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2025-01-30 07:04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交待。在编著此著作过程中,亦曾写下许多读书札记,因为有许多人对于能海老上师一派不甚了知,以为是专弘密法者,故参禅的多不愿问及,其实能海老上师不仅仅是密宗之大德,其对于禅门亦甚精通,为使禅门人士对海公所传之密法中,有关禅法论述有所了解,今特将其中一篇札记稍加整理成文,希望能对禅法弘扬有些帮助。

众所周知,能海老上师是西藏格鲁派号称月轮的康萨仁波且的衣钵传人,汉地黄密高僧,但人少知上师对于禅法亦有会通,所讲经论中时有开示,然汉地禅法多提倡祖师禅,而西藏密宗继承的是如来禅,兼上师对祖师禅亦有所承,禅门临济正宗传至能海老上师为四十四代,故上师所论之禅又别具特色也!上师认为密法非有别于诸宗者,亦乃是释迦佛之教法,昔灵山一会上,释迦佛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乃得心传,遂启祖师禅之发端,而佛四十九年所说经义,又成为如来禅之所依,此即禅密二宗之产生根源(亦有人认为祖师禅乃达摩祖师之后开始的,此存而勿论)。俱是佛传之禅法,究竟有何不同?依现行之说法,祖师禅不立语言文字,摄上根利器之人,而如来禅(次第禅)是有步骤上进的;有人认为如来禅是落于功勋渐次的,而祖师禅是顿悟本然的。因此,现世的学人认为禅即是祖师禅,以为如来禅是通过初禅、二禅、三禅到四禅,由四禅八定来修的方法不足取,而祖师禅是直指人性、见性成佛的直指禅,祖师禅较如来禅更加透脱、快捷!但是,为何密法又讲即身成佛呢?以现世之身来成就,这又是渐还是顿呢!老上师指出:达摩祖师的祖师禅,其实也是通过四禅八定,不过是以特别的方法没有提出来即是。关于顿悟与渐修之说,老上师说:成佛之最后刹那,但要从集无量刹那而起,未有一跃而至之最后刹那。所谓顿悟,是往昔种子发现,或是菩萨示现,不是人人如此。往昔种子也从熏习来,所以要实修,坐一寸香有寸香功德,功不唐捐。又云:刹那加行,有顿渐之争。积渐方有顿,积多刹那方有最后刹那。为此,老上师又举例以明之,六祖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顿悟,又舂米三年,在猎人中住十七年,是渐是顿?笔者以为,祖师禅如同当头一棒,业障轻者,会猛然惊醒,而重者也可能被打昏,盖佛说法乃是应机而谈,祖师禅与如来禅不过是接引学人之手段不同,所谓顿法中亦有渐修,而渐法亦能顿悟。今人多以六祖菩提本无树之偈为顿法之代表,以神秀之身是菩提树一偈而认定是渐门,老上师曾于讲经时自设问答,解释《坛经》中此两首著名偈颂,谓如有人问,若神秀写菩提本无树的偈,六祖见了当云何?答:六祖当说身是菩提树。以空对有,以有治空,佛法是中观的,不可偏执一面,是故老上师云:此二偈合,即《现观庄严论》(即指佛法完备之道此第)。故笔者以为,顿渐之分,不过是见地之问题,如六祖云: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是也,法又岂有顿渐之分!是故西藏之即身成佛的是如来禅,以其积无量刹那而成最后之刹那也。不唯如来禅被能海老上师认为可即身成佛,且今人普知的小乘佛法亦有大功用,他认为密法即如来次第禅之流衍,小乘禅法于汉地失传者,唯可于密法中求之,故深入密乘之后,转而致力于根本乘(按:西藏不称小乘而称其为根本乘,因小乘教法为佛法之根本基础也)。另外,老上师于小乘犹特重《法蕴足论》及《舍利弗毗昙》,以其为释迦佛涅槃前两大弟子所作,从其中必能得佛密意,晚年犹深刻研习《增一阿含》。其亲教弟子隆莲法师总结说:师于佛学,乃由显教大乘而入密,由密而上溯根本乘原始佛教,诚为独辟蹊径。近年佛学界有重振《阿含》之风者,《禅》刊亦于一行禅师之禅法大力弘扬,此亦暗合老上师之家风。

老上师虽传承的是黄密系统,但他于显宗皈依的是临济正宗第四十三代佛源老法师,他对禅宗不仅没有偏见,且甚敬重,遇见虚云老法师,先在门外三拜,然后方入室互礼。在四川近慈寺金刚道场中设有学事堂,不论任何宗派的信仰者都一律尊重,听其自便,不予勉强。有几位禅僧住半年有余,每次见老上师,老上师总是欢喜赞叹禅法殊胜。有人不解,询问老上师为何不导之学密?老上师说:不论信哪一宗都是佛的教法,都能得受用,如果要他不信,就会坏他信心,有害无益。老上师对虚云法师如是,对普通禅僧亦如是,言行一致,绝非自喜密法就进而否定他宗之信仰!这是因为老上师深知佛法是一味的,不过应机之不同而已,故他能兼通汉藏,并弘显密,其学业虽宗承密宗格鲁派,然自许为大般若宗,以其佛法无不归向般若也,其无分别宗派之心于此可见。(按:老上师晚年于五台山清凉桥讲经时曰:若问我等是何宗派,应曰大般若宗。学般若故,以般若为宗。)写此段是恐有读者分别显密禅法与密乘,以此对老上师言论产生偏见,这是因现今学佛者门户之见极重,学显者轻密,学密者轻显,而不知显密是一家之故。老上师曾指出: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并遣。有了上面之引述,我想读者应不会再引生误解了,那就接着再来谈一谈老上师对当今禅法之评论及认识。老上师对于喜好口头禅者,妄执空理,妄自尊大,不敬三宝者,斥之曰:如引一二句语录,如来顶上行,一棒打死与狗子吃等,是总坏佛宝;或执三身中唯法身是真佛,三十二相等非佛,是坏一分佛宝;说唯自性如来是真,实则唯皈依其我执大魔而已。上师并非不重视祖师语录,实痛恨执实凡夫妄将过去大成就者之对治法当作真实,未得禅定中法喜之妙用,未见法界之真谛,而只是循古人脚印,如西藏谚语曰狮子跳处驴不能跃,而将自己的无知当作了真知了!盖祖师诸公案,乃是画龙点睛之大手笔,乃于真实智慧中之流露,是大智慧之体现,而此智慧乃由持戒修定而出,按照佛教规律,由定生慧,明心见性那是智慧方面的事。如果这智慧是真实参悟,而不是狂花客慧,那就必然要有较深的禅定功夫为基础。今人定功未得深入,故大慧不得生发,此缘于定道资粮不足故,而定道资粮之主要者为严持戒律,能海上师谓定道由戒入,此乃格鲁派家风。关于此中详述,笔者无法一一说明,读者大可参之于老上师《定道资粮讲记》。今人忽略修禅定而只流于口头禅,此是使禅风高峻不可得实利之主要原因。达摩祖师单提向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是为了纠正寻章摘句之弊端,并非不教人修习禅定,他久坐山洞,面壁默然,此又难道是功德已唐捐了吗!老上师实不忍心禅法流于弊端,又岂是专心难为诸禅子,如他见有塑像者只刻一佛头,而无全部之佛体,他恐百年之后无人识得佛身,故引经论中正法流亡已至喉而警之,其敬佛爱法之心有目共睹(见《文殊五字真言续记》)。我谓老上师亦重语录,此于老上师讲经中常得见之,如《现证庄严论清凉记》中讲到:无二取者,二取是我执作用,无能取即无所取,无所取亦无能取,二者不孤起故。禅宗观念佛是谁,中观无二取也。于《慧行刻意》中指出:执二错失魔者,此魔最细。二者谓内心外境也,未了心境一如,皆此所摄。执有自性之阿赖耶,亦是此魔。对治之法,应修大般若,若会得庭前柏树子,即是祖师西来意,便无此魔矣。上师不仅能引公案喻以释理,且善于解说,故能将高妙之玄机以平实之语一一道来,如亲证真谛,则离言思,般若无从宣说,犹盐中咸,醋中酸,糖中甜,无从宣说一样。又云:念佛是谁?即所以摧破我执;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即是空,世间之法,皆是多缘会合,决无一也。又一即是心,心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

若问老上师何以对禅法有此深刻体悟?盖即由禅定而得也,故此他对弟子亦常依此而教导。于一九六○年后,一日观见佛像,谓释迦佛(像)的眼睛象下垂了些,乃是显示修禅之相,故于《舍利弗毗昙》中取出《禅定品》,详为注释,并开座讲说,教导依循身观努力进修,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向初禅(见道)进军,为修行现阶段之目标,复详述修禅四相:津、液、遍、满。现今小乘教法之葛印卡,于福鼎资国寺传之内观禅,其实就是这个法门,即四念处。循身观原为四念处中的身念处观,从头至足,次第循身,观身中三十六物皆悉不净。老上师于循身观教导中说:身见去,即得初果。佛利用众生身见,教弟子依身起修,外道执此为最胜,便不得出离。对治身见之时,身执应舍。生现法乐住时,身是所依也。一九六三年秋,每日傍晚于五观堂,领众修习三皈依观,此观乃是受学于康定跑马山降巴仁波且,有自释迦佛不断之传承,其内容包含禅法基础,是融上、中、下三士修习,法、报、化三身修法于一体之修持法本。出定后,老上师又随座开示修禅精密要义,连续两月余,无有间歇,由侍者随座摘录,整理成册,名《禅观随笔》,惜此笔记文革中已被抄没,未留于世,否则将会对修禅者有莫大帮助。老上师还有《四禅修法》讲记,亦是很好的修禅讲义,《止观略法》亦是修禅之津梁,读者可取而参研之。

佛说: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比丘、比丘尼除了应有的吃饭、睡觉外,不是诵经就是专修禅定,不在禅定中即应去念诵。故此并非只有禅宗行人才可修禅定,而禅定是六波罗密中的第五度,是每个学佛人之必修。第六度即是般若波罗密,是为慧度,所以禅定乃是般若大智慧之基础,此即由定生慧是也。佛教讲六度中前五度修福,称方便度,第六度修慧,为智慧度,第六度为前五方便度之导首,有般若如目,五度如足之喻。前五度必须以般若为指导,虽然精勤修习而又不见能修、所修,以契合于实相的无所得心修持,此方可称为波罗密,方可到彼岸,不然执为有相,亦是世间福报之因。能海老上师所倡大般若宗,谓以般若为归即此意也,因佛法即是般若之教,密法更是不能脱离开般若,不明般若者是无资格证取无上瑜伽的。密宗黄教以应成派中观见为指导,而此见即是以般若为依托,是般若的核心要义,理不明则见不透,见不透则行失轨则,为使后人能进入般若境界,老上师特讲解《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并在书首引言中说:《现证庄严论》者,是三藏三学之总教,总指示体道果之要点,名曰般若,不能简易便可通达。读此《清凉记》,必先学修入般若法门、七十义,及其论本颂文附讲等,乃能入门,尤必多读经文为要。其次决择、极决择、最极决择,加以净慧随行、进入中观为究竟也。笔者曾亲闻西藏喇嘛有云,禅宗六祖大师是持中观见者,《坛经》与密法所谈颇为一致的说法,今观老上师所讲之《现证庄严论清凉记》,不仅有俱有即随增,真如在心,若外驰应收摄,即禅宗所谓照顾这个。最后为人说,亦如此引导之禅法开示,亦有:此大般若本修途径,禅密亦可应用的和合论调,使人顿悟禅密本是一家。又如有缘起,无实执,教人细参。禅宗参念佛是谁,本来面目,皆是此义,不是教人憨坐。能了别者是谁,呼之不出,再再思维,能生智明。杂阿含文应抄出,此是禅宗正路。不依如是真实无我正道说有实法,一切实事师,皆堕此病。读此,可明禅宗渊源,知修禅之正路。再如般若与他宗不同,唯在法空见上。若不如是透彻,误以俗谛为真谛,所证真谛仍是俗谛,所虑者即是笼统。若废教即堕偏空,故应依教参禅。此处又为参禅者指出应依教参禅,不然易堕偏空,为今后学禅者指明了方向。老上师所示禅法众多,所讲语录本文亦不及一一引述之,笔者只日常研习一段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定是般若的资粮,菩提涅槃即是般若便觉受益无穷了。为使更多人分享此法乐,笔者特集出老上师有关禅法开示及其亲教弟子讲述,并稍加整理,敬希读者珍重。文章结尾,笔者还要再强调一点的是,或许有禅和子认为能海老上师所谓的如来禅亦与禅宗所云不同,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传承不同罢了,实在不该再妄加分别,笔者近期于《台州佛教》见到晓云法师所讲《大乘止观如来禅》,似也与禅门所提有异,但这些无妨互相参照,以窥佛法全貌。

End

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

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议是我们初次召开的专题会议,可以说现有的研究做的初步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丰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还是处在介绍阶段,谈不上深入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其实放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