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柏达: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
2024-11-22 11:23

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

一、真有命运这一回事!

诸君可曾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富贵的家庭,而有的人却出生贫贱?有的婴儿生下来就很可爱,而有些婴儿却长得很丑呢?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胖嘟嘟的,而有的人却瘦弱多病?.......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假如遗传就可以解释这些问题,为什么有些平庸的父母却生了聪明可爱的宝宝,而有些知识份子却反而生了白痴儿女呢?

假如营养就可以解决健康的问题,为什么仍有许多富人家骨瘦如柴,一生多病?难道他们没吃过营养品?

假如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致富,那为什么有些人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却仍然贫无立锥之地,而且还向人家租房子?可是那些出生在富贵家庭的孩子,却生来就养尊处优,终生财物享用不尽.........

如果我们深入地探讨上面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因素存在。例如:为什么不能自由地选择诞生地点、家庭和父母兄弟呢?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和力量,一般人称之为命运。佛家称之为过去的业力意即我们过去世在身体、语言和心念中的造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

孔子曾经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字其实指的就是因果或业力。因为不知道三世因果,就无法了解命运的由来,就不能改变或创造命运。

不了解命运的由来就会怨天尤人,不能随过而安、视富贵如浮云。

不能改造命运,那再多的学问和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

二、中外哲人对命运的肯定

命运的产生,其实就是三世因果的现象。真正了解命运的人,必然相信三世因果的存在。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智慧的哲学家无不肯定命运的存在,因为改造命运是以肯定命运做基础的。了解命运、知道命运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去改造命运。

现在,我们举一些著名的句子如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论语)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有的人富贵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富贵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有的人富贵是被逼出来的。(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

甚至当我们不注意时,命运仍在支配我们........。(尼釆)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圣经传道书第三章)

出生的贫富贵贱美丑等差异,都是过去世作为所造成的。(那先比丘经)

三、算命方法可靠吗?

一般人的富贵、贫贱、美丑、夭寿、生死都有定数,这定数其实就是他们过去世心念、语言和行为的果报。

凡是心灵越宁静的人,智慧就越高。智慧越高,就越能了解命运和果报。明白过去世的能力,佛经上叫做宿命通。获得宿命神通有两种方式。有些人前世做了特别的善事,今生自然就有宿命通,这叫做报通。有些人的宿命通是这一世修定功得来的,这叫做修通。

华严经的十地品中记载:第三地的菩萨就可以明白过去一世、二世、三世......百世、千世.....无量百千世的事情。例如:世界的形成和毁灭、自己的名字、家族、饮食、寿命、苦乐、身材、相貌、生在那里、死于何处......都能记得。佛经上也记载:断了烦恼的圣人可以知道过去八万四千大劫(注二)以内的事情。完美的圣者佛陀则可以了知无穷尽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换句话说,他可以澈底明白无限的时空。

了解无限的过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潜能。可是我们心中的贪欲、憎恨、吝啬、嫉妒........等烦恼把这种伟大的潜能给障住了。

因此,在这一世我们想要了解过去世的情形,除了勤修定功以外,就必须藉助于古代哲人们所遗留下来有关命运的典籍。

可靠的算命方法很像精确的仪器。因为精密的科学仪器可以测出土地下面石油的蕴量,而算命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心地当中种种潜能和现象。

算命先生又好比经验老到的农夫。老农一眼就可以辨出白菜、还是菠菜的种子?这种子何时发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可长多高多粗?颜色、样子又如何.....他都知道。真正的算命先生也是如此。他可以知道一个人心田的各类种子和过去的业因在何时起现行?何时结果报.........。

算命的灵不灵,完全看算命先生的心智修养,以及他所依据的算命典籍可靠性有多高而定。所依据的典籍越可靠、越精密,算起命来,就越灵越可靠。

譬如遵照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邵康节、刘伯温等正统的方法去算命,当然比现代普通人写的书,要可靠多了。现在有许多半桶水的算命先生,没有弄通古法,就想另创新法,当然其准确性也就差多了。

奉劝诸君多看古代的经典之作,少看现代人著述或翻译的书,因为现代写书多半为了名利和稿费,很难写出上乘的东西来。假如诸君想了解命运,多下工夫研读业报差别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类的经典,其品质当然是一流的,准确性百分之百,没话说,而且对启发智慧和修养德性助益良多。

四、算命的实例

甲、邵康节先生的梅花易数

△击鼠枕破

话说宋朝庆历年间,邵康节先生住在山中,每天专心研究易经的道理,已达到忘记寒暑的地步。

有一天,在睡午觉时间,他看见有一只老鼠走过面前,就用瓷器的枕头丢那只老鼠,没丢中,反而把枕头打破了。他发现枕头里好像夹有纸条。因此,他就拣起纸条。纸条上面写著:

这个枕头卖给贤人邵康节先生,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因为打老鼠而把枕头丢破了。

邵康节看见这张纸条,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这纸条说中了。他赶紧跑去问那位卖枕头的先生。

卖枕头的先生说:从前好像有一位老先生手里拿著易经,坐在这儿休息,我看他用手举起一个枕头,那张纸条大概是这位老先生写的。他老人家已经很久没有来了。不过,我知道他家,我可以带你去!于是卖枕头的人就和邵康节来到了老先生的家。

没有想到那位老先生已经逝世了,他留下了一本书,并且告诉他家人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一位面貌长得很清秀的读书人到我们家来,你可以把这本书转交给他,帮我完成一桩心事。

于是老先生的家人就把这本书交给邵康节。邵康节接到了这本书,就排卦推算,告诉老先生的家人说:你父亲生前曾放一些白金在床下,你可以去挖挖看,拿来办丧事!那家人照著话做,果然挖到了白金。于是邵康节很高兴地捧著这本书回家研究。后来算了无数次,都非常灵验。下面就举几几个较著名的例子。

△观梅占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四点钟左右(申时),邵康节先生正在欣赏梅花,突然看见两只麻雀在争夺梅枝,结果树枝掉到地面上。邵先生就说:没有动不占卦,不因为事情发生也不占卦。现在有两只小鸟把梅枝弄断掉在地上,可能会有什么预兆吧!

用八卦推算的结果,他知道第二天晚上有一个女孩子摘花,被园丁追赶而惊惶逃走,不小心摔倒,跌伤了大腿。到了第二天晚上果然如此。

△牡丹占

有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卯时,邵康节和许多客人到司马先生家里欣赏牡丹花,当时正值牡丹盛开。有一位客人问说:这牡丹花这么盛开,难道它的凋败的时间也是命中注定的吗?邵康节先生回答说:万物的兴衰都有定数。于是康节先生就给这些牡丹花卜了卦,他发现第二天中午这些花被马所践毁。许多人都不相信。结果没想到次日中午果然有一位达官显贵来欣赏牡丹花,两只马相啮,然后在牡丹花间奔驰,牡丹花都被踏坏了。

△借物占

有一年的冬天,大约是在晚上六点左右,邵康节先生听到有人敲门,首先敲了一下,接著又连续敲了五声。那个人说要借东西。邵康节请他不要讲出所借物品的名称,叫他的儿子先卜卦推算看看对方是借什么东西。结果他儿子说:那先生所借的东西,有木质也有金属,而且木质部份较长,金属部份较短。我猜大概是借锄头吧!邵康节说:东西的质料你算对了,可是名称不对。这么晚了,借锄头有什么用处,应该借斧头才对!

△动静占

有一次,某一个人问邵康节先生说:今日动静如何?邵先生就利用他所问的这六个字来排卦,就告诉他:今晚有人请客,有酒、有鸡、还有黍!

△牌额占

有一天,邵康节先生偶而看见西林寺的匾额。他发现那匾额的林字没有两钩,因此卜卦占之,结果发现这寺庙有鬼魂干扰,住得不平安。邵康节询问了寺庙的人,果然有这回事,于是邵康节就建议他把林字多加两钩就不会再受鬼魂的干扰。寺庙里的人照著邵先生的话去做,果然平安无事。

△老人有忧色占

巳丑日卯时,邵康节先生正在经行,看见一位老人往东南方走,面带忧愁。邵康节就问这位老人为什么忧愁,那位老人回答说:没有!邵先生很奇怪,于是就卜卦,告诉那位老人说:您这五天以内,务必要小心,恐怕有大灾祸会发生在您身上!

果然,在第五天这位老先生因为去喝喜酒,被鱼骨头哽在喉咙而一命呜呼。

△少年有善色占

壬申日午时,邵康节先生遇到有一位青年从南方走来,面带喜色。邵先生问他为什么春风满面,他说:没什么!于是邵先生又开始卜卦,告诉那位青年人说:十七天以内,你有文定之喜!

那位青年果然在十七日内完成定亲。

△牛哀鸣占

癸卯日午时,邵康节先生听到有一头牛在北方鸣叫,叫声非常凄凉。因此他就加以卜卦,预言:这一头牛二十一天内,会遭遇到杀身之祸。

果然到了第二十天,有人买下了这一头牛,宰了牛以后,以牛肉请客。

△鸡悲鸣占

甲申日卯时,有一只鸡在西北方啼叫,叫声非常悲怆。邵康节先生卜卦后判断这只鸡只能再活十天。

这只鸡果然在第十天被杀了。

△枯枝坠地占

戊子日辰时,邵康节先生走到半路,有一棵树的枯枝无风自落,掉在西方。邵先生卜卦的结果,断言:这棵树十天后一定会因遇到一个名叫元夫的人而断落。

这棵树果然在十天后被人砍下来,砍伐工人的名字恰好就叫元夫。

上面每件事情的占卜方法在邵康节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数都有详细的说明。该书中不但记载了许多未卜先知的方法,而且告诉您如何去了解宇宙和人生种种预兆的含意。当然,还包括了占卜、天时、家宅、婚姻、生男育女、求人、谋职、交易、出外远行、疾病、笔迹、诉讼、坟墓......的凶吉。

在中国历史上,卜卦像邵康节先生这么灵的人也不少,譬如:诸葛亮先生的马前课可以推算出每一个朝代的长短、有几位帝王、发生什么大事等等。诸君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迷信或者说我在吹牛,这可冤枉了!

据我所知,孔明先生确实能够算出:民国初年挖掘三国时代所留古迹的人的名字。诸位可别小看了我们的先圣先贤喔!我们研究学问必须以谦虚和恭敬心做基础,才能成功。莎士比亚所说的:千万不可轻视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的过错。(仲夏夜之梦)

其实,宇宙间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预兆,只是一般人不明白预兆的意义,所以无法事先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

精通易数命理的人,心中特别宁静或有智慧的圣贤就可以预知某一种现象(预兆)所发生的意义和影响。一个人心灵越宁静、智慧越高,他的预知能力也就越强、越精确。华严经上说:大菩萨在一个毛细孔或一粒微尘中,可以见到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约有十亿个太阳系)从形成到毁灭的过程。这种境界当然又不是孔明先生可以想像得到的。

乙、一行禅师的达摩一掌金

达摩掌金(或达摩一掌经)是唐朝一行禅师所写的。当时的皇帝曾礼拜他当师父,其威望可想而知了。

这是一本了解命运最容易入门的书,简单明了,容易学习。这本书是竹林书店和瑞成书店印行的,一般较大的书局也许可以买到。

它是属于算八字的书,从正确的出生年、月、日、时,来判断一个人的贫富、贵贱、夭寿、愚智等。现代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贫富、贵贱、夭寿、愚智是遗传和环境交互影响而决定的。佛经上则指出:人生的这些差别现象,就是前世的业力和今生的努力而造成的。

达摩一掌金以天贵、天厄、天权、天破、天奸、天文、天福、天驿、天孤、天刃、天艺、天寿等十二个项目来判断一个人的父母祖业、兄弟、夫妻和子媳的凶吉。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幼年、中年、老年的命运。当然人生的凶吉都是由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善业和恶业所造成的。

这本书载有每个月份出生的人的性格和六亲状况,以及每一个时辰出生的人的刑克和寿命岁时。

又可算出得病时日的凶吉、夫妻的相犯、是否修道的根器、小儿煞(夭折)和桃花煞(红杏出墙)。

所谓小儿煞,就是根据出生的月份和时辰来推断孩子是否会夭折。例如:在正月和七月上下午九时至十一时、二月和八月上下午七时至九时、三月和九月上下午五时至七时、四月和十月上下午三时至五时、五月和十一月上下午一时至三时、六月和十二月上下午十一时至一时,出生的孩子都恐有夭折之患,为了让读者便于记忆,谨将原书诗偈摘录如下:

正七休生巳亥时,

二八辰戌不堪推,

三九卯酉难存立,

四十寅申生悲泣,

五十一月防丑未,

六十二子午孤凄,

十二月中时有犯,

小儿关煞报君知。

假如你不幸遇到这月份和时辰出生的孩子,请你告知他父母要广积阴德、多放生、爱护动物、茹长素、常念佛或许可以突破这一关。

所谓桃花煞就是女的长大将来可能发生不守妇道、红杏出墙的事情,而男的则可能会寻花问柳、移情别恋等事情。

在鸡年下午,出生在申、子、辰三个日子的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亥、卯、未三个日子的子时(晚上十一时至一时),巳、酉、丑三个日子的午时(中午十一时至一时),寅、午、戌三个日子的卯时(清晨五时至七时)的人就犯桃花煞,情感较可能走私。这就是达摩一掌金上所说的:

申子辰鸡叫乱人伦,

亥卯未鼠子当头忌,

巳酉丑跨马南方走,

寅午戌兔从茆里出。

命宫当中犯桃花煞的人不可出家,但可在家修。犯桃花煞的人应勤加忏悔业障、读经明理、痛改前非,老实念佛。

所谓夫妻相犯是从出生时所属的十二生肖来看的。属羊的忌与属鼠、属马的忌与属牛、属蛇的忌与属虎、属猪的忌与属猴、属兔的忌与属龙,属鸡的忌与属犬的人结婚:

羊鼠相逢一旦休,

从来白马怕青牛,

蛇逢猛虎如刀截,

犹见猿猴似箭投,

玉兔见龙云里去,

金鸡遇犬泪双流,

莫道阴阳无定准,

管取夫妻不到头。

假如你娶了一个不如意的老婆,您切莫怨天尤人。俗语说:娶到好的太太可以成为诗人,娶到不好的太太可以成为哲学家。娶到坏老婆,假如您想得开,放得下,您更容易不受感情的牵制,而专心念佛修道。如果你不修道,很诚心行善也可能促进和谐的气氛;诸君千万不要气馁啊!

以上的资料只提供您参考而已,请诸君不要过分执著文字,因为万法唯心造,心才是命运的主宰呀!

丙、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木轮相法三世因果的相法

木轮相法是人人可学,而且是获益最大的相法。它是出于占察善恶业报经。因此假如您想研究木轮相法,就必须先精读占察善恶业报经。

这部经写得非常好,依照这一部经去做,不但可以使您明白自己的善恶习气和修养情形,而且可以灭除所有的烦恼和疑惑。无论事或理,修行或忏悔的方法,这部经都讲述得十分完备。所以明末的高僧蕅益大师对这部经典推崇备至,他认为这部经典是度化末法时期的众生特别微妙和殊胜的法门。所以他为这部法宝写了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

这部经与其他算命书绝然不同。因为这部经不但告诉您凶吉祸福如何形成,而且还指出如何扭转恶业和恶运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明白三世因果的善恶、苦乐和吉凶等状况。所以它能使我们的智慧大开。

照著这部经典的木轮相法去修持,我们可以明白一百八十九种三世果报善恶的情形。譬如,它可以使我们知道我们前一世是从地狱转来的,还是畜牲、饿鬼、阿修罗、人道或天道转世来。我们前世是在家还是出家,有没有闻法修行或供养圣贤等。

它也可以使我们明白某个人死后是升天堂或入地狱、是做畜牲或做恶鬼,是投生在人间或往生、佛菩萨的清净国土,来生能否证果........等。

它不但可以澄清我们对过去世和来世的疑惑,而且帮助我们解决现在世的许多重要疑难。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它明白某一个人是不是善友、所听的法是否正法、某一个人是否有实德或无实德、所了解的义理是否有错误、所修的法门是否正确、所证的是否真实、所学的是否契机、所学的是否有障碍、所做的事情能否成功、所求的财富官位是否能获得、寿命是否能延长、求男求女是否能如意、所期待的人会不会来、对方是不是平安、所求的事物多久可得到、所怀疑的事物是否为真实、所遇的人物是否吉利、所遗失的东西能否找到、危险能否脱离、疾病能否痊愈、所找的医师能否医好病人、住处是否平安、农民能否丰收、梦境是否吉祥.........。

除此之外,木轮相法还可以让我们明白过去世善恶业因的多寡,以及现在所造十善或十恶(贪、嗔、痴、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杀生、偷盗、邪淫)的强弱。

木轮相法无论在生活或修行两方面,对于我们的确帮助太大了。希望诸君早日修持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法宝!

End

错误的认知

◎ 一 行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不知太太已怀孕,等到他回家时,孩子已经生下。他一开始就怀疑孩子不是他的,而且认定是常来帮忙的邻居与他太太所生,他总是满怀疑心地看着小男孩,他

元音老人:心经 第二章 诸法皆空 不住相故 无所得故

心经 第二章 诸法皆空 不住相故 无所得故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着在经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陈柏达: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

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

陈柏达:砍树和烧树叶会折寿

砍树和烧树叶会折寿秋天就要来了,大量的树叶可以焚烧处理吗?树木是可以随便砍伐的吗?如果您也有同样疑问,请看下文:《梵网经》的心地戒品下卷说:「以憎恨心,放火焚烧山林、旷野和田宅……都有罪,都会在心灵上

陈柏达:投生五道各有征兆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

陈柏达: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深,寿命也就越长。例如〈阿毗昙论〉上说,靠行善的力量所上升的天,叫做“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1、四天王天——以人间五十年

陈柏达:五福临门

第一章 引言一、五福的意义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

陈柏达: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第五章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第五章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

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甲、一般的方法一、明辨善恶一切凶苦都是由恶业来的。因此要避免倒霉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不造恶业,。要不造恶业则必须明辨善恶。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恶草,先得知道恶草长成什么样子。要在心地播

陈柏达:善的标准和种类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

陈柏达:引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一、错误的见解一般人对于命运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论和自由论这两个圈子里打转。赞成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结果,只是白费心机。万事只

陈柏达: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一)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

陈柏达:结论 第七章

结论 第七章阴德要积得深广,才能受用,才有力量转变命运。不积阴德,我们就会随著过去世所造的业力流转,这就是被命运限制住了。广积阴德最好,因伪遗留书本给儿孙,儿孙未必能读。留财富给子孙,常反而害了他们,

陈柏达:运用心力治病的方法

◎ 修定治病的原理和方法是?(一)定心病处把心专注在身体上有病痛的部位,不出三天,一定会产生治病的效果。因为心是身体的主人,所以心像王,疾病象盗贼,好比帝王所到之处,盗贼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门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一部分:念佛得益第一章 引言一、历史上最大的奇迹念佛的感应,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次数最多而且最普遍的奇迹。唐朝时善导大师在长安宏扬念佛法门(注一),少康大师在新定劝小孩子念佛(注二),结果大街小巷到处充

陈柏达:临终者将要往生人天善道的症兆

即将往生人道的人,临终会有十种现象:一、临终时产生善念,例如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二、身无痛苦。三、稍微能说话,一心忆念亲生的父母。四、对于妻子和儿女产生怜悯心,像平常那样瞻

陈柏达:临终者将要堕落三恶道的症兆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

陈柏达: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

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一、真有命运这一回事!诸君可曾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富贵的家庭,而有的人却出生贫贱?有的婴儿生下来就很可爱,而有些婴儿却长得很丑呢?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

陈柏达: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诸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

陈柏达:老鼠合掌48拜往生净土

鼠会合掌 四十八拜江苏海门关岳庙,自住持莲开法师设立念佛堂,宏法度生,迄今十余年,海境茹素念佛者因之与日俱增。近年为祝愿世界和平,改为常期念佛。韫才亦忝做一分子,今将最近目睹一事,奉告诸上善人。农历四

陈柏达:生死事大

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干的。纵使富贵如王侯,世俗的学识渊博如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难来时,仍不免手忙脚乱,一命呜呼。假如佳人才子就可以长寿,那么就不会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

陈柏达:施比受更有福

陈柏达居士: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

陈柏达:弥陀圣号妙用无穷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电话给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起听话筒,就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对方感到大惑不解,他不太高兴地说:你真不够意思!今天是正月初一,凡是见面都应该讲一些吉祥和祝福的话,你怎么一接电话

陈柏达:净土风光(三)食

(一)民生所需,随念而至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不管是已生、现生或当生,都得到各种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种宫殿、园林、衣服、饮食、香花、璎珞,随意所须,悉都如愿,譬如他化自在诸天

陈柏达: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

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序一、宁静二、私欲三、束缚四、洞察五、愿望六、慈爱七、烦恼八、障碍九、愁苦十、待人十一、心境十二、行善十三、实行十四、省过十五、言行十六、学习十七、教育十八、快乐十九、幸福二十

陈柏达:净土风光(七)育

(一)生育莲花化生不受胎苦西方安乐世界,现在有一尊阿弥陀佛,如果众生,无论出家或在家,能正确地受持那一尊佛的名号,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来到他住的地方,使

陈柏达:净土风光(一)自序

陈柏达居士著自序曾经有一位教授告诉我:我教书又投资生意,事业顺利,经济情况相当不错,妻子健美贤慧,孩子又很聪明,考试成绩非常优异。我好像是应有尽有了!我问他:您有没有想到生死和归宿的问题?他回答:这个

陈柏达:净土风光(五)住

(一)土地1、琉璃为地,七宝为界(无量妙宝,相间为地)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 《阿弥陀经》。极乐世界通常是琉璃地上,间以黄金,然而,也可说是众宝所成,不一定限于某一种宝。《弥陀疏钞》第三卷。由于极乐世

陈柏达:净土风光(四)衣

(一)庄严妙衣,随念而至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穿著,则美妙庄严的衣服随念而至。《无量寿经》的上卷。不必上街购买。(二)自然在身,不假裁制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缝。《无量寿经》的上卷。不需钮扣。省去做

陈柏达:净土风光(六)行

(一)饭后经行,逍遥安适饭食(以后,便徜徉自在地)经行。《阿弥陀经》。不同于世人吃饱饭后,不是为世俗杂务奔波劳碌,就是昏睡床上浪费光阴。(二)神通自在,遍游十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时常在清早时,每人都用衣

陈柏达:净土风光(八)乐

(一)音乐1、极乐净土常奏妙乐彼佛国土,时常发出美妙的天乐。《阿弥陀经》。美妙的天乐,不鼓自鸣,所以能时常听闻。世俗的音乐,总需要人演奏,所以常会间歇。再者,世俗的音乐没有法音耐听,听多了,便会厌腻,

陈柏达:净土风光(九)西游记胜

(一)净土胜境就在堂西石晋的时候,有一位姓张名抗的翰林学士,念了十万遍大悲咒,求生西方净土。有一天,他因病卧在床上,只持诵佛号。他忽然告诉家人说:西方净土只在堂屋的西边!阿弥陀佛坐在莲花上,翁儿在莲花

陈柏达:净土风光(十)结语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一些重点和轮廓而已,极乐世界的殊胜和庄严,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所以,《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十方恒河沙数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极乐净土有这么

陈柏达:净土风光(十一)理想与现实

儒家以大同世界为理想的社会形态,殊不知大同世界虽然良善美好,却未尽善尽美。大同世界虽然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是毕竟还有夭折、失偶、衰老、丧子、残废和疾病的现象,这就是佛经所说的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陈柏达:从律宗入净土

元照律师 回修净土生弘律范 死归安养宋朝的元照律师,字湛然,俗姓唐,是余杭人。他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精研戒律,后来又跟随神悟谦法师,学习天台教观,谦法师勉励他以探究和明白妙法莲华经为本务。他又向广慈

陈柏达:从性相入净土

博通性相 摄禅归净清朝的际醒大师,字彻悟,号讷堂,是莲宗第十一代祖师。他俗姓马,是京东丰润县人,幼时博通经史,二十二岁因为生了一场病,有所体悟而发心出家。出家后到处听讲,通达性宗和相宗,尤其对于法华三

陈柏达:从儒学归净土

第六十五章 从儒学归净土感念无常 弃儒归佛?气绝复名标莲台?施彦士先生是江苏省崇明县人。?他幼年饱读诗书,长大后以教书为业。他二十七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差一点死去,断气了一日一夜,忽然又醒了。他告诉家

陈柏达:从仙道入净土

尽弃玄功 回归念佛清朝有一位居士,名范元礼,字用和,是钱塘地方的人,他从小就学习儒家的经典,而且身体力行。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顺。当他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曾经割取臂肉和著药物来治好他父母的病。当他正年壮时,

陈柏达:从基督入净土

信奉基督 改修净土预知时至 现瑞感人杨妈妈是贵州三穗县人。她从小就成为镇远杨家童的寄养媳妇。十七岁时,与杨维新先生结婚。十九岁时,因为难产,非常痛苦而昏迷,梦见:自己跪在佛前,祈求生下贵子。承蒙白衣观

陈柏达:从经教入净土

研究教典 归宗净土方妙修女士是浙江省海盐县人。她从小就悟到体性本空,所以矢志守贞,吃素念佛,有出尘的想法。父亲营业亏本,她把所有的首饰、珠宝全部拿出来抵偿负债。母亲生了膈噎病,她很细心的照料,衣不解带

陈柏达:众圣同劝

第七十六章 众圣同劝?文殊菩萨 劝法照师?大历二年,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住在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有一天,他在斋堂粥钵中,看见五色祥云,云内显现山寺,寺的东北方有山,山下有溪涧,溪涧的北边有石门,门内有

陈柏达:从天台入净土

第七十四章 从天台入净土一代宗师 念化生西?隋朝的智顗大师,字德安,俗姓陈,是颍川人。后人尊称他天台大师或智者大师。他母亲怀孕时,梦见五彩的香烟萦绕怀抱。他诞生时红光耸霄,邻居们见了以为失火。家人本来

陈柏达:从圆教归净土

第七十章 从圆教归净土?妙文法师 从圆入净?元朝的妙文法师,俗姓孙,是蔚州人。?他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到了北京,追随大德明公师父,学习圆顿的教法。后来居住在苏州的云泉寺,生活十分勤朴节俭,储藏寺里存了一

陈柏达:从阅藏入净土

第六十九章 从阅藏入净土?两阅大藏 常诵莲经?宋朝时,明州的塔山住了一位如监法师。他读过两次大藏经,时常背诵净土法门的经典,而且专心一志地念佛,昼夜不懈。?晚年,他居住在小寺庵,忽然示现疾病,请邻近寺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结语

第七十八章 结语(摘要)?念佛的感应事迹是中国及人类史上最大的奇迹,同时也是研究历史、民俗、文化和宗教的瑰宝。因其铁证如山,无论数量与种类的繁多,或内容的精彩,我们似乎都很难找到其他的事例能跟它比美。

陈柏达:疑谤转信

第七十七章 疑谤转信?爱好儒学 轻视佛法?因子妙喻 改谤为信?袁植丞居士,名励桢,法名智植,是江苏武进人。?他小时颇为孝顺友善,长大以后,喜欢儒家的生活方式,?认为佛是异端,微不足道。?他生活极为节俭

陈柏达:从神道入净土

第六十四章 从神道入净土拜关帝君 回修净土?吴辰泗先生,法名德畅,是福建省南安县人。?他家境贫穷,小时父亲就过世了,因此随他哥哥到南洋去经商。他事奉母亲非常孝顺,每两年一定要回国探望老人家。后来他接母

陈柏达:舍天界入净土

第六十三章 舍天界入净土?天迎拒去 愿归安养?慧光大师是南朝时齐国人,住在洛阳。他曾经撰述华严、涅槃、十地等经的注解,诠释的非常好。有一次,他生了病,看见天界的大众来迎接他,慧光说:我的本愿是想到西方

陈柏达:殊胜的往生咒

第六十一章 殊胜的往生咒异香终日 子梦佛光预知时至 微笑往生宋朝的阎邦荣,是池州青阳人。他中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持净土法门,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荤,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

陈柏达:正助合修

第五十九章 正助合修随喜布施 回向西方民国时代有一位张伯祥先生,在青岛市开设祥瑞行印刷厂、青济橡胶厂,由于设备完善,生意蒸蒸日上,家财万贯。晚年,因为时局影响而受刺激,潜心学佛。有一次,他跟湛山寺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