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2025-01-30 06:30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规模不小的论战;又如本愿法门,是否合理,也引起一些辩驳,虽然众多大德均以其为邪说,但仍有人坚持,这须从理论上来多作阐述。往生是净土学人所求之基本果位,对于这一件大事,是不允许出现差错的,但是我见到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说法,且少有人纠正,故在此撰文以辨正误。

一、 不可轻易报道往生

在这里我要郑重指出,往生是学人经过长时期持戒、念佛、行善积德的结果,或靠临终时善缘生起,持有正念,又经道友助念才能成功,这是有修证且极其严肃的事。但是,现今某些杂志或书中极不负责地乱用这一名词,凡有僧尼或居士去世,就说某某已往生,在这里,往生已成为了死的代名词。我认为这是存在过错的作法,绝不是一种方便说法,因为这其中犯了未证言证的过失,错乱了因果。要知道,往生与死是绝对不同的,往生是这一段生命终结之后,下一段生命则是到佛之净土去受生,而死是这一段生命终结后,下一段生命还处于轮回之中。末法时期真是颠倒,有些怀疑佛之净土存在性的一般信徒去世,也被冠以往生,这不是大妄语吗?而一些自谓佛教学者的人在著书立说时,把释迦佛圆寂说成了死,这不犯诽谤之过吗?就如同现在一些杂志,对于捐款的,凡是出家人便称作法师,凡是在家人便叫为居士,难道才出家的小和尚也成为法师了?难道一个未受皈依的在家人也能作为居士?现今不负责任的说法实在太多了,在佛法上,我们应该循律慎行了!那么,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往生了呢?我认为现今皆以临终瑞相为标准的作法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如果某人生于天界(如色界或无色界),有时也会产生瑞相。不论佛教,就以道教为例,如宋时之陈抟,也是预知时至,指示弟子归去日期并示以地点,临终时左手托头,长卧而去,一直过了七天,面颜不变,全身温暖,并有五色祥云封住洞口,经月不散。道教之人多以生天成仙为终身理想,所谓天仙是也,如只以临终瑞相断定已生佛土,那恐怕道教之人亦是有份,而他们对西方净土却未必信之。又有一些人以临终安祥为往生条件,这如果列入其中一点是可以的,但不可作为最终标准,生善道的人又兼业力不重,大都可安祥而逝,只有那些业力重的人,因境界现前,才会痛苦的无法忍受。一位密宗上师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喇嘛执着心太强,临终时地狱相现前,十分恐怖,以至其惊恐万分。上师指示他诸相非实,放下执着即可,但他仍然做不到。最后,全寺的人帮助他念经,将功德回向给他,不到一天,他就安祥而逝了。上师说他只是重生人道而已,并不能往生极乐。相反,如果说弘一大师或印光大师,不用问其有无瑞相(其实均有)也可以保证往生。何以故?因其平日之行持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心存往生信愿,因果不爽,往生当然是没问题的。有人说,你列举的是两位大师,普通学佛者应如何检验?普通人也是以生前行持及临终信愿为标准,如再加上瑞相,那就可以确保往生。这里面尤其以临终信愿为最重要,因为有些人生前并无太多合法行持,但临终前忽然信受净土,也可得以往生,品位虽低,但不能否定其往生事实。如屠夫张善和,一生杀牛,临终见恶相,幸遇善知识教其念佛,恶相隐去而不久见佛,即往生矣(此见于古代往生传)。有人说,那么生前不必行持佛法了,只要临终信愿即可。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你机缘不巧,则可能无人助念,而且你又因为生前不学佛法,对净土生不起真正信仰又该如何呢,岂不又入于轮回?如果生前行持佛法,则更能促进对净土之深信切愿,不仅可往生,且品位也不会太低。不可轻易报道往生之事,我恩师郑颂英生前曾写有《论往生》一文,他指出:也必须具足信、愿、行净土三要,临终正念,具诸瑞相,方能确定其已得往生,把往生二字作为佛教界人士死的代用词,是不负责任的,也非常不妥的!我原本要编一本《近代往生见闻记》,此事告知莆田广化寺流通处后,他们来信表示支持,并建议先多搜集然后编成。但当我考查了一些所谓已往生的事例后,见其中大都只以去世时亲人或道友所见一些光影或闻见异香、肢体柔软等现象作为往生根据,而其本人并没有坚定往生之信愿,且生前行持又很凡俗,这怎能作为真正往生的事例呢!因为至今搜集的事例还不多,所以书籍尚未完成。我是本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往生的,希望今后做这方面报道的人也能谨慎行事,我们是真正的佛教徒,不是社会上的宗教骗子。

二、 往生何处须分辨

往生是指学人命终而投向于佛之净土的,但佛之净土有很多,因此往生也就存在许多去处,但我发现有些人不辨认清楚事实真相,就把往生一律说成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这也是涉及妄语的大问题,不得不慎!说实在的,我之所见目前绝大部分人就是如此,只要一见往生,便说是去了极乐世界、弥陀净土。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乃是有所指的,它代表阿弥陀佛的净土,并非是唯一的净土,虽然求生此土之人占多数,但也不能不加分辨地认为全部往生者都去了弥陀净土。据我所知,修学密法者有的求生弥陀净土(以宁玛派信众居多,因其祖师乃观音化身),有的求生香巴拉国(时轮金刚净土,以修时轮法信众较多),有的求生空行母世界(女性居多),还有一些求生他处的(占少数)。汉地学显宗的,大部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论禅、净土、天台、华严各派),但也有少数许愿求生兜率天弥勒净土的,还有极少数愿生东方药师佛土或他佛净土的。总之,虽然往生弥陀净土者占多数,但不可将那些往生他佛国土的也一概算入极乐世界。比如说,某人去了美国留学,而你却不加调查地坚决认为去了日本,虽都是去往国外,但毕竟国度不同,怎么可以胡乱而说呢!如太虚大师就是往生兜率的,因他心仪唯识,愿去弥勒净土,将来一同下生弘法,我们岂能认定虚大师往生弥陀净土呢!有些人就是未辨别事情真相便乱加定性,例如有一位居士曾向我夸夸其谈,赞说西方极乐,我虽然觉其言语中有些错误但未生反感,但当其引用玄奘大师(他还竟然说成了玄装大师)时,我却不愿再听下去了。因为玄奘大师乃唯识坚信者,其往生的也是兜率而非极乐净土。前不久,我看到某篇文章,说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是往生极乐的。其实,这里也存在错失,因为隆莲法师(能海上师亲传弟子,中国当代第一位比丘尼)在《心经讲记》中曾谈到此事,法师说净检是晋朝人,当时由于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她就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戒,其修行学问均好,据说受戒时异香芬馥,说明得戒殊胜。她七十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手持花束的女人,净检即告别大众,与此女牵手从彩虹中上天了(此事见于梁代高僧宝唱所著传记)。隆莲法师说,后来西藏盛传空行母成就法时,才知道她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修这种法最高成就即肉身成就,次一等是身体离去而衣服不带,再次一等的则身体缩小,成就了往生而进入空行母净土。隆莲法师在《赠英籍尼师阿旺曲珍拉萨朝圣》一诗中,还以联袂空行净检桥一句称赞之,也是说净检是肉身飞天赴空行净土的。我认为隆莲法师所说的应当合理,因往生极乐的是神识而绝非肉身,而西藏空行母法高层成就就是肉身飞天。此中事例还有许多,因限于篇幅,不在此一一列举。只希望今后著书立说者能审查到这一点,以尊重事实真相为好。但如何来判定往生何处实为不易,我认为这主要看其生前所信愿的是何方净土为关键,如信愿弥陀,则应往生于西方极乐,如某人一生皆愿求生弥勒兜率,且有得往生之瑞兆,就不能武断其往生于弥陀净土了。如有疑议,应多请教有修证的大德为好,他们是具眼者,分辨能力自然远高于普通学人。

三、 不专修净土宗者亦能往生

当今佛教界一些偏激赞叹净土法门的人,谓不专修净土宗不得往生,甚至更激烈者连净宗内某些法也不许修,而独倡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弥陀圣号,再修其他就是杂乱。比如我听闻有一些人只许念弥陀,不许念观音,称之为修法夹杂。错矣!观音菩萨为西方大士,有多少人往生西方受其接引,有人认为念观音圣号不得往生,此岂不是太委曲大士了!纵是专提名号的印光大师,也说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兼念。未发心人,即令专念;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见《复周伯遒书》)。还有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生西之理?(见《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这只是劝人多念佛而少念观音当然无错,但劝人只念佛不许念观音则是自己愚痴也欲令他人愚痴!同样道理,弥陀于《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上也未说只接净土宗人,不接华严、天台、密宗、禅等信众,有人说杂修者便不能往生,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圆瑛大师先从冶开等禅师学习禅,又从谛闲、慧明等师学习教观,精于《楞严》,他曾建有三求堂,即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难道不能往生吗?又弘一大师为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一生多弘律法,他也不得往生吗?如承许圆瑛、弘一二师往生,则其他修佛者也应当可以!有人不通经教,开口乱道,认为念弥陀、药师、地藏等,临终众佛互相推委,恐无人来接引。这纯粹是以凡俗心识而妄度佛意,佛若如此,则他们的大悲心、平等心又在哪里呢?我不但认为念不同佛号都可往生,并且随意去何佛国土都可以。弘一大师曾讲过《普劝净宗道侣兼持地藏经》,他举八祖莲池大师所撰《地藏本愿经序》,劝赞流通;又举九祖藕益大师自称地藏之孤臣以为事例。弘一大师也知道有人会疑惑持念《地藏经》能否生西,他又举净宗九祖藕益大师礼地藏忏时的《发愿文》说:舍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弥陀,历事诸佛,亲蒙授记,回入尘劳,普会群迷,同归秘藏。不但念《地藏经》可以生西,而且念一切佛经都可以,只要把功德回向西方,佛即会助其生西。顾净缘大阿阇黎亲传弟子吴立民老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在讲《药师经》曾有人问过此类问题,吴老答道:东方、西方平等一如,了生脱死平等一如,药师、弥陀平等一如。我们修西方与修东方是联系在一起的。药师经里明显讲了,有一个法益就是愿修西方而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修净土的读药师经、修药师法,并不矛盾,也不妨碍你的净土修行,他会帮助你修净土。更有令人可笑的是,有人以为念弥陀往生极乐,学唯识往生兜率,修密宗即身成佛,念《药师经》往生东方刹土,这些好象一一对应。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学唯识不必非生兜率,念药师佛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因为佛无阻隔,如果佛与佛间还争弟子,那么佛就成为凡夫了。如果念某佛必去某土,那么念地藏难道要下地狱不成?其实果真有人就这么认为,我见过许多人不敢持《地藏经》,恐怕与鬼打交道。众生就是这么愚痴,不念持佛经才容易轮回成鬼,哪有持奉佛经而成鬼的?如果这样,弘一大师劝人念《地藏经》,那岂不是劝人下地狱吗?我讲这些并非是劝大家不再专心持弥陀圣号,而是说持其他佛号也可以往生净土。近来由于编书的原因,翻阅了宽律法师《往生随闻录》,见他所说感觉有偏,他说凡净密兼修、禅净兼修者,原则上均不著录,认为这些人都脚踏两只船,实在是因为信不笃、愿不切、行不一,我以为他虽自以为无门户之见,实际用心已偏,他只报道专修净宗者,无疑想要把不修净宗者排斥在外,存在着暗示这些学人不能往生的含意。但在书录中,却载有弘一、兴慈、江味农、范古农、陈无我等人,他又是否做到了只录净宗者呢?因弘一乃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非专修净土之人;兴慈大师善精于天台宗,也非净宗道侣;而江味农、陈无我二居士,不仅非专修净土,而且显密兼通,江老曾随学大勇法师、白普仁喇嘛,陈无我等学密于刘上师;范古农居士对于唯识所学甚透,曾创立法相学社,弘扬法相唯识。总之,我认为把不专修净土者排除在《往生录》之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这样就背离佛心、背离民意。为什么现今出现这么多违法的谬论呢?我觉得还是门户之见在作怪!记得我前几年去某寺,听到一些人在谈教派之事,讲到此寺是净土中一派,另一寺还驻有与此寺不合之净土派,他乡还有一密宗派别。当他们问到我是哪一派时,我答:我属于佛那一派。诚然,学习佛法,自属于佛门,为何一家人硬要分出这么多对立派呢!佛教有天台、华严、禅、密、净宗派之分,这只为了度人采用的手段方法不同,绝不同于世间党派之对立,如有此种观念者,绝不应纳入真正的佛教弟子。我希望今后续编《往生传》者,应如实录入,正确看待往生这一佛门果证的事例,不可因非是净宗学人便不入书记载,弥陀净土都已收录,我们又怎么能与佛陀之悲心相违背呢!

End

元音老人:略述修行途中常见的几点误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

吃饭做到这几点 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癌症

编者按:俗话说癌从口入,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细微、简单的生活习惯也许发挥着防癌或致癌的作用。今天衷心提醒各位,谨记饮食防癌四个字:粗、淡、烂、素,防止癌从口入。一、吃粗粮不妨做到以下几点:1、最好安排在

云谷禅师:信佛需了解的几点常识

如果你信佛,经常拜佛,就要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这五个佛教常识,一定要早点知道。第一、为什么要对着佛像礼拜?佛像并不是佛,但我们却要把佛像当成佛一样去拜,这其实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