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成实宗:为何成实论
2025-03-23 10:03

成实论是一本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实即成就四谛之意。为反对小乘说一切有部“诸法实有”理论,提倡“人法二空”,弘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相传诃梨跋摩为说一切有部著名论师鸠摩罗多(童受)弟子,初信其师学说,后来觉得这些没有摆脱《大毗婆沙论》的束缚,拘泥于名相,烦琐支离,乃自穷三藏,以探教说之本源。后到华氏城,随多闻部学习,接触到大乘思想,又泛览九经,评量五部(律),旁究异说,考核诸论,因而著作此论。

此论译出后,罗什弟子昙影见其结构松散,篇章不分,大段难明,于是按照文义,区分为五聚(即五部分),二百零二品。“发聚”为序说,主要泛论佛法僧三宝、造论缘由、论门种类、四谛大要及对各家十种重要异说的批判等。其余四聚为本论,详说四谛之义。其中“苦谛聚”论说色论、识论、想论、受论、行论等五阴之事;“集谛聚”于业论中详述善恶诸业,在烦恼论中,详论断惑之事;“灭谛聚”详说断灭假名心、实法心、空心等“三心”;“道谛聚”以八正道为道谛法,分别正定、正智等等。

整个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说一切有部“我空法有”之说,提出“人法二空”的思想。认为法无实体,只有假名。就连四大及其构成的色法也都是假名。因而主张不仅要破除人我,灭“假名心”,而且假法、实法,一律要破,这就是法无我,“灭法心”。最后连剩下的空心也要破,即“灭空心”。这已超出说一切有部之说,接近于大乘“空亦复空”的思想。但它仅将最后的灭空心分为两种,即证涅盘和入灭尽定,说明其学说尚未摆脱小乘的局限,与大乘所主张的无住涅盘说相差甚远。《成实论》的“三心说”是后来大乘瑜伽行派“三性说”的渊源。

见于僧传记载的,主要有南朝宋时僧导《成实义疏》、道亮《成实义疏》;北魏昙度《成实大义疏》;梁智藏《成实义疏》(或云即《大义记》)、慧琰《成实玄义》;陈宝琼《成实玄义》及《成实文疏》、洪偃《成实疏》;陈智脱《成实疏》、慧影《成实义章》、明彦《成实疏》;唐新罗元晓(一说元瑜)《成实疏》,百济道藏《成实疏》,怀素《成实义章》。此外,著作时代不明的尚有宗法师《成实玄记》及《成实论义章》、聪法师《成实论章》、法法师和嵩法师的《成实论疏》等。由于唐以后此论无人研习,以上注疏均已佚失;但在安澄的《中观论疏记》中,尚可见共引用僧导、智藏、聪法师、宗法师、法法师、嵩法师等人疏记中的一些内容。

End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成实宗

成实宗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在本经所举十宗之中,首先是成实宗。成实宗是以研习和弘扬《成实论》而立名的,学者称为成实师。《成实论》的作者是印度的诃梨跋摩,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

成实宗:为何成实论

成实论是一本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实即成就四谛之意。为反对小乘说一切有部“诸法实有”理论,提倡“人法二空”,弘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相传诃梨跋

成实宗: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玄义》是隋释吉藏撰佛学著作,一卷(或二卷),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四月,是他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而作。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

成实宗:大乘论的历史

大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相对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都称为大乘论。大乘论是大乘佛学发展到龙树时代(约2~3世纪)才

成实宗的立义

今就毗昙与成实立义之异处略作比较,以知此宗立义之大要:(一)毗昙主张三世实有;成实则主张过(去)未(来)无体,惟现在刹那之法有因缘生之体用。(二)毗昙主张法体实有;成实则主张法体中道,谓现在法系因缘所

成实宗的宗祖是谁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

成实宗:什么是五趣

五趣:梵语pan~ca gatayah!,巴利语pan~ca gatiyo。五种所趣之意。又作五道、五恶趣、五有。有情所趣之处有五种分别,即:(一)地狱,梵语naraka,音译那落迦。(二)鬼,梵语

成实宗历史发展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成实宗。以传习、弘扬《成实论》而得名。其学者称成实师。从南北朝到唐初的250年间,弘传的范围遍于长安、寿春、彭城、建业、洛阳、邺都、平城、荆州、广州、益州、渤海、苏州等地。成实学派弘

成实宗是什么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

成实宗的要旨

在诃梨跋摩之世,有关五聚、四谛等之论说极为纷歧,故诃梨跋摩着成实论以评破各种异论。其所评破之异论,概括之,有:二世有无论、一切有无论、中阴有无论、四谛次第得一时得论、罗汉有退无退论、心心所相应不相应论

成实宗的发端

姚秦弘始十四年(412),鸠摩罗什汉译此论,并与门人僧睿等讲述之,昙影整理诸品,分立五聚,僧导制作成实论义疏,道亮则撰有成实论疏八卷。僧导涉迹南地,住于寿春东山寺(导公寺),大张讲席,讲述三论、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