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妙法莲华经》2024-10-05 07:59
◎大 安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佛陀晚年所说大乘经典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本于经于西北印度结集,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后,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 (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
一乘了义:人人皆可成佛
《妙法莲华经》现行流通本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
异译本现存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鸠摩罗什译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其《普门品》中无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于高昌所得《提婆达多品》、隋阇那崛多于益州译出的《普门品偈》与玄奘所译《药王菩萨咒》一起编入,构成现行流通本七卷二十八品的内容。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槃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如果说《华严》为全圆的话,那《法华》是纯圆。在法华会上,和盘托出诸佛如来示现世间作佛的本怀,这个本怀唯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那就非常不简单了!诸佛如来来我们这个世间的唯一目的是出世本怀,一大事因缘:一是一乘法,佛要说的是一乘法,说二乘、说三乘乃至说五乘是方便说;大是众生本具的正因佛性;事是佛来世间要让众生出火宅、成就佛道的这桩大佛事;因是众生本具成佛的正因;缘是要靠佛菩萨和诸善知识来开导、诱引作为缘;佛的知就是佛的一切种智,佛的见五眼圆明,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来这个世间唯一的目的是要让一切众生成佛的。佛的知见不是世间的知见,他是指向出世间的,世间的众生知见都是颠倒的,都是无明的。从这个来看《华严经》是最初三七日所说的,《法华经》是最后八年说的,一个是开始宣说,一个最后而说,这两部经一以贯之的都是为这一大事因缘故来施设教法的。
法华七喻 开权显实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法华经》的义理深固幽远,属于大乘圆顿的教理。这个实相印唯佛与佛方能究尽,要为五浊恶世的众生来宣说,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佛就用种种的譬喻、言辞、方便来宣说。《法华经》就有七个著名的譬喻,来从各方面阐释佛的本怀、一乘法的境界和义理,被称为法华七喻。
火宅喻
出自《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说一位老者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众孩子的故事。老者就是譬喻佛陀,众孩子就是譬喻三界苦海的众生;火喻是世间的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短暂快乐而留恋不愿出离。
穷子喻
出自《法华经》第四品信解品,说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老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道那其实就是自己的家。老者派人请穷孩子来家里打杂做事,便其逐渐领悟自己就是老者的孩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穷子譬喻声闻众生,老者譬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指四大声闻)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穷子带入大乘境界。
药草喻
出自《法华经》第五品药草喻品,把众生譬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法雨普施无差别,雨水落到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三草二木譬喻受佛陀讲法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譬喻佛陀,大雨譬喻佛所说无二无别、究竟圆满的一乘教法(成佛的方法)。
化城喻
出自《法华经》第七品化城喻品,化城就是二乘的境界,宝所是大乘的果实。五浊恶世的众生,根机陋劣、脚力怯弱,直接指向五百由旬成佛的宝所,他信心不够、意志力不强。所以佛为了让他们不退转,就在三百由旬的中途变化了一座城,让他先到化城,歇歇脚、增长信心、脚力上来了,再跟他说宝所在前面,他就可以入到五百由旬的宝所,指回小向大,自利过后要学会利他,继续赶路趋向大乘的菩萨道,直至成佛。
衣珠喻
出自《法华经》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讲穷困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而这个愚夫因醉酒不知自身有宝珠,还到处奔波谋生。愚夫比喻声闻和缘觉,朋友比喻佛陀,愚夫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众生为小乘小果,甚至为世俗事务衣食忙碌奔波,却不知自己身上的衣服里面有佛陀赠予的宝珠。这个譬喻表明佛性常住。
髻珠喻
出自《法华经》第十四品安乐行品,髻珠就是用转轮圣王宝髻里面的一颗摩尼宝珠来譬喻。这个珠表明无上的一乘的佛法,转轮圣王不到关键时刻,没有大事因缘,不可能把这个作为赏赐的礼品的。只有特殊因缘,才会把这个髻中的宝珠拿出来,赐给有功之臣。《法华经》的一乘妙法,就是这个宝珠,髻珠喻。
医子喻
出自《法华经》第十六品寿量品,医就是大医王,代表佛,子代表众生。这个医有很多的子女,这个大医王可以炮制种种良药,对治他诸子的种种的疾病。但是他众多的儿子们,有的善根深厚,服这个药,身体康健;有的不服这个药。这个医生就设一个方便,说:我要到其它国家去了,我已经炮制了这些药放在这里,你们一旦生病了赶紧取用。然后走了不久,派一个使者来报告:你的父亲在国外去世了。这些子女们一听自己的父亲去世了,很悲痛,觉得无依无靠了。这种悲痛之余,才想到父亲留下了药,这时候才知道父亲的药多么珍贵,色味功能俱全,开始服药,一服药病就好了,病一好父亲又回来了,父子相见。
医代表佛,子代表我们这些众生,到国外报告已经去世了代表佛涅槃。所以佛涅槃是为度化众生的方便而施设的,实则佛的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现在仍然还在灵鹫山。
法华之秘髓:指归净土
净土念佛法门备具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对于《妙法莲华经》的殊胜功德,《印光法师文钞》中说:
法华一经,义理宏深,功德广大。开权显实,授声闻成佛之记。而散心念佛,及举手低头之善,亦作未来成佛之因。开迹显本,示如来寿量无边,而本地眷属,及大士利生妙用,亦得迹本彻底全彰。普令一切众生,同知永劫轮回之幻苦,本具佛性之真心。从兹上慕诸圣,下重己灵,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期永离五浊,速证无生,如药王本事品所明。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九界众生之善导,其为利益,非佛莫知。
法华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者,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本有佛性,业已迷失,应以戒定慧修持,反其本有。但众生根机不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法门,修持不易,众生未易担荷。所以又特开一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至简至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盖念佛一法,亦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一切法门之归宿。
摘自《东林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