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
2025-01-29 11:23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

临济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麽生会?

有问汾阳:如何是第一玄?曰:亲瞩饮光前。如何是第二玄?曰:离相绝言诠。如何是第三玄?曰:明镜照无偏。如何是第一要?阳曰:言中无巧妙。如何是第二要?曰:千圣入玄奥。如何是第三要?曰:四句百非外,尽踏寒山道。颂曰:第一玄,照用一时全,七星光灿烂,万里绝尘烟。第二玄,鈎锥利更尖,拟议穿鳃过,裂面倚双肩。第三玄,妙用具方圆,随机明理事,万法体中全。第一要,根境俱忘绝朕兆,山崩海竭漉飘尘,荡尽乾坤始为妙。第二要,鈎锥察辨呈巧妙,纵去夺来掣电机,透盒七星光晃耀。第三要,不用鈎锥并下钓,临机一曲楚歌声,闻者悉皆忘返照。

汾阳因采菊示众曰:金花布地,玉蕊承天,杲日当空,乾坤朗耀。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不伤物义,道将一句来!还有道得的麽?若道不得,眼中有屑,直须出却始得。所以风穴曰: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怗。于此明去,阇黎无分,全是老僧。于此不明,老僧即是阇黎。阇黎与老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欲识阇黎么?拊右膝曰:这裏是。欲识老僧麽?拊左膝曰:这裏是。且问诸上座,老僧与阇黎,是同是别?若道是同,上座是上座,老僧是老僧。若道是别,又道:老僧即是阇黎,阇黎即是老僧。若能於此明去,一句中有三玄三要,宾主历然。平生事办,参学事毕。所以永嘉曰: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又:僧问:如何是学人着力处?汾阳曰:嘉州打大象。如何是学人转身处?曰:陕府灌铁牛。如何是学人亲切处?曰:西河弄狮子。乃曰:若人会得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语在,切须荐取。不是等闲,与大众颂出。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还会麽?又举三玄语时曾曰:汝还会三玄的时节麽?直须明取古人意旨,然後自心明去,更得变通自在,始得受用无碍,唤作自受用身佛。不从他教,信识得自家活计。问:什么活计?答:二只水牯牛,双角无拦卷。复曰:若要於此明得去,直得三玄旨趣,始得受用无碍,大丈夫汉莫教自辜。触事不通,彼此无利济。与汝一切颂出。曰:第一玄,法界广无边,森罗及万象,总作镜中圆。第二玄,释尊问阿难,多闻随事答,随器量方圆。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阎氏问丰干。乃曰:这个是三玄的颂,作麽生是三玄的旨趣?直教决择分明,莫只与麽望空裏妄解道,我曾亲近和尚来,与我说了脱空谩语,诳吓他人,吃铁棒有日,莫言不道。

张无尽谓寂音曰:汾阳乃临济五世嫡孙。学者宗仰,观其提纲,唯论三玄三要。今其法派,皆谓:三玄三要一期建立之语,无益於道。但於诸法,不生异见。一切平常,便是祖意。其说是否?音曰:居士闻其说,晓然了解,宁疑汾阳(拈)提纲(宗)乎!曰:吾固疑而未决也。音曰:此其三玄三要之所以设也。所言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者,一切众生热恼海中,清凉寂灭法幢也。此幢之建,譬如涂毒之鼓,挝之,则闻者皆死。唯远闻者後死。若不横死者,虽闻不死。临济无恙时,兴化、三圣、宝寿定上座辈,闻而死者。今百余年犹有悟其旨者,即後死者也。而诸法派谓无益於道者,即不横死者也。祖宗门风,壁立万仞,而子孙畏之,喜行平易坦途,此所谓法道陵夷也。譬如衣冠,称孔门弟子,而毁《易系辞》。三尺童子笑之!(解脱长者:後来三峰与密云悟的争执,於寂音此说。不无影响。)

大慧曰:有一种将临济三玄,云门三句,逐句解说,以传灯广灯祖师言句,各分门类。以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毛头师子现,百亿毛头师子一时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之类。配为体中玄,函盖乾坤句。以三脚驴子弄蹄行。锯解秤锤。火裏蝍蟟吞大虫。文殊起佛见法见,贬向二铁围山。东山水上行。北斗裏藏身。凡语言注解不得处,便道:蚊子上铁牛,无你下嘴处。如此之类。谓之句中玄,截断众流句。以蹋着秤锤硬似铁,踏破草鞋赤脚走。饥来吃饭,困来打眠。山是山,水是水。行但行,坐但坐。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如此之类。谓之玄中玄,随波逐浪句。岂不见汾阳和尚颂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此老子明明为你指出临济骨髓。却逐句下解注,谓三玄三要事难分,是总颂。得意忘言道易亲,是体中玄。一句明明该万象,是句中玄。重阳九日菊花新,是玄中玄。此是前辈中负大名望,有真实悟处,而大法不明,无师承杜撰,如此瞎众生眼,其余裨贩之流,不在言也。想汾阳老人未肯点头在!分明向你道:『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恁麽道了,更将鉢盂安柄?莫道你负大名,具大辩才,有大智慧。便是达摩大师出来,作這般去就,正好捉来活埋。免致教坏人家男女,一盲引众盲,问着三要,却注解不得。

End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 大 愿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第一个要素就是仁。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一句是讲心量大的人是有福之人,仁者爱人兼济天下。所以你看知周乎万物,你的智慧能够懂得天地之道,能够周遍

亲近道场三要点

◎ 理 海经常有人问:入寺应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合乎仪则?诚然,佛门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来规范大众的言行,但入寺若能牢记静、敬、净三个字,自可合乎规矩、不失礼仪。一、静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可

祸福无门 唯人自招

◎ 仁 者 世间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灾难,或运气不佳,就到处算命、改运、求神问卜,希望可以改变命运。也有人自认天生命运多舛,相信命运是前世注定,既然天生命不好,就认命而活;像这种宿命论者,对自己的未来

禅门—以无门为门

世界上,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门」,门里门外,门里的都是「一家人」,门外的称为「外人」。所谓「门」者,本来应该是通往目标的道路,例如:做事情找对了「门路」,就容易成功;但是世间上,有「门」就有内外、你我的

陈兵:学佛三要

学佛与研究佛学不一样,我的职业是研究佛学。虽然学佛有三十多年了,但是没有学好,所以不能指导别人。我只能提供学习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我所讲的学佛三要,是根据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宗喀巴大师把佛法最重要的

《养生三要》:简洁明了的养生重点

说到养生,当代人往往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保健的小技巧,譬如用艾叶泡脚、按摩涌泉穴、敲胆经等等。但是问他们这些操作方法,具体保养的是什么内容,往往许多人答不上来。这实际上也是当代养生的一个误区:我们太过沉迷

往生的三要素是什么

“ 一者至诚心。” 在净土法门上你有至诚心就表现在三个地方。第一个, “ 身业礼拜彼佛。 ” 你的身体是非常得恭敬地去礼拜阿弥陀佛。第二个, “ 口业赞叹称扬彼佛。 ” 发自于口,从你的语言上你会赞叹

刘元春:“三本三要”是都市佛教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都市佛教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都市佛教能否健康地发展,关系着佛教的整体发展。那么,都市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或者说,目前佛教界应该关注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南阳忠国师问禅客:『从何方来?』客曰:『南方来。』阳曰:『南方有何知识?』曰:『知识颇多。』阳曰:『如何示人?』客曰:『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一、《华严经》《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文殊菩萨言:如来所悟,唯是一法。须弥偈赞品。功德慧菩萨言: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十定品:普贤菩萨言: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第二章 云何明心第十节 非心非佛西竺初祖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西竺三祖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西竺四祖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六祖告惠明大师曰:『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良久。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後来说法时,又曰:『若仅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心地观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四节 良久

第十四节 良久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百丈恒举世尊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法海大师问六祖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灵默大师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解脱长者:这个据坐,已有指示,惜灵默未悟耳。)灵默便行。头随後召曰:『阇黎。』灵默回首。头曰:『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节 圆裹十方

第二十节 圆裹十方《圆觉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

第三章 云何见性第十九节 眼 见《大涅槃经》略载:『佛告迦叶菩萨,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能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六节 透脱

第二十六节 透脱《楞伽经》:『佛告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又告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读者:有心量故者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二节 洞明廓彻

第二十二节 洞明廓彻《首楞严经》:『佛告富楼那。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四节 一色正位

第二十四节 一色正位维摩诘告弥勒菩萨言:『无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维摩诘告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众香国饭)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外道问迦叶尊者:『如何是我我。』(即我的真我。)尊者曰:『觅我者是汝我。』(觅汝真我的那个,是汝真我。)无业国师问马祖曰:『三乘等学,某初知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晓。』祖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节 本分

第三节 本分南阳忠国师将入涅槃。乃辞唐代宗,代宗问曰:『国师百年後所需何物?』国师曰:『与老僧作个无缝塔。』代宗曰:『请师塔样。』师良久!曰:『会麽?』代宗曰:『不会。』後来圆悟勤曰:『这些子最难参。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三节 现量

第二十三节 现量《华严经》:十定品:普贤菩萨言:『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无去无来,非先非後,甚深无底。(解脱长者:无空间,无时间,一切理量,俱不可得。)现量所得,(然而既非比量,亦非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伏牛为马祖驰书到南阳忠国师处,国师问:『马祖有何言句示人?』牛曰:『即心即佛。』师曰:『是什么话?』良久。再问:『更有什么言句?』牛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么交涉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么交涉《楞伽经》:佛告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施作。』又: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大涅槃经》载:『佛告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云何如法修行?修行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一节 应否道破

第七十一节 应否道破黄檗问百丈: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据坐。(或载:良久。)檗曰:後代儿孙,将何传授?(或载:不可教後人断绝去也。)丈曰: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圆悟勤曰:『说法者,无说无示。听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三节 圆相

第七十三节 圆相耽源小师见马祖画个圆相,就上拜立,祖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祖曰:吾不如汝。源无对。马祖令人送书到径山钦。书中作一圆相。钦发函於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忠国师曰:钦师犹破马师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二节 毒辣钳槌

第七十二节 毒辣钳槌神会童子参六祖,祖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祖以拄杖打三下,曰:吾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节 宗师接引

第七十节 宗师接引六祖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远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後,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九节 话头

第二十九节 话 头永觉曰:『有人谓:参禅须是参无义句。不可参有义句。从有义句入者,多落半途。从无义句入者始可到家。其实不然。「参禅不管有义句无义句,贵在我不在义路上着倒而已。」如「灵光独露,迥脱根尘。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华严经》:贤首菩萨曰:阿修罗中雨兵仗,催伏一切诸怨敌。郁单越中雨璎珞,亦雨无量上妙花。弗婆瞿耶二天下,悉雨种种庄严具。阎浮提雨清净水,微细悦泽常应时。长养众花及果药,成熟一切诸苗稼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第七节 无心无住六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异见王问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提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曰:『今现作用,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六节 无一法与人

第七十六节 无一法与人志诚大师问六祖: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僧问黄檗:学人不会,和尚如何指示?檗曰:『我无一物,从来不曾将一物与人,你无始以来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节 大事因缘

第九节 大事因缘《大般涅槃经》载:『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八节 触犯忌讳

第七十八节 触犯忌讳洞山五位颂: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僧问云居觉:如何是沙门所重?觉曰:心识不到处。寂音曰:洞山宗旨,语忌十成,不欲犯,犯则谓之触讳。如五位曰:但能不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第六节 真心妄心《宗镜录》载:《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一节 正法眼藏

第一章 总述第一节 正法眼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与大比丘八万人俱。尔时世尊从多宝塔入,塔下,大众围绕,飞行东方千百里程。有一国土,名大七宝震旦,此时世尊住东方,说示观世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七节 《宝镜三昧》

第七十七节 《宝镜三昧》《宝镜三昧》曰: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寂因《智证传》曰:离,南方之卦,火也,心之譬也。其爻六划,回互成五卦,重叠成三卦。如离卦之重形。第二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三节 有职务人用功法

第三十三节 有职务人用功法大慧示人曰:昼三夜三,孜孜矻矻,茶裏饭裏,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警觉的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中参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

第七十五节 三玄三要临济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麽生会?有问汾阳:如何是第一玄?曰:亲瞩饮光前。如何是第二玄?曰:离相绝言诠。如何是第三玄?曰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一节 参究

第三十一节 参究憨山曰: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摩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从教出。《楞伽经》云:宴坐山林,下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节 公案

第三十节 公 案佛果曰:大凡参禅问道,明究自己。不见赵州举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不见云门道:如今禅和子三个五个聚头,喃喃地便道:这个是上才语句。那个是就身处打出语。不知古人方便门中,为初机後学,未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楞伽经》: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有因。云何世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十九节 五方便

第七十九节 五方便第一,彰佛体。依《起信论》。谓: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满。离心名:自觉。(原注:觉心无心。为离心也。)离色名:觉他。(原注:觉身无身。为离色也。)俱离为:觉满。(原注:「下同。」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