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五家:临济宗:临济高僧破山海明
2025-04-12 08:31

朱明一代,临济宗盛行。迨至中叶,出了一位法龙门象笑岩德宝大师(1512-1581年,字月心),他自幼出家,受戒后便南北弘法,游方传教,以禅道接引诸方学者,晚年定居北京柳巷精舍。史称明末四高僧中的三位云栖株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都曾从之叩问禅要,其著作有《笑岩集》四卷。笑岩德宝传法于幻有正传,正传门下出了密云圆悟(1466-1642)、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高僧,各传道一方,时称临济中兴。圆悟俗姓蒋,江苏宜兴人。26岁时因阅《六祖慧能坛经》而向往佛教,明神宗万历24年(1596)出家,52岁那年正式开堂说法,自此宣说法音达24年之久,为明末禅门巨匠,重兴了浙江鄞县天童寺。继其法者有12人,如汉月法藏(1573-1635)、费隐通容(1593-1661)、木陈道忞(1596-1674)、破山海明(1597-1666)、浮石通贤等,人才济济,法流蕃衍,遍于国中。

据《破山年谱》记载,他生于明万历25年(1597),四川省大竹县人,俗姓骞,乃明初大学士骞义的后裔。他甫满19岁即出家于大竹县佛恩寺,在此后50多年的弘法生涯中,他遍历楚水吴山,大江南北,披星戴月,茹苦含辛,芒鞋棕笠,瓢杖孤行,崎岖访道,跋涉参寻,为法忘身,那顾尘头土面,寻师求教,不分此处彼方,他曾在黄梅县东北二里的冯茂山上苦修三年,故有的学者认为破山之号可能即本于此,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以明朝遗民自居,痛江山之易主,河山之破碎,故号破山。

他离开冯茂山后,来到江南,先后参谒了名噪一时的雪峤圆信、湛然等禅宗名宿。最后到鄞县天童寺当了一名打磬和尚,以其刻苦的精神,出众的悟性,敏捷的才思,机辩的语言,引起了方丈密云圆悟的重视,由打磬僧人一下子升任天童寺的维那,并于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接了密云的法。

破山于崇祯5年(1632)回到了与故乡大竹县毗邻的梁平县。他当年出川时,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游方僧人,而此刻却已是南派禅宗的继承人了。他于清世祖顺治10年(1653)在梁平县城郊创建了双桂堂,该寺经过二百一十四年的培修扩建,由简到繁,从小到大,直到清德宗光绪18年(1867)才完全竣工。三百多年来,双桂堂一直香火鼎盛,至今建筑基本完好。清初建寺时,这里就有两株桂花树,因名双桂堂,现老桂尚存,花开时节,十里飘香。真可谓:老桂离披,明季烽烟怆往事;平湖潋滟,一弘秋水想伊人。

破山在回川后的三十四年的岁月里,一直是以梁平县为基点,在川东一带大阐宗风,其弟子或再传弟子遍布川滇黔,如中兴成都昭觉寺的丈雪通醉,中兴成都文殊院(现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的慈笃海月,中兴成都宝光寺的笑宗印密(1609-?),重庆华岩寺的开山祖师德玉圣可(1628-1700)、峨眉山第一大寺伏虎寺的开山祖师贯之性一,。无怪乎人们把双桂堂誉为蜀中丛林首。1983年,国务院将该寺列为全国重点寺庙。破山海明一派的谱系为海印发光。悟真永昌;寂常心性,戒定慧香;佛身克果,祖道联芳;双桂荣野,一苇渡江;禅观固远,五叶攸长。

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与其师密云圆悟和曾师祖笑岩德宝一脉相承。德宝的《笑岩集》,木陈道忞所辑的《天童密云圆悟禅师语录》等书,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

《笑岩集》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心所产生的,是唯识所生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它们都处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之中,是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欲界为具有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如人所居住的四大洲等。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已离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但其仍为色所属界。无色界又在色界之上,为无情众生所居,包括四无色天。以上三界统称为迷界,佛教认为从中解脱,得到无上涅 槃才是最高理想。

《笑岩集》又云:一心万法,万法一心。认为一心是万物的本体,万物则是一心的假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宝一系继承了自六祖慧能以来禅宗的传统观点。

《天童密云圆悟禅师语录》记载:汉月法藏请密云圆悟上堂讲临济宗旨来源时,一僧出问:如何是和尚恶水泼人?师(圆悟)便打。僧拟开口,师直出法堂,云:这便是临济宗旨。又一僧问:十方诸佛,历代祖师,父母未生以前甚处安身立命?师便打。(僧又问)已生后,甚处安身立命?师复打。(僧再问)即今甚处安身立命?师又打。僧转身云:释迦大师来也,请和尚答话。师亦打。该书卷二又载:圆悟上堂僧以坐具作舞,师与一棒,云:且道是赏你,罚你。可见圆悟等人是从反面让人悟出佛性,即棒喝禅。这与汉月法藏后来力倡文字禅,从正面解说禅宗义理是不同的。

梁平县双桂堂的山门两侧,有破山明撰写的两幅楹联。其一为: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时人鼻孔;数亩荒田暂住住,稍安学者心肠。其二为:万竹山前逢一衲,话虚心高节;三家村里学老农,得广种博收。寺内客堂里,也悬挂着破山明书写的两幅联语。其一为:不嫌澹泊来相处,若怨清贫去不留。其二为: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带落梅。

破山海明是一位诗书圣手,名驰古今,他虽然桃李遍禅林,但其遗墨流传至今的却已很少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双桂堂现任方丈妙谈法师曾给笔者看过一件破山海明的真迹残卷,乃国家重点文物,虽仅剩寥寥十余字,其书法却非常耐看。苍劲中见秀丽,流畅中带疏狂,龙飞凤舞,铁划银钩。把王羲之的俊逸潇洒,颜真卿的宏大磅礴,欧阳修的峻拔森严,苏东坡的珠圆玉润熔于一炉。其拓片至今畅销不衰,是明清遗墨中难得的珍品。

双桂堂现存的破山海明撰写的碑刻、楹联还有一些,虽属摹刻的第二手作品,但仍可看出禅师的笔意匠心和思想境界,而且文字内容也十分清新,堪称诗书双绝。寺内有一牌坊,两侧嵌着破山海明的墨迹石刻。其一为:狮子峰前狮子儿,全身踞地爪牙齐,有时返掷寻芳草,百兽闻之角皱眉。其二为:长生不如无生好,识得无生人不老。不老拟同春复秋,年年此日惊花鸟。寺内,还有两块木刻原版。其一为《牧牛颂》,诗曰:善法堂前拟圣流,南泉牧得一头牛。我欲骑往西方去,又恐西方不肯留。其二为:箇事从来在者里,非空非内亦非外。若人向此开双眼,任是刀山浑不碍。末尾题款:破山老人为非外禅人拈出。吸引了不少古典文学、佛学、书法爱好者,令人们赞叹不己。

双桂堂占地77亩,周围田畴似锦,远处苍山如黛。寺内松柏参天,翠竹掩映,郁郁葱葱地拱卫着巍峨雄伟的殿宇;时有二三白鹤嬉戏于老干虬枝间,真是一处名不虚传的世外桃源!妙谈方丈告诉笔者,三十多年前,这里的林木要比现在茂密得多,把偌大一座寺庙遮掩得严严实实,成群的白鹤飞来飞去,当地农民每天可捡回满满一箩筐白鹤蛋。古人云: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大千世界的某些东西,是可以诱发人的灵感的。如武术中的鹤拳,即清人模仿白鹤闪挪腾跃等动作而创之。破山海明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是否也受到白鹤嬉戏的启发?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神驰天外。

破山海明圆寂于清圣祖康熙5年(1666),世寿70岁,戒腊51龄。其徒中,以丈雪通醉最著名。他撰有《锦江禅灯》20卷,为一传灯僧录,流传至今,为后人保存了不少佛教史料。破山海明法系中,以诗书画驰名南北者颇多。除前已述的丈雪通醉、笑宗印密、慈笃海月、贯之性一、德玉圣可外,尚有成都昭觉寺的明照通朗、梁平双桂堂的熹公竹禅(1823-1900)、成都龙藏寺的雪堂含澈(1824-1900)。均为一时俊彦,禅门大德,其作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清人陈匪石在《跋圣师墨迹》(圣师即圣可德玉)一文中说:明末遗民以书画逃禅者,八大、石涛、半千为最著。破山、圣可师弟亦其流亚,且开三蜀象教宗风。(象教即佛教)其论颇为中肯。1957年,郭沫若(1892-1978)在成都昭寺见到破山海明、丈雪通醉师徒的遗墨后,挥毫题诗一首:一别蓉城十二年,今来昭觉倍慰然。丈雪破山人已渺,几行遗墨见薪传。(李豫川)

End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临济宗最初的来源

◎ 编 者达摩西来,六祖分灯,一花五叶,广开妙法之门。义玄立宗,传称临济,棒喝交驰,付授正法眼藏。寒山寺自古以来是临济宗的弘法圣地。究竟临济宗风如何?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传法时曾说过一首偈子:吾本来

高僧自述过去世邪淫所受果报

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并且断尽了一切烦恼的四果阿拉汉圣者。有一天,她们进入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凉州籍高僧昙曜

◎柴多茂一、昙曜生平简介昙曜,生年不详,约卒于487-489年间,籍贯凉州(一说为罽宾人,今指克什米尔一带)。他少年出家,修行禅法,坚守戒律,节操高拔,是北魏时期佛学修养最深、最有才华的一位高僧。昙曜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赠药山高僧惟俨

◎ 李 翱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去药山参拜药山惟俨禅师,禅师正在窗下看经,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抬头招呼他。李翱急躁地说:见面不如闻名!禅师说:太守为什么要贵

高僧憨山大师

◎ 车如舜在明代高僧中,与紫柏大师齐名,两人相交甚厚,主张相近,而且最后都同遭官府拘捕迫害的是憨山大师。憨山(1546-1623年),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据说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星驰电激临济宗

禅宗五宗中影响最大、延续最久者是临济宗。临济宗因义玄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临济禅院创立而得名。义玄(?-867),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出家后首参黄檗希运,有三度问佛法大意,三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92岁高僧的养生秘诀:慢!

星云大师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52年前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与糖尿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让他积累了许多保健、养生经验,其中,慢,即为其养生之道之一。几年前,星云法师说过这样一句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高僧的惜福节俭

高僧的惜福节俭◎ 如 意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67

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看唐代中国文化的西传

◎ 张梓波中国古代的西行求法高僧,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求法过程中,这些梵汉兼通的高僧也把中国文化传至西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汉文经典译为梵文,如玄奘翻译《老子》一事;其二,在西行求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慎 言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尊师重道的问题。如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时说,为佛弟子当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善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当代高僧:父母这样教育 孩子便堪称大才

作父母的,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要为子女提供必要的衣食住等生活资料,令其能正常健康地成长。但要提倡节俭,不要奢华浪费,知一菜一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爱护。同时要教以孝顺父母,尊老爱

怎样做个好人?高僧: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

信佛多年仍不快乐 高僧三句话告诉你真正原因

有些人皈依后,仍然不觉得快乐,执念不断,烦恼不断,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下文禅师与信众的对话中感悟一二。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绿色人生!高僧开示吃素的功德和意义

我们祖先说过:一日吃素,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素,今天全世界的杀生就与你没关系,这就像互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络里。我们的祖先又说:吃他一口肉,欠他万万千;世间最惨的事情莫过于生命屠杀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中国佛教鼻祖高僧竺法兰

云雾缭绕,佛教南传第一寺弥陀道场。一千八百多年的东汉,印度高僧来此创建。四围峰峦形如莲花,寺在莲花中心,一朵莲花盛开的古刹禅林。我好奇追印度高僧是谁?她说:迦叶摩腾,竺法兰。高僧一:迦叶摩腾,也作摄摩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