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信仰
2024-10-08 12:20
◎明 贤
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
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而且六道众生的心都相同、都有解脱的机会,而人尤其如此。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当生成就--造作恶业则当生成就恶果,而行持善业则当生成就善果,善果原本就在我们如来藏的自性当中。
人心都有一个本性。性字在佛法里可以用体字来替代。心的本性即是所谓心的本体。但佛家为什么常常用性字而不用体字呢?佛家没有承认过本体论,因为本体是无实体的,所以这个字不常用。以性字来说,它就是一种空壳概念而已,这就是你的心体。一切功德都在心的本体中、在心的本性当中,它不是求来的。你一旦放下妄心,它就自然呈现,而且呈现得十分完美,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这颗心人人本具,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就是大家头顶上的这一幅《祖师源流图》,释迦牟尼佛拈着鲜花,迦叶尊者在后面微笑,迦叶尊者就得到衣钵了,由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为什么他能微笑啊?不是因为佛陀给了他三昧或者是其它成果,而是因为他会心了。心里本来具足,不是向外求来的。有心就具足,所以说有人心就有禅宗。
千万不要认为禅宗只是高尚的人修的,我们没资格修。你有心吗?有心就有资格。当我们拥有了心和身以后,顾虑也随之产生了:生命有痛苦、有轮回。有了生命就有生死,有了生死问题还会不去解决吗?当然不会。
有些人以皈依宗教的方式解决,有些人以其它的方式。无论如何,谁的生死能不解决呢?哪个人死前不对死后之事做番交代?有几人能像庄子那样,逍遥于天地之间,而把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以致于讴歌死胜过于讴歌生?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庄子是因为他对于道有所了达,才能这么做。可见,我们拥有了心、拥有了生命的同时,还拥有了一个可怕的规律,就是生死!
生死问题人人都在解决,但为什么有人说自己不信宗教?宗教是干什么用的呢?宗教其实就是专门研究和解决生死问题的。明明重视生死,明明也愿意去解决,为什么却要声称没有信仰呢?很多人就是在掩耳盗铃,口头说没有信仰,实际上是用一种不接受其他人的信仰而创造自己独立信仰的方式,来解决生死问题。可以举起旗帜来说没有信仰,但生死问题会因此而不存在吗?遇见生死能没有准备吗?能没有思考吗?生死里有痛苦,能没有感受吗?所以说,对待自己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相欺。
我们前面提到过梵琦禅师写的自家生死亦相欺。自家生死不要相欺了,要做点对得起自己的事。明明有生死,明明也在谋求解决生死痛苦的道路,为什么却说没有信仰呢?释迦牟尼佛的信仰可以不听,但自己生死的信仰能不信吗?所以说,有生死就有信仰。这个话先放在这里。在未来,大家在生命旅程中将会一一去验证。
有两句话大家要记住。第一句,有人心就有禅宗;第二句,有生死就有信仰。这是绕不开的话题。对待自己的生死还是要认真的,否则就像西方一些哲学家所说的一样,人的一辈子活过了,活得没有一点儿人味。千万不要这样。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就是有缘人。大家共同盘起腿来返照自心,从我们的清净心田当中找到几分解脱生死之苦的依据。这个力量人人本具、人人都有,那么就不要空过。
对于被动的人来说,生死是可怕的;而对于主动的、能够认真对待并且去解决的人来说,它并不难。庞居士(庞蕴)有个女儿,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谈笑。有一天庞居士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求道就这么难;他的夫人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他的女儿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这是一切现成的境界,也正是法眼的宗风。我们已经发现了这样好的信仰的归宿,这样修行便如同乘着巨舰共同起航。我们已经共同起航了,一定要珍惜如此殊胜的因缘!
摘自《禅要》
End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一.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收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