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2025-01-29 13:28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顶礼仲敦巴尊者!

陈士东

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豪人家,属羊协氏族。父名达松格显,有的史籍称库堆萨季玛。仁波且幼年丧母,其父续娶,他与继母不和,继母常欺负他,如一次继母挤乳,他打牛,牛走乳倒,遭继母痛打一顿。仁波且虽幼,然心智殊特,自思云:于此争闹,不如他往为乐,遂离家出走。幼年在许(今朗县)地方学藏文,后迁居到康区去,在半路上遇到正要到尼泊尔去的康地大德赛尊,见后生信,就在路上拜他为师,时年仁波且十五岁。后此大德至跋薄,住一年而回,又相会于玉如,仁波且请求随行左右,大德告其:汝明年可随康地商来,若今引去,恐他人谤为窃幼童子也。次年十七岁,随商人至康地,赛尊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他对赛尊勤谨侍奉,为他做放牧、推磨等农牧业生产在内的各种活,还努力向他学法,依止上师十九年,善巧显密诸法。后于一日,与诸学者谈论法义,智胜一切,法增居士之名,遂遍闻于康藏。但这时他并不以此为足,自思云:得此难得有暇圆满之人身,必须修一真实佛法。但现所学者,是何境界,须再学否?要请问印度大善巧者,而请问须能自问不用译者为好,遂依印度三藏法师弥底(即声刺或名念智法师,此师功德甚大)学梵语文、印度声明学,仁波且后来通晓梵文,皆是上师班智达弥底的功德。

后听说阿底峡尊者到了阿里,他欢喜无量,于弥底班智达处得闻尊者之名时,就情不自禁欲往依止。对他要去阿里向尊者学习之事,赛尊是非常赞同的,为他准备了牲口、行李、书籍等,送他上路,这年他三十八岁,临行前,赛尊大德告曰:今可与父相会(授记必会投到尊者门下)。他自北路行,至前藏场喀梭曲时,以法教化此处之官,其供养热振地方寺庙,请求留此受供养。仁波且云:汝可改此恶行,建设弘法处所,明年有善慧译师至,可请其弘法。我今无空,须急往阿里谒大善巧者,待我回时,当受汝施,更当于热振建寺也。仁波且行到拉萨附近的彭域时,遇到鲁梅十人中一人的弟子--噶瓦释迦旺秀,仁波且告诉他,自己要去请尊者。释迦旺秀很赞成,于是二人商定,如尊接受邀请,愿意到卫藏来,就由仁波且写信回来,请释迦旺秀和卫藏各地方领袖人物商量,共同迎尊者。水羊年(1043年)初,他到达布让加香,遇到正准备经尼泊尔返回印度去的尊者,仁波且见到尊者那年他三十九岁,尊者已六十一龄。尊者因离印度来藏时与印约定三年后返回,此时已到期限,为不违约,准备返印,然在他内心也是亦未决定要走,因尊者在被迎请到西藏弘法的前夕,曾祈请本尊圣救度母,以观征兆。度母悬记云:一般和个别的一切事业,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依托一位在家居士,将有大的利益。度母又指示去请问空行母,空行母亦谓若往西藏当有益于正法,特由一居士得获利益。而仁波且正是菩萨所指示的那位居士,他曾依贾地漾勒波受五戒,系居士身,以有特别缘起,供蓝布猞猁袍子,以衣带围绕六匝,表行六度(菩萨度生的六种方法),仁波且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曾多次幻化身入印度,以协助尊者入藏。康区喇嘛得知尊者到藏地后,一致向尊者推荐他,另一方面,在仁波且未至之前一日,尊者得绿度母指示,谓心传弟子的大居士将到来。尊者乃严整以待,先陈密集金刚坛城图以待灌顶,然自朝至暮尚未见至,弟子辈不禁暗中私语:难道度母戏语耶?尊者起座出外散步,果遇仁波且至,仁波且以其所证悟请教尊者,尊者以手加额谓:此为最善,赞叹不已。仁波且也十分敬佩尊者才学,认定尊者为自己终身之上师,遂叩求尊者收摄,尊者见其根性不凡,求法恳切,遂应允之,二人一见如故。仁波且对尊者作了极大供养,不仅供以世间各种财物,且身口意都听从于上师之教导,尊者作吉祥赞赞之,乃命入坛城中,为授密集灌顶,做大加持及授传承,另外还授文殊金刚圣像一尊,此像最有加持,为西印度王送来者。当日尊者之施主,供仁波且酥油一块,他化而注为通宵灯,供于尊者像前,自此以后,乃至尊者圆寂,此灯不灭,这个缘起实在很好,次喻仁波且能得尊者之法脉,能令法灯常明,另一方面,也说明尊者之大法会常存于世,照耀世间,如论中所说但有讲说者,此便住世间。仁波且为了转移尊者返国之行,向尊者等一行人介绍并盛赞了拉萨、山南等地道场殊胜,僧侣众多,包括桑耶寺在内的各大寺院情况,并说明那里数千名僧人都迫切希望尊者前去传教。尊着听了很高兴:这么多修梵行的,在我的家乡也没有,其中一定有大阿罗汉。说完向东方顶礼,改变了返印计划,决心本着弘扬佛法的心愿,应允接受邀请。仁波且恐中途生变,立即写信给前藏僧众中的释迦旺秋,此信名《寄藏中诸师友书》,该书系一封颂体书信,计有十七颂,书中有形如大车轮,南瞻部洲中等词句,依照书中示意,催促藏中师友们使他们秋季以前赶来迎接。释迦旺秋将这一消息告知鲁梅四柱弟子之一--主持杰拉康寺的尚那囊?多杰旺秀及其他有关人士,并和卫藏各地方势力共同商议,派出代表去迎尊者。前去迎接的代表与尊者及仁波且一行在后藏的贝塘地方相会,然后一同沿着雅鲁藏布江,经过后藏来到拉萨。尊者在藏传教达九年之久,仁波且追随尊者时间最长,从入阿里迎请直至一○五四年尊者在聂塘圆寂,他一直在尊者跟前,在尊者诸弟子中,以他依止年岁最长,所学最多,处于大师兄地位。仁波且生平仅有五师,印度二师,西藏有三位,在这五位上师之中,他最敬重的便是尊者,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他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尊者前作一供坛,尊者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仁波且曾云:我慢高丘,不出德水。对上师比敬不勤,于众生更无悲心可言矣,对谁还会敬重呢?仁波且事师极谨,于此不便详说,只略举一例明之。如昔仁波且服侍尊者,师每大便,乃至粪秽皆必以手捧除之,一次出倾之顷,即得大神通,能见大鹏所飞历十八日之远程中一切事情,此盖即事师而得功德。另外,仁波且也非常注重修持,他遇有急事,则行五种供养:一.供三宝,二.承事僧众,三.供朶马,四.造泥塔,五.诵经。尊者对他也十分赞赏,许为心传弟子,如尊者在藏常患头痛,呼他嘱以手抚其头,谓曰:汝心良善,手触吾即安。就这样,仁波且追随尊者十五年,尊者把所有一切显密教授都传给了他,尊者时以《菩提道灯论》、《菩萨宝鬘论》授之,他问最上密如阎摩王法,内外坛场皆曾以教众,何以但以此二论授我?尊者告知:我若不遇汝,则此二论,将无人能解,故特予汝。有人以为噶当派没有密法教授,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尊者传密法极为谨严,一般不在众会普传无上密,但对仁波且、俄雷必喜饶及第一世五智喇嘛弥伴等却尽传了密乘无上心要,如对仲传了《密乘四部续》教授和《成就心要类》教授,所以尊者不是不传密法,噶当派也并非没有密乘教授,尊者名著《菩提道灯论》中有由显入密教导,说明是显密并重的。尊者在桑耶寺时,曾把密咒行的多种方便和大手印教法等众多教授传给仁波且,但他认为一般人对于密法如言取义的粗行过失的缘故,深加隐密,不轻易示人。虽于显密教法均得究竟,但常讲《般若八千颂》、《八千颂大疏》、《略疏》、《二万光明论》等,对于密法,不多宣说,然而对于密咒的《智成就论》已曾作译校工作。他住耶巴时,自念末世有情,浊情深厚,今师长在世,须请一永利有情之教授,遂日日请问法义,以尊者之答而成《问答摩尼鬘》(此论以问答为体,为教授之精华,内分二十三品,译可十卷以上,总摄颂文为《菩萨宝鬘论》)。阿底峡尊者圆寂后,仁波且成了噶当派新的领袖人物,如尊者将入寂,其弟子请问法要,谓:师去后,我当修定耶?尊者云:定不是法。问:终身讲经如何?尊者云:讲经权非法要,当依仲敦巴舍世间心,修出离心也。

尊者一○五四年在聂唐圆寂,水羊年(1055年)仁波且在聂唐主持了悼念尊者的仪式,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院,该寺由仁波且主持,庞顿出资创建,名古朋寺。该寺分前后两进,由于正殿主供镀金卓玛佛像,此像乃尊者自家乡印度萨霍尔带来,因此该寺又名聂唐卓玛拉康(意为聂唐地方的度母佛殿)。又因该寺坐落在聂唐地方,故又称聂唐寺。仁波且将尊者骸骨存放在聂唐度母寺的宝瓶内,寺内塑尊者像,留有壁画,以供后世瞻仰。这以后,他回家乡去了一次。不久,藏北当雄一带的地方头人集会,派人请他到热振地方传教。火猴年初(丙申,1056年)受达木(今当雄)迎请,他带领尊者其他弟子,连同尊者遗体一起搬到了热振地方(今林周县),同年修建了热振寺(一说为1057年),将尊者遗骨供奉在热振寺的银铸灵塔中。热振寺是《噶当宝籍》等许多教典中悬记的圣地,受过尊者盛大称赞,是法王仲敦巴师徒的寺庙,成为噶当派教法的源头,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寺院,由仲敦巴传承尊者的教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以后一直住此寺中弘法传教,大约住寺九年,领导着尊者的其他门徒和他新收下的弟子,他一生虽未受过比丘戒,以白衣传法,但他持戒极严,一切尊照戒律界限而作,非为末世白衣之浸无矩度也。如他观见一修密者饮水,举杯即饮,因问之云:汝不念三宝恩乎?另外,他佛法精深,传教极广,对于各种经论皆已通透,如对尊者传下的菩提心修法,他更是心领神会,在自著之要门八座法中详论了发心法的修习。因此而弘传盛大了噶当派,以居士之身胜过其他比丘僧,将一生奉献给弘扬佛法事业上,也正是因此,他得到了尊者其他弟子也就是他的师兄弟们的支持和爱戴,师兄弟们如敬师一样敬重他,如尊者三大弟子中的俄雷必喜饶虽与他是师兄弟,但却很尊重他,曾几次到热振寺去求教。仁波且在热振抱病时,贡巴瓦在生区,相距三日程,贡即知之,乘空而往慰问,不由门入,仁波且力诃斥之,谓神通乃可羞之事。又热振有上下二寺,一寺作法,缺粮,众皆惊恐。贡巴瓦云,不妨,有人已送至半山。后果然。众散后,仁波且责之,谓有功德,当善隐藏勿炫耀,因此禁现神通,遂成噶当定制,这也是符合释迦遗教的,释迦佛曾云:凡我弟子,不显神通。因噶当派不涉及政治,不以神通惑世,戒律清净,一心为度化众生,当时的藏族僧众曾盛称噶当派有德行,也最受群众支持。仁波且于藏历第一饶迥之木龙年(甲辰,1064宋治平元年)圆寂于热振寺,世寿六十岁,他常驻锡热振寺,因此该寺留有他很多遗迹,寺内除了有他灵骨塔外,还有他所住过的岩洞,寺院及寺内有他的法座和著名的熏香百供塔。关于仁波且的弟子,见于记载的高足有五十余人,其中最主要者为博朵瓦、普琼瓦、谨俄瓦三昆季。博朵瓦仁钦赛,是他大弟子,尊者在耶巴时,他闻习了尊者的修持次第,又在热振寺从仲敦巴学习教诫,仁波且圆寂后,他任热振寺堪布,他是仁波且事业的得力继承者,博朵瓦对仁波且也十分敬重,他曾教示谨俄瓦诸人: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普琼瓦宣努坚赞是仁波且二弟子,原在聂唐随尊者习法,尊者圆寂后,随仁波且到热振寺学噶当教诫,并奉上师之命为几位弟子讲授《俱舍论》。仁波且对普琼瓦非常器重,将尊者密法噶当第十六章教诫仅授于他,此法之传承是当年尊者与仁波且居于叶尔瓦拉日山时,尊者答复几个重要弟子问题并述说仁波且之事迹,并告知仁波且为宣讲未来所化之事,要他终身奉行第十六章教诫。之后,尊者与仲敦巴又将第十六章教诫传授給俄雷必喜饶,雷必喜饶则传授于阿里的喜饶坚赞,喜饶坚赞传格西普琼瓦,普传绛山仁清坚赞,开噶当派口诀一系。尊者与众弟子问道录全名为《噶当宝籍》(或《噶当书》、《噶当师弟问道录》),这部书是尊者门下师徒秘密传授的教法,未在世上广泛传授,其中仲敦巴仁波且请问尊者的问道语录名为《祖师问道录》。有广本和略本尊者传,噶当十六明点传承师别传等汇编;由俄雷必喜饶和枯敦等请问的名《弟子问道录》。谨俄瓦次程巴是仁波且三弟子,他二十岁时到热振寺,师事仁波且,因常随上师左右,故称谨俄瓦,意为眼前人,他亦从仁波且得秘密指授。

仲敦巴仁波且肉身虽入灭了,但他化身会象《噶当书》中记载的那样,会常入世间度化众生。如后来的三世章嘉活佛在藏地时,一次举行会供轮祭祀活动,在返回途中,从柏林深处突然出来了一个衣袖搭在肩上的乞丐,堪钦多杰强对章嘉说:若有尼泊尔章噶(尼泊尔货币),就施舍给他吧!章嘉问侍从:有章噶吗?转眼之间,那人却不知去向了。土观活佛曾亲耳听章嘉说,那人可能是仲大师。《噶当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我的真正化身,多次装扮成比丘,模样如同贫苦的叫花子。最后,我以古代大德的话来赞颂仁波且的功德:

阿底峡仲敦巴如一双日月,用恩德将西藏的全境照亮。

原文发表于《菩提心》电子版

End

顶果钦哲仁波切:不生不灭

十一世纪,伟大的印度瑜伽士帕当巴桑杰三到西藏传法,在西藏的厅日村庄,他为村民讲述了忠告百偈。对于这些偈语,法国僧人和翻译家马修李查德启请他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解说这些深邃的偈子,于是1987年,在西钦

一世多智钦仁波切:一髻佛母简供

མ་མགོན་བསྐང་བསྡུས།一髻佛母简供རྃ་ཡྃ་ཁྃ། ཨོཾ་ཨཱཿཧཱུྃ།让杨康 嗡啊吽སྐད་ཅིག་དྲན་རྫོགས་རང་མདུན་ཐོད་སྒྱེད་སྟེང་། །དུམ་

天噶仁波切:三世诸佛之因,即是尽力利益众生

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宗教,而这些宗教大多由伟大的导师所创建,并藉由许多信众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教派传至世界各地。在这种种不同的宗教当中,每一宗教的教徒都相信自己的宗教是清净的,并各自依循传统的教法进行修持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