说到,一个人可以从容、可以优雅、可以诚恳。是吧?这个都是很好的态度、修养。怎么样提升自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五集)

同学们下午好。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孝顺父母可以养父母之身,再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之慧。我们在《德育故事》里面,像养父母之身方面,很多人为了保护父母,牺牲生命都在所不辞。像有一个女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六集)

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前面四堂课主要讲孝亲,后面这两堂课我们讲到尊师。昨天我们讲到,老师他才能教育我们懂得判断是非善恶,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德行往上提升,包含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才能,都要靠老师的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跟大家谈到如何孝顺父母,有讲到《孝经》里面讲的,孝子他从五个方面来回报父母的亲恩,有没有人背起来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