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学的主要种类
2025-03-23 08:08

禅有不同层次或等级。禅主要是佛教内的,也有佛教外的,即俗世禅。

《楞伽经》中分为四种禅,一是愚夫所行禅,即执有法不空而行禅。二是观察义禅,即于定中对义谛作静虑之禅。三是攀援如禅,即圭峰宗密禅师所说“欣上厌下”之凡夫禅。四是如来禅,即自证圣智境界之禅。

圭峰宗密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分禅为五种: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宗密所分,是专就学理上的分类。在实际修行中,这五种禅可作为循序而进的五个阶段。在有真修实证的禅师引导下,每提高一个层次,就有一番悟境,就会在认识上来一次超越,这才是禅宗所提倡的“禅”。

究竟应该怎样来定义禅宗所提倡的“禅”,既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多余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禅宗是主张参“活句”的,历代禅师在接引学人时总是应病与药,精方解缚,从无死法与人。

中国禅学分类

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那”,也就是止观,“止”是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派修行的普遍方法,而在佛教生活和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禅是定的一种,而中国佛教往往把禅和定并称为“禅定”,含义比较广泛。

禅作为佛教的修持活动,有小乘大乘的区别,而其共同目的是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根除烦恼,去恶为善,转痴为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禅学在中国的发展 因时代、地区和派别的不同,禅学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至唐代慧能禅宗,禅学进一步中国化,较以前的禅学产生了重大的差异。

禅学的兴起和盛行 中国禅学始于东汉后期安世高和支娄迦谶译经的流传。三国吴康僧会、晋代释道安和支道林都推重禅法。后来鸠摩罗什和佛陀跋陀罗(觉贤)又相继译出禅经,推进了禅学的兴起。

在汉魏晋期间流行的禅法约有4类:

①安般禅。为安世高所译《安般守意经》倡导。“安”指入息(吸),“般”指出息(呼),“安般”即“数息”。它重在调息(呼吸),以集中精神,进入禅定意境;又以“法数”(按数字对教义的分类)为止观对象,构成“禅数”形式,属于小乘佛教的禅法。因与当时道家“食气”、“导气”等吐纳养生术相类似而传习较广。

②念佛禅。为支娄迦谶译出的菩萨乘禅经《般舟三昧经》和《首楞严三昧经》所倡导。“般舟”即念佛:“首楞严”,意为健行、健步如飞;“三昧”即定。前经说借助于智慧,专心观念佛的32种相、80种好,可使10方诸佛现前。后经则认为修持首楞严三昧可为成佛的行动增加力量,易于达到成佛的目标。

③五门禅。鸠摩罗什根据弟子僧睿的请求,综合各家禅法编译了3卷《禅秘要法经》,倡导五门禅观(“五停心”),针对具体情况,讲究不同对治:贪欲重的修“不净”观;恚重的修“慈悲”观;愚痴的修“因缘”观;散乱心重的修“数息”观;一般的人修习“念佛”。佛陀跋陀罗所译《达摩多罗禅经》也讲五门禅。鸠摩罗什和佛陀跋陀罗的禅学不同。但都是大小乘融贯的禅,强调禅智双运,寂照相济。对后来佛学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④实相禅。所谓实相就是空,实相观就是空观。大小乘禅法融贯的关键,在于把禅观和空观联系起来。鸠摩罗什所传的禅观要求同实相联系,即既要看到空性,又要看到诸法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这对后来的天台宗产生了影响。

End

梦的种类及成因

◎ 陈 兵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据不同成因,分梦为四种;《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七说做梦有五因缘;大乘论典《大智度论》卷六举出梦之五因;《瑜伽师地论》卷一列举了做梦的七种原因。总结诸说,梦的成因略有10

中国禅学的方法

◎ 胡 适今天是最后一次讲演,黎先生刚才对我说今天功德圆满,其实不过是我的一笔旧债还清了。这次讲的是中国禅学的方法。上次本来想把中国禅宗的历史讲得更详细一点,但因限于时间,只能将普通书所没有的禅宗的来

陈柏达:善的标准和种类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

唐卡的种类有哪些

唐卡的种类多种多样,依所使用的材质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笔绘唐卡、刺绣唐卡、贴花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版印唐卡等。笔绘唐卡笔绘唐卡也称彩绘唐卡,属于工笔重彩,多数绘在画布上,少数是在绢框和纸面上绘制

林克智:菩提达摩禅学及其现实意义

少林名刹远承祖灯。卓立道风,龙象辈出,已历1500个春秋。随着国家昌盛繁荣,法运回升,少林文化也由衰而兴。为更好地体现寺院特色与弘扬禅宗祖庭及其禅法,特撰此文。一、菩提达摩行略菩提达摩(?-536,一

缘觉的种类

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

笑狮罗汉:阿罗汉的种类有哪些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

禅堂法器之香板的种类

用以警策办道者,称为“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为“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为“监香香板”。方丈使用的香板:长二尺,划三道杠(意为透三关);班首使用的香

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二、受蕴:受

妄语的种类和果报是什么

如果是诽谤佛法僧三宝,尤其是诽谤重要佛经,比如《妙法莲华经》等,是要下无间狱,受无量罪的。诽谤人则主要看被诽谤者的福德,被诽谤者的福德越大,诽谤人的遭报越重;诽谤得越厉害,遭报也越重。其次是在佛教中未

杨维中: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

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杨维中在第二场学术研讨报

麻天祥:理学与禅学

理学与禅学麻天祥[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9-45------------------------------------------------------------------

投胎为人有几种类型

(1) 叫做顽类人,顽类,顾名思义,就是顽强难化之人,很难度化,可以说放弃了,虽然是有教无类,孔子讲的;但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 个是庸类人,庸类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平庸的,从出生

疏文的种类有哪些

升疏上表乃是道(佛)教各种法事必务的一道手续。各种法事皆有专用的疏文。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道教疏文(表)、佛教疏文(表)。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疏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

舍利子的种类有哪几种

一是肉身舍利:就是佛道高僧,修行到一定境界后,他的身体圆寂后会肉身不腐,并且被涂上金粉供奉起来。在距离云居寺不远的上方山的华严洞中,现在就保管着一具成为肉身舍利的高僧遗体。当我们临近洞穴的时候,就会有

授记的种类

授记的种类。(一)《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有四种:1、未发心而与授记这是说有众生虽然往来于五道之中,但是诸根猛利,又好乐佛法,所以就先为之记别,说经历多少劫后会发菩提心,然后证得无上菩提。2、发心即与

十波罗蜜的种类

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著,是名檀那波罗蜜。(内即内身,谓头目身命等;外即外财,谓金银财物等也。)尸罗波罗蜜梵语尸罗,华

常说的佛教三宝有哪些种类

通常所说的三宝,多指住持三宝。所谓住持,即传承并弘扬佛法,使其在世间薪火相传。其中,以佛像为佛宝,经书为法宝,现前僧团为僧宝。佛陀灭度之后,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宝得以流传。须知,住持三宝虽不是究竟意义上的

南岳怀让的禅学思想是什么

1、禅学思想渊源怀让的禅学思想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三是学禅阶段。其十岁即雅好佛法,亲近善知识,在金州弘法并预言怀让必成道业的三藏玄静(生平不详),应该是怀让的佛学启蒙者,

佛教羯磨法的种类

羯磨(梵语:karma),也译为羯摩,拼音为jié mó,是佛教术语,僧团的制度,在结夏安居,布萨诵戒之后举行,类似于民主制度中的投票表决。负责举行羯摩仪式的上座比丘称为羯摩和尚。在佛教中,既是“作持

金刚杵的形状种类

相信诸位师兄对于金刚杵是不陌生的,我们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也是经常听到金刚杵的。不过在佛教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不过金刚杵

黄蘖禅师自创的禅学

唯说一心。千说万说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今本州黄檗山上万福寺,有赵朴初会长写的对联:“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种智,重见圆珠七尺身。”这是对禅师禅风的高度概括。黄檗婆心切,

慧可大师的禅学思想

1、主张坐禅实修,反对执于语言文字。在《楞伽师资记》第三“齐朝邺中沙门慧可”卷中,一开始,慧可大师便援引《楞伽经》中:“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

佛塔的种类

按层级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按形状分: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另有大塔﹑多宝塔﹑瑜祗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

佛塔的种类与作用意义

塔是一种佛教建筑,所以也称佛塔。塔最初产生于印度,他是埋藏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把佛的舍利埋藏于地下,在它的上面堆筑出一座半圆形的土堆,外面用石材包砌并有雕刻装饰,名称为“Stupa”,翻译为“塔波”或

除了佛顶骨舍利,舍利还有什么种类

佛陀真身血舍利舍利是梵文,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火化时结成的结晶体,它作为佛教的圣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之两种。

佛教法器之一天盖的种类介绍

关于天盖的种类,在堂内诸尊头上悬挂,以示庄严的天盖称为“佛天盖”;而悬挂于礼盘上导师头上的天盖,或密教阿闍梨行道或葬仪等导师头上的大伞,则称为“人天盖”。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看看吧!天盖的种类关于天盖

印度禅学典籍的发展

据考古发掘证明,瑜伽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存在,在印度河文明遗址考古发掘的物品中,一些印章的神象上就有瑜伽修行的坐法【 参考金仓圆照:《印度哲学史》,平乐寺书店,1963年,117页。】。印度的许多古老的

中国禅学思想的发展

在隋唐之前,禅宗东土“祖师”里在禅法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菩提达摩开创的方法,即所谓“二入四行”。“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说的是依靠智慧或真理而入佛道,按禅宗的说法是所谓“藉教悟宗”,也就是借

禅学的简介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过禅学的,禅学是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学的定义禅是天

禅学的发扬光大

⒈佛教慈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现代中国佛教史,是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新阶段。现代中国佛教的这种历史性特征,不仅表现在政教关系、佛教制度、佛教理论、佛教文化和宗教实践等方面,也突出地表

中国禅学典籍的发展

一些资料【主要是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全唐文》卷六○六)及宗密的《禅门师资承袭图》等的记述。】记述说,道信的一个弟子法融创立牛头宗。此宗后来影响极小,在唐末时湮没无闻。弘忍的弟子众多,其中最著名

禅学的主要种类

禅有不同层次或等级。禅主要是佛教内的,也有佛教外的,即俗世禅。《楞伽经》中分为四种禅,一是愚夫所行禅,即执有法不空而行禅。二是观察义禅,即于定中对义谛作静虑之禅。三是攀援如禅,即圭峰宗密禅师所说“欣上

禅学的分化发展

佛教禅定是从古印度瑜伽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从古印度逐渐外传,北上西域三十六国、中国、日本等,南下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历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佛教徒的发展铺衍,禅定如佛

印度禅学思想的发展

⑴“正定”与“四禅”就印度佛教本身来看,禅思想自该教产生时起,就成为该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始佛教最初的教理中,有所谓“八正道”的理论,而这八正道之一的“正定”,说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正定”是

禅学的争鸣

义理禅法之争锋南北朝时代,由于政治情况的不同,南方偏重义理,北方持重禅法。北魏孝文帝为佛陀禅师于嵩山少室立少林寺,作为禅僧集居之所,此后禅法大行。北魏时著名禅师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禅,其禅法注重“理人”

洪修平:略论玄学与禅学的相异互补与相通相摄

略论玄学与禅学的相异互补与相通相摄洪修平玄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学说。玄学作为一股相对独立的文化思潮,主要盛行于魏晋时代,它是传统儒家与道家在魏晋这个特定时代合流的产物。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乃至东晋以

洪修平:惠能南宗禅学思想辨义与新探

创立禅宗南宗的惠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所倡导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简易法门,强调自证自度,妙解顿悟,而不重经教师说、坐禅人定,开中国禅宗的一代新风,不仅对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

禅定的种类之静虑

禅定的种类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归纳为四类,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静虑,为梵语“禅那”之汉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之意。静虑有四种,通常所说的四禅。(一)初禅,离生喜乐。即离

洪修平:惠能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惠能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惠能(638713),或作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因父左降迁流岭南而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百姓。因早年丧父,老母遗孤,移至南海。由于家境贫困,惠能卖柴以

蔡惠明: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蔡惠明一、马祖的生平事迹中国禅宗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宗旨,所以又称佛心宗。佛教传入我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代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

蔡惠明:觉贤的禅学思想及其传承

觉贤的禅学思想及其传承蔡惠明一、达磨多罗的再传弟子,佛大光的门人觉贤(359-429)是佛驮跋陀罗的意译,他与中国三大译师之一鸠摩罗什是同时代的印度高僧,原为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是释迦牟尼

胡晓光:略论达磨禅学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磨(?--536年),是南印度人,种姓婆罗门,在印度时,他是佛心宗第二十八代传人,大约在齐梁时期泛海来到中华,他曾见过梁武帝,但因谈话不契,达磨禅师又北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专

胡晓光:胡晓光略论达摩禅学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磨(?--536年),是南印度人,种姓婆罗门,在印度时,他是佛心宗第二十八代传人,大约在齐梁时期泛海来到中华,他曾见过梁武帝,但因谈话不契,达磨禅师又北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专

果报的种类有哪些

不论是行善或为恶,都有一定的果报。果报的变化和大小轻重,不像世间上做买卖一样,可以秤斤算两的。真正果报的因缘和变化,只有伟大的佛陀最清楚,所以说果报是不可思议的。果报的种类有四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

宝志禅师的禅学是什么

一、破斥分别法,显彰平等性。在宝公的偈颂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旨在破斥分别之法,以见平等之性。这一宗旨本来就是佛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世禅宗所极力强调与提倡的。二、破语言文字,见诸法实相。禅宗对待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