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五家:沩仰宗:沩仰宗灵佑禅师的故事
2025-04-21 08:13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灵佑15岁,在家乡无闻寺和滴水庵众僧尼的教导鼓励下,第一次走出家门,他怀揣一本已记诵领悟在心的佛教密宗典籍《大威德陀罗经》以及家乡渔民赠予他的一只采自东海澎湖岛的黄色鹦鹉螺,乘着一艘挂满风帆的渔舟,从家乡北壁四门桥出发,驶向波涛汹涌的八闽海上要塞东冲口,沿着嵯岈曲折的长溪海岸线,一路颠簸北上,来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清潭寺。

清潭寺,是当时八闽著名的真修梵境,位于古长溪福宁湾畔巍峨的船山顶上。船山(现改为松山),因其山形极象一艘乘风破浪的古战船而得名。清潭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由当时的梵(印度)僧哲那咄多创建,哲那咄多是印度著名的梵僧,被隋炀帝招到都城开设翻译佛经译场,后因受隋滕王宫廷斗争牵连,被流放东越,后辗转来到八闽船山避难。当时船山顶上有一深潭,百姓传说有恶龙作祟,时常暴突鼎沸,兴风作浪,潦漂漫溢,四周田庐被其淹溺不计其数,民被其所患,苦不堪言。哲那咄多见此情景,认为是恶龙变异所致,宜修祠以镇之,他马上召集随行而来的众弟子和当地的民众同心协力建寺以镇之。从此船山顶上的恶泉不再作怪,反害为利,成为船山附近十里八乡民众灌溉饮用之甘泉,哲那咄多即把此寺命名为清潭寺。

当时的清潭寺住持方丈是哲那咄多的第五代弟子云境法师。云境法师见投其门下的灵佑和尚,年纪虽小,但佛缘悟性极其灵慧,他把刚刚校正完毕的祖师哲那咄多翻译的深奥难懂的《楞严经》的开头部分《此中世尊说如是偈》诵于灵佑听,想不到灵佑听完后,自己再诵读一遍,就能倒背如流,而且对这深奥难懂的经文也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使云境方丈异常惊喜,他认定灵佑这个小和尚是个天生佛缘有大乘根器之人,日后必成正果。

灵佑到了清潭寺后,除了每天坚持日常的修行功课外,他喜欢利用中午的时间,站立在清潭寺后门船山顶上,面对烟波浩淼的东海,鼓腮劲吹手中的黄色鹦鹉螺,每次鹦鹉螺只发出一声沉郁而悠远的呜呜声,有如树阴匝地,蝉声噪耳,但灵佑却如闻仙乐,把这螺号声视若天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于是船山螺号变成灵佑每天的修行功课之一。因此,当时船山脚下,清潭寺四周的民众,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清潭寺暮鼓晨钟,中午灵佑山上吹螺。

一日中午,灵佑正站立在船山顶上吹螺,但不知何故,嘴边的鹦鹉螺不管如何使劲,都发不出平时那沉郁而悠远的呜呜声来。此时,清潭寺的方丈云境法师正好走上山来,他站在灵佑身后,双手合十,口念一偈:海螺无身心,外观无世象,眼见形色有,耳听尘事无。灵佑闻毕,放下嘴边的鹦鹉螺,口占一偈回复:观身若不净,观受亦无苦,观心本无常,海螺吹不响。

云境方丈闻之颔首称是,随即从灵佑手中接过鹦鹉螺试着放在嘴边用力吹了一下,却有如口悬酒盏,发不出任何声响,他面对东海,略有所思的对灵佑说:此海螺是由东海八千万倾波涛海水蕴育而成,但天机没有啄破,所以吹不响?灵佑笑而答道:师傅,据说船山原是一个孤岛,风涛险恶,岁患溺舟,不知何时流沙自行合成,有径通于田亩人家,这岂非天合之作?

云境方丈本想测试一下灵佑的直觉悟性,想不到灵佑却不假思索就一语点破妙法天机,真正做到答在问前。他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到眼前年少的灵佑能投到清潭寺门下,这正是祖师哲那咄多的正受之果在开示未来之景啊。

是日,云境方丈即在佛寺僧房内,亲书一幅联句赠于灵佑:东去无边海,西来万顷田,东西沙径合,朱紫出其间。灵佑接过方丈的手书后,也回书一联答谢:十方已穷尽,万念应俱灭,立道得妄住,海螺吹即响。

从那以后,灵佑在清潭寺云境方丈的关爱教导和嘱咐下,把一吹即响四字刻在那只随身而带的黄色鹦鹉螺上。从此,这只家乡渔民赠送的,采自于东海的鹦鹉螺,就陪伴着灵佑走过万水千山禅僧路,直至开创了佛教沩仰宗的宏基伟业。

End

一行禅师的一生

◎ 果 祈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释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姓张,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龙潭崇信禅师

◎普 济【原文】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

大颠宝通禅师

◎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 普 济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

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却被他伸手拦住,劝道:天色已晚,鸡要睡觉,你就别杀生了。谁知,男子就这么随口一说,却让他当晚躲过一劫。这名男子名叫施复,他的朋友是朱恩

南岳慧思禅师

◎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慧南禅师

◎ 肖 来2023年农历三月十一至三月十七,黄龙宗祖庭江西九江修水黄龙禅寺举行黄龙宗初祖慧南禅师圆寂954周年纪念活动,并于5月6日晚在黄龙祖师舍利塔院,供七天七夜不灭常明灯954盏以示纪念,惟愿正法

唐代灵佑禅师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黑与白的故事

◎ 黄小平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因为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

“如狼守斋”的故事

◎ 净 界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原文】如下:《劝安老病僧文》曰:贫道尝阅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吾我见。每至晨

题秀禅师房---韩 愈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渔竿下钓沙。 摘自《全唐诗》卷344

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 王 维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

雪窦禅师的师承

雪窦禅学思想的形成有其广学经论、积淀深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云游参拜,求师证道的践行。宋代僧俗交往广泛,雪窦禅师交游禅门内外,以下就师承方面加以论述。雪窦禅师嗣法于云门宗智门光祚,而其思想可远溯于青原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苏东坡与道潜禅师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千古楷模唐朝百丈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普化禅师

日里与友闲谈自在,想到普化禅师的自在无着,心生欢喜。普化禅师是盘山宝积的法嗣,马祖道一的法孙。被日本普化禅宗奉为鼻祖。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有时候会到临济寺去,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他才去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禅故事三则

◎ 文 远 舍与得寺庙里住着了凡、了尘师兄弟,他们晨曦微露出外化缘,星辰满天回到寺里。后来,只有了凡天天出去,了尘则买了很多米、面存放着,然后睡懒觉。了凡见师弟渐生懒惰,劝他。了尘却听不进劝告,反而振

大错禅师

◎ 袁 源大错禅师,俗姓钱,名邦芑(qǐ),字开少,丹徒(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末清初,为江东大儒,南明隆武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钱邦芑被授以贵州巡抚,他知难而进,企图挽狂

密云圆悟禅师

◎ 明 尧宁波天童密云圆悟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字觉初,宜兴(今江苏境内)人,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出生。圆悟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俨然若有所思。八岁时,不由师教,即能念佛。从十五岁开

无准师范禅师

◎ 佚 名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四川剑州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时投同乡阴平山昭庆院道钦法师出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熙五年(1194)冬受具足戒。翌年往成都正法寺圆悟克勤禅师法孙先首座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

荷泽神会禅师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

阐教禅师塔铭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

虎丘绍隆禅师

在金兵入侵、国之将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处于世局动乱的绍隆禅师,有着坚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随着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间,尽得法要,开演出临济宗虎丘派。 访师悟道绍隆禅师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于阗萨迦耶仙寺瑞像的故事

◎ 杨 雄 于阗城西五六里喀拉喀什河畔,原有萨迦耶仙寺(即《大唐西域记》中的娑摩若僧伽蓝)。寺中有塔,高十几丈。寺塔多有灵瑞,常放神光。这寺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远方来的和尚,走到西玉河畔的一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愚庵智及禅师诗五首

早出余杭感怀 佛祖宏规有准绳,侯门无事愧频登。苍茫五髻三更月,迢递千岩万壑冰。心迹任教同槁木,姓名何必上传灯。觉天不夜空无际,寂寂行看慧日升。答东皋伯远法师二首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切柏代香

云居道齐禅师

◎ 大 德洪州云居山第十一世住持道齐禅师,洪州人也,姓金氏,礼百丈山明照禅师得度遍历禅会,学心未息。,后遇法灯禅师,机缘顿契, 暨法灯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 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 我有一转

小故事三则

小故事三则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于阗毗摩城瑞像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优填王就为他造了许多像。有一身檀木雕成的立像,高有两丈多。头上有光芒,上有华盖,佛穿袈裟,脚登莲花。这是一身释迦牟尼的站立说法像。佛涅槃后,这尊檀雕佛像凌空而飞,从

行端禅师

◎ 法 藏元叟行端禅师在藏叟善珍禅师门下顿悟,他顿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 行端禅师(1254~1341),俗姓何,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径山藏叟善珍禅师法嗣,是大慧宗杲

医师与禅师

◎ 吴礼鑫一个医师信奉佛道,崇拜佛祖。有一天,医师决定到一座名寺去寻访真佛大道。当医师走到一座山的山角,他碰到一个中年男子被蛇咬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马上想方设法抢救了那个男子,又继续赶路而行。当医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