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佛国品第一(4)
2024-11-26 13:08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这时候就有疑惑了,他想,菩萨如果心净其佛土就净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修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心不能说不清净,但是他所在的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么不清净呢?他心里这样想,口里没有说。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佛有他心通,知道他在想什么,便主动诘问舍利弗:日月难道不净吗?但是盲人不见其光明。答言:是盲人无眼,不是日月没有光明。佛言:是众生的恶业罪障遮蔽了本来清净的天眼、慧眼和法眼,所以不能看见我净土的清净,就像盲人不见日月,这不是我释迦牟尼佛的过错。舍利弗只是个断三界烦恼的阿罗汉,只得天眼、慧眼,未得法眼,所以也不能见释迦佛土的清净。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这个螺髻梵王,据《华严经》等说,应是个八地以上的菩萨,果位高于舍利弗等阿罗汉,所以能见释迦佛净土。螺髻,是说他头上挽海螺形发髻。据一行的《大日经疏》讲,密法比释迦佛创立佛教要早,是毗卢遮那佛传给螺髻大梵天王,螺髻大梵天王传给诸仙。所以道教、印度教里面都有与佛教密法相近甚至相同的密法,如六字大明咒,在佛教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有考古发现为证。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舍利弗只见此土秽恶充满,螺髻梵王批评他心有高下,不能依佛法智慧普观一切法法性平等,一切众生平等,只见人空而不见法空,所以只见此土秽恶充满。若深心清净,依佛法的法空慧,则能见此释迦牟尼佛土的清净。仁者,是对人的尊称。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这时释迦佛以足指按地加持,即时娑婆世界即现为百千珍宝装饰的庄严净土,犹如他方世界宝庄严佛的无量功德宝庄严净土。百千珍宝,指当时印度价格最高最稀罕的各种宝石,乃世间最贵重的物品,比喻清净美好。一切大众叹未曾有,皆自见坐宝莲花座,这宝莲花应是本来具有,因众生心不净故不得见。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佛问舍利弗:你看见我这佛土庄严清净了吗?回答说都看见了,这真是从未见未闻啊。唯,是语气词,相当于啊、哦。然:是这样。佛说:我自己的净土本来是这样,经常是这样。《法华经》里面讲,即使将来火灾把这个世界烧成灰,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仍然是那样,一点也不变,只为度下劣众生,所以众生眼里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充满种种秽恶不净。佛比喻说,就像欲界天人进食的器具,是宝石做成的,但同一器具当中盛的同样的饭,各个天人享用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都不一样。欲界六天中,第三层焰摩天以下是有贫富之别的,有的天人在人间修的布施多一些就富有一些,有的就穷一些,吃的东西也不一样,而宝器里面的饭食实际上是一样的。

释迦牟尼佛以足指按地所显现的庄严净土,叫做自受用净土,即只有佛自己受用,自己看见,别人是看不见也不得受用的,完全是个体的经验世界、主观世界。佛还有他受用净土,也极其广大庄严,是十地菩萨可以看见、可以受用的,十地以下的菩萨及声闻、辟支佛、凡夫众生都看不见,不得受用,是因为心不清净,未能完全与实相相应。只有心完全清净了,才会见到佛他受用净土的功德庄严。众生所受用的世界,都只是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现的经验世界,但众生却误认为是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其实并不客观,不离主观的心识,随心识不同而所现经验世界也会不同,如常人见为美好的花鸟,在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眼里,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佛经中常以一水四见及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之喻来揭示这一道理。勘破了这一现象,就解开了宇宙之谜。但除佛法之外的古今各家哲学、现代科学,都未能觉悟这一点。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五百长者子见佛所现庄严净土,当即大悟,都得了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应该是七地以上,他们原来应已都是地上菩萨。八万四千人发无上菩提心,证入大乘初发心住。

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

佛以神力加持的时候是这样,把神力收摄以后,这个世界仍旧恢复原来的样子。众生业障所限,不可能恒久见佛的净土,只能因佛加持力而暂时看见。佛菩萨加持所现境界一般都是这样。神足,为神足通之略,又作神变通,六通之一。

求声闻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爱乐声闻乘法,求自己解脱的三万二千人、天人,了悟一切有为法皆悉无常,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就是初次见道,证须陀洹向。这个法眼净严格讲,应该叫做慧眼净,就是能够亲眼见诸法空相、诸法无我,亲见法性,这种眼叫做慧眼。法眼,在大乘法里指能见诸法差别相的眼,乃地上菩萨所得。

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当时跟着佛的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即断尽一切烦恼,不被虚妄的诸法所惑所缚,不受由虚妄认知所得的诸乐,证得阿罗汉果,享受涅槃乐。漏尽,即烦恼断尽,漏,为烦恼异称之一,有心灵漏洞及生命能量泄露之意。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佛国品第一(4)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End

两个字就能概括佛所说的一切法

虚云法师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

怎样理解佛法所说的精进?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悠游南京栖霞山 古都的佛国圣地

晨光中,栖霞寺山门前香客纷至。信徒点燃檀香、四面祭拜,虔诚祈祷、祈求来世今生富贵平安。香烟袅袅、直升西庭,佛闻欢喜;古木参天、远山肃穆,佛法庄严。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初为木塔,后

佛法所说“精进”是什么?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1)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1)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释品名题,略明三义:一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二正释品名,三略分章段。第一, 说明各品为何长短不齐在解释之前,需要说明的,今此论文,凡有十品,每品五偈,照此

刘常净:百论释义 破常品第九

百论释义破常品第九此论七品破法,叙其来意有以下几点,一者前六品破无常法完毕,此品破于常法,明常与无常诸法皆无实体,显一切法空。二者若约总别来说,《一》、《异》两品总破常与无常,大有是常法,瓶等是无常,

刘常净: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2)

百论释义舍罪福品第一(2)乙二 破外吉义外曰:汝经有过,初不吉故――修妒路破舍吉义,就是舍罪。罪恶总说有两种:一是旧有的罪恶,如前所说,杀盗邪淫等十恶,自古已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人作了都会被认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会解)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一 韶州刺史请大师说法[经文]时,大师⑴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四 五祖命门人作偈[经文]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三

自序品第一之三七 三更密授衣法[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星云大师译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自序品第一之五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般若品第二之三无念[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