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九节 话头
2025-01-29 10:23

第二十九节 话 头

永觉曰:『有人谓:参禅须是参无义句。不可参有义句。从有义句入者,多落半途。从无义句入者始可到家。其实不然。「参禅不管有义句无义句,贵在我不在义路上着倒而已。」如「灵光独露,迥脱根尘。」此百丈有义句也。汝能识得「独露」的否?汝才要识得,早落根尘了也。如「光明寂照徧河沙。」此张拙有义句也。汝能识「徧河沙」的否?汝才要识得,早被云遮了也。最前多是有义句,稍後多是无义句。「方便各异,实无优劣。」「学人参看,须是深求其实。深求其实,则不管有义无义,毕竟卜度他不得。卜度他不得,则疑情自发。疑情既发,则昏散自除。昏散既除,则根尘自落。根尘既落,则灵光自露。灵光既露,则回视有义句无义句,皆如炎天破絮矣!」』

三峰藏曰:『所谓话头者,果何物耶?即千经万论中谈空谈有,以至中道极则,去不得的顶尖是也。即如一大藏教,只在当人初开口处,乍起念处,凡夫之人,便落有念无念。(落凡坑。)圣教之人,便落是理非理。(落圣坑。)不知才一开口,便落凡圣二粪坑中。不开口亦落二粪坑中。了无出头时节。是故教人看个话头。如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马祖拈起餬饼曰:甚么?首山呈拳曰:唤作拳则触,不唤作拳则背。岂都不是教家极则去不得处?皆是如来禅结顶去不得处?纵饶三世诸佛,有口只好挂在壁上。我现在拈出个竹篦问你,唤着竹篦则触,此是落凡见故。不唤作竹篦则背,此是落圣见故。除却凡圣二见,你向那裏安身立命?只这一问,便收尽世出世间一切有言无言等语,故谓之话头。盖话头一句,绝理绝事,绝圣绝凡,绝生绝灭,绝心意识,绝色声香味触法。於话头上既都无渗漏,便如木石,如银山,如铁壁。则心意识无从领纳。既领不得,纳不入,则意念无从而起。妄念不起,则心路不行。心路不行,则六识无从辨别,七识无从执认,八识无得而含藏留种,为将来之业识矣!「或有师者道眼不明,妄教人看话头,要将谁字与本性合。本来面目与妙心合,即心即佛与有心合,非心非佛与无心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与非有非无合。狗子佛性有,狗子佛性无,与即有即无合。於一切话头上生出计较,不知动便落在四句,开却魔外门户。无事生事。遂致着色相,容领纳,起想念,辟行途,落分明,而魔外得其便矣。」但能空尽心识,把住话头,不妄生异见,一往直参,任也天崩地裂,只恁麽参去,自然魔外永绝。』

《宗范》载:『禅流无不参一个话头为入门。话头不同,以悟为则。但激发疑情起处,便是得力话头。』天奇瑞单令人参『谁』字,以其切於实用。如行的是『谁?』坐的是『谁?』语的默的是『谁?』闻见嗅触,一一复各是『谁?』这要悟的又复是『谁?』处处追着,念念提撕。忽然磕着,便尔瞥地。近时禅者多以念佛的是『谁』为话头。由文字而机用,由机用而话头。此门一开,万古不易。以今时人根论,鄙见总觉以『无梦无想,主人公毕竟在甚麽处安身立命?』一个话头为最妥善。所云:明了了,孤历历,圆陀陀,光闪闪等光影,全粘贴不上,断不能认昭昭灵灵,亦不敢认此闷绝无知之昏住为是。两头截定,既易起疑,参情结秀,只眼进开,自有推门落臼时节。至参究之法,须将无梦想话头先行划分清楚。我醒时明了意识现前流露,可仗此明了搪抵。睡着时全体昏闷,绝无纤觉,竟与世间顽空不殊,一毫作不得主。我这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不得向无事甲裏躲根。不得认此迷闷的顽空便是。不得作血脉不断,所以能觉,强为消通。不得谓:了无气息,却好全体独露,穿凿不得。不得举手下喝,将醒时知觉运动抵挡。不得道:这裏谁求相见,却正好扫除悟迹为极则。既一切不得。当此时,我这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愈无理会,愈要搜求。竖起脊梁,卓起眉毛,反覆推寻,工夫紧密,刻不放松,便有打成一片光景,或因此豁然入定。人法双忘。(若不识本心,躭此定境,误为真实,即入歧途。此点《楞严经》说得清楚,不可不知。)然参看话头,不贵长时定境,但可谓之善境界,定起後,即便如前抖擞精神,进入话头,以期发悟为了当。或因此话头,并归一念,外不知境界,内不知身心。仅只一个话头,耿耿孤悬,亦不得认此一念为是,此因心光逼紧所现,非本心也。本先师亦云:诸人眠熟,不知一切,若道:那时有本来性,又不知一切,与死无异。若道:那时无本来性,睡眠忽醒,觉知如故。还会麽?不知与死无异。眼开觉知如故。如是时,是个什么?若不会,各各体究。(解脱长者曰:永觉曰:有人说:睡着一醒,无有妄想时。这个就是六祖所说: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愚谓:睡起无想,或落无记,则全体无明也。可谓:本来面目乎?教中有五无心位,(睡眼,闷绝,无想天,无心定,灭尽定。)皆无善恶二念,可谓本来面目乎?至明上座当请法之际,非无记也。当返照之际,又非无记也。既非无记,则离善恶二念,非本来面目而何?永觉此语,与此处所说,不是相背,而是相成。盖醒来无念,必须非无记,能返照,方始相近,会麽?)私谓:参话头之弊。歧路有二:(一)说道理。(二)认光影。如参无梦想公案时,忽然心中谓:要参究,不过令断妄念,别无奇特。又谓:既无梦想,那得主人公?更以为虽所参在无梦想,而实不在此开悟之类。各各游思,未能悉举,此皆落说道理一边。次则既无梦想,谁求相见?或谓:心本不动,则梦与无梦不二。或谓:梦与无梦皆幻,其非幻者是真。种种说心说性,总是说道理窠臼所收。都不知有悟门。或当参情紧急,忽觉得本心如红日当空,或如孤灯独照,或大弥虚空,或密入无间,或金光闪烁,或暗然空寂,或见大地平沉,或见佛菩萨像,或觉得本心非青黄,非大小,种种一切影事,认为本心,岂知皆是认光影边所致。亦复不是悟门,非本心也。绝此二途,死抱话头,不使有第二念分歧。一切时单提此『无梦想主人公』一句,结成疑团,打又打不破,舍又舍不得,正是得力时。切勿放松改辙,这便是跳金刚圈。钢墙铁壁,忽然[固-古 力]地一声,不觉死中得活,庆快平生!便能与从上佛祖把手并肩,同一鼻孔出气。(《宗范》云:由文字而机用,由机用而话头,此门一开,万古不易。)

虚云大师谓:近人参话头,都参念佛是谁。禅堂中每贴着照顾话头四字。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是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心,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念佛是谁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就成话尾了。再换句说法,则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念佛是谁?』最着重『谁』字。如穿衣吃饭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起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的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高峰云:『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於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是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这话头为止。又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所谓:看话头,即所谓:反闻闻自性。(不生不灭即是自性,反照不生不灭,即是反闻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无丝毫杂念。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反闻自性。但也不是叫你死闭眼睛或塞着耳朵,只是叫你不要生心去循声逐色而已。

钦山与岩头雪峰过江西,到一茶店吃茶次。山曰:『不会转身通气者,不得茶吃。』头曰:『若恁麽,我定不得茶吃。』峰曰:『某甲亦然。』山曰:『这两个老汉,话头也不识。』头曰:『甚处去也。』山曰:『布袋裏老鸦,虽活如死。』头退後曰:『看看。』山曰:『太岁公且置,存公作麽生。』峰以手画一圆相。山曰:『不得不问。』头呵呵曰:『太远生。』山曰:『有口不得茶吃。』

大慧曰: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与之撕捱。若弃了话头,别去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End

以妄制妄参话头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参话头——念佛是谁

妙祥法师对以前的人来讲,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对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开悟大德都从这开的悟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在继续讲「广行三教」这一句。安士先生在批注里面谈到广行儒释道三教之益,举出了三条利益,第一个是助扬王化,辅助国家

祸福无门 唯人自招

◎ 仁 者 世间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灾难,或运气不佳,就到处算命、改运、求神问卜,希望可以改变命运。也有人自认天生命运多舛,相信命运是前世注定,既然天生命不好,就认命而活;像这种宿命论者,对自己的未来

话头

◎ 体 光 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的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

除习气须参话头

◎ 憨 山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学人修行,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断。欲实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万

禅门—以无门为门

世界上,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门」,门里门外,门里的都是「一家人」,门外的称为「外人」。所谓「门」者,本来应该是通往目标的道路,例如:做事情找对了「门路」,就容易成功;但是世间上,有「门」就有内外、你我的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四巳二、四正断2 午一、结前显后如是于四念住串习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已能除遣粗粗颠倒者:此中麤麤,义

张西镇: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九、本经详说沙门法及沙门果。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沙门之法及沙门之果。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南阳忠国师问禅客:『从何方来?』客曰:『南方来。』阳曰:『南方有何知识?』曰:『知识颇多。』阳曰:『如何示人?』客曰:『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一、《华严经》《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文殊菩萨言:如来所悟,唯是一法。须弥偈赞品。功德慧菩萨言: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十定品:普贤菩萨言: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第二章 云何明心第十节 非心非佛西竺初祖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西竺三祖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西竺四祖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六祖告惠明大师曰:『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良久。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後来说法时,又曰:『若仅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心地观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四节 良久

第十四节 良久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百丈恒举世尊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法海大师问六祖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灵默大师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解脱长者:这个据坐,已有指示,惜灵默未悟耳。)灵默便行。头随後召曰:『阇黎。』灵默回首。头曰:『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节 圆裹十方

第二十节 圆裹十方《圆觉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

第三章 云何见性第十九节 眼 见《大涅槃经》略载:『佛告迦叶菩萨,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能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六节 透脱

第二十六节 透脱《楞伽经》:『佛告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又告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读者:有心量故者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二节 洞明廓彻

第二十二节 洞明廓彻《首楞严经》:『佛告富楼那。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四节 一色正位

第二十四节 一色正位维摩诘告弥勒菩萨言:『无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维摩诘告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众香国饭)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外道问迦叶尊者:『如何是我我。』(即我的真我。)尊者曰:『觅我者是汝我。』(觅汝真我的那个,是汝真我。)无业国师问马祖曰:『三乘等学,某初知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晓。』祖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节 本分

第三节 本分南阳忠国师将入涅槃。乃辞唐代宗,代宗问曰:『国师百年後所需何物?』国师曰:『与老僧作个无缝塔。』代宗曰:『请师塔样。』师良久!曰:『会麽?』代宗曰:『不会。』後来圆悟勤曰:『这些子最难参。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三节 现量

第二十三节 现量《华严经》:十定品:普贤菩萨言:『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无去无来,非先非後,甚深无底。(解脱长者:无空间,无时间,一切理量,俱不可得。)现量所得,(然而既非比量,亦非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伏牛为马祖驰书到南阳忠国师处,国师问:『马祖有何言句示人?』牛曰:『即心即佛。』师曰:『是什么话?』良久。再问:『更有什么言句?』牛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么交涉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么交涉《楞伽经》:佛告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施作。』又: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大涅槃经》载:『佛告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云何如法修行?修行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一节 应否道破

第七十一节 应否道破黄檗问百丈: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据坐。(或载:良久。)檗曰:後代儿孙,将何传授?(或载:不可教後人断绝去也。)丈曰: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圆悟勤曰:『说法者,无说无示。听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三节 圆相

第七十三节 圆相耽源小师见马祖画个圆相,就上拜立,祖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祖曰:吾不如汝。源无对。马祖令人送书到径山钦。书中作一圆相。钦发函於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忠国师曰:钦师犹破马师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二节 毒辣钳槌

第七十二节 毒辣钳槌神会童子参六祖,祖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祖以拄杖打三下,曰:吾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节 宗师接引

第七十节 宗师接引六祖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远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後,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九节 话头

第二十九节 话 头永觉曰:『有人谓:参禅须是参无义句。不可参有义句。从有义句入者,多落半途。从无义句入者始可到家。其实不然。「参禅不管有义句无义句,贵在我不在义路上着倒而已。」如「灵光独露,迥脱根尘。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华严经》:贤首菩萨曰:阿修罗中雨兵仗,催伏一切诸怨敌。郁单越中雨璎珞,亦雨无量上妙花。弗婆瞿耶二天下,悉雨种种庄严具。阎浮提雨清净水,微细悦泽常应时。长养众花及果药,成熟一切诸苗稼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第七节 无心无住六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异见王问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提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曰:『今现作用,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六节 无一法与人

第七十六节 无一法与人志诚大师问六祖: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僧问黄檗:学人不会,和尚如何指示?檗曰:『我无一物,从来不曾将一物与人,你无始以来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节 大事因缘

第九节 大事因缘《大般涅槃经》载:『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八节 触犯忌讳

第七十八节 触犯忌讳洞山五位颂: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僧问云居觉:如何是沙门所重?觉曰:心识不到处。寂音曰:洞山宗旨,语忌十成,不欲犯,犯则谓之触讳。如五位曰:但能不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第六节 真心妄心《宗镜录》载:《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一节 正法眼藏

第一章 总述第一节 正法眼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与大比丘八万人俱。尔时世尊从多宝塔入,塔下,大众围绕,飞行东方千百里程。有一国土,名大七宝震旦,此时世尊住东方,说示观世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七节 《宝镜三昧》

第七十七节 《宝镜三昧》《宝镜三昧》曰: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寂因《智证传》曰:离,南方之卦,火也,心之譬也。其爻六划,回互成五卦,重叠成三卦。如离卦之重形。第二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三节 有职务人用功法

第三十三节 有职务人用功法大慧示人曰:昼三夜三,孜孜矻矻,茶裏饭裏,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警觉的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中参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临济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麽生会?有问汾阳:如何是第一玄?曰:亲瞩饮光前。如何是第二玄?曰:离相绝言诠。如何是第三玄?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一节 参究

第三十一节 参究憨山曰: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摩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从教出。《楞伽经》云:宴坐山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