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
2024-11-07 08:08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7/18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01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蔡老师好。

很高兴今天在这么特别的日子,台风天,跟诸位朋友见面。在台风天当中,不知道诸位朋友想到了什么?大家应该对我有一些认识,我的语文能力特别差,在小学写作文是非常痛苦的事之一,就会勉强自己背几句成语、几句很有学问的词句,背了也没几句,其中刚好有背一句叫「松柏后凋於岁寒,鸡鸣不已於风雨」,「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那时候背这几句,不管写论说文还是写抒情文,任何的主题都会把这一句用上去,因为就只会这一句而已。确实没有遇到考验,我们的能力无法成就、成长。

在释净空教授的教诲当中,有一段话让我有很深的体会,世间的事没有好坏,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哪一段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当我们读到这一段话,诸位朋友,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希不希望你的内心是处於这样的境界?希不希望?很希望。那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和谐、清净。为什么我们无法一直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因为在我们接触所有的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当中,我们有了自己的好恶,有了自己的执著,遇到自己喜欢的就贪著了,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生瞋恚、发脾气。所以内心是渴望平静,但是内在一些习气在起作用,贪瞋痴在起作用,傲慢在起作用,这个时候习气一起、欲望一起,人那一颗纯净纯善的心就被淹没过去。不管是儒家的学说也好,佛家的学说也好,殊途同归,它的根本都在仁慈博爱。当我们把贪瞋痴放下,时时拿起仁慈博爱来处事待人,要契入「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并不困难。

我们回想到自己的一生当中,什么时候进步最大?什么时候?孩童时期进步最大?是在顺境当中进步多还是逆境?「逆境。」那你现在回过头来看,逆境是什么感觉?苦尽甘来。那为什么不在接受挑战的逆境当中,当场就有甘的味道?为什么那时候要苦?所以苦乐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我从事教学的工作只有三年的时间,记得我接触教育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下。我到了台东,那时候人生搞得满混乱的。诸位朋友,从我的体格当中看得出来,不搞混乱也难,相由心生,容易紧张、容易匆忙的人,胃都不好,所以吸收就差,从小就是这么苗条。觉得人生好像一直内心很焦躁,不管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还有人生的方向上,都一直拿不定主意。刚好我结束在安泰人寿内勤的工作,正准备要去推展有机农业,都已经谈好了,我差一点就去卖苜蓿芽、卖五谷饭。为什么会走到有机耕作来?其实就只是希望找一份真真实实不夹杂自私自利的工作,而是能利益他人,就求这么一件事,在目前的社会当中好不好找?

刚好我还没去工作以前,到了台东一个地方住了下来,一住就不回来了。因为刚好我住的地方在台东池上乡,那里一望过去就是南横公路,风景非常的美丽。其实当人接触大自然的时候,你真的会被大自然的山川花草所感动、所影响、所教化。我看著重重的高山,突然想到,你看每一座山它蕴育了多少的生命,成就了多少的生灵,而我们连自己的生命都搞不好,看了也是很惭愧。由於心静了下来,突然感觉人生确确实实需要静下来思考,思考什么?这二十多年走下来到底做对了哪些事?到底做错了哪些事?好好把它整理整理。

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首先最重要的是方向要对,假如踏的方向不对,纵使你二十四小时马不停蹄的奋斗,到头来是什么?空忙一场。闽南话说的,你方向错了,「做到流汗」,被人怎么样?「嫌到流涎」,我们都很有经验,都很有这个感觉。因为没有智慧,只凭著一股热情要去帮别人,愈帮愈忙,自己也觉得很无奈,为什么有一颗爱护别人的心,到头来都是适得其反?

当我们静下心来,回顾到这二十多年来所累积的人生体会,所谓谋定而后动,真正想清楚了,人生不要去追求虚幻的名利,应该首先从自己的修身齐家开始下手。当你的心真正静下来,好的缘分才进得来。当你的心非常的焦躁,接进来的缘分都是什么?都是很多乱七八糟的因缘。因为人的缘分都是自己的心引过来的。诸位朋友,您可以去思考一下,随著你自己精神层次的提升,你的朋友有没有在变化?有在变化。而一个人的福分随著你的积累,你所遇到的事情也会不同,比方说十年前我们的心量还没有扩宽,还是很自私,当筋骨不舒服去找医生,都找到那些蒙古大夫,然后把你折腾得要死要活的,这几年因为接触圣贤的教诲,我们的心念转变了,开始想到多为社会、多为人群做点事,结果遇到的都是什么?技术非常纯熟的医生。

老子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诸位朋友,我们面对圣贤的经典每一句话,我们是什么态度?高中时代也背了不少孔子的话,子曰、子曰,这句句经典当中的话,对我们的生命有没有产生作用?没有信心是不可能有力量的,不可能有力量。当我们真正对这些经典的教诲有信心,进而透过你的人生去印证,它将句句带给你非常巨大的人生动力。我就相信「人有善愿」,怎么样?「天必从之」。诸位朋友,你相信吗?「相信。」「信为道元功德母」。

那时候我在台东池上住了五个月,也好不容易有一段时间可以读读圣贤的经典。到第五个月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老师来找我,他说我们学校刚好有一位老师生产,要找一个代课老师。在偏僻的山区要找一个代课老师其实是不难,因为代课老师的薪水怎么样?也不差。学校里面的教职员工的亲戚,早就把这个肥缺怎么样?拿走了,哪轮得到我?奇怪,那为什么后来还找到我?因为那一年规定,本来是高中毕业可以代课,后来是那一年改为大学毕业才可以代课,整个乡镇找不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好就找到我了。所以确实当你真正有一份善心要去利益社会的时候,你不用刻意去找,机会会怎么样?会自自然然到你的面前来。从这一些体会、明白当中,人生不须要去攀缘,不须要去攀求,莫向外求,只问自己的存心,你的存心真切了,好的缘分自自然然会帮你安排,这是我这一年多来深刻的体会。

那时候接到这个机会,其实我也很紧张,因为我们想著要帮这个社会做点事,但是还没起一个念头说要教书。他说来要教两个月,教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年级的孩子连我的腰都还不到,跟他们讲话都要整个蹲下来才能够沟通。我就有一点紧张,说我这一辈子还没想过要教书,可不可以再找别人?又过了一个礼拜,学校老师又来拜托,真的找不到人。那我们读圣贤的教诲,当然要做,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那太不通人情了,所以就勉强答应。

教了差不多三、四天左右,真的满累的。我就跟一位同事,刚好他们夫妻跟我住在一起,她先生就在教书,也在这个学校,我对她先生说道,哇,教书真的不轻松。当我们还没有真正去教书,能不能体会当老师的辛劳在哪?事非经过不知难,你真的没有去做过,有时候只是旁观在看,都无法体会当事人的辛劳在哪。因为我的母亲教书教了三十多年,我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去了解她辛不辛苦。我的舅舅跟我妈妈说,你教书教了三十多年,连个记功嘉奖都没有。我妈妈给他回了一句话,她说孩子没有出问题就是大幸了,还想什么记功嘉奖。那也很奇怪,从我舅舅这一次跟我母亲的对谈以后,我妈妈就开始很多记功嘉奖。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须去攀求。但确实孩子不出错就已经是很平安,因为老师不只上课要担心,学生在学校当中的安全他要时时挂心,他是心理上的负担很大。除了安全以外,对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做人处事,也都要处处下功夫。

后来我对这个男老师,跟他提到教书真的很辛苦。他赶快看看他太太,然后对他太太说,我告诉你,教书很辛苦吧,你看蔡老师也这么讲。因为他的太太在家里看到先生每一次回到家就很累,躺在那里,就觉得教书才教几个孩子,回来也不帮我,突然有一个人帮他说话了,他赶快说,你看连蔡老师都这么讲。而且现在教书的难度比以前还要怎么样?高很多。

我在那里代课的过程,我母亲知道了,就从高雄坐到台东来。她说来,我教了三十多年,我示范给你看,想当年我教书的时候都是六、七十个人一班,这个才七、八个人,小case。真的,我母亲就去上了一天课,上完以后,她非常的疲累。以前六、七十个,你瞪他一眼,他就怎么样?现在一个喊得喉咙都快破了,他也不理你,时代变迁很快,现在的老师确实不容易。

这一次我到大庆去讲课,一上台,我就对著底下的这些上课的老师给他们深深一鞠躬,相同的,在这里也给诸位朋友、诸位老师深深一鞠躬,辛苦了。教书确确实实在这个时代不轻松,但是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当我们看到这些事情太重要了,应该做,必须做,而我们却没有能力做,站在旁边看,那种内心更怎么样?更煎熬。当我们是有能力去做的时候,虽然身体很累,但是每一天都过得怎么样?很踏实,很充实,躺下去五分钟之内都可以进入梦乡。

我这二、三十年的人生,最累的时候就是开始教书以后,但是最快乐的时光也从真正开始教书以后,一直保持了很多年都是这样的心境。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能看自己想看的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这个想做的事可不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不是那个,是真正能够利人又利己的工作。而当我们踏入教育的这一份工作里面,我们也体认到它的重要性。

刚好我还没教书以前听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医生他草菅人命,死了之后堕到十八层地狱去了。他堕下去以后也很懊恼,在那里发脾气,他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判这么重!诸位朋友,这个叫做死不认错,连死他还是不承认错误,还在那里发脾气跺脚。突然底下有声音传出来,老兄,你不要在那里跺脚了,你跺脚所产生的灰尘都染到我的身上来。这医生吓了一跳,十八层地狱底下还有。他很著急的问,我干医生的,毁了人家的生命堕到十八层,那你到底是干哪一行的,怎么堕得比我还底下?「老师。」你们怎么都知道?这一个故事值得深思。

医生草菅人命只影响一个人,而且这个死的人十八年以后又是什么?一条好汉。但老师假如教错了人生的观念,他会让一个人的一生走错方向。诸位朋友,你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多少亲友?假如你的想法错误了,你将会让多少亲友痛苦、伤心、难过?再来,我们错误的思想又会传给谁?你的下一代,这个错误将影响世世代代,而每一代又影响一群人。我们来看看,现在很多青少年不懂事,整个家庭以至於家族弄得怎么样?天翻地覆。现在忧郁症的人多不多?多。假如你们家出现一个孩子非常的叛逆,那种日子叫度日如年。所以影响是长远的,是无量无边的影响。而且假如刚好你教到一个学生叫蔡礼旭,他又去当小学老师,又把我们错误的观念教给几百个学生,这个罪业重不重?所以老师这个工作确确实实前途无量(亮),是哪一个量(亮)很重要。好,所以是哪一个量(亮)取决於我们的存心。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要再深入去思考,有一些本来在从事推展中国文化的老师,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都很害怕,说那不要做了,不然会前途亮不起来。一个人的福田从心耕,心对了,方向对了,不会走出错误的路线出来。

我们回想一下,一个从事教育的人,他的教学能力应该是教愈久愈纯熟是吧,但是一个老师跟学生感情最好的是在他教书前五年,还是教书五年以后?「前五年。」教书前五年的教学能力比较低,但是为什么跟学生的感情特别好?那一颗心时时刻刻为学生著想,那是相当大的福分在那里积累。

我们看早上的这一出连续剧,马文仲先生跟古庆玉老师的故事,马老师一开始有没有教学经验?但是凭的是什么?一颗教育的爱心,慢慢他的能力就会开始积累。人与人的沟通绝对不是言语而已,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交会。他没有很纯熟的教学技巧,可是他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的明白,我的老师是爱我的。当学生的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那一份爱,他将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去努力读书。

诸位朋友,为什么现在的人常常会觉得很绝望?诸位朋友,你身旁有没有朋友觉得很绝望的?都没有?有没有?很少。从这里我们也就了解到「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易经》里面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因为你们都是很善良的人,旁边也都是好人,对人生很有方向的人,都遇不到很绝望的人。而现在社会有一个数字节节在攀升:自杀率,另外还有一个数字叫忧郁症的比例,也怎么样?一直在增加。这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在人心已经找不到依靠,人心时时处於绝望的状态。

我在教书的时候就曾经期许自己,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心,只要他能感受到爱心,这一个学生会不会生活在绝望,以至於走上绝路?会不会?不会。当他真正面临人生相当大的挫折,他会突然在脑海里浮现爱他的人的景象,会浮现关怀他的老师,进而会怎么样?会去请教,会去跟他亲近,这时候你就很有机会藉由他这一个逆境好好开导他。没有好坏境界,虽然现在人心迷失,而在人心迷失当中,你愈有爱心,人家愈能够感受得到,所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国家昏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有孝慈」。

诸位朋友,你在现在这个时代要分辨谁是孝子容不容易?一看就明白,因为孝子现在太难找。相同的,一个老师有源源不绝的教育爱,学生能不能马上感受到?很快就感受到。当这一份爱心提起来,你跟孩子的感情就很好,你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很深,所以你是功德无量,给孩子很好的人格影响。我们也常常看到,当一个老师非常的尽职,他教出来的学生很多会想干什么?当老师。这在我们《礼记.学记》里面就有说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很会唱歌的人唱了几句以后,旁边的人怎么样?那一个兴致都被他挑动起来,都随著他在那里哼歌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会教书的人,他那一份教育的爱心很深刻的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也会视师志如己志,把老师的志向也当自己的志向。所以马文仲老师,他后来有好几个学生也都在从事教育的工作。我在体会到老师对於一个孩子,以至於他往后的人生、家庭、子孙的影响,深刻感觉教育是很有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这颗心有没有保持下去,这样就不会堕十九层地狱。

再来,当然教书的能力也应该快速提升,我们能早一年提升,就将有几十个,甚至於几百个学生,会怎么样?会受益。我第一年在高雄县教书,教的年级是三四五六,结果我还不过瘾,还跑去跟二年级的老师说,来,我帮你上一堂厨余的课。怎么样?把吃剩的这些蔬菜水果重复运用。教这个重不重要?教孩子不要糟蹋东西,教孩子为了保护大自然也要尽一份心力。在六个年级当中有五个年级我都去跟他们上过课,那就有差不多两百个学生。当我们的能力早一年提升,将有可能影响这一群学生的学习,以至於他人生的思想。

早上看「牵手人生」,我们看到文才,他在跟另外一个同学,叫什么?作杰。当老师的很喜欢考试,你们要习惯一下。他们在麦垛那里躺下来聊的时候,文才说了什么?他说马老师说,人要首先看得起自己,人家才会看得起你。这一句话对他的人生会不会有影响?假如你这一句话晚一年才学到,那你这一年的学生会怎么样?就少学到这个这么关键的人生态度。由於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迫切的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些考验?因为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把我们不会的东西赶快备足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利益学生、利益人群。当我们有这一份使命要利益学生,这一些考验你尝起来是什么滋味?不用等,他尝到滋味了,太强烈的滋味。人生随时会有变化球,时时是好时。这样比较有气氛。

End

禅悟人生

【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

淡泊人生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利,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等。《东观汉记郑钧传》载曰: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这就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淡泊无欲,清静无为。宋代诗人秦观在《送蔡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 圣 严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于处理的人,举轻若重。所谓善于处理,就是能够掌握当前所遇到的难题、关卡,了解它的严重性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难题、关卡涵盖了金钱的损失、名誉的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本性法师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非久留,只是借住,不是自己的,时时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待,一声再见后也许永远不会再见。凡尘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净界法师【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要知道,今生所出现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过去有关的,知道就好,把它要放下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人生八后悔

逢师不学去后悔:  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

家,因包容而幸福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幸福人生的秘诀: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这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因为他们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最明显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曾国藩: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_南怀瑾讲瑜伽师地论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一讲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今天,我们转个方向,是讲教理的

刘素云: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

刘素云: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我们也时常面对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悟?因为我们是凡夫。菩萨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菩萨悟,我们不悟,菩萨悟了之后帮助我们悟,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四个字「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南怀瑾: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三、结构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弘恩法师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人生

◎ 季羡林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

李炳南答:有人李炳南答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

问: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慧香)李炳南答:人生是正报身之生命延续,宇宙是报身寄托之土,观是对此存有一种感想。若能知众生为何而来,来作何事,得何结果,有何目的,彻底清楚,有正觉悟,即是宇宙人生观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圣 严人生无常,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病苦灾难会没有预兆的来临,警惕我们要时刻把握人生,现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时时

谦卑的人生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

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老和尚开示:第一,人的欲望如果没有止尽,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心。第二、要知足,能够知足,能够敬业乐群,心就会安,就会定。以前有一位刘居士,他告诉师父,他已经失眠两个礼拜都没有睡觉,心很不安定,如果再这样

幸福之果

释惟文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之财,不义之财,难以长久。常舍济与贫穷,舍孤寡老人,舍病苦之人。舍财福之因,就会得幸福的果。二、戒己扬善做好自己,不说他人是非好坏。别人好的地方可以称赞宣扬,让世间善行流传

懂得享受人生

◎ 林语堂有些人头发刚刚转白,便自认是风中残烛,老态龙钟起来了;有些人虽已七八十,却仍是精神抖擞,童心勃勃,照样和后生小伙子一般。为什么人类的寿命有长有短?为什么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老而弥健?衰老的

如何摆脱颓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

人生究竟为何事

印顺法师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

吉祥人生的善缘

◎ 明 海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部经文的构成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经文最初的这两个偈子,我把它归结为吉祥人生的善缘。要有一

现代人生的境况

◎ 魏 磊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

大好人生,何必自讨苦吃呢!

叶 曼常见许多太太小姐们,热络起来,同出同进,形影不离,突然间为了三言两语,鸡毛蒜皮,便发生了误会,便自相视如仇雠,每当他们义愤填膺的来找我诉说评理时,我从不偏袒来者,顺着他火上加油,我永远是装作很不

人生最胜的吉祥

(一)不亲近愚者 此事最吉祥(二)宜亲近智者 此事最吉祥(三)尊敬可敬者 此事最吉祥(四)居所宜安适 此事最吉祥(五)往昔曾修福 此事最吉祥(六)引导心向正道 此事最吉祥(七)博爱 此事最吉祥(八)善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

人生的四境界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

向内的人生

◎ 钱 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的目标愈鲜明

珍惜人生每一秒

证严法师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 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时间;心用在时间上、用在待人处事上,便能拥有一个多彩多姿的人生。人生像无法拨回的时钟,我们的生命时钟也永远无法再拨回去。因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