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某个比丘 精进如猛火烧毁诸束缚
2025-04-03 06:49

某个比丘

精进如猛火烧毁诸束缚

2~11

比丘精进正念

勤奋畏惧放逸

犹如猛火炎炎

烧尽大小束缚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某个比丘。

这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题目后,到森林僻静处禅修。他虽然努力,进步却不大。他感到挫折沮丧,于是决定回到祇树给孤独园请求佛陀给他进一步的指导。回精舍途中遇见一片树林起火,他跑到山上观火而顿悟:这熊熊大火不断前进,吞没了一切阻碍它的大小障碍。我也应该像这大火一样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大小障碍,解除生命中的大小束缚。

这时佛陀在禅定中,观察到这位比丘的心路历程,佛陀以神通化了一道光,把自己的影相显现在这比丘面前说:你现在的思维是正确的,继续用功吧!就如大火烧毁一切大小障碍,系念在前的比丘解除所有的烦恼束缚。这位比丘从此正念现前,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

学佛者若能精进勤奋正念现前,便可烧毁世间一切烦恼痛苦的束缚,解脱生死轮回。

End

当勤精进洗自心

◎ 理 海大家每天都会洁面洗漱,力求让自己的外表光鲜靓丽。殊不知,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不断地清洗,以远离垢染,时刻保持清净庄严。《增一阿含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自净其意是佛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一个不平凡的比丘尼大德

◎ 卢秀清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

清居比丘

◎ 真 慈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对

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李炳南: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录自慈光半月刊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楞

精进求解脱

精进求解脱◎ 谛 灵历代大师曾经说,人间苦难何其多;生于娑婆世间人,但能顺应没奈何。三灾八难有行迹,是非要辨分善恶;福慧双修入圣域,一心持念阿弥陀。庚子传染新肺炎,死生大限齐惊恻;时刻践行菩提心,超出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 怀 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坐禅要义

◎ 百丈怀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修行

◎ 妙 莲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

精进破懈怠

精 进 破 懈 怠◎ 梦 参 懈怠一定堕落。懈怠就是人没有自信,身体很懒,懒得不得了。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给他做个大饼,搁到他脖子上,他都饿死了。大家听到很笑话吧?他只吃前头这一点,人懒到这个程度,

在逆境中精进

在逆境中精进◎ 宣 化我现在对大家说一说我念《地藏经》的经过。我在十六岁那年,开始为人讲《六祖坛经》和《金刚经》。我根本不会讲,可是还要讲。为什么?因为当时有很多人想研究经典,可是不识字。于是我想,我

闭关每天精进拜佛,心想事成

闭关每天精进拜佛,心想事成净界法师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能够受持我的名号,包括礼拜、

破戒比丘依然是宝

慧律法师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譬如珠宝玉器,即使坏了,你能说它就不是宝了吗?黄金坏了碎了,难道就不是黄金了吗?又如瓦砾,即使再完整的瓦砾,它也称不上是黄金

智者不放逸

智者不放逸◎ 如瑞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法句经》佛在《法句经》里这样教导我们: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于死的人他不会放逸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

精进念佛是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忏云法师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

你们要精进

◎ 一 行佛陀和比丘们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分。佛陀叫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们都知道佛陀当夜便要进入涅槃。佛陀向上望去四

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惟觉法师正精进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夜赌博、打电玩、打麻将这都不是正精进。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四)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一)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六)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八)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三)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九)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怎样理解佛法所说的精进?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知惭愧才能更精进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这两个字都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与观念。其中惭指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惭形秽;愧指的是对不起他人,所以说愧对于人。其实一个对不起他人

雪漠: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不要执著于过去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当下的某个想法,更不要执著于自己给未来定下的某个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随随便便。不要执著,指的是在专注、尽力、精进的基础上,不强求结果,一切随

佛法所说“精进”是什么?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林克智:“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林克智1.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么病魔

宽见法师:精进念佛后,遇到境界就攀缘,该怎么办?

问题:师父,我现在迷失了。当时我学佛,黑夜白天不停地持诵阿弥陀经,精进念佛。现在遇到境界我就去攀缘,一个不善的念头就把我的境界全转了,忘记念佛号,黑白不停地念不善的念头,前途一片渺茫。我现在不知道该怎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

香积佛--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法藏比丘如何赞叹世自在王佛的功德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

世自在王佛着重教导,“至心精进”定能成佛

《无量寿经》正宗分发起宏深誓愿经 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

三衣--比丘尼五衣

而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梵samkaksika)及劂修罗(kusula),合称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里面,里覆左肩与两腋之衣。劂修罗,即下裙,覆于腰部之衣。 关于三衣的制订缘由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比丘、、比丘尼、沙弥和沙弥尼之间有什么区别

比丘,佛教对于受过具足戒且年满20岁的出家人的称呼。比丘是佛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和尚。为什么说一定是年满20岁的出家人呢?其实这和当初释迦牟尼的出家经历有关。当时释迦牟尼出“三门”见“老、病、死

沙弥尼和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受过沙专弥十戒后,称为沙弥尼。比丘百尼度知是指受道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比丘尼【读音】:bǐ qiū ní【释义】:比丘尼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记载】: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

卢志丹:自强不息勤精进

自强不息勤精进在《八大人觉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佛陀劝勉世人:只有持之以恒地精勤猛进,才能破除生死烦恼所导致的过恶,摧毁降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出离三界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

古代比丘修行有哪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

三论宗的要义

三论宗的立论,是破邪显正,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妄执。三论宗的性空,不是否定现象界的一切假有而说空,而是在万法常体上,观察其无自性之空。性空的道理,没有办法为一般人所接受,常人所了解的空,是空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