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成实宗的宗祖是谁
2025-03-23 10:19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教义,继而研习大小诸部,乃撰述成实论,批判有部理论,未久即震撼摩揭陀国,王誉称为‘像教大宗’。其后于印度之弘布情形不详。

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公元三、四世纪间印度佛学思想家,意译师子铠、师子胄,为《成实论》的作者。生于中天竺婆罗门族。幼时神悟秀俊,曾入数论派之门研习。除通吠陀外,亦精阴阳、奇术。后对数论有所不满,便脱离数论派,从萨婆多部沙门鸠摩罗驮出家。鸠摩罗驮甚加器重,授以迦旃延之《发智论》。跋摩遂潜心研习,功不逾月便通其文义。然觉其论旨卑浅,非佛化之本源,遂潜心修习三藏。

时摩诃僧祇部有一僧驻锡巴连弗,遵奉大乘。师乃前往师事之。深究幽旨数年,于是博引百家众流之谈,以检经奥通塞之辩,淘汰五部,商略异端,考核迦旃延,斥其偏谬,作《成实论》二十卷,计二〇二品。此论随即在佛学界广为流行,师乃名震摩揭陀国。又,师尝奉摩揭陀国王之命,论破胜论外道,而被奉为国师,独步当时。

从传说的时代来说,诃黎跋摩还不能是鸠摩罗陀及门弟子,如说是经部譬喻系的学者,就差不多了。从西方传来中国的传说,每以思想的承受为及门弟子;古代的传说,是不能过于拘泥的。窥基说︰‘成实论师名师子胄,本于数论法中出家。’这并无古代的传说为据,也与《传》说的‘跋摩抽簪之始,即受道吾党’(说一切有部)不合。这不过因论义的部分相合,而作出这样的推论。玄奘门下,惯常作此等说,如说清辩(Bhavya)‘外示僧佉之服’。

End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成实宗

成实宗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在本经所举十宗之中,首先是成实宗。成实宗是以研习和弘扬《成实论》而立名的,学者称为成实师。《成实论》的作者是印度的诃梨跋摩,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

成实宗:为何成实论

成实论是一本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实即成就四谛之意。为反对小乘说一切有部“诸法实有”理论,提倡“人法二空”,弘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相传诃梨跋

成实宗: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玄义》是隋释吉藏撰佛学著作,一卷(或二卷),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四月,是他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而作。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

成实宗:大乘论的历史

大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相对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都称为大乘论。大乘论是大乘佛学发展到龙树时代(约2~3世纪)才

成实宗的立义

今就毗昙与成实立义之异处略作比较,以知此宗立义之大要:(一)毗昙主张三世实有;成实则主张过(去)未(来)无体,惟现在刹那之法有因缘生之体用。(二)毗昙主张法体实有;成实则主张法体中道,谓现在法系因缘所

成实宗的宗祖是谁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

成实宗:什么是五趣

五趣:梵语pan~ca gatayah!,巴利语pan~ca gatiyo。五种所趣之意。又作五道、五恶趣、五有。有情所趣之处有五种分别,即:(一)地狱,梵语naraka,音译那落迦。(二)鬼,梵语

成实宗历史发展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成实宗。以传习、弘扬《成实论》而得名。其学者称成实师。从南北朝到唐初的250年间,弘传的范围遍于长安、寿春、彭城、建业、洛阳、邺都、平城、荆州、广州、益州、渤海、苏州等地。成实学派弘

成实宗是什么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

成实宗的要旨

在诃梨跋摩之世,有关五聚、四谛等之论说极为纷歧,故诃梨跋摩着成实论以评破各种异论。其所评破之异论,概括之,有:二世有无论、一切有无论、中阴有无论、四谛次第得一时得论、罗汉有退无退论、心心所相应不相应论

成实宗的发端

姚秦弘始十四年(412),鸠摩罗什汉译此论,并与门人僧睿等讲述之,昙影整理诸品,分立五聚,僧导制作成实论义疏,道亮则撰有成实论疏八卷。僧导涉迹南地,住于寿春东山寺(导公寺),大张讲席,讲述三论、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