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9
2024-10-31 11:40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九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9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师好!

昨天我们看了「牵手人生」,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孔子传」,这样将近有三个小时的学习,诸位朋友,你有什么深刻的收获?因为会学的人得一句善言可以终身奉行,利益自己,成就他人,这叫「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它得到一滴清水可以把它消化吸收,把它转化变成可以利益世界的甘露。「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但是「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在这几天的课程我们一定要重视到一个根本问题,其实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这些话我们一定都耳熟能详,但这些话到底对我们的人生起了什么作用?态度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态度。那到底我们看的这些影片中的人物,不管是古人或者是今人,他成就的根源态度在哪我们要把它找出来,这叫会学。一个人真正会学习,直截了当学这些圣哲人的存心、用心,这是最快的方法。孟子在他的教诲当中提醒我们,「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根源在他的存心跟一般人不一样,其实他也吃饭,他也扫地,他也工作,跟各行各业感觉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就差在他的心地状态不一样。而福田靠心耕,人的福分就在一个动念之间在消在长。

你看我们平常走路,脑子里还有一堆烦恼,还很急躁,一不小心,尤其下雨天,吓了一跳,脚抬起来,一只蜗牛被你踩死了,这种情况很多。不只会踩死生命,因为你急躁了,有时候又撞东撞西,又撞得这里黑青那里又瘀青,当然这样也不对,因为「身有伤,贻亲忧」,都在损自己的德,因为太急躁。走路的时候,圣哲人、贤人不一样,他脚抬起来,心很清净,他举步常看虫蚁,他念念这一份仁慈之心不只对人,对一切万物,很多用品他也恭敬,这是我在跟老和尚相处的过程特别注意到的一点。桌子有一二滴水用湿了,师长都会很自然的把它擦干,非常爱惜每一样东西,那是时时皆恭敬,不是对人恭敬而已,对一切物品都恭敬。什么是道?恭敬心是道,清净心是道,平等心是道,真诚心是道。一个人对食物对米饭会糟蹋,对人会真诚,你相信吗?所以道在哪?道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这叫会修。

佛家有一句话说「一真一切真」,这「一真一切真」,这个「一」是什么?一是心,一切是万行,心真诚了对一切人事物都真诚,心清净了对一切人事物都清净,心恭敬了对一切万物都恭敬。很多人说不拘小节,那叫给自己台阶下,那叫掩过饰非。不拘小节是对别人不要太严格,要宽以待人,不是犯了错以后不拘小节,错了。要时时观自己的心,在那里说自己不拘小节的时候,其实那个心又是什么心?妄心。要以苛治自己,对自己要严格才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不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这个念头宽恕自己了,马上就退好几步了,走两步又退三步那怎么进步?

我们要教孩子就要教从这个存心教起,这样的孩子跟其他的小孩截然不同,而我们古代本来都是用这样子来教。你看《朱子治家格言》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校老师就讲,诸位小朋友,你们同样在吃饭,但是每个人修的福报不一样,学生一听就很惊讶,洗耳恭听。你在吃饭的时候念念都想著感谢爸爸妈妈的付出,辛勤努力,我才有饭吃,感谢农夫辛勤的耕作,他吃这一碗饭的时候充满了感恩心,那他在修福报。假如他在吃的时候嫌东嫌西的,难吃死了,还在那里起贪瞋痴,那他在堕落。我们这样去引导学生,他就了解到原来学问就在他的起心动念,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像这两天都有几位朋友帮我擦黑板,那刚好有一个小孩下课的时候看黑板写了一些字,刚刚老师上课写的,他就主动去帮老师擦黑板。擦完黑板以后,下一节课开始,老师看看黑板,学生主动来帮忙,这就是一个好的什么?机会教育点,不然你「称赞如来」什么时候用?不是小孩要鼓励、要肯定哦,现在是大人都一样。因为做人做事我们都失学太多了,不只没有养成做人做事态度,还长养浮华好面子,都需要人家常常鼓励才行,那我们人情不可拂,还是要随顺人情,该鼓励不要吝啬。但是你可不要执著鼓励哦,你一执著鼓励,没有别人的肯定,你就全身软趴趴,做不起事来。

诸位朋友,有没有感觉到对己对人是门大学问?但是最高指导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再把它延伸那就是太多的理都在诠释这两句话。比方说卢叔叔曾经跟我讲过一句,他说一个人要想成就,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这句话我一听就记起来了。诸位朋友,我们听到圣贤人、听到善知识的教诲可不是用笔记,用什么?当场把它随文入观放在你的心中,因为你只要放在你的心中,你的行为就接上了,心行本来就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行为出不来?因为这一句教诲没有放心上,只有放纸上。诸位朋友,你不要听完这句话以后,以后都不抄笔记了,你看讲课容不容易?你叫他不要落空他就落有,你叫他不要落有他就落空,世间的问题只在过与不及之中。笔记还是要抄,但是在抄当中是用心去领受。我听老和尚的经教没有抄过一本笔记本,没有,当然每个人的学习状态不一样,你不要说蔡老师不抄笔记那我们都不抄笔记了。看每个人,有些人是听特别厉害,耳朵比较利,有些人是眼睛比较利,当然最好是心比较利,比较敏锐,当场去感受老和尚讲这一句、讲这一段的用心在哪,佛陀讲这一句经文的用心在哪,能从心上去学这叫善学。

我到杨淑芬老师家住了七个月。我先把这一句写完,「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最重要的,时时仁慈待人,时时恭谦处世,这是他的心,你学到了他的心,那所有的行为就不用一条一条去学了。有一个孩子很尊重他的老师,刚好他的老师在看VCD,在听课,这个孩子要经过电视机前面,他很自然的弯下他的腰,然后匍匐过去,没有挡到老师的视线。诸位朋友,这一个动作老师有没有教他?那他为什么会?确实没教过他这个动作,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只要他对老师有这分恭敬,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恭敬,不管他那个动作是不是符合礼仪,但是他本质抓到了,纵使他做出来不符合当下的礼仪,旁边的人会不会觉得不好?不会,他会觉得感受到他那一份恭敬。现在常常有很多朋友刚好有机会一起见面,到他的地方坐了一下,他们都常说「蔡老师,这个礼仪我们都不大懂,你就多多包涵」,其实他那一份盛情、那一份恭敬我们感受不感受得到?感受得到,怎么可能会去计较这些繁文缛节。孩子的仁心、敬心真正养成了,他所有的行为都会循著道而去走。

因为我在澳洲那一段时间是我比较真实的面貌,就是沉默寡言、刚毅木讷,你们怎么露出很诡异的微笑?我在几个学校任教,像我到海口来以前那半年在台中县涂城国小教书,教了一个学期办公室去不到十次,手指头都算得出来,为什么办公室去不到十次?因为我带这个学生只剩四个多月了,再不多一些机会跟他们接触你如何了解他们?你不了解他们怎么可以匆忙出手?第一个,信任不够;第二个,了解不够,常常效果不彰。因材施教你也要知道他的材,他的才性也要透过你多关心、多注意才行,仓忙出手往往得不到好效果,不只对大人,小孩亦如是。现在的六年级小孩那心思可复杂了,电视看太多了,都看那些爱恨情愁。

我都是在教室里坐下来,然后在那里改作业,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把我的顺风耳放出去,开始搜集情报,几乎没有到办公室去跟同事聊过天,都没有。学生送完了比较放松,早上把学生送出去,当天下午我们整个年级的老师聚餐,我吃素,也有个三四个同事同桌一起吃。一坐下来,有一个班的老师就对我讲,他说蔡老师,你真是很听你老师的话,「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就知道我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基本上是一句话都没有的。突然旁边有一位老师,我教十班,她教十一班,她马上插一句话说,「哪有的话,他的话可多了」,当面给我吐槽。为什么这隔壁班的老师说我话可多了?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你们听话要听完全,不要乱想。她不是正式老师,她还没有教师资格,是来代课,我是有教师资格又带过班,是辞掉以后又回来代课,在经验上长她几年。因为她带这六年级的大男孩那很不好带,站在她前面都多她一个头,你的威严要怎么出来?那很辛苦。我看她每天精疲力竭,过去给她打打气,用非常真诚的眼神看著她,国家、社会就是有你这么付出的老师,下一代才有希望,她本来已经泄气了,这叫「称赞如来」。诸位朋友,「普贤菩萨」在哪里做?称赞完如来,礼敬完诸佛,再来要「广修供养」,把我们一些好的方法告诉她,她就觉得我的话很多。

我都跟她开玩笑说,我们两个是双响炮,因为那两个班是两位老师带不下去了,带了三、四十年没带过这么难带的班,提早退休,连最后那半年都没带了,我们两个代课老师才被派去。我这边骂完学生,稍微停了几秒钟,那边又碰碰碰碰,她休息一下换我碰碰碰,所以我说我们两个叫双响炮。那是因为跟她有缘,看她有这个需要我们才说话,假如没有需要说话那叫废话,而且说话很累的,讲多了又伤气,又吃不胖。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也是这样,话非常非常的少,就专心听课,在那一段岁月里面很多的朋友、同修都觉得我不大会说话,突然在一年之后,一二年之后,回到澳洲净宗学院,我居然跳到讲台上去讲话,让他们很不习惯。有一位长者在那几天的课程把我叫到旁边去,他说蔡老师,你在杨老师家七个月是不是有传什么好的方法?他们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太多了,一个人掉到山谷底下拿了一本《九阴真经》,然后学完之后再跳上悬崖就不一样了,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只有在小说里面才有。我现在就把七个月的密法传给大家,在那七个月当中确确实实我跟杨老师谈话的时间可能不比这六天的课程还长,相当的少。我所见到的是一个不疲不厌的菩萨,杨老师是早睡早起,不是到北京才早睡早起,在我跟她相处的岁月都是如是,叫早上二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这叫早睡早起,不过这个习惯后面要加一个括号,(请勿轻易尝试),因为境界不到,硬撑,后面还要睡好几天补回来,这样不划算。要慢慢你的愿心愈来愈提升,自自然然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也会放淡。你看杨老师每天睡那么少,脸色怎么样?都是红红粉粉的。我假如一天没睡好看起来就很苍白,前几天有一点睡不好,早上一起来都骗不了人,整桌的长辈都在问我,「你昨天没睡好吗?」所以我母亲从小告诉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逞强,慢慢再去克服睡魔。克服睡魔有一个好方法:拜佛,想睡觉的时候赶快拜佛,把筋骨拉开血液循环就好了,睡虫就赶掉了。

杨老师只要回到家里她就开始做很多佛门正法弘传的工作。我在北京常常杨老师要出去处理很多的事务,她要常常跑庐江、跑山东,跑各个地方,一回来以后,出去个三四天,坐飞机到了,进办公室是十点、十一点,进办公室连行李都还没有放房间,一放在旁边马上「来,过来」,各个网站的工作人员开始跟她报告工作状况,她就开始上线工作,因为一出去又有好几天的事情要处理。杨老师每一次从外地回来当天都是三、四点以至於天亮才睡,因为杨老师她要坐飞机以前,前一天晚上几乎也不睡,她一上飞机坐下来,飞机还没飞,她已经睡著了,我陪老师坐飞机每一次都是这样,然后飞机飞到了,著地了,她就醒过来了,她把这坐飞机的时间完全运用来睡觉,然后坐飞机前就舍不得睡就赶快工作。杨老师把那一份不疲不厌,那一份念念为众生的存心演给我看,我要会看。

杨老师在教学中国文化的过程相当用心,不只要辅导小孩,还要辅导家长,尤其是女性同胞。老师常常跟我讲女人很苦,我们要多多对她们关怀、帮助。常常学生写毛笔字写到十点多,学生都走了,接下来是家长挂号,一个一个把家里的教育问题、夫妻问题跟老师请教,有时候谈完话都已经一二点。杨老师回家的时候都披了一件长外套,让后面的人看不出来她是男的还是女的,然后在长外套的里面再藏一只雨伞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日子不是过一天,也不是过两天,是好多年这样走过来。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那一段时间,其中有两个多月跟卢叔叔住在一个寝室里面,我看到这一位长者面对所有的同学都是尽心尽力要成就他,把他的问题善巧方便的点出来,我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当事者没有这一份谦恭受教的心,这么好的机缘都当面错过。当初几十个年轻人都出现在这一位长者的眼前,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要坚信一点,他没有分别心,你相信吗?人就是看到形相上,他对他比较好,对我比较不好,都没有了解到是我们自己受教的态度不够,不是他不愿帮你,他真帮你了你还生烦恼,觉得他很烦,真是这样。

我那时候在净宗学院讲课的时候,有几位朋友在课后跟我聊了几句,他们就说到「我们认识卢叔叔比你还要早好几年」。他们都已经认识五六年了,还有更久的。接著他就说了,「你跟卢叔叔的缘比较殊胜,我们跟他的缘比较没有这么深厚」。诸位朋友,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他认识在前,我认识在后,后来我得了一些利益他又说「你跟卢叔叔缘比较深,我们比较浅」。你看人都不往根本找答案,都把责任推出去,是我们受教的态度不够。

杨老师有十八个甥侄辈,外甥、侄子、侄女有十八个人,也是很庞大的家族,我排行二十一名,老师另外收了三个,现在北京又多收两个,现在变二十三个。老师的侄女很多住在台中附近,我都认识,她们也很照顾我,那时候我回高雄考试的时候她们都帮我念佛念经回向,所以我考试没有考上自己没有很难过,不过唯一很遗憾的是她们帮我念佛念经结果我没考上,不过她们念佛念经的威力把我推到海口去了,也是很厉害。连老师的侄子都对我讲,他说阿姨,或姑姑,所有的晚辈最疼的就是你。你看我跟老师没血缘关系,那血缘关系的外甥、侄子都觉得老师比较疼我。当然他们讲这个话的时候完全没有嫉妒,他们也自己体会到了,因为我的心境跟杨老师的心境最接近,凡事要从存心学起,这才叫根本修。

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老师,老和尚,他一生演出了为佛法、为众生,演得如此的彻底,只要我们时时能把这一份为佛法、为众生的心提起来,我们跟老和尚的心就没有距离了。常常有人说「你真幸运,都可以跟在老和尚身边,都可以跟在杨老师身边」,这都是假相。我跟老和尚相聚的日子手指头都可以算得出来,太少太少了,而我们要从这短暂的相聚当中去体会到一个圣哲的存心。记得有一天晚上讲课回来,我们坐的是九人座的车子,我坐在司机座的旁边,老人家是坐后座,到了家里,我心里想让老和尚先出来,不然我一下车怕会挡到老和尚的去路,我很自然的先在车上等一会儿,等老和尚走过我再下车。当老人家下了车,经过前座看到我还没下车,瞬间的一个反应,帮我开门,非常非常的自然。诸位朋友,你从这个动作当中你学到什么?一个已经成为世界人导师的长者,他不著名、不著相,他那一颗时时关心别人的存心当场就看到。

老和尚有这么多的弟子,北京来了一个客人,老和尚自己当主人从头接待到尾,把那一份好客、那一份敬人演给我们看。这一个北京的朋友是一个导演,是一个女众,在十来天的相聚当中,老人家还亲自带她去参观万姓宗祠,在净宗学院,老人家那一份存心跟一个赤子没什么两样,不然你可以吩咐谁去招呼就好了,还很仔细的带著她去参观,给她解释,给她说明。到了最后一天,这一位居士很感动,说「我可不可以皈依?」老人家拿了一本《三皈传授》,顺便把三皈的意义告诉了她,接著亲自披上袈裟拿起引磬帮她皈依。杨老师说跟了老和尚那么久时间没看过他拿引磬帮人家皈依。那一位朋友看到老人家亲自帮她皈依,她在整个皈依过程从头哭到尾,可以感受到老人家那一份真诚的心境,老人家那一份每一个人来到他生命当中,他都希望他圆成佛道的用心。假如您可以体会个少分,您就可以听出四十多年那一份苦口婆心,「不信众生唤不回」。

以七十九岁的高龄还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因为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冲突,而消弭冲突的方法老人家是一清二楚,当仁不让,纵使年纪这么大也要带头来做。我看在眼里,其实我在辞掉教师工作的那一个刹那,我的一个念头就是能为佛法、能为师长分担些什么事情。其实我是很简单的人,我也不是在一个高官或者在一个显要的家庭成长,我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公务员家庭长大,思想也不复杂。起了一个能为佛法、能为师长做些什么事的念头,我到了澳洲去。在澳洲的几个月当中我只跟老和尚讲过一句话,那一句话叫「师父好」,因为我刚好在那里剪草,结果师父刚好走过去,我说「师父好」,师父说「好」,几个月就讲一句话。因为我们也没有任何人认识老和尚,也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接上,可是我们一点都不想去用任何的关系,我们只想拿出心来与佛看,拿出心来给老师看。

也很随缘,也不去攀机缘,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今天坐下来可以听课我就全神贯注听,听了一期,两个多月结束了,我又去参加第二期。参加第二期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新的工作,叫寝室长,我负责一个寝室的一些生活起居,卫生纸没有了赶快去帮忙拿,拖把没有了赶快去申请,我当这个寝室长当得很高兴。一个人的慈悲心不是说有一万个人让你去付出,你的慈悲心才出得来,一个人真正会修,一个人让你照顾你的慈悲心就出来了,不用去攀境界。老和尚常说家庭主妇都可以圆成佛道。你把家里所有的人当法眷属、当菩萨一样来供养,你每天也在修普贤十愿。哪有一个人当下已经契入普贤境界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则决定生,他频道都接上去了哪会不去?

我记得那一次我当寝室长,刚好有一位长者比我父亲大一岁,他有一天走到净宗学院门口,我刚好看到,他整个脸色发白,我赶快把他扶过来坐好,去叫工作人员,办事人员。因为他胃出血,整个吐出来的血块、血就像一个脸盆那么多,而且是一块一块。哇!你看这一位长者意志力多强,已经吐了一摊血了还走到净宗学院去,那也有五六百公尺。我一看到赶快处理,陪他到医院去,幸好佛菩萨保佑没什么大碍,需要调养一阵子,而调养必须用那种麦麸给他吃,就好像婴儿六个月大几个月大那种,那个麦麸差不多一二个小时要煮一次。大家是要去听课,去学习,去念佛,花了大把大把的钱去那里念佛听经,现在这个长者生病了,谁来照顾?「蔡老师。」这是佛菩萨知道我缺乏什么。

因为从小太好命了,我跟父母一起住,那时候在教书,很多同事跟我讲「你真孝顺,都照顾你的父母」,我听完都觉得很惭愧,头都抬不起来,不能看表面,真实是根本就是父母照顾我。记得带父母比方说出去二三天到台东或到宜兰去走一走,当然要表现儿子的一种态度,我都先跳上驾驶座开始开车,开了两个小时,我爸爸开始「累了没有?」三个小时又问「累了没有?」我都说没有,继续撑著开。结果我爸爸非常善解人意,「待会儿到休息站上一下厕所」,我说「好,没问题」,然后就开到休息站上一下厕所。我从厕所回来已经看到我爸爸坐在驾驶座坐好,你看我爸爸教给我什么了?非常替人著想,也没有给我的面子很难看,很自然的,「来来来,坐坐坐,我们上路了」,也没有说「你体力怎么这么差?」我爸爸没有这么说,都是我妈妈说的,我妈妈说你这个年轻人体力比你爸爸差多了。

但是诸位朋友,我父亲已经六十三岁了,整整大我三十岁,结果体力比我还好,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原因在我爸爸一、二十岁在挑粪,从小劳动,除杂草、挑粪,臂膀非常的厚实,体格非常的壮硕,我爸爸跟我看起来差太多了,不只比我还壮,还长得比我还帅。跟我爸爸出去,人家都会说「你们兄弟的感情不错」。你看上一代的人穷困,祸中有福,人生的真相你不开智慧还真看不懂。我们是福中有祸。爸爸小时候哪知道什么叫汽水,连饭都没得吃了还有汽水喝。我们这一辈是从小就知道什么叫汽水,然后去给人家请客,菜还没有上我已经吃饱了,为什么?喝汽水。喝了那么多汽水,都已经几十年了气还没有排完,你看多么麻烦。你真正爱护你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然一辈子体质不好,累了自己又累了一堆人。不过诸位朋友不要误会,我的身体没有很差,我是比较,怎么讲?「仙风道骨。」真是善解人意。我只是体力比较稍微弱一点,不差,体力假如差,这两年操下来早就倒下去了,是吧,我体力不差,希望诸位长者、诸位朋友不要把我当林黛玉看。

念国中的时候胃就发炎,汽水里面碳酸那么多,一点一滴喝下去都把你的胃壁都磨薄掉了,后来就发炎。我还记得那时候都是爷爷奶奶中午给我送饭去,送那个要煮得很烂的粥,你看记忆那么深刻。福跟祸真要搞清楚,你现在让你的孩子多历练、多吃苦,你是真正爱他,因为他的能力一形成,这一辈子不求人,这一辈子独立了,他往后的日子才轻松,这叫先苦后甘。

那因为缺乏照顾父母、照顾长辈的经验,所以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菩萨的作业就给我派过来了,我就自告奋勇,「来,我来照顾这一个长者」,我开始一二个小时帮他煮麦麸,常常要去看看他情况好不好。在这短暂的两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我的观察力,我的耐性、细心怎么样?提升了。我体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那不是拿来念的。你能不能看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长者,你都提起这样的态度,这叫真诚,这叫平等,这叫慈悲。我们什么时候希望契入菩提心?当然就要历事炼心。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End

禅悟人生

【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

淡泊人生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利,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等。《东观汉记郑钧传》载曰: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这就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淡泊无欲,清静无为。宋代诗人秦观在《送蔡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 圣 严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于处理的人,举轻若重。所谓善于处理,就是能够掌握当前所遇到的难题、关卡,了解它的严重性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难题、关卡涵盖了金钱的损失、名誉的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本性法师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非久留,只是借住,不是自己的,时时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待,一声再见后也许永远不会再见。凡尘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净界法师【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要知道,今生所出现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过去有关的,知道就好,把它要放下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人生八后悔

逢师不学去后悔:  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

家,因包容而幸福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幸福人生的秘诀: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这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因为他们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最明显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曾国藩: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_南怀瑾讲瑜伽师地论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一讲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今天,我们转个方向,是讲教理的

刘素云: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

刘素云: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我们也时常面对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悟?因为我们是凡夫。菩萨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菩萨悟,我们不悟,菩萨悟了之后帮助我们悟,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四个字「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南怀瑾: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三、结构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弘恩法师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人生

◎ 季羡林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

李炳南答:有人李炳南答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

问: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慧香)李炳南答:人生是正报身之生命延续,宇宙是报身寄托之土,观是对此存有一种感想。若能知众生为何而来,来作何事,得何结果,有何目的,彻底清楚,有正觉悟,即是宇宙人生观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圣 严人生无常,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病苦灾难会没有预兆的来临,警惕我们要时刻把握人生,现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时时

谦卑的人生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

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老和尚开示:第一,人的欲望如果没有止尽,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心。第二、要知足,能够知足,能够敬业乐群,心就会安,就会定。以前有一位刘居士,他告诉师父,他已经失眠两个礼拜都没有睡觉,心很不安定,如果再这样

幸福之果

释惟文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之财,不义之财,难以长久。常舍济与贫穷,舍孤寡老人,舍病苦之人。舍财福之因,就会得幸福的果。二、戒己扬善做好自己,不说他人是非好坏。别人好的地方可以称赞宣扬,让世间善行流传

懂得享受人生

◎ 林语堂有些人头发刚刚转白,便自认是风中残烛,老态龙钟起来了;有些人虽已七八十,却仍是精神抖擞,童心勃勃,照样和后生小伙子一般。为什么人类的寿命有长有短?为什么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老而弥健?衰老的

如何摆脱颓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

人生究竟为何事

印顺法师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

吉祥人生的善缘

◎ 明 海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部经文的构成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经文最初的这两个偈子,我把它归结为吉祥人生的善缘。要有一

现代人生的境况

◎ 魏 磊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

大好人生,何必自讨苦吃呢!

叶 曼常见许多太太小姐们,热络起来,同出同进,形影不离,突然间为了三言两语,鸡毛蒜皮,便发生了误会,便自相视如仇雠,每当他们义愤填膺的来找我诉说评理时,我从不偏袒来者,顺着他火上加油,我永远是装作很不

人生最胜的吉祥

(一)不亲近愚者 此事最吉祥(二)宜亲近智者 此事最吉祥(三)尊敬可敬者 此事最吉祥(四)居所宜安适 此事最吉祥(五)往昔曾修福 此事最吉祥(六)引导心向正道 此事最吉祥(七)博爱 此事最吉祥(八)善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

人生的四境界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

向内的人生

◎ 钱 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的目标愈鲜明

珍惜人生每一秒

证严法师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 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时间;心用在时间上、用在待人处事上,便能拥有一个多彩多姿的人生。人生像无法拨回的时钟,我们的生命时钟也永远无法再拨回去。因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