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的四种修养
2024-11-13 07:19
◎ 明 影
如何将中国的茶文化提升为一种禅的修行法门,将每一次茶事活动提升为追求禅茶一味生命境界的实际体验,是当今中国茶文化界和佛教界的一大使命。
正即是正见,是对茶禅文化的正确认识,是对禅茶一味生命境界的准确体认,禅茶一味是大乘佛法色空不二、理事圆融的无住涅槃境界的生活化诠释。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建议把正、清、和、雅作为中国茶人的四种修养,落实在每一次茶事活动和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清即是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即是行为、语言的文明得体和心灵的净化。
和即是恭敬心和慈悲心的培养。雅即是茶禅之美,是茶人的方便智慧,这是茶人的专业修养。正、清、和、雅这四种修养实是自他两利的四大法门。
如果能善用其心,日久岁深,不但能极大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也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命流向,成佛作祖也不是遥不可及。如此用心便能由茶入禅,成为一个茶禅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摘自《明影法师文章》
End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 杨 梅释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弟子们静静地等待着佛陀的开示。佛陀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
◎ 编 者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
◎ 庄 子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亲人。有的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有血缘、亲情做纽带,因此大难袭来的时刻,他们会挽起手臂,共同抵御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有的亲人之间
觉醒法师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1.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的心向众生传授真理与施舍财物。布施,不光是指钱财、物质、
◎ 妙 莲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 慧 照僧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慧照禅师云: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
谈 修 养◎梁漱溟什么是修养?我们先要问,什么是修养?修养是一种功夫。什么功夫呢?是认识自己,使自己力量增强的功夫。或许可以说,修养是对于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生命,认识
初学佛四种弊病◎ 日常法师 一、树立正信学佛的过程是信、解、行、证。学佛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有正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了正信,才能有正解;有了正解,才能有正行;有了正行,才能有正证。信、解、行、证,
◎ 明 影如何将中国的茶文化提升为一种禅的修行法门,将每一次茶事活动提升为追求禅茶一味生命境界的实际体验,是当今中国茶文化界和佛教界的一大使命。正即是正见,是对茶禅文化的正确认识,是对禅茶一味生命境界
四种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星 云一、要欢欢喜喜的念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人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可以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