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嗔恨的心,突然发起懒惰放逸的心。有些人觉得我举手投足,打坐不打坐都一样,好我就不打坐了,睡觉好了,道理上明白了,一睡觉他才知道上当了,正是翻习气的时候,自己退下来。也有一些人在座中会产生种种幻想,异想天开,把自己当佛、当菩萨、当圣人、当开悟的人、当发菩提心要度一切众生的人来感受,很开心,觉得自己终于是菩萨了,从此以后终于可以利益一切众生了,这些习气在我执未断之前,参得得力之处时,会呈现出来,叫做强软两大魔头。
强魔头就是释迦佛在菩提树下,魔兵魔将来考验,智者大师在天台华顶,他在打坐用功得力处,山上的蟒蛇从他旁边爬出来,他坐在那里,蟒蛇从身边爬过去,蟒蛇的直径超过他的人高,你看有多大的蟒蛇,这叫强硬的魔头,是内心中巨大的幻觉,也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最根本的嗔心。嗔心是剧毒的,所有世界的毒加起来,都没有自己的嗔心那么毒害,嗔心的毒是源源不断、生生世世地伤害着自己的生命,所以要解脱之前,这个嗔毒要连根拔起,最后它一定会发起总攻,垂死挣扎,对于释迦佛亦不例外。
第二大是软魔头,就是释迦佛在菩提树下,魔女化成美女,在他旁边进行种种的诱惑,通常凡夫会赏心悦目、身形摇荡。天台智者大师坐在那里,看见他父母亲出现了,躺在他的膝盖上跟他说:我很苦,你赶紧回来吧,救救我吧!因为智者大师十几岁的时候,他父母亲就去世了,特别是他的祖辈是梁朝的大官,等于是中央级的干部,梁朝衰败以后,父母亲相继去世,因为父母亲的去世,智者大师悟到世间荣华富贵终是空梦一场,于是出家。在这种十几岁就丧失了父母、出家修行的关键时刻,父母亲出现了,智者大师参禅用功专注,没有被境所转。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被这个软魔头所转,于是夜睹明星悟道。智者大师当时心不随境转,于是空中就出现一个印度的梵僧跟他说: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佛法的道理,身心像清风游于太虚。像风吹在空中一样,既明了却一尘不染。
这软魔头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赖以生存的贪爱之心,贪欲和喜爱,在关键时候它长出来了,如果被这些种种思维观念、内心的境界所干扰,那么想透过禅关,悟得中道,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大家在打坐过程中,如果内心出现了别人看不到的种种景象,要稍加注意。
不要以为到时候佛菩萨现在你前面告诉你:我给你灌顶,你已经开悟了。你别高兴地一笑,变成笑疯子了,笑疯掉就麻烦了。有些人想成佛、想开悟也会想疯掉,老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你不知道真正的宝贝在你的内心中,就算你再轮回一万年它也丢失不了,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向外去求得什么东西,既然是自家的宝贝,至于它叫什么名字,其实也毫无重要,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心智的障碍,在参禅到关键的时候,一定会翻出来的,或许在一起会越来越有摩擦。当然在座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大家全身心一致好好用功,那是没问题的,但在你翻习气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啥都不如法,看自己也看不过去,这些都是强软魔头的习气翻腾。
二、身障
第二大障碍是身障,就是身体上的障碍,身体上的障碍也伴随着我们。
贪嗔的习气,身体不舒服了,腿子坐得痛了,哪里难受了,就是我们的嗔习翻腾在身上。过去无量劫以来,我们不尊重生命,骂别人、呵斥别人,甚至是杀生、毒害一切众生,这个时候这个因果,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呈现在你的身上。所以一切不舒服在身上反应,是过去我们不尊重其他众生的生命,所反应出来的一种业果。
同样的,坐在那里身心愉悦、轻松自在,想到头头很舒服,想到脚脚也很舒服,坐在那里,开静了也不想下来,巴不得再坐一会,这就是贪欲身体,这是福德的因,有福报,但是是贪欲为本,产生对身体的贪。如果你想悟道,对这身体的贪越重,禅定的觉受越强烈,越难以悟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就是你身心的觉受越舒服、越轻松、越轻安,越会使你放松了对一念未生前的参究功夫,你会沉湎在这里、停留在这里感受一下。尽管禅定的觉受生起来,比世间的各种欲望都要愉悦、都要自在,但是作为一个要了生死的人,不能半途而废。
三、外境逼迫障碍
第三种是外在的境界,境界逼迫障碍。
刚开始发心打七,或者说我们大家刚开始发菩提心,要修学佛法,无论多少的痛苦,或者是别人对我怎么样,人生境界、遭遇如何,都能够坦然对之、淡然一笑。
但是当你这个发心的力度越来越弱了,你看刚想打七的时候那种勇猛心,跟今天比起来就相差很远了,这个油可能慢慢地会消耗掉,我每天晚上来就是给大家加一点油。消耗了自己的心力,慢慢地就懈怠下来,该承受的不想承受了,不该停下来的想停下来了,所以外在境界的遭遇,只有你全神提起,一定要参究个明白,才会从外界当中跳跃过去。
外面的世界是:人事纷纭何所依,随波逐浪计终非,此心已与寒梅约,不做杨花到处飞。我们这颗妄想的心,就是杨花柳絮一样,随风飘摇,随我们的业风,业呈现出来的是痛苦,你马上去接受这个痛苦,被痛苦所困;业呈现出来的是快乐,你马上去接受这个快乐,被快乐所困,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到今天,这个德行、都是这个惯性。
所以真要参禅了,曾几何时发菩提心,又退失了;曾几何时想好好修行,又没有进行;曾几何时想开悟证道,到了关键时候又只能缴械投降。
摘自《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
End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了。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 慧清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慧清法师讲了,法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慧清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
我跟大家说,我学《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阻力很大,包括我自己的家人都不太赞成我选择这个法门,读《无量寿经》,这些年一直就这么过来的。但是他们也知道障碍不了我,说我这人太倔了。我记得有人曾经找过某某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次咱们聊个什么题目呢?我想聊这个题目吧,就是「念佛加改过,今生必成佛」。我这个题目受谁的启发呢?受一个老菩萨的启发。前些天,我家里来了一位老菩萨,学佛很多年了,也
念佛的方法有几十种,今天我提出三种供大家参考。这几种方法,多数人都可以适用,而且照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处。现在分述如下: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
◎ 净 慧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宗教修持和修养,也都是把动和静结合起来安排活动。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修行中,不应该听闻的有三种。第一个,不听闻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很容易生起傲慢。其实我们若是要听,就听一些诽谤;若是接受,就接受一些指责,一些伤害。我经常跟大家讲,
◎冯友兰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
世界上有三种钱非常奥妙,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这是学校老师不会教的事,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三种。第一种钱:投资自己,自我成长学习的钱一定要花!如果我们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美国抓到非洲,并且不给他一毛钱花
德光法师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者,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
信众问:胡老师您好,听了您的感恩改过的报告很受感动,您确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所存在的问题是学佛近十年,佛学常识稍知一些,由于未能将老法师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不得受用,贪瞋痴慢一点有没有放下。听了您的报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海 涛《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
◎ 贤 宗1.专注当下的能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缺陷不足并不可怕,懂得对自己时时进行反思、修正与升华才更为重要。我们打坐时,可以静下心来,对自己性格上的短长进行反思:我是常常
慧远大师佛教的报应模式有哪些,我们知道佛教的报应模式有三种,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
四智呢?是由八识转的,叫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
法 界 无 障 碍◎ 太 虚法界无障碍者,法界即真如别名,即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又如世言宇宙,非但指空间时间,实包一切物而言。此法界者亦复如是,乃总括此诸法而言也。诸法中无论任何一法,皆诸法之总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
◎ 憨 山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学人修行,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断。欲实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万
清明节三种精神,儒释道三大智慧清明是节气,清明节是节日,二者在同一天。作为节气,清明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在每年的四月份前后,处在仲春和暮春之交。《历书》里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许多城市的雾霾也让人们的呼吸道受伤。在此推荐几种护肺的小药茶,大家可根据需要选用。一、罗汉果茶罗汉果甘、凉,能清肺止咳、润肠通便。取罗汉果5~8克,去壳掰碎,用沸水泡后放凉饮
三种性格命最好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1、随和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我们常说百炼钢不如绕
人到60,就进入了花甲之年,身体和心态都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很多人60岁之后,感觉大不如从前。其实,60岁以后是寿命关键期;过了60岁,最怕三种病!怎么做才能防病、保健康、延年益寿呢?这里有一份特制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实际上,身体就是“我”,执着于满足身体的欲望,就是放不下对“我”的执著。在你心底,这个身体、这个“我”还是存在的,你觉得要吃好、穿好、住好,才“对得起自己”,就会生起无穷无尽的欲
在家佛教徒有三种责任,第一是家庭的责任。本来,这不需要我来说明,但是在现实中,不强调这一点似乎不行;第二是工作的责任;第三,你是一个佛教徒,与世间之人不同,你有修行的责任。一些佛教徒在学佛之后,对父母
在日常合理膳食过程中,广大糖友常常过分专注于如何吃得健康,对于如何喝倒是比较缺少注意。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三款非常经济适用、且降糖有果效的日常茶品。一、山药茶 山药本身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降
问题: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曾在佛前发愿吃长素,宁舍生命生生世世不再食众生肉。可是弟子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己在家做饭吃外,在其他场合吃全素都是有一定障碍的。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不是素食者更不是佛弟子
居士: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
第八章三种自性二无我本章有二节一 三种自性 二 人无我法无我第一节三种自性经文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白话解佛接着说:修习菩萨行的修行者,要熟识了解三
第一章 成就三种意生身经文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白话解世尊告诉大慧:意生身意为随自己心意生成似义显现的影像。我现在说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无尽意菩萨有三种无尽的含义,因为这三种含义,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一、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
三种假施设黄国达如果对人认识不清,误交损友,很可能受到伤害;如果对一件事认识不清,作了错误的决定,则可能带来一堆棘手的间题。而更根本的,对生命、世界的的真相认识不清,有了错误的观念、不当的预期,则必然
什么是佛经中讲的三种「十波罗蜜」?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
【论文】四.一五○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总有三种:【疏翼】第二明其所依中,第二广解。【述记?卷二十五】「诸心、心所」下,广解所依。以上第八识及下诸识中,不辨所依义故,今因广论「依」下正文,即
(1)作法忏悔,略称作法忏。依律之作法而行忏悔。作法忏就是依靠着一定的方法,来发露自己所造的恶业,藉着方法的运作,而达到忏悔灭罪的目的。譬如: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如果犯了
一、绪说佛教徒虽然知道做好人,但还不能便是真正佛教徒。因为佛教徒必须做好人之外,更加以是修行人。换一句话说,不修行的好人,他的好不能是最好的。世间人只知好而不知修行,所以那好始终不能到最高峰。假使佛教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一、弥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义,你要对弥陀本愿的摄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时候,能
问:第八识之种子业习气,经谓因有善恶,果则无记。是否以法性宗约相因凡夫位而言,即无明薰染真如,亦即非无,故曰因有善恶,约体果圣地而言,熏习无自性,亦即非有。然非待成圣方称无记,即在凡夫位已是无记,惟不
一、苦苦,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的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
意生身与习气身——说“受生中有”之一“六中有”最后一个中有,名为“受生中有”。比喻为将一未通的水道,跟另一水道接通,是故说为“受生自解脱”。“受生”的通俗说法,也许可以说为“投胎”,然而并非所有的生命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禅门行人以其对禅世界的特殊感受与亲切触动,在那刚刚敞开的灵知闪光当中,开始了人生最真实的追录通向无上觉智的圆满实证与自性光明的无限妙显。于是他透过禅文字,在那略凝识心中,影现了真如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