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青石唐代以后,翻译佛经的工作基本停止。但《金刚经》却以注疏、释论的形式,持续影响着中国文化。不知不觉间,《金刚经》已经褪去了印度文化的繁杂琐碎,甚至超越了宗教的神秘玄虚,成为中国文化中安身立命的人生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四章 跨鹤出银笼《宝藏论》云:夫离者无身,微者无心。无身故大身,无心故大心。大心故,则智周万物;大身故,则应备无穷。修证佛法最主要是如何能做到离,这个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二十三句,二十三句是接着前面「忠主,孝亲」下来的。【敬兄。】『敬兄』这一句,「敬兄」就是尊敬兄长,这是一种悌道。《弟子
◎ 济 群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那我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 从《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
大家早安。我们昨天谈到父子有亲的这个部分。我们复习一下。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思考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能否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活出人生的价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为人父母对于整个家庭的心态。第一个,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的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要能够抵挡的了,那其实要防微杜渐。所以像「色」的诱惑,《弟子规》当中就有很多经句,让孩子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够跨过去,能够不被迷惑,包含「德有伤,贻亲羞」,
尊敬的诸位朋友,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孝悌对家庭的重要性,夫子也非常重视孝悌的教学,所以夫子对於古圣先王,以至於学生尽的孝心都非常的推崇。在《中庸》当中夫子讲,「舜其大孝也与」,舜的孝达到了极处,因为这
诸位朋友,下午好。上一节课跟大家提到那个大学女生找她父亲一起来听课,其实她的父亲在上完课以後,也很明白他女儿的那分用心、那分孝心。当人的心感受到彼此那分关爱,那分诚心的时候,人的心就会变得很柔软、很真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 参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
问:《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元音老人答:只是无相,不是无说,不是无闻,一切没有就落断灭空了。常住真心无相,犹如虚空一样。因空故,一切东西都能容得下。法身犹如虚空,但不能住在空相上,一住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元音老人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
禅 觉《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十四、序文选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序佛法流传世间二千五百多年,或渐或顿,或显或密,以无量法门引导众生,就路还家,同证菩提;其中净土念佛法门,更是下手简易契理契机的殊胜法门,所以历来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
【01】 人真的要自己争气。一旦做出成绩来,那么全世界都将和颜悦色。事情都是有正反面的,只要摆正心态。 人生中没有朋友,会孤单;没有敌人,会失败;因为朋友是用来依赖的,敌人是用来激发自己潜能的。没
管子的智慧,是百家智慧的起点。《管子》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共86篇,今存76篇。《管子》一书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内容庞杂。学习《管子》,是学习其他典籍的基础。学《论语》
十四、书信集续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复南京某居士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答青岛金慨夫居士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答辽宁宋世春居士答讷河郭元禄居士答李开宇居士答觉融法师答乘一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在周人看来,乾是始阳,是至阳,是第一阳,代表着进取创造的力量,所以放在首位。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子夏传》把这四个字概括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
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想,曹操曾盛赞《孙子兵法》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矣!《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代进取、创造的力量。可以说是《易经》中最重要的一卦。乾卦六爻皆阳,好似六条巨龙,代表着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读懂了乾卦,就读懂了人生。1潜龙,勿用。潜龙,就是潜伏在深水
《道德经》智慧包罗万象,随手摘录,都是至理。今天只说说当中的一段话,七种智慧,足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
01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最后,佛再次强调持诵此经、为人演说的福报,胜过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再次破微尘、世界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对此经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种归结,如《金刚经六祖口诀》把全经宗旨归纳为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我总结为:般若方便不二为宗,实相为体,无相为相,无住为用。依藏传佛教见、行、果的教法系统,此经的宗要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捷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数十年扎实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话语都能带
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古人对母亲的情感,大部分都浓缩在诗词中,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欣赏这些写给母亲的诗词,感恩母亲。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各自就座以后,就要
所谓的度,也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什么,或者说像轮渡那样用船把你渡到对岸去,无非是引导众生如实认识自己本来的实相,依法修行,自臻解脱。所以,菩萨也没有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度众生,或者叫自性自度。认为自己是菩萨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佛解释了:发心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教的《金刚经》正好约五千字,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过去不仅很多佛教徒读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