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文化:峨眉山:六道禅茶
2025-04-24 09:09

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就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离垢园里竹叶青,红椿晓雨润毛峰,灵岩迭翠衬清 茶,白水秋风拂峨蕊,神水阁碧潭飘雪,金顶仙峰罩云雾。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因而在峨眉山上喝茶不是喝,而是参,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离垢园里竹叶青

峨眉山下,密林环抱中,有一名为伏虎寺的翠庵,在其第一重普贤殿和第二重大雄殿之间有一四方天井,离垢园就隐匿在这伏虎寺内的天井当中。离垢园的神奇,乃因其独特的地势环境。每夜三更一股山风顺山道石阶来到寺庙,因寺庙周围被参天大树所包裹,风被林阻,因此便在天井内慢慢形成了旋风,能卷走寺内散落的枯叶。

竹叶青的由来据说是万年寺一老僧,一次给陈毅元帅奉上寺庙自制新茶,陈毅元帅见茶叶两头尖,中间宽肥,像竹叶,冲泡汤色黄亮,问老僧:此茶何名,僧曰:此茶长于万年寺后山崖绝顶之处,寺院僧采清明前三五天的一芽一叶,或双叶,再用特色的方式培制而成,谓之峨眉雪芽。

陈毅元帅见此茶叶,形似竹叶,叶面上有微毫,但一经水沏则又汤色清亮,于是说道何不叫竹叶青。从此这道僧茶就多了一个非常具有禅意的名字:竹叶青。

其实离垢园并非一日每时每刻皆无尘,正如竹叶青,叶片上有微毫,也并非绝对的亮泽,但是离垢园一夜山风吹过,待清晨看,再将叶子放入盏中沏,于是园也清了,叶也清了。

红椿晓雨润毛峰

红椿,指的是峨眉山半山腰上的红椿坪,这是一座很大的寺庙,因寺院内种有红椿古树而得名。至于晓雨,说的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非烟、非雾亦非雨。这情景时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时候,那时天气夜凉昼暖,昼夜温差造成了蒸发出来的水汽长久不散,如同下雨一样,可以把人的衣衫打湿。

峨眉山花毛锋,产于峨眉高山上,取早春优质毛峰叶为原料,再佐以茉莉花,用特殊的窖藏方法酿造而成。毛峰一般归入新鲜无发酵绿茶的种类,但是峨眉山的毛峰却是以独特的方法将其变为了花茶。其味花香一半、茶香一半,茶香里伴有花香的浓郁,花香里又有茶的清馨。

我知红椿晓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是空灵的境地的象征,但空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寺庙的主持高僧听后一笑,先为我沏一壶峨眉山花毛峰茶,品之觉得味道奇特,问曰:这壶里香,到底是花香还是茶香?

高僧笑而不语,反又给我讲述了一个论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人,爱与人争辩,一人给他出了个难题,西瓜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此人证来证去不得而解,郁郁而终。

我听后哈哈大笑:西瓜就是西瓜,西瓜本就是圆的。 高僧听后随即也哈哈大笑:对啊,那茶就是茶,香就是香,你又何必那么执着?

灵岩迭翠衬清茶

昔日峨眉山老灵岩寺前,向北眺望,从近到远,从低向高,只见一丛丛的绿、一丛丛的黛,好象一直延伸到了天际边,这就是著名的灵岩迭翠。今峨眉山老灵岩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蒸发得无影无踪,灵岩迭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个谜。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种茶叶叫清茶(也称炒青、草青)。这种茶比较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铺子里到处可见,价格也非常便宜。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里,主持方丈赠我三字:我念佛,说此中蕴涵着佛家一个高深的禅理,叫我尝试着自行参透,说罢飘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客僧为我沏上了一壶茶并嘱咐:这是师傅叫我为你沏的草青,并饶有兴致地为我讲述了有关那段草青更名的由来,我才恍然大悟, 我念佛,佛念我。不正是佛家所谓映照的禅理吗?

白水秋风拂峨蕊

峨眉山的白水秋风,得名于峨眉山中一白水池(又名明月池),白水池周围有很多枫叶灌木,每到秋天非常漂亮。传说李白曾在此听一名叫广浚的高僧抚琴。兴起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峨眉山的峨蕊,产于峨眉山黑水寺后的绝壁之上。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这个仙姑栽有一株仙树,一天一个茶农无意中闯进了这个仙姑居住的地方,惊动的仙姑泄了天机,于是仙姑就化为了一株茶苗,茶农将此茶苗带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其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

有人说诗与禅是最接近的艺术。诗歌与禅一样,包涵了很多曼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光靠字面去理解去读,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李白的聆听是曼妙禅意的,峨眉山峨蕊也是曼妙禅意的,解读它们的方式,只于它们先融为一体,这正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水阁碧潭飘雪

峨眉山的神水阁原名圣水庵,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门口的那眼神水池。此池非常怪异,终年流水不枯,并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里,依旧保持冰寒,这神水池其实就起的是禅中的警醒作用,时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侣以及信佛之人,心就如这潭泉水要时刻保持不变,不论周围环境怎样改变,这乃是禅中的大定。

峨眉山碧潭飘雪,可谓是峨眉山诸茶中形态最为雅致的一种。取峨眉山海拔高寒处的茶叶,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与那花毛峰相类似,但其品质更为优良,取的茶叶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层的。因此冲泡后,茶叶绿幽幽地衬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层次感。

在此过路的人都会有个习惯,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饮几口,顿觉神清气爽;而用此水泡茶,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追求茶的品质,更重要是起到棒喝作用。

金顶仙峰罩云雾

在峨眉山最能大彻大悟的禅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顶。在这里,能看见罕见的佛光和圣灯,但在金顶这个苦寒之地,几乎终年冰雪不化,即便是在三伏天气,也需棉衣、火炉,早年交通不便时,金顶寺庙里的僧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峨眉山云雾茶,是一种常年被高山云雾所笼罩的茶叶,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口感非常纯,因此也被人称为金顶纯芽,属不发酵绿茶,比较原滋原味,性非常甘寒,就如同峨眉山的金顶绝塞一样。常年坚持喝这种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备较强的隐忍性格,这样的性格不能强求,需自然大彻大悟。

早些年,我曾与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小住,本来约定是住在寺庙之中,终因畏惧消受不住绝顶的清苦,选择了在金顶中的一处宾馆歇息。在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里,一友人为此还专门还请教了那寺庙的高僧,那高僧已经年愈古稀,面如枯藁,喜怒不形于色。他淡淡地挥手说,你还不能做到隐忍,这不必强求,有缘自然大彻大悟。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佛教名胜与文化传播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寺院的文化建设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六道轮回的对治法门

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这因缘果报是根据

那烂陀的佛教文化

◎ 行 义那烂陀(梵语:Nālamdā),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是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创建的。兴盛于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早期,衰落于波罗王朝晚期,七百余年来已成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当时研究印度文化的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

禅与一般文化

禅与一般文化◎ 铃木大拙除了佛教对于中国思想的一般影响之外,禅宗的教育似乎特别为东方人所接受。由于禅宗,我们可以说印度佛教彻底在中国与日本本土化。禅宗并不像佛教的其他支派如天台宗、华严宗、中观宗、或瑜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雨花台·法显与南京佛教文化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楼宇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六道轮回存在的根源有三个

倓虚法师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一、做一个孝顺的人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中国古老文字的预言与神传文化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前二千多年现代人用神话传说来理解,从黄帝到夏、商是我们现代人是不清楚的,所谓的不清楚同时意味着我们知道,却不相信。在现代,科学改善物质生活,也把人的认知局限在有形的空间,道德渐沦

陈兵:“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要说服一个完全不相信佛教的人相信六道轮回,确实不太容易。因为这件事情虽然有很多的证据,但在关系到自己最切身的问题上,都是要眼见为实。毕竟能够亲身有这种体验的人并不多。所以,

陈兵:中国佛教传统文化之反省

佛教在输入中土的漫长历程中,以其智慧甘泉源源不绝地滋润中华大地,逐渐渗透中国文化的深层,在化中国的同时将自身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独具的传统。传统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具有不易随时代变迁而改换丧失的惰性

太极初学者必读,为什么要首先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雪漠:文化要保持一种多样性,对吗?

◎陈亦新: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听鸡蛋实现开悟是一种法门,扫地僧达到成就也是一种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达到那个目的的途径而已。佛教应该去适应更多的人群。比如说你喜欢跳舞,那么我就要告诉你,如何要在跳舞的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盂兰盆节的节日文化

“鬼月”盂兰盆节花灯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