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2025-01-30 06:24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并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悉显之作用。故密固密,显亦密;显故显,密亦显。前几日,又详细观看纪念清定上师的一些光碟片,见昭觉寺圆通殿开光时,能海老上师女众上首弟子隆莲法师出席,曾对大众开示说,有的人以为显和密是二宗,如何能圆通呢?老法师说,《楞严经》上有二十五圆通法门,法是可以圆通的,因显密是一个整体,此方为圆;如只有显或只有密,不能称为圆。她还举能海老上师常教示的一个例子作说明,即显密不可分,如一件衣服有外边有里子,不能说只有外边而不要里子。汉地有些人对密宗多怀异类之见,这是因虽然以前有诺那、贡噶、根桑等上师亦来汉地传法,但因语言沟通上之问题,加之这些上师于汉地停留时间很短,所携法本又不甚全面,无法全面于一时间内介绍出藏传佛教之全貌,而只能是应时应机的教授一些密法及密咒,或讲一些纲领式的开示。汉人对藏传佛教不了解,因此便以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它,或只视为神秘之术。其实于西藏是强调显密圆融的,当然,也因传承之不同,所修习之经教亦有稍许区别,如比较强调密宗的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比较强调显密兼融的噶当派、格鲁派等,尤其是噶当派祖师阿底峡,是他于西藏最先提倡先显后密这一原则的,在他著名的《菩提道灯论》著作中,结合波罗密多乘和密咒乘,形成一部贯通显密的修道次第,宗喀巴大师(格鲁派创立者)曾问京俄仁钦培(宝增)(京俄大师为噶当派僧人,做过宗大师之上师),宗大师问:所谓噶当的意义是什么?京俄大师答道:对如来教言,不舍一字,悉了解为教授之意。宗大师闻解生喜,立称:如是如是。回到僧舍,遂对人说:我得仁钦培大善知识给我带来了正法的大礼物,他作的这种解释,最为精当。由此可见,噶当派及后来的格鲁派是强调显密为一个整体的,而我们汉地有的人将显密绝然分开,并将密宗视为异类,这显然是有失雅量的,为说明这两者并不相违,我于此举例证来说明之,诚希望有益于大众理解。

以成就来论,有人认为密宗的即身成佛无有是理,显宗谈三大阿僧祇劫,为何密宗能独出其右呢?要知道劫数无定,时间由心,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不是也提出了见性成佛吗!如非要如此长久才能成佛,那么显宗亦不应于当生即有成就者。天台宗有所谓一念三千之说,是说一念之间与十法界皆相关联,起一念而落一界,有妄念即有三千世界,证空性即是与佛等同。禅宗有一事例更能说明时间无定,谓中峰明本禅师,于高处打坐,因有此精进,而感韦陀来护法,他从高处不小心跌下,自思必死,结果被韦陀接住,安然无恙。他生起了欢喜心,认为自己功德很高,连韦陀都来护持,以此妄想,韦陀不喜,言一劫中都不来护持。中峰禅师痛悔不已,息却妄想,从新精进修行,后又跌下,以为无护法护持,此次必死,然又被韦陀接住,中峰禅师问其言一劫不来护持,此次又因何而救自己?韦陀言,以汝一念真诚忏悔与精进,一劫已过,故来护持,可见劫数无定。有人说息去贪.嗔.痴即是圆成三大阿僧祗劫,是有些道理的,因此密宗当生成佛与显宗所言三大阿僧祗劫成佛是不矛盾的。《佛本行经》上亦有赞佛顿超九劫之说,谓释迦佛过去与弥勒同修菩萨行,弥勒应先成佛,而释迦以七日七夜翘一足唱一偈赞弗沙佛,以此功德,超越九劫而先于弥勒成佛,而弥勒成为后补佛,成为未来娑婆世界教主。或言,如此时间上亦能说得过去,法上是否能一致?隆莲大法师于《心经讲记》上指出,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于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法师直接从比丘中受比丘尼戒,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所获功德大,得戒殊胜。她七十多岁要圆寂时,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异香,并见到了天上现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持花的女人,净检法师告诉众人她要走了,就与这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以肉身飞升上天了,此在梁代高僧宝唱所写的记录中可查据。有人因为不知晓密法,妄说净检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其实大错,往生极乐者非肉身,否则于彼极乐如何莲花化生?审慎者岂能不想到此点呢!后来西藏盛传空行母成就法时,才知净检是此法之最高成就者,修此种法最高成就是以肉身成就,次一等是身体走而衣服不带,再次一等是身子缩小,神识往生到空行净土。净检法师是汉地人,又未学过藏传佛教,但却能达到藏传佛教的证境,这说明显密的成就法是一致的。笔者曾于年少时得以亲近一位上师,有一日我夜梦一女持花送我,并见其于空中舞蹈等等,后以此梦如实禀告于上师,上师谓我有缘应受空行母灌顶,遂传此法于我,并预言将来可更深学此法。诚如上师之言,二○○四年二月于天台,我更受小昭寺资赤塔青上师灌金刚瑜伽母顶,并传《那若卡觉玛自生仪轨》等法本,与上师相见时,我欲礼拜,上师以头触我头行碰头礼,后并于一日单独与我谈话,问我有何所求,希我与他一同走,并同意我为其写传记,惜自己一直忙于他事,至今未写出,愧对上师!因有此机缘,我曾多次向上师问法,深知显密是不二的。学显与习密者同一人体,同一佛法,又岂会有证悟之差异乎!《金刚经》上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即是对于空性的认知,法无顿渐,只不过是认知上有所差别罢了!

又如摩顶一说,现今西藏上师一般于举行法会上都要为信徒摩顶赐福,加持善根不失,这种做法汉人亦持异议,如有某师云:若真的摸摸头就可以得度了,当初佛陀何必讲经说法呢!四十九年说法是何等艰辛,他老人家给人摸摸头岂不更轻松省事?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迷信,不要被人骗了。怪哉斯论,我认为他这简直是失智之言,密宗又并未说摩顶必成佛,你又何必大惊小怪,岂不是自己在杞人忧天吗!摩顶确有效验,显密均有,佛亦为人摩顶,你难道也反对吗!《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文殊菩萨时,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法华经》中亦有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或有人言,佛乃大神力者,摩顶是可以的,你西藏上师是佛吗?我答到:你又怎知其不是佛耶!另外,也并非仅是佛陀可为人摩顶,此亦有先例于汉地,乐观法师在《金山活佛神异录》中就讲了这样一则事例,大家不要一听金山活佛就以为是西藏人。金山活佛其实是汉人,也未到过西藏,也并未修密宗,况本事例又不是讲金山活佛。乐观法师言,在清朝时,其乡湖北武昌洪山宝通寺,出了一位名叫摸脑和尚的,不计大病小病,只经他手一摸,便霍然痊愈。湖北制台端方的小姐疯魔了,也是经他的手摸好的。为什么他的手有如此妙用?据说该寺有一座宝塔,他每天到塔下行持,一只手摸着宝塔砖石,闭着眼,心里默诵大悲咒,一边绕塔,一边持咒,不计寒暑风雨,日日不间断,如此十多年,得到感应,故有此神奇。为何要摩顶呢?以密宗说法,通过加持使其至大智慧之顶!以世俗说法,顶为百脉之所汇,又为思想之机关,通过加持可产生生理、心理两方面效用。由此可见,摩顶并非藏地独有,亦非只佛陀才可使用,而摩顶确有效验,只有那些无受用者才会以为是异端,不必对其说大惊小怪也!

与摩顶相关类似的是灌顶,人们常将此二者混同为一事。有的人一到西藏,或于汉地受某上师一摩顶,便认为已得灌顶,这是大错特错的,灌顶中可能会有摩顶之一项,但摩顶绝不是灌顶。如同摩顶一样,有人以为灌顶是西藏独有的,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印度释迦佛之前,就已有了灌顶一说,那时王子继承王位,要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以表拥有四海之权。释迦佛之教亦有灌顶,只不过世俗之灌顶成立的是人王,而佛教的灌顶是培育法王,有世间及出世间之别。显宗《楞伽经》上言:一切诸佛手灌其顶,及无量刹土诸佛灌顶等句,经有明文。佛经上讲为等觉或十地菩萨,受佛职位之仪式也。于十地中,由佛亲手以一切智水灌其头顶,令得一切智,与诸佛无二。十地菩萨当寄住于色究竟天,由诸佛灌顶而成。所以说灌顶是佛所行持之法,并非西藏独创,岂可以异类视之!另外,笔者于叩询能海老上师教示时,曾见老上师云四禅广果天有佛说密法,学密未成者于此补习之说,可见密法确为佛许,不习者实是因缘所致,唯不可排斥也。如有人言我只念佛而不念咒,咒是密法,不应学,殊不知显宗中亦有咒,你要不要学呢?如常见的大悲咒、往生咒、准提咒、楞严咒(与西藏大白伞盖佛母法会通)等等。有人言,灌顶确为佛法,然为接近成佛时始行,为何西藏初入门便受灌顶耶?有此想法者是不知密法实况,盖初入门有入门灌顶,高级的有高级之灌顶,又岂尽然相同。又密宗为果位教,因其许即身成佛,即此世身而成佛,此也必要灌顶方可。密法讲倒果为因,以果位之究竟法而成全出世之因缘,正是其不共于显法之特色也。

从事相上论,显密亦是不相违的,昔曾有一友告知我,他曾持西藏一生死轮回图(斯巴霍,斯巴即生死轮回意,霍即图),去请教某汉地大德(因系一名人,不便公开其名),该大德不以为然,谓此藏地小把戏,非我佛之大法云云。奇哉!何以藏地所出便是小把戏,而非佛门大法呢?以藏传佛教理论讲,此绝非小把戏,而是印度传来之大说教也,名五趣生死轮,为过去印度寺院所绘之一种表示五道轮回的壁画,后传入西藏,亦为所尚,常绘于山门前墙壁上,用以警醒世人,要常勤精进,勿忘还处于轮回中,此如同我们汉地之常将死字贴在门头上一样,是弘法之方便。生死轮回图本出自印度,佛教典籍中有明文记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四述其画法云:作轮形,安五辐表五趣,毂中画佛,佛前画鸽、蛇、猪三物以表贪、嗔、痴三毒,又画十二有支生灭之相,即罗刹相表无明支,陶家轮相表行支,猕猴相表识支,人乘船表名色支,六根相表六处支,男女相抚相表触支,男女受苦乐相表受支,女人抱男相表爱支,丈夫汲井相表取支,大梵王相表有支,女人诞孕相表生支,男女衰老相表老支,病、死、忧、悲、苦、恼各相其情,顶轮画无常大鬼,两边书二伽陀,一云:汝当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一云:于此法律中,常为不放逸,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于鬼头上画一白圆坛相,表涅槃圆净。按西藏当初佛法最为鼎盛时,乃赤松德赞时期,他迎请印度寂护大师及莲花生大师到西藏传法,同时向印度聘请持律比丘二十人,如律建立僧伽,并选藏地优秀弟子七人从这些比丘中受戒,因请来之二十人均为说一切有部之比丘,故出家受戒均采用一切有部所传,迄今仍然沿用此部律藏。汉地流传之乃四分律,近世之弘一大师一再振兴南山律,使近年对南山律又有所研习者。然说一切有部律于汉地则未得到应有之弘传,故汉藏二地因律制不同也就有了一些差别,如袈裟式样等。生死轮回图之画法既出于说一切有部的毗奈耶(戒律),而西藏继承的是一切有部的戒律,自然也就继承了此图之画法,这是很正常的,汉地一些人不知,只是自己的佛法修持有欠圆通,岂可乱讲之!至于西藏的生死轮回图画法,也只是表法而已,不可因略似别法或以前未见过而引为异类!如有一种斯巴霍,中心画九宫格,外有八卦及十二生肖,有人以此便说此图源于道教,实际上九宫、八卦为《易经》中所有,并非起自道教,另外此九宫、八卦等亦是起表法之作用,因这当中涉及无上密法之奥义,笔者不便过多提及,只能略说之,有缘之人可参看《文殊菩萨能轮除一切过患所不可缺少之窍诀宝镜》。九宫者,为戴九履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五居中央,纵横相加数皆十五,这是表藏传佛教的五智理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五居中央者即此意,与《心经》上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相应的。十二生肖,即表示十二有支生灭之相,无明为子(鼠),无明缘行,行则为丑(牛),以此类推。于图上方,左右各有一图,一为十相自在图,表时轮密法之精要,超越时轮则可出轮回,获佛菩萨十种自在,如转生自在、业力自在等。另一图为单独之九宫格,内有藏文,用五种颜色描绘,中间黄色为土,代表五方五佛。二图中间为密乘之三本尊,即文殊、观音、金刚手,此也有甚深密义,略讲是,汉地为文殊教化之地,藏地为观音教化之地,西方为金刚手教化之地,文殊菩萨道场在汉地山西五台山,西藏布达拉宫是普陀落迦的另一译音,而西方人刚猛难化,需要金刚手去调伏。另外,文殊为大智,观音为大悲,金刚手为大勇,学佛以获得大智为主,但要兼具大悲及大勇,即菩提心及精勤力(不畏魔障),缺一则不可。

于密宗法器法物上,与显宗理论亦是不相相违的。西藏许多佛菩萨手中持骼髅杖,有人以为十分恐怖,实际上显宗亦有锡杖,用软金属制成,有不伤害生灵之用意,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密法之骼髅杖为仿白骨做成,表生死即涅槃之意,又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一以贯之,生前、中阴、后生皆为一体度化。另外,西藏人常用之嘛呢轮(转经筒),内储经文,外刻六字真言,执于手中转动,同时念诵六字大明咒,现还有手推、脚踏、电动等等多种,谓转动一圈表示念经文一遍。有人云,藏人以转经筒来偷闲,教人舒服消业,无有是理。其实藏人并非偷闲,他们在转动时(身密),口中亦念经咒(口密),心中亦观想佛菩萨(意密),这是一种综合修行方法。汉地流行念佛机,那么若依此看法来论,为何不自己念而要用机器念呢?是自己成佛还是机器成佛呢!汉地讲手艺精不如工具妙,西藏不过是利用种种方便引人学佛,何况正统寺院中的修持又不是专靠此种经轮。另外,若说藏人偷闲,则汉人亦有偷闲者,因汉人也有类同经轮之物,汉地佛寺过去有一种能转之经橱,一般说始造于梁善慧大士傅翕(傅大士),他鉴于老弱妇孺不识字,无法读取佛经,于是想出了此办法,将经律论三藏经典(有加上杂藏为四藏的),放在转轮藏的各格中,令信者去推,即与看读同功(见《释门正统塔庙志》)。唐楼颖《善慧大士录》中谓其乃就山中建一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无碍,谓之轮藏。仍有愿言:愿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从劝世人,有发菩提心者,志诚竭力,能推轮藏,计转数,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另外,《南朝佛寺志》记宋元嘉十二年(435)昙摩密多曾在钟山上定林寺设轮藏,《憨山大师年谱》上亦载:予(憨山大师)自募造华藏世界转轮藏,即依据《华严经》建造轮藏。在内地寺庙过去还专有转轮殿,有供傅大士像的,有时身边还有二小童子,表情欢愉,被俗称为笑佛,但缺出处之记载,有说即是傅大士的两个儿子,左边的名普建,右边的名普成。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还有转轮殿,内中木制的轮藏很高大,轮藏下有地下室,当皇帝、太后要用手扶动时,地下室也要有人配合推动。宋代李诫著的专讲建筑规格的名著《营造式法》里记载了转轮藏的详细尺寸要求,它是八楞形的,有的寺庙还在这八面龛中塑造了八神将像,也有的塑一尊供奉鲜花的将军像。

总之,关于显宗与密宗相通之处还有很多,因文章所限,实在是不能一一尽述,他日有缘或可再详论。关于二者间存在着一些不共之法,我认为对其亦不应大惊小怪,想今上座部流传地与我汉传佛教之法也有许多不尽相同处,岂可一律谓不同者便为非法乎!我们认定是否佛法,应以法印为主,去依法鉴定,而不能单以某一传承佛教的内容为标准。同一手还有五指,亦有粗细短长之差别,岂可单说大拇指为手指,其他的都不是耶!藏传佛教兴盛地之西藏因近于印度,有很多法是汉地未传入者而其处得传,我们只能欢喜赞叹,取长补短,不可排除异己。汉地传译的《大毗婆沙论》,题为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玄奘大师译为汉文,共二百卷,此论于藏地缺译,如以此处无而他处有便视为异类,是否可以理解为藏地无此论,就是为汉人自造,非佛正法之结论呢?显然是武断且不合逻辑的。留学西藏的法尊法师如有此种想法,可能他就不会辛苦地将之译成藏文,而传入于西藏了。但圆通者眼光自然与众不同,他不仅无此想法,而且还极具超前意识,努力把这件事完成,我真诚希望有此胸怀者越来越多,则佛法幸甚,众生幸甚矣!

End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