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2025-01-29 13:45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度众之发心者却不多见,这是令人痛心的!《楞严经》中指出:因地不真,果召纡曲。是说学人若发心不正,则果报必定不能如心,是以何因则感召何果也。有人对《华严经梵行品》中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一句有所疑惑,怎么才一发心便成正觉了呢?其实这是从因果上来论的,只要你发心纯正,从初学佛一刹那,就决定了你必定能成佛。反之,如发心不正,是无论如何也成就不了的。为什么密宗会给人这么多贪心呢?这都是因为学人误以为密宗戒律不严之故,有便宜可占,甚或有偏见者认为密宗之人根本就不守戒。其实密宗的戒律要求是很严格的,只不过以往一些传法者着重密宗的成就而谈,很少论及戒律罢了,并非是密宗没有戒律或戒律不严。鉴于此,我愿来介绍一下密宗戒律的重要性,希望今后的学密者能严持戒律,有正确的行才有正确的果位,此为不易之真理。

先说唐密,有人说到唐密即谓《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以外则多不晓知,确实,这两部经为唐密极重要经典,但还有一部经于唐密中也十分重要,这就是《苏悉地经》,这部经与上面两部合称唐密三大经典。《苏悉地经》为何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这部经中不仅有许多成就法(苏悉地即妙成就之意),还是密教的戒律所尊之故,该经中专有《持戒品》。另外唐密还有一部亦被尊为戒律的,那就是《妙臂童子经》,《开元录》称《苏婆呼童子经》或《苏婆呼律》,但因此经弘传不广,且不如《苏悉地经》深远,故不太受重视。有人认为,密教中有戒经,这有何大惊小怪?《开元释教录》卷九中指出:《苏悉地》与《苏婆呼》,并是咒毗奈耶,不曾入大曼荼罗,不合轨读,同未受戒人,盗听戒律,便成盗法。毗奈耶乃梵文,音译即为律,咒毗奈耶即是密咒部之戒律。文中指出,不曾入坛城,不合乎仪轨读诵真言密咒,这样不守戒律之人,已犯盗法之过。密戒如法律,可以号令三军,如有违犯者,即为罪人,何谈向上升级耶!唐密如此,那么藏密又如何呢?要知道被世人误解最深的便是藏密,因为它比唐密更玄妙,密续中因为谈到一些诛法、双运之词,好象藏密是一个快活自在的宗教(有许多持偏见者就如此认为)。其实,他们谁知道那只是大成就者之境界,而许多僧众还是老老实实的依戒行事呢!另外,即便是大成就者,也非都现此相,依律而住的数不胜数。如普闻白教大宗师的西康贡噶活佛就持身严谨,未曾步出方丈接近女众;又如康萨仁波且的高足能海上师,见一僧人与一女居士独自谈话,不仅严厉呵斥,且迁其单,命去西藏求忏悔,要知道此人是加行堂之老修行,平日品学兼优,而又有众人说情,犹被上师责罚。说到这里,我倒认为汉地有些地方反倒不如藏地执法严谨,喜卖人情,常将佛法做人情。而我知西藏执法之严者,有些汉人反认为不通情理,如贡噶上师一日传法,大众均已入座,殿门已闭,一政府要员姗姗来迟,被拒于门外,急得乱敲乱撞,以至嚎啕大哭,亦终不得入。而汉地有些人于法会上嬉笑怒骂,上边法师传法忙,下边听者游戏忙,而法师亦有的不闻不问,这庄严的法会竟然变成了散慢的戏场!西藏佛教重视戒律是不让汉地显宗的,藏传佛教称戒为不可坏,意即坏必堕落。古密续指出:戒行是获得修持成就的第一要素。有人以为修密法可以不必严守戒律,这是大谬见,无戒行绝对不能修持成就,甚至续部还强调说:修密法若不具备戒德,不但得不到任何成就,反而会生遭恶报,死堕永无超脱的金刚地狱。有些人总是拿一些大成就者的方便示现作借口,而行贪嗔痴的行为,殊不知狮子跳处驴不能跃,汝何人也?未有真实证悟,也敢乱做乱说,岂不是欲速死耶!如留学西藏的法尊法师痛切地说:上焉者,得到一点三摩地影像,和本尊的加被,那就要认为是即身成佛的上上成就,谁也不敢否认他。下焉者,得到一点昏沉和掉举,夹杂着一点魔业或鬼狐神通,那也要算是即身成佛了。在《复刘宇民居士书》中,法尊法师更指出:惟在此末代,法弱魔强,以愚逐愚,以盲导盲,谁能说大妄语,谁敢现疯狂相,谁能犯戒,谁会夸高,便是不落因果之上士,必能广招世间利养,呜呼!我总是想不通,现在那些学密的,为什么不学祖师大德严持净戒之行,而非要去学那些自己不能达到的密行呢?我只能说一句,这是魔蔽汝心也。其实,藏地严持净戒的大德特别多,如噶当派祖师、松赞干布及莲花生大士的化身阿底峡佛尊,持守戒律如护眼目,每一动心不合律仪时,都立即坐下忏悔,决不与罪业同宿也。又如格鲁派祖师、文殊菩萨化身宗喀巴大师,其所创格鲁派尤重戒律,格鲁即善律之义。据说有一次一善辩者欲折服宗大师,以推翻其教派,当他滔滔不绝自顾演说时,宗大师却一声不响,忽然,大师大声呵斥到:汝言之滔滔,我却闻众生哀鸣之声难忍万分。原来,那人一边讲辩一边用手在衣中按压虱子。现今有的学密者以为精进修持便能成就,不知若无戒行纵再精进亦是枉然,释迦佛临灭度之际开示云以戒为师,无戒之人即是无师,无师焉何得成佛?密续上说:佛法存在与否的主要标志是戒行,有戒行便有佛法,无戒行便无佛法。如无戒行那么你修的是什么佛法呀!那么,为什么要严持净戒呢?《涅槃经》上说: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此即是说,一切善妙之法,无不以戒行为基础,就以定功来说,戒行便是坚固的前行,如不守戒,决不会有正定。现在有的绝大多数学人不能入定,更不用谈什么出生大智慧,因定能生慧,而定又由戒生。欲修密法者,未得正定者,我希望能看一下能海上师于1942年上旬于近慈寺金刚道场讲的《定道资粮颂讲录》。定功为何不好?那便是资粮不足故。这个资粮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戒行,戒定慧依次相生,能海上师指出:无戒之定非正定,无定之慧非正慧。故如不持戒,定必不成,因无戒之人妄作乱想,头脑中不仅充满邪知邪见,且十分活跃,行为无所进止,如何能静得下来呢?所以,律仪戒、摄善法戒、菩提心戒等下下引生上上,便可逐步相应于道体。戒的好处还有许多,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限于篇幅,不便一一详谈,大家多阅有关资料便可知晓。

最后,我要承认现在戒律是有些松弛了,无论显密均是,如虚云老和尚说的:密法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废弛了,不行了。太虚大师也认为要振兴密教,必要严持戒律。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密教不是没有戒律,也非不严,只是现在遵守的人少了,所以成就的人也就不多了。但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是要成就,不是拿它来装样子的,是故我祈望大家都来遵守戒律、弘扬戒律,所谓毗尼久住(毗尼即戒),正法久住,让我们守正戒,来使正法久住吧!最后附近作一首与大家共勉。

佛祖遗训此为师,欲成大觉莫舍之,千圣由来不离此,万法门中作共基。

End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