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三卷
2025-04-20 07:34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上堂三

请首座上堂。合千差包万有。齐往来印今古。混有无一生死。举不犯之令。行不言之教。齐不齐平不平。于此建立于此辨明。于此纪纲于此表帅。何法不容何事不成。何德不圆何心不契。且风行草偃一句作么生道。为山登九仞。捻土定千钧。

上堂云。牙上生牙角上生角。机上生机巧上生巧。毒蛇鼻头揩痒。饥鹰爪下夺肉。千尺井底施筹略。百尺竿头作伎俩。纳须弥于芥子。掷大千于方外。奇则甚奇。妙则甚妙。子细检点将来。争如向这里直下似桶底脱去。三界平沉得个休歇。过去自过去。未来由未来。只今见成。坐断天下人舌头还委悉么。檐声不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上堂云。郁蒸无处避。觌体通同。薰风自南来。披襟独得。众热不到。众苦无余。须知佛祖阃域之中。有转物回天之用。是故雪窦道。茫茫普热纷纷下雪。倒流四河载发枯卉。且道。正当恁么时如何。蝉声时到耳。雁影忽迎眸。

上堂云。华开世界起。达者先知。叶落即惊秋。贤明早悟。而况。雁连湘浦影。虫作促织吟。明明节换时移。历历星驰电急。正当恁么时。机关脱落底。万法本闲。尚留见闻底。长安正闹。若能善观时节。把断要津。堂堂越圣超凡。一一骑声盖色。当处平和一句作么生道。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解制上堂云。寻常一味。无过朴实头。坐断千差。更须高著眼。壁立万仞处净裸裸。平田浅草里峭危危。当处平和拖。泥带水。深挑痛札犯手伤锋。欲得两不相妨。各请休机罢钓。且九夏赏劳一句作么生道。险处岂尝忘顾鉴。纵行平地索堤防。

上堂云。突出难辨。久参未免踌躇。信手拈来。后学那知端的。金风扇物玉露垂珠。雁过长空蛩吟幽砌。一一七穿八穴。明明百匝千重。何必棒喝交驰。方论照用。直下悬崖撒手便可承当。还有恁么人么。见义不为非勇士。临危不变始惊群。

看藏经上堂。祥烟缭绕瑞气氤氲。公案见成。有谁扣击。乃云。尘中大经卷。莫测津涯。聪慧净眼人。始能拈出。直得义天性海。若帝网交罗。智照神光。如洪炉猛焰。今日幸遇皇风荡荡帝道平平。有大心檀越为汝发机。使诸人各各八字打开。直得霞绦展处。玉牒舒时。文彩已彰各宜荐取。且不落文墨一句作么生道。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上堂云。一尘入正受。尽大地冷啾啾。诸尘三昧起。遍十方闹浩浩。分身百亿未足为多。端坐虚堂未尝言静。倒这里卷舒收放。擒纵杀活。以金刚宝剑。截断疑情。将衲僧巴鼻脱生死关。坐断要津不通凡圣。千人万人罗笼不住。百千境界转变不得。始能为如来使普现色身。且道。正当恁么时如何。日用无回互。当机有卷舒。

上堂云。万机不到千圣不携。截断葛藤掀翻路布。若也从苗辨地。因语识人。犹落第二机在。若论第一机上。实无如是事。且道。第一机上还著得计较么。著得向上向下么。著得佛祖么。到这里直须恁么超然地。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若未荐得。不免放一线道。向第二义门。无言处演言。无相中现相。直下似十五夜月澄湛孤圆。一室千灯交光相照。始终一贯。前后无差。也须是个同道者方知。同得者方证。且那个是同得同证底。一言才契证。未悟已先知。

知县入山上堂。拈香示众。信手拈来光明烜赫。结而为盖散而为云。爇向炉中。庄严知县宣德妍智道人。伏愿。道心坚固种智圆明。遂敷座。适来锦上铺华。如今铺华锦上。还有明眼底解拈得探得么。试出来击扬看。师乃云。心不是佛。认心乖宗。智不是道。立智失旨。道本无为。佛亦无相。于无相无为处辨得去。一切诸相悉皆是佛。一切所为悉皆是道。拈起也天回地转。放下也草偃风行。若是向上更不落二落三。直下单刀直入。其或尚存光彩犹滞皮肤。不免向这里。谈妙谈玄。演事演理。行棒行喝。举古举今。且道。山僧毕竟将什么为人。不住旧时无相貌。外寻知识也非真。

上堂云。山头鼓浪井底扬尘。眼听似震雷霆。耳观如张锦绣。三百六十骨节。一一现无边妙身。八万四千毛端。头头彰宝王刹海。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苟能千眼顿开。直下十方坐断。且超然独脱一句作么生道。试玉须经火。求珠不离泥。

上堂云。风吹风动无二种。水洗水湿岂两般。浅闻深悟底。锦上铺华。深闻不悟底。生铁铸就。春尽群芳已歇。夏初百谷方滋。时节不相饶。乾坤得自在。且不涉迷悟一句作么生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王待制生日请上堂。示众云。当阳一句直截根源。不昧时机出众相见。师云。灵机廓尔。岂有阶梯。智照洞然本无迷暗。一切处作奇特事。不动丝毫。脚跟下亘坚密身。遍尘沙界。坐断千差路。突出四威仪。何假七步周行。十种祥瑞。明明绝渗漏。历历无覆藏。包古今齐物我。平得失混去来。分明直下现成。是个本来面目。只如透出形声。且道。如何通信。还委悉么。一尘才举处。全体现优昙。

上堂云。第一句下荐得。祖师乞命。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第三句下荐得。虎口里横身。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且道三句外一句作么生道。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住道林语录。师在夹山受请。拈帖示众云。大众。湖外有知音。千里通消息。透出威音王。谁解知端的。还知么。个里辨取。苟或未然。却请对众宣过。

升座云。数载碧岩藏拙讷。幽深颇惬再南心。业缘苦死相驱逼。随顺还须过道林。二途俱不涉底。出来道看。僧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衲僧得一时如何。师云。藏身无路。进云。兵随印转去也。师云。一句合头语。进云。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待四时推。师云。瞻之仰之。进云。只如疏中道。本来真性不减不增。随处道场无挂无碍。和尚为什么不住夹山。却赴道林。师云。只为现成公案。进云。恁么则慈悲不等去也。师云。什么处不等。进云。验在目前。师云。蹉过也不知。进云。承师有言。湖外有知音。千里通消息。未审是什么消息。师云。高著眼。进云。还许学人说道理也无。师云。啐啄即不堪。师乃云。孤峰顶上眠云。孤负先圣。十字街头垂手。埋没宗风。不择地而安。失却正眼。拣所在而住。理涉多端。若是本色衲僧。直下一刀划断。无彼无此离去离住。明如杲日宽若太虚。随处作主遇缘即行。且应物利生一句作么生道。渠侬无向背。一镞破三关。师复云。云纵卷舒岂有彼此。谷神静应那列高低。融通万有而混成。坐断要津而一致。尘中经卷长时转大法轮。句下分身是处光辉烜赫。个是衲僧家寻常受用。或撮大地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掴须弥勃跳上三十三天。且道。是云纵卷舒谷神静应。还会么。行船须是把梢人。

到梁山上堂云。击布鼓于龙门。曜萤火于太阳。到这里直得藏身无路。还有忍俊不禁底么。师乃云。无生师子窟。哮吼惊群。不二栴檀林。香风匝座。直得言超象外句演真乘。道出古今用过佛祖。山僧到这里如何启口。所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虽然借路经过。不免逢场作戏。乃古乃今无彼无此。适来觉海。举夹山道。太阳溢目。万里不挂片云。清清之水游鱼自迷。目前无阇梨。此间无老僧。若能知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便见但知作佛。愁什么众生。如此则三玄三要八字打开。五位君臣一笔句下。诸人还见么。出头天外看。须是个中人。

到德山上堂云。高悬古镜。列万象于台前。横按镆邪截。群机于句下。开作家炉[革 (备-人)]。奋佛祖钳锤。演见性之真风。绍圆明之宗范。直得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头头物物明明了了。要津坐断选佛场开。到这里岂可饮气吞声。不免借华献水。大众。当年见性禅师。据一条白棒。佛来也打。至于隔江摇扇斫木传心。岩头雪峰唱末后句。洞山龙牙明杀活机。今古流传丛林龟鉴。而今堂头继此真风。截断众流不存涓滴。山僧幸获观光。敢问。人境相称一句作么生道。五溪清不尽。千古美无亏。

入院至方丈云。摩竭陀亲行此令。毗耶离已现神通。而今总不重拈出。坐断千差继祖风。且坐断一句作么生道。已在言前。

升座云。炎炎伏暑离青嶂。肃肃清秋渡碧湘。古殿耽耽松桧密。无尘金地足清凉。既到这里。还有本色衲僧么。出来共相证明。僧问。黄檗因裴相国。美誉弥高。大颠得韩文公。佳声逾远。未审和尚恩归何人。师云。那将鱼目比明珠。进云。若然者。从此希声天下闻。师云。退身有分。进云。今日和尚添得一重光彩。师云。什么处是添得。进云。虎头带角出荒草。师云。切忌合头语。师乃云。法无住相。著相乖宗道不虚行。随行得路。须知住中无住。行中无行。宽若太虚明如杲日。万象不能藏覆。千圣岂可拟伦。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一华开而见佛。一叶落而知秋。物物头头明明历历。事有千差理归一揆。须是通方作者始解证明。不见道。尽乾坤都卢是沙门一只眼。又道。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非是神通妙用。亦非本体如然。到这里遇缘即宗。随处应机。且到山一句作么生道。古殿倚岩腹。新径绕云根。复云。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威音已前没交涉。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达磨一宗扫土净尽。若人识祖佛。渠无面目。甚处识渠。当处便超越。前是三门佛殿。后是方丈寝堂。在右厨库僧堂。作么生说当处超越。还委悉么。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八月一日。于天宁寺开堂。师拈疏云。大众见么。个里荐得正法眼藏。明明无覆藏。大事因缘历历生光彩。其或未然。却请表白对众宣过。宣疏罢。

师指法座云。大众。借座灯王昔人模范。当阳定夺此日机锋。要明佛祖渊源。须踏毗卢顶上。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祝严今上皇帝圣寿。伏愿。金轮长御极。宝祚永昌隆。拱北极以称尊。空芥城而弥固。第二瓣香。奉为判府安抚侍讲运使中大运判检讨提学删定提举大夫承受奉御两厅通判大夫。在座勋贵。伏愿。为风后力牧。作稷禽夔皋。副具瞻则八座三台。简帝心乃盐梅霖雨。第三瓣香。千佛出兴何人酬价。威音那畔谁辨端倪。昔年白云一句下承当。今日潭城第三回拈出。奉为蕲州五祖山第十二代故演禅师。以酬法乳。乃摄衣趺坐。天宁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好个第一义。直得八面玲珑。如印印空。如印印泥。如印印水。恁么说话。早是落二落三了也。莫有具透关眼底。便请出来激扬看。僧问。透白云关佩黄梅印。握杨岐正令恢慈明旧里。临济三玄即不问。妙峰孤顶事如何。师云。觌面相呈无向背。进云。善财七日不逢则且致。文殊为什么百劫摸索不著。师云。你什么处见文殊。进云。一句迥超千圣外。满筵目击尽知音。师云。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余。进云。恁么则潇湘江上月。照破碧岩秋。师云。也须急著眼始得。进云。只如侍讲昔日有诗道。解语乃无舌。老僧非此间。正当恁么时如何。师云。知心有几人。进云。令人转忆庞居士。天上人间不可陪。师云。却被阇黎道著。师乃云。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迥出三乘高超十地。万法不到处。特地光辉生。佛未分时灵源独曜。不落闻见不随色声。直下无一丝毫头。遍界全彰奇特事。直饶棒头取证。喝下承当。犹是曲为。今时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毕竟亦非的旨。所以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到这里理绝事绝行绝。照绝用绝。权绝实绝。直似倚天长剑凛凛神威。如铁牛之机罗笼不住。今日幸对明眼人前。不敢被盖囊藏。八字打开去也。拈拂子云。还委悉么。耀古腾今活鱍鱍。大千沙界露全身。复云。大众。昔日雪峰拈柱杖示众云。我这个为中下机人。时有僧出问云。忽遇上上机人来时如何。峰拈却柱杖。云门云。我不似雪峰打破这葛藤。乃拈柱杖云。我这个为中下机人。时有僧问。忽遇上上机人来时如何。云门便打。师拈云。大凡扶宗立教。须是顶门上具眼肘臂下有符。看他二老宿。纵横杀活出没卷舒甚生奇特。子细点检将来。犹是节外生枝。若据山僧见处。乃拈柱杖云。山僧只将这个。普为一切人。无论上中下。若要擎展一任擎展。若要承当一任承当。处处把断要津。个个壁立千仞。且道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万国醉心尝大鼎。相逢携手上高台。

谢监寺上堂云。滴水冰生百了千当。铁作脊梁骨。金铸坚实心。荷负丛林。赞弼知识。典刑可法。直下朴实头底。且道是什么人。相逢相见呵呵笑。更有春风春又春。

运判请。上堂示众云。惊群敌胜乃英灵。佛祖当机贵见成。幸遇通人为证据。何妨出众决疑情。僧问庞居士圆机如疾焰过风。马祖大师捷辩如奔流度刃。二人酬唱。还有优劣也无。师云。通身是遍身是。进云。一槌击碎去也。师云。且莫错认。进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云。问从何来。进云。好个消息。师云。道什么。进云。只如一口吸尽西江水。又作么生。师云。杲日丽天。进云。将为有多少奇特。师云。你又作么生。进云。觌面相呈。师云。眨上眉毛。师乃云。明明不退转。历历无生忍。弥纶万有含吐十虚。离见绝闻超声越色。若谓即心即佛。正如头上安头。更言非佛非心。大似拨沤觅火。超出二见不堕中间。净裸裸无遗。赤洒洒全露。是故古人道。灵源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到这里纤毫不立遍界不藏。万派朝宗千差同辙。直得威音已前。乃至穷未来际。不移易一丝毫。用处觌体。全真拈来。当机直截。只如今日开选佛场演最上乘。且道荐严一句作么生道。内宫慈氏当台见。遍界全彰净妙身。复举。干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云门大师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峰云。典座今日不得普请。师云。闪电光中著眼。击石火里横身。干峰既铁树生华。云门亦红炉鼓浪。拳踢相应唱拍相随。所谓要明恁么事。须是恁么人。若是恁么人须解恁么事。只如今日大明普照上根圆证。作殊胜缘现奇特事。且道与云门干举是同是别。不逢别者不开拳。一遇知音便分付。

上堂云。树凋叶落。头头体露金风。海阔天高。处处月圆秋夜。佛祖提不起。棒喝用不著。清奇水石玲珑心印。全彰潇洒岩崖。峭拔门庭。成见安家乐业。则且止。海众云臻时如何。豁开户牖相延诺。淡饭粗羹守寂寥。

上堂云。深深处无物堪比伦。浅浅个两手相分付以一统万穿众穴。于毫端补短裁长。握秤尺于掌内。换却髑髅里底。且致把将靴鞋袋来一句作么生道。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

周侍御请。上堂云。祝一人无穷之寿。开十方选佛之场。建殊胜缘作奇特事。须是作家汉共相激扬始得。僧问。秋去冬来匆匆过。流年日月信无多。决去玄沙三种病。赵州茶盏事如何。师云。放去收来。进云。须信天真佛。兴悲几万般。师云。一点水墨。进云。直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师云。却须透得赵州关。进云。不烦魏帝一丸药去也。师云。天下衲僧取则。进云。赵州老汉犹是入泥入水。未审道林门下作么生为人。师云。截铁斩钉。进云。可谓是一句当机迅若雷。烁迦罗眼顶门开。师云。分明记取。师乃云。玄机透脱。融万象于目前。至理高明。会千差于物表。一明一切明。一见一切见。一用一切用。一说一切说。直截根源当阳显露。若能于此洞达去。自己脚跟下一段大事。明如杲日宽如太虚。可以修身可以见性。可以祝一人上寿。可以种未来胜因。是故灵山拈华迦叶微笑。少林面壁神光传心。于是中间如击石火似闪电光。须是奇特人方明本分事。要知本分事。还他奇特人。只如今日奇特本分底一句作么生道。葵藿同倾仰。高祝万年春。

上堂云。玄玄玄太颟顸。了了了没边表。有生有灭特地乖张。无去无来转见漏逗。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不舍凡夫法而修诸胜行。且道是放行是把住。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上堂云。叶落知秋动弦别曲。定光招手智者点头。承当于文彩未生前。相照向是非得失外。不涉廉纤如何通信。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檀越请上堂。僧问。教云。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何是初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大海若不讷。百川应倒流。进云。如何是中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见成公案。进云。如何是后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尽未来际一时收。师乃云。日面月面珠回玉转。有句无句丝来线去。如来禅父母未生前。祖师意井底红尘起。透得者。权实句下双明。透未得者。葛藤窠里埋没。透得透不得。总不恁么时如何。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结夏上堂云。高超十地不历僧祇。物我一如身心平等。不与万法为侣。不与千圣同途。历历常光现前。处处壁立万仞。直饶透出威音已前。犹是这边事在。及乎理随事变应物应机。或现十种他受用身。或现三尺一丈六。有时孤峰顶上目视云霄。有时浅草平田横三竖四。亦只是这边事。只如不动步而廓周沙界。不起念而周遍十虚底人。且道九旬三月还结夏也无。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上堂云。月圆月望月旦月朔。斩钉截铁堆山积岳。小乘钱贯大乘井索。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定龙蛇句全杀活。散向诸方任贬剥。参。

邓枢密奏到紫衣师名上堂云。此一瓣香。奉为祝严今上皇帝。伏愿。帝基永久宝祚弥昌。亿万斯年永隆圣寿。次拈香。奉为两府枢密相公。伏愿。长居三事永处岩廊。寿算等乔松。福禄深巨海。升座僧问。师名远赐。全提佛祖大机。椹服初披。独露人天正眼。百匝千重则且置。孤峰顶[宁 页]事如何。师云。优钵罗华火里开。进云。只如朕兆未分已前。是何面目。师云。渠无面目。进云。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势长威狞。师云。谁不恁么。进云。空生若解岩中坐。争得天华动地来。师云。却被阇黎勘破。进云。圣明天子未审将何报答。师云。此心心外更无心。进云。还许学人转身吐气也无。师云。你作么生著力。进云。三事衲衣青嶂外。一炉沉水白云中。师云。大家赞叹师乃云。大道绝遮拦。其谁趣向。虚空无背面。何处雕镌。回出威音王。高超毗卢顶。直得绝尘绝迹离相离句。海口莫能宣。佛眼觑不见。其奈岩中宴坐诸天雨华。净室掩关梵音慰谕。远禀一人洪造。特资宰辅陶镕椹服师名荐臻岩穴。既尔从天降下。理应直下承当。泉石光辉林峦增秀。风行草偃水到渠成。由是击开解脱门。显示正法眼。调无生曲唱太平歌。乐无为之化去也。还委悉么。优钵罗华开。嗅著无香气名自枢密府。恩从九天至。草木生光辉。麟龙不为瑞。誓奋铁石心。仰答丘山惠。

举泰首座立僧上堂云。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一飞六月息。一诺千金重。滔天必江海。崔嵬必山岳。先知觉未知。先觉觉后觉。打开无尽藏。运出无价珍。不依倚一物。显示本来人。

浴佛上堂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末上一机衲僧巴鼻。步步莲华金盆澡洗。西天东土共流传。至今处处烧香水。良久云车不横推。理不曲断。下座。

刘提举请。上堂云。般若智光。破生死昏衢之暗。金刚宝剑。截结使缠缚之忧。透脱处一念无多。受用处通身具眼。直得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如日普照如风普凉。一丝不移纤尘不翳。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道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于分别不生法中。认取不变不移无穷无尽。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来自性。若了得去。于天地未分生佛未立。乃至劫火洞然大千俱坏。于中无一丝毫动摇。无一丝毫起灭。无一丝毫增减。无一丝毫劳悴。若能恁么。始知提举朝议。未尝灭未尝亏。未尝移未尝去。且独超物外一句作么生道。九莲开合处。百宝自庄严。久立珍重。

解夏上堂云。妙净明心本无延促。金刚正眼岂有开遮。丝毫不移古今独露。理随事变事逐理融。随所作心应所知量。便有春夏秋冬生住异灭。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用无功用成一切事。且随缘不变一句作么生道。秋风吹八极。木落露千山。下座。

上堂云。古佛有通津。当阳亘古今。悬崖能撒手。一语直千金。参。

上堂云。行棒行喝。拽石搬土。象骨辊毬。禾山打鼓。沩岭牧牛。玄沙见虎。吃茶赵州。面壁鲁祖。争似老云门腊月二十五。参。

End

一行禅师的一生

◎ 果 祈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释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姓张,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龙潭崇信禅师

◎普 济【原文】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

大颠宝通禅师

◎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 普 济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

南岳慧思禅师

◎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慧南禅师

◎ 肖 来2023年农历三月十一至三月十七,黄龙宗祖庭江西九江修水黄龙禅寺举行黄龙宗初祖慧南禅师圆寂954周年纪念活动,并于5月6日晚在黄龙祖师舍利塔院,供七天七夜不灭常明灯954盏以示纪念,惟愿正法

唐代灵佑禅师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原文】如下:《劝安老病僧文》曰:贫道尝阅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吾我见。每至晨

题秀禅师房---韩 愈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渔竿下钓沙。 摘自《全唐诗》卷344

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 王 维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

雪窦禅师的师承

雪窦禅学思想的形成有其广学经论、积淀深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云游参拜,求师证道的践行。宋代僧俗交往广泛,雪窦禅师交游禅门内外,以下就师承方面加以论述。雪窦禅师嗣法于云门宗智门光祚,而其思想可远溯于青原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苏东坡与道潜禅师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千古楷模唐朝百丈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普化禅师

日里与友闲谈自在,想到普化禅师的自在无着,心生欢喜。普化禅师是盘山宝积的法嗣,马祖道一的法孙。被日本普化禅宗奉为鼻祖。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有时候会到临济寺去,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他才去

大错禅师

◎ 袁 源大错禅师,俗姓钱,名邦芑(qǐ),字开少,丹徒(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末清初,为江东大儒,南明隆武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钱邦芑被授以贵州巡抚,他知难而进,企图挽狂

密云圆悟禅师

◎ 明 尧宁波天童密云圆悟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字觉初,宜兴(今江苏境内)人,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出生。圆悟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俨然若有所思。八岁时,不由师教,即能念佛。从十五岁开

无准师范禅师

◎ 佚 名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四川剑州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时投同乡阴平山昭庆院道钦法师出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熙五年(1194)冬受具足戒。翌年往成都正法寺圆悟克勤禅师法孙先首座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

荷泽神会禅师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

阐教禅师塔铭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

虎丘绍隆禅师

在金兵入侵、国之将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处于世局动乱的绍隆禅师,有着坚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随着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间,尽得法要,开演出临济宗虎丘派。 访师悟道绍隆禅师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愚庵智及禅师诗五首

早出余杭感怀 佛祖宏规有准绳,侯门无事愧频登。苍茫五髻三更月,迢递千岩万壑冰。心迹任教同槁木,姓名何必上传灯。觉天不夜空无际,寂寂行看慧日升。答东皋伯远法师二首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切柏代香

云居道齐禅师

◎ 大 德洪州云居山第十一世住持道齐禅师,洪州人也,姓金氏,礼百丈山明照禅师得度遍历禅会,学心未息。,后遇法灯禅师,机缘顿契, 暨法灯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 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 我有一转

行端禅师

◎ 法 藏元叟行端禅师在藏叟善珍禅师门下顿悟,他顿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 行端禅师(1254~1341),俗姓何,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径山藏叟善珍禅师法嗣,是大慧宗杲

医师与禅师

◎ 吴礼鑫一个医师信奉佛道,崇拜佛祖。有一天,医师决定到一座名寺去寻访真佛大道。当医师走到一座山的山角,他碰到一个中年男子被蛇咬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马上想方设法抢救了那个男子,又继续赶路而行。当医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