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诗词的影响2024-11-13 13:05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 潘桂明
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要内在的感受和体验,都注重启示和象喻,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强调一种幽远的境界。元好问《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骚人墨客通过参禅体验,在他们的诗词中表达禅理和禅趣,禅僧也通过与文人酬唱,述说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唐代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等一代诗人的作品表现出受禅熏陶的痕迹,许多诗歌抒发了一种无欲恬淡、脱俗出世、清闲幽居的感情。如王维的诗饱含了禅的意趣和境界。其名作《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以自在安闲的口吻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与山中野老亲切交流的情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的是随遇而安,寄兴自然,不起世虑的超然意境。这一意境出自禅宗任性、无住之旨。他的《鹿柴》一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一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也都描绘了难以言说的意境,这种意境只有通过禅的体验才能加以表现,只有在人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获得。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即通过禅学修养,把空山寂林的别一种情趣表现得深远高洁,韵味无穷。如名句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度水人;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名句都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与此类似,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诗也充满了画意。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同样是幅极妙的写意画。它们虽然没有直接谈禅,但在笔墨之中或笔墨之外深寓禅意,意象丰富,境界高远。此外,也有直接以禅入诗的,但往往反而缺乏意境和情趣。
受社会环境影响和后期禅宗思想熏陶,宋明时期,琴棋书画、轻歌曼舞与参禅悟道已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两个侧面。他们既不放弃世俗的物质享受,又要追求高雅、清幽的精神乐趣。通过参禅生活,丰富了诗词的题材和意境,寄托了作者对世事变幻、人生苦痛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苏轼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在他看来,好诗应当与禅学联系在一起,其原因便是意境上相互沟通。他的《赤壁赋》由于引入禅的意境,显得自然、朴实、幽远。他的《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把宇宙人生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禅的深刻体验。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不用陈词滥调,喜欢从佛经、语录中寻觅典故,形成独特风格。吕居仁曾说,黄诗之佳处就在禅家所谓死蛇弄得活,不是生硬搬运。南渡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等所谓中兴四大诗人,也都与禅有种种因缘。明代公安派中坚袁宏道主张抒写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他自称对禅有独特的见解,唯禅宗一事,不敢多让。他的诗以描写山林泉石为主,从中寄托禅的意境,表现得清新流畅。
摘自《佛教禅宗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