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十一集)
2024-11-03 10:55

大家早安。我们这几天谈如何学习,我们再把前面谈的内容大家再过一遍。

第一,要解行相应。我们这一段时间理解的道理,有没有存在我们心中,有没有已经付诸实践,这样我们体会到的这个道理就用上了,解行相应。而且,心境能够砥励自己学一句就做一句。

第二个,不自欺。先学贵力行吗?当人家说一定是这样,你就恒顺一下,反正这个不是那么关键的事儿,就不要争得面红耳赤,没有那个必要。有智慧的人要抓大方向,是不?当然应该还是第二个是学贵力行了,不然我这么讲完,今天李老师晚上睡不着觉了,是吧?我对呀,怎么还这么说呢?所以随时都要把执着放下,什么都好,只要意思对了,方向对了。

还有我们这几天一直在探讨的,主动对治自己的习气。学问就在放下这些习气,重实质的功夫,不是只有形式上。所以这个实质,其实说穿了还是修这一颗心,我们常常说历事炼心。就像我们礼拜六谈到的,有一个读书人看起来很孝顺他的父母,可是功名都考不上。因为他是看起来很孝顺,事实上他的内心对父母是不耐烦、是有怨的。所以叫做腹诽。表面恭敬,内心不悦,内心里面情绪,甚至于怨恨,这个就是在心地上就折自己的福了。

好,这个是我们修学一定不自欺,从实质的心地下手。所以古之学者为己,古代的读书人很清楚,学问是内学,往内对治自己的习气。今之学者为人,为了给人看起来好像自己学得不错,自己是个君子,那都是做形式给人看的了。好,所以事实上这些理,不自欺、力行、重实质不重形式、对治习气,它在心境上都是相通的。

那我们刚刚讲的经历事情,我们在事奉父母,我们的心是不是恭敬?是不是至诚?这个就不能欺骗自己了。我们在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是不是保持在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的心。心能时时保持,那就是在这个事情当中炼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境界了。对待人、事、物:真诚,不应付,不虚伪;清净,不染着,不贪着;平等,恭敬,不傲慢;觉悟,不迷惑;慈悲,设身处地,不自私自利。这个样子去观照自己,就是历事炼心了。

而我们常常会觉得,为什么我常常会有烦恼?我们之前也跟大家提到了,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有一个我。我想怎么样怎么样,他怎么可以这样子对我,我比他高,都是这个我才产生烦恼,产生贪、瞋、痴、慢。所以有一位高僧大德讲到,烦恼起于爱憎。这爱憎就是喜欢、不喜欢。这个人我喜欢,烦恼来了。为什么?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你烦恼就来了。所以不是他让你烦恼的,是你自己的喜欢产生的爱憎让你烦恼的。我们不要把责任都给推出去了。

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吧,欣赏一个人觉得她很好,那些优点我们要学习,结果动了一个念头,我要追求她,烦恼就来了。为什么?追不到嘛。然后说,都是她让我痛苦的,这叫愚痴啊,不明事理啊。自己的爱憎、贪爱造成烦恼,还把责任推给别人。

在历史当中,汉朝,东汉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又有才干,很得皇帝的喜爱。刚好皇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去世了,不是,她的先生去世了,我是看大家有没有注意听。我刚刚讲这句话叫倘掩饰,大家要分辨得清楚。结果这个皇帝很想帮自己的姐姐再找一个对象,就问姐姐,套套姐姐的意思:在文武百官当中,您有没有非常欣赏的?结果他姐姐就说,宋弘气宇非凡,最令人佩服。结果汉光武帝就去问他(宋弘)。汉光武帝就讲:我听说人一有钱,就会换太太,现在有一些风气是这个样子。结果宋弘,以前的读书人很有智慧,好像听了人家的话就知道啥意思了。而且这个湖阳公主就在皇帝的帷幕之后等着听消息。结果宋弘就给皇帝讲: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读书人讲话,是从心性当中讲出来的,这个话里面往往都包含人情事理在里面。我们假如懂得去体会,个中的道理,就了解了。皇帝的意思是问问他愿不愿意娶他的姐姐,你一下子说,我才不要呢,感觉上好像有点冲,有没有?所以先用第一句提起皇帝的正气,贫贱之交不可忘,光武帝一听这句,嗯,应该是这样。所以这个时候下一句就不会觉得很唐突,好像很直接拒绝人。下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我再重复一遍,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是吧?第一句提起正气了,第二句委婉的说出来,不要让皇帝觉得很难堪。

结果这个湖阳公主在后面听到了,假如你是湖阳公主,当下是什么感受?怎么可以拒绝我?你看,我,让自己哭的啦。所以假如湖阳公主没有这个贪着的时候,她应该很高兴啊。她说,哈哈,我真是有眼可识泰山,我终于看对人了。这样才对啊。

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深刻的去感觉到,我们的烦恼其实都来自于自己的喜欢、不喜欢。对人如此,对事、对物统统是这样。所以人能把喜欢、不喜欢放下,都好,什么人都好,都是来成就我的。心就平了,烦恼就消了。

所以接着下面讲到,爱憎起于分别。因为你分别了这个人好、不好,之后就有喜欢、不喜欢。所以分别还在爱憎之前。所以你看我们男人分别,这个是女人,那个是男人,是不?然后我们看到女人就很有感觉,看到男人就没感觉。不过这个时代听说有些男人看到男人也很有感觉,那是他的分别、执着造成的。所以你看,从这里我们就看到分别在哪里。

假如我们都觉得每一个人都有明德,每一个人都有本善,我们都同样的恭敬,去对待他们。常常观想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般人说的坏事,就是不顺己意是坏事。可是我们感觉到这个事就是来考验我的,就是来提醒我,我还有什么修养不够,那你感谢这个事情啊。

所以我们在那个电梯上面写的那段话,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们的心志;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每一件事情对自己都有提升。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们应该自立。所以人有这种心境,不贪着了。人有这种心境,随时欢欢喜喜安住当下,面对每一个人,面对每一件事物,那他就能够在所有的人事物当中得到觉悟、得到启发。

人啊,很难不依赖,顺的时候就贪,逆的时候就生气。

在古代有一个君王叫魏文侯。有一天,他跟他的臣子孤卷子在对话。魏文侯就问臣子:父亲很优秀可不可以依赖?孤卷子说:不行。而且古代的人很有意思,他们博古通今,对历史很了解,马上举一个例子:尧帝这么有德行,他的儿子丹朱也不成气候啊,所以父亲好也不能依赖。

那儿子好能不能依赖?孤卷子又讲了:儿子好,没有比大舜更贤德的,但是他的爸爸跟继母也不好啊。

魏文侯又问:那哥哥优秀可不可以依赖?不行,哥哥优秀也没有比大舜优秀的,可是他弟弟象也很傲慢。

魏文侯快问不下去了,那弟弟优秀可不可以依赖?他接着说,弟弟优秀没有比周公还优秀的,可是管叔、蔡叔还是作乱。

那臣子优秀可不可以依赖?他自己是君王,没问。臣子优秀可不可以依赖?臣子优秀没有比商汤、文王更优秀的,可是夏桀、商纣还是扶不起。

商汤、文王那个做臣都是做到极处哦。商汤带着伊尹要去辅佐夏桀,好像历史上是写五次进谏夏桀,尽心尽力帮他的君王,最后君王还是这么暴虐无道。没办法,要救民于水火了,诏告天地,很惭愧,才发动革命啊。大家要体会这一点,商汤是做臣做到极处,没有办法了,为人民着想,才革命哦,不是为了我要享荣华富贵,就陷人民于战乱之中。而且商汤他对待夏桀:他一日是我的君王,我还是不管怎么样,对他的恭敬没有减少。这是人可贵的地方。

今天,我曾经在这家公司,他当过我的主管,哪怕以后我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对待以前曾经是我们的主管,那态度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才是人厚道之处,这才是人真诚之处。没有因为自己的财富、地位增加了,而染着了自己的恭敬心。而且这些以前的主管、同仁很可能在我们能力不足的时候,是给我们很多的指导跟帮助的,饮水应该思源。

而商汤推翻夏桀之后,还把夏桀安置在一个地方,让他生活,把他的后代都安排好。你看多厚道啊。结果很遗憾的是,夏桀被安排走的时候,心里还在想,早知道我就早一点把他杀了。就是到这种地步了,一点反省都没有,难怪扶不了。

文王、武王也都是尽力辅佐商纣王,商纣王自己还是改不了习气,最后商纣王是自焚而死哦,不是武王杀他的。

所以我们从这些历史当中,要看到这些圣贤人在面对这些因缘的时候,他是厚道存心的。

结果魏文侯问到这里,有点火气上来了,那到底什么可以依赖啦?问了老半天都不能依赖。结果孤卷子,我感觉这些大臣,可能他们都有他心通,君王一问话,他就感觉到这个领导、这个君王的心偏了,他就藉这个机会要提醒他。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而可恃乎?

我们只是一直希望别人能怎么样,希望往往可能会落空。依靠人,不可能长久,是吧?我们想一想,孩子一直依靠父母,他以后能成才吗?人要有独立思考、独立承担的态度才好。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时候就是他勇于承担的时候。常常都要靠、靠,靠到最后,能力出不来,反而形成贪着、贪心,智慧打不开。所以,他提醒他的领导,君欲治,您希望国家大治,一定要从你自己开始修身开始,怎么可以想着要去依靠谁呢?所以他看到君王已经动了念头要依靠人,他马上破他的执着,不要靠别人,靠自己。抓住每一个能够提醒君王正念的机会,不简单。

有一次,晏子跟齐景公在一起谈话。刚好那一天齐景公出去打猎,结果刚好走到河边的时候,看到一只角龙,走到山上的山洞里又看到老虎。然后他回来就觉得,我今天好像很触霉头,是不是有什么不吉祥。他就问,我今天看到角龙,又看到老虎,是不是我有什么不祥的预兆?

结果晏子又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讲,君王,你到山上去看到老虎,因为牠本来就住在那里;你到河边去看到角龙,那是牠的家。这不是不吉祥。国君的不吉祥,有三个不吉祥。你看顺势而为,抓住这个机会把最重要的治国道理跟他讲。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能用,二不祥。用而不能任,三不祥。有贤德的人,不知道,一不祥。知道了不能好好大用他,二不祥。用的时候又不能,这个任,就是最适合他发挥的职位,就三不祥。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五不祥。用而不能信,你把他摆到很适合他的位置了,可是你还怀疑他,用而不能信,四不祥。我们说用人不疑,你已经观察好这个人可以了,你就不要常常怀疑他。所以用而不能信,四不祥。信而又使小人掺之,五不祥。你已经信任他了,结果还派一大堆人去给他捣乱,让他放不开手做,这个也是不祥。

这个五不祥是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孔子的学生宓子贱辅佐鲁君治理一个地方,结果鲁君还派人去看着他,让他放不开手做,所以才讲到这个五不祥。

所以这个是臣子都抓住每一个机会,帮助君王提起正念,这个叫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好,所以这一段话,我们重新再来感受一下。烦恼起于爱憎,爱憎起于分别,所以,故《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人要达到所谓明德的境界、很高的学问境界,并不是很困难,至道无难。最重要的,要把这个嫌弃,拣择就是挑东挑西的,挑境界、挑人,不顺自己的意了,这个人我不喜欢,烦恼丛生。所以人真的要安住当下,不挑境界。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就是把拣择就是执着,不去拣择它了,都好,分别也放下了,执着、分别都放下了,自性的智慧自然就透出来。所以我们真正会历事炼心的人,在每一个境界当中,把喜欢、不喜欢放下,把讨厌放下,都是真诚、平等的去面对一切人事物就对了。

而刚刚我们跟大家讲到的,今天要想要国家团体好,最重要还是要从自己修身做起。真正有德了,自然能感来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自己不提升,感不来这些人,甚至于觉得身边这些人很好,你硬把他拉住了,也拉不了多久。因为我们自己无德,留不住真正德才兼备的人。还是要从根本下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今天我们没有虚怀若谷,没有有容乃大,再好的人才在我们身边,迟早就离开了。所以一个人真明白这些道理了,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德行跟境界了。

好,这个是跟大家讲到,重实质不重形式,最重要是炼这一颗心,历事炼心。

再来,学习,第六个,要老实。学习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实我们面对经典,面对古圣先贤教诲,受益的程度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老不老实、听不听话。所以有一句话讲到了,老实者,精诚之快捷方式;狐疑者,精诚之大敌。我们老实恭敬,这个修学起来是最直截了当的,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可是对经典的教诲常常怀疑,刚好跟精诚是背道而驰了。边听还边怀疑这些教诲,那就很难得利益了。

孔子是我们的很好榜样。孔子学习的态度,这八个字。他了解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从性德流露出来的,不是说他们自己的意思。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力行格物了,习气去掉了,我们的明德起作用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像《论语》、四书这些教诲一样了。所以他述而不作,不骄傲;信而好古,他不怀疑。心地上还是不慢、不疑,不傲慢、不怀疑。这个是老实的重要。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听到师长的教诲,我们不怀疑。而且,都有一个态度,听了这个道理,只想着如何做到,从没想做不到。宁为成功,你们回答不出来哦,饼干给我吐出来。你们不只吞进去饼干,要把这个精神吞进去。有没有人没吃到的?都吃完了。没吃到的,我那里还有一包。好,既然大家知道我那里有一包了,待会儿就让大家吃吧。你已经东西给人家看到了,就不要再收进去了,是不?这也是人情事理。好,所以都是想着如何去做到,你想做不到,第一个,对师父的教诲打折扣了。第二个,对自己的信心又打折扣了。

再来,学习一定要有恒心。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而这个恒心的重要,在《论语》里面也有讲到,孔子说,譬如为山,就好像一个人在堆一座山,未成一篑,这座山,眼看着再堆一抔土,就成山了,可是最后那个土,他就不愿意再迭上去了。所以有一句成语叫功亏一篑,就是《论语》这句话来的。我们今天的路程是一百里,结果我们走走走,走到九十九里就停下来了,那还是我们自己放弃了,不够有恒心。譬如平地,孔子讲了,譬如我们今天把一个坑洞要把它填满,虽然只填了一筐土,可是只要我们恒心坚定的去做,迟早还是可以把它填平的。所以其实这个恒心,强调的就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因为人恒心不够,很容易不耐烦,很容易急躁。所以《弟子规》提醒我们,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再来,我们之前也有讲到,不画地自限,要信任自己。我们也举到了冉求跟夫子的对话。冉求就说了:我不是不崇敬夫子的学问,我的力量达不到,力不足也。孔子说:你不是力量不够,你是自己先预设立场。你都还没开始就害怕了,这是预设立场。好,所以不要画地自限。就像那一天好像是我们许学长,怕自己对自己没信心,结果我给他派了一个作业,圣与贤,可驯致念五十遍是吧,念完了吗?交作业了哦。另外一句,常常提醒自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有这种决心,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再来,要非常欢喜的去学习。因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人比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比不上乐此不疲的人。

那当然,人能够学到这么乐,最主要还是他肯依教奉行,因为他烦恼轻,智慧长,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法味了。人真的知道放下烦恼、习气的快乐轻松,再让他去沾染世间这些欲望,他不肯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还没有这种法喜,还很贪恋世间很多东西,事实上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去依教奉行。精神一提升,欲望自然就下降啦。所以感觉这些欲望都没有减少,那真的我们是在玩弄这些学问、这些经典。

而且这个乐,我感觉很重要的动力还是在助人为乐。我们今天把这个古圣先贤的教诲告诉这个人,让他减去痛苦,让他家庭能幸福美满,我们比他更欣慰、更高兴。这个就是有慈悲心,有爱心。有慈悲心、有爱心了,就怕自己虚度光阴。我赶紧提升,我早一天提升,我的学生得利,我的亲戚朋友得利。他有这样的心境,他学习非常积极。所以叫慈悲为本,慈悲博爱的心,是学习最重要的根本动力。

最后跟大家再提一个,学习在历事炼心的时候,常常提醒自己用心如镜。这个镜子,表的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才能生智慧,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烦恼只是增加问题而已。

那我们感受感受,学镜子什么呢?镜子,这个人还没出现在它面前,它清清净净不染着。这个人出现了,它照得明明白白。其实这个就表示,当有缘的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全心全意真诚的对待他。等到这个人离开了,镜子怎么样?还是清清净净。有没有哪一个镜子,这个人照完了一离开,那个样子还印在它的这个镜子上面,然后下一个人来,哎哟,照的怎么不是我?不会这样吧?但是我们人,麻烦就麻烦在这里。人已经走了,这个境已经离开了,还一直在那儿烦恼他的情况。然后另外一个人来找我们谈话了,表面在跟他讲话,嗯嗯,然后脑子里在想另外那个人。然后人家跟我们讲话,哎,哎,你还好吧?这叫魂不守舍。那就用心就不像镜子了。

那我们去推,推他的发展。当人都没有办法全心全意面对当下的这些人事物,他处理事情就会愈来愈多的问题,处理不好,愈来愈困扰。能真诚去面对,很多问题当下都化解掉了。这个就恶性循环,不能活在当下,前面的事烦恼,现在的事又处理不好,后面又要去解决,所以恶性循环很累人啊。

所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小孩功夫很好,刚刚还在那里哭得稀里哗啦的,过三秒钟开始笑了,他不落印象,镜子一样,就转境界了,所以他一天能笑一百七十次。我们呢,经历过这么多事,全放心上,在那里折腾啊、在那里痛苦啊,所以一天笑不到七次。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大家今天早上笑七次了没有?笑了哦,恭喜恭喜,你今天破记录了,超过平均值。

用心如镜,有一句提醒特别好,叫过去勿留滞,未来勿将迎。人的烦恼,很多来自于懊恼过去的事、贪恋过去的事,然后烦恼还没发生的事,担心还没发生的事,那一天二十四小时大部分都在烦恼里面了。所以要用心如镜,就不会这样了。

而过去的事情,不只不要罣碍,还要提升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每一个发生的事情当中,得到宝贵的经验跟教训,提醒自己后不再造,不能犯同样的错。我们发现到,其实一个人也好,或者一个团队也好,往往同样的错一而再、再而三在犯,这个是很浪费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很浪费整个团体的精神跟资源。所以经历过事情,一定要让我们每一个参与的人带着明白,知道问题在哪,他下一步再跨出去就不会再犯之前的错误了。虽然不能罣碍,不能懊恼过去,要带着明白走向未来。

未来勿将迎,就是还没发生的事,你不要在那里干著急。因为明白人都知道,未来跟现在分不分得开?分不开啊。所以我们农民都知道,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耕耘。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所以未来会成怎样,其实都跟我们当下的每一点一滴的努力息息相关。所以有一句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种人生态度特别简单、轻松、明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打一个比喻,就是你常常去储蓄存款,你还怕你以后领不出钱来吗?怕不怕?不怕嘛。而人生有两本账本,一本是银行的账本,另外一本是我们积的福分、积的阴德的账本。但是大家要注意,钱,买不到生命哦,钱化解不了灾祸哦。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财产几亿、几十亿的人,三四十岁命就没了。钱能买这些世间的东西,化解不了灾难,化解不了自己的凶祸。但是,积的阴德化解得了,逢凶化吉。所以看得到的账目要积,看不到的阴德的账目也要好好积。

古代有一个人叫王志仁,这个仁兄三十多岁,三四十岁都还没有孩子。结果他刚好就遇到一个算命的,算得还挺准的。你们有没有去算过命?有算过是吧,准不准?你假如去给人算命,学了传统文化你还觉得他算得很准,你真的白学了。是不是?学了老半天连命都转不了,那这都是玩弄学问。所以大家可以去算命,是要提醒自己我到底命改了没有。还不能改啊,痛哭流涕,很惭愧。命要让人算不到才厉害。你下一次去算命的时候,你不要说是你的,八字拿给他看,他一看,这个人已经不在了,你就可以偷笑一下了,把命给转过来了。

这个王志仁先生,他算是中壮年,三四十岁,没有孩子,对祖先都有一份责任,所以他就去请教。算命师他说:哎呀,你在这半年左右要大难临头了,可能活不了了。他就心里想,那得要把一些做生意的账把它收回来,让自己的妻子也有保障。他就赶紧去收账。

结果在收账的过程当中,有一天在一个河边看到一个女子要跳水自杀。结果跳下去之后,他赶紧要过去救,还让船只去救她,还给那个船夫钱。然后就问这个女的:生命这么可贵,妳干嘛要自杀?她说:因为我今天把我们家养的猪去卖了,结果卖了一个不错的价钱,回来的路上才发现,他拿给我的银子是假的。这个猪养了这么久才养好,正准备要去还债,结果是假银子。假如我先生回来,知道这个事,铁定把我给打死。所以我实在是觉得没有意义了。她就跳水了。结果王志仁听到这里,就问她了,那妳那个猪到底卖了多少钱?她跟他讲了之后,就把钱给她,那妳安心回去吧,不要想不开了。

结果这个女子回去以后,就给她先生一五一十讲了这个过程。然后她先生就非常惊讶,在这个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人,你带我去找找他。就去找这个年轻人了,他刚好住在当地的客栈。王志仁刚好那一天晚上,他比较早入睡。结果这个女子跟她先生就找到那个客栈,就问清楚了,他住在哪里,结果就去敲他的门。

王志仁说:谁呀?就是你今天救的那个女子。这个当下,王志仁提起的(念头)是,孤男寡女,现在是晚上,这位女士,这个我们不能够见面,会让人家误会,这对妳的名节也不好,你看读书人处处为人想,很谨慎,妳还是赶快回去吧。结果她先生听到这里更感动了,哇,真是正人君子,马上发话了:王先生,你不要担心,我跟我太太一起来了,就是来谢谢你的。这个时候王志仁才把门打开。

这个故事很提醒我们诸位男士。哦,你不要女生晚上给你敲门,一打开来,记者马上咔嚓咔嚓咔嚓,你就麻烦了,尤其你们都是老板。有些人要找机会要毁谤你们的,这个时候一举一动都要谨慎。

结果一开门,才谈了几句话,突然间,王志仁躺的那个床旁边的墙,整个就垮掉了,把他的床整个压垮了。所以就是说,假如他们没有来找他,那王志仁就一命呜呼了。(结果)就逃过这一劫了。后来他回去以后,连生十个儿子,活到九十六岁。所以你看,当然啦,他一定之后也是不断行善。

人啊,不要怕命不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我们常常念念这首心命诗,更提醒自己早点行善。

我们谈完这个学习的态度,接着我们来谈到学习的内容,是五伦大道。我们五伦当中,它的核心点是父子有亲,就是一个人爱的原点,让他这一生终身保持对父母的亲爱,那这个是人生最幸福的人了。父子有亲,就是父慈子孝。再把这个亲爱能够延伸到对家族、亲人,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达到凡是人,皆须爱。这是我们教育的两个目的。

那刚好礼拜六,跟大家都是谈到孩子怎么孝顺父母。其中还有两篇绪余请大家背。背得怎么样?有没有在梦中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假如你是在梦中都在背《孝经》,不简单,过不了多久,曾子就来了,然后会摸摸你的头,嗯,真乖,真乖。或梦往圣先贤垂手提携,这就是好梦。

那子孝绝对也离不开父母的慈爱,尤其是父母的教诲。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所以我们父母的慈爱,就表现在真正能念念给孩子做好榜样,成就孩子健康的人格。

好,那在教育孩子、慈爱孩子当中,第一个,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孩子有信心。不管孩子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还是坚信他性本善,还是坚信他以后会有出息。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带着有色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信心可能都会被我们的态度给摧毁掉了。

有一则故事叫做:妈妈,只有你会欣赏我。大家看过这篇文章没有?这也是,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孩子去上幼儿园。结果上了幼儿园,去参加家长会,老师就跟他妈妈讲了,妳的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稳,可能有多动症。妳还是赶紧带他去看医生吧。结果这个妈妈家长会开完了,带着孩子走。孩子知道妈妈去见老师了,就很关心的问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说什么?刚听完老师说妳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吧,心里其实满难受的,但这个妈妈忍住内心的伤心,对孩子讲:孩子啊,你们老师说,你进步很多,本来一分钟都坐不下,现在可以坐到三分钟了。结果这个小孩那一天回家,本来吃饭都要人家催的,那天都不用,还自己吃两碗。

后来去念小学,又开家长会了。结果刚好也是发成绩,五十个孩子,他的孩子考四十几名,所以老师又找他妈妈谈话了,说:妳的孩子可能智商有问题,这个要好好注意他。结果这个妈妈回到家里,她的孩子等着他妈了,因为他自己考不好,自己也很难过嘛,脸色也比较沮丧,等妈妈回来,就问:妈,我们老师怎么讲?他妈妈又忍住那个难过,对他讲,你们老师觉得对你很有信心,你假如再用功哦,一定可以赶过你旁边的同学。这个孩子本来已经很沮丧了,妈妈这么一讲,马上眼睛就发亮了。然后他妈妈说,那一天,她觉得她儿子特别懂事,儿子特别温柔,被他妈妈一鼓励,做什么事都很主动。

结果后来,孩子上初中了,妈妈又去参加家长会。结果坐在那里,因为他妈妈已经习惯了,每一次都要被老师叫去谈话。结果念初中,所有这些比较差的孩子,都没点到她儿子。结果家长会就结束了。她还有点不习惯,哎,今天怎么没有我?自己心里没底,还跑去问老师,我儿子情况怎么样?他老师说,妳儿子的情况,要考上重点中学太困难,太危险了。她就回去了。回去,儿子又在家里等她。妈,我们老师怎么讲?她妈又说了,你们老师说,只要你肯努力,必定可以考上重点中学。孩子也很欣慰。

后来,高中毕业了,考大学。考了大学以后,等着拿通知。结果她儿子就自己到学校去拿通知,结果拿回来,是清华大学的通知书。结果她儿子就把这个交给他妈,然后自己就跑进房间去了。那个当下她儿子就放声大哭了。他说,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只有妳会欣赏我。当下他妈妈也忍不住泪水,也在那里流眼泪了。所以真的一个父母全心全意信任他的孩子,这个时候能把孩子的潜力不断的开发出来。

我们回想,父母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你看孩子第一步能跨得稳,前面不知道跌了多少次了,可是父母绝不会因为孩子跌倒而不信任他。在孩子前面引导孩子跨出稳健的第一步,那个眼神是全然的信任。你看,当第一步走稳了,父母好像中了什么大奖一样的高兴。大家回想起来那一幕没有?你们怎么,有孩子的怎么都忘了是吧?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爱,有没有像那个时候那么纯?甚至于更纯、更爱?那就不简单了。所以往往不是世界变了,不是孩子变了,很可能是我们这一颗心,变了。所以有一句教诲叫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依报是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正报就是我们这一颗心。我们不信任孩子了,孩子的状况就慢慢出现了。我们那个信任完全没有变,孩子内心里感受到那种完全的付出跟信任,孩子会觉得:我不能对不起我的父母。

我的成绩从小学都不是很理想。可是我父亲,每一次我自己很内疚,考得不好,一听到爸爸的摩托车声,我就负荆请罪,等在那里,等我爸爸进来了,然后低着头,爸,我考得不好。我永远都忘不了我爸那时候笑得很开心,哎呀,加油加油。当然除了这种鼓励以外,父亲他也都是把好学表演给我们看,他每天吃完饭休息一下就去读书了。所以我们自自然然就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

所以心变了,慢慢的我们一切家庭状况、工作状况也会不断的好转的。

而这个信心当中,我们除了信任孩子、信任他人,还要有耐心的去陪伴他、去利益他、去教导他,这个都要用耐性。所以我们谈到的这个教字,就是以身作则的身教。两个叉,第一个是父母、长辈、老师画的,第二个是孩子效法、模仿的。右边,手拿着一支树枝,耳提面命,不厌其烦。而且这个耐性还包含不能急躁,不能发脾气,才耐得住性子。

我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我没看过我母亲发过脾气。女子不发脾气,这个家的氛围就好非常非常多。女子一发脾气,那感觉就差很多,就好像掉到地狱去了,好像暴风雨了。

而纵使是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不发脾气。我记得我有一次玩耍过火了,中午吃饭时间都忘了,一点多才回来,而且还是跑去抓青蛙,造孽。所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不可以伤害小动物,不然会有恶报。有一次我抓金龟子,还爬到树上去,都抓整窝的,一不小心跌下来,底下刚好玻璃片等着我,大家看就在这里。从小要教孩子爱护生命,身体才会好,才不会有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

那一次,我母亲跟全家人都在找我,最后,我自己回来的时候,一看,气氛不对,全家总动员,哇,事情闹大了。当下我母亲走过来,会怎么做?我常常看到我们那一条街道上的妈妈,孩子一犯错,被她发现了,马上扫把拿起来,唰唰,一顿打,然后打得那个扫把都断了,飞起来了,继续拿第二支再打。我都可以感觉到这个孩子当下那个内心啊,自尊心都被打掉了。所以这一些邻居我都感觉他们被打、打,打了,慢慢的两年、三年过去了,以后被打,好像都不会痛,打皮了,甚至于打怨恨了,你打吧,你打吧,打死我算了。所以要给孩子自尊啊。

我妈没有打我,把我带回家,把门一关,怎么样?赶紧打?不是这样,为什么?家里还有爷爷、奶奶,还有姐姐,留住我的面子。不然打完以后,我姐姐每天见到我,羞羞脸、羞羞脸,那我多没面子。所以回到我的房间,我妈说,手伸出来,我妈打了我两下,这辈子就打了我这两下。第一下打下去,我已经感觉不到痛,因为我觉得妈妈很痛,很伤心。第二下再打下去的时候,我妈妈马上头就转了。我虽然没看到我妈妈的脸,可是我很清楚我妈妈为什么转过去,因为她流眼泪了,她不愿意让她儿子看到她流泪。所以父母、子女之间啊,很多时候是不用言语的,直接心跟心可以通的。所以当下我能深刻体会: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所以这一份感动啊,就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做出让母亲伤心难过的事情了。

所以教育孩子,耐性啊,绝对不能乱脾气,要留住孩子的自尊。那这节课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End

中国佛教第一僧 朱士行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李炳南: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李炳南: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

问: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呢?(林秀艳)答:释尊法身,遍满虚空,娑婆世界,处处应现,不过我辈凡夫,睹面不识。隋朝智者大师,人以释迦呼之,此其显者,暗示者则不知凡几矣。再者,释尊之舍利,与众圣典记律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一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晚上谈话里面讲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每一个类型的往生的人,都要至心求愿往生净土,昼夜常念、思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品位的高下,在乎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在念佛法会正式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一讲念佛的一些道理,让大家能够明了怎么来念佛,念得才如法、才能得力。在过去传统的佛七里面是不会讲开示的,就是不能讲话,也不讲经的,就是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看到从昨天晚上九点半到今天早上九点半,整整十二个小时,大家念得很认真、很精进,非常难得。好像没有听说有人往生,不过不要紧,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以后还要找时间自己去加功用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一集)

《沙弥律要节录》,这一百多条,诸位可以把这个节录跟经本对照,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节录的因缘是便于大家学习,古注虽然很详细、很周全,但是时间隔得很久,有许多地方跟我们现在实际的生活已经脱节。所以我们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养正遗规选讲—朱子治家格言(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朱子治家格言》。这一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流通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自清朝以来,孩童从小就开始读这种文章。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叫「朱子治家格言」。首先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精神十条纲领头三条,所谓是「一体、二相、三宝」,这三条是讲我们本性,或者是自性体相用,我们用性德来代表,这是我们本来的样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国精神。在最近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复兴?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中国精神。】可以说是做为一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前两集我们学习了中国精神十大纲领里面从一到六。一到三讲明德,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四到十是修德,明明德,这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们讲了四勿、五常和六和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我们这次因为要为爷爷助念的这个因缘,聚集到此地。昨天我们圆满了地藏七,总共念了四十九部《地藏经》。今天开始我们在一起打佛七,这个功德是专为回向爷爷能够顺顺利利往生西方极

中国佛教义学概说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教理研究是佛教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学佛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佛陀把学习佛法归纳为闻思修三个步骤,学佛以闻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

佛教传入中国

◎ 任继愈王莽时期,西域各国因王莽的倒行逆施和欺诈政策而先后叛离朝廷。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焉耆诸国杀都护但钦。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率领戊己校尉出西域,当时各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阴骘文》是一篇劝善的文章,在道家跟《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三部书,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劝善经典。我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上一次我们讲到「于是训于人曰」这一句,这一句是承上启后,我们着重把这个「人」字提出来进行分析,让我们识得什么是人,从而就会做人。这里安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从第二十一句开始看起:【忠主。】这一句底下是连着「孝亲、敬兄、信友」,我们分成四个方面来学习。第一个就讲到忠,『忠主』,就是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 太 虚中国佛学,并非与发源之印度及弘扬于世界各国的截然孤立,不过从中国佛教历史研究,就有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把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讲出来,故成为中国佛学。今先讲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

世界眼光 中国话语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中国佛寺志丛刊

◎ 一 音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然要移风易俗,首先这些音乐感动我们自己,每一句唱出来的歌曲、歌词,诚心去唱。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的「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上课的内容。请

中国佛教思想选编本说明

楼宇烈无论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现状的需要来说,还是从世界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说,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编选一部实用的又能系统地反映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反映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主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