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睿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外表光好,没有用的。要心里真正诚恳的念,不要求感应,自然有感应!所以准提咒念法告诉你,法本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录自慈光半月刊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楞
◎蕅 益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云何为信?一者、信
◎ 怀 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 百丈怀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人类文明中的信仰形态,林林总总,非常丰富,但就其主要形式来说,不外乎两大信仰类型: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在这两大信仰类型中,神人关系( 信仰者与超验者、神圣对象、终极关怀者等关系) 及其神圣性建构是它们
三论宗的立论,是破邪显正,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妄执。三论宗的性空,不是否定现象界的一切假有而说空,而是在万法常体上,观察其无自性之空。性空的道理,没有办法为一般人所接受,常人所了解的空,是空空如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杂阿含334经》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3期,2009)《杂阿含334经》中的「334」,是大正藏的编号,此经在佛光藏的编号是312经,在内观教育版的编号是233经,在印顺版的编号是455经;此
轮回转生论 (一)世间 众生由惑业的因而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恰似车轮的回转,永无止尽。通常佛教把迷界(世俗世界)分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二种。世界又称世间。所谓世,是迁流、破坏之义,指过去、现在、未
《法蕴足论》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5期,2009)一、前言有关论藏的源流,依据《有部毗奈耶?杂事》的记载,佛灭当年结集完经和律后,大迦叶考虑到:「后世之人,少智钝根,依文而解,不达深义」,所以特
一、前言《法句经》是释尊时期在印度各地流传的佛法偈颂,支谦(西元225年顷)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
《杂阿含306经》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2期,2009)《杂阿含306经》中的「306」,是大正藏的编号,此经在佛光藏的编号是284经,在内观教育版的编号是205经,在印顺版的编号是408经;此
僧团的健全,须赖规矩秩序的建立,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陀临涅槃时嘱咐
一、离言默照禅离言有二:一是一切诸法,无始时来,本自无言,故称此为离言法性。《转有经》云:以彼彼诸名,诠彼彼诸法,此中无有彼,是诸法法性。[7]意谓此法中无有彼名,此名中亦无有彼法,名与法互不相关,法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一、此论的形成与命名:世亲菩萨作了《唯识二十颂》,并自作长行释之,名《唯识二十论》,以破外道小乘实有外境之邪执,而显唯识无境之妙理。其后
唯识要义唐仲容居士著(一)叙 言真理不变,变则非理。真学不灭,灭则非学。真理者,法尔如是,真实不虚,穷三际,遍十方,无有乎或易,无有乎或殊者也。真学者,阐明法尔如是、真实不虚之理,穷三际,遍十方。而亦
一、 修行要抓住三要点1、 契入心的本体去修行,这是根本的宗旨。不要试图明白我的话,要理解你的心,明白你自己的心,彻见自己本来的面目。古人的机锋是点化当人的机用,老师说的话只是起方便引导作用 。所以听
《题齐天大圣之斗战圣佛/圣神贤》诗曰:蟠桃园里曾赴会,阎罗殿上只升堂。龙宫宝座一时换,玉境凌霄我称皇。瑶池美酒呼来畅,兜率金丹吞更欢。天生本性自由惯,不坐仙山不坐禅。女娲彩石机灵开,一朝变幻入世来。六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止观二门的修习是学人能否悟证的一个关键,如果修习的善巧,就不必继续修还净二门,因在止观中已能直入大道故。修习止观者,须遵照以下八条要义,方不致落于偏差:1、时间次序:每日打坐二
辩中边论要义吕澂一依心性本净客麈所染立宗义心性——心法性——无有不净者——空性客尘——心法——无有不染者——虚妄分别此二原不相离以虚妄分别言客尘……又以空性说心性,空虚妄因为空。以此中有空彼亦有此说性
拘达拉柯西比丘尼征服自己获最大胜利8~3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8~4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不如克己者是大胜利者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拘达拉柯西。拘达拉柯西是舍卫城的
比丘斯亚沙卡积恶受苦报9~2若人已作恶不应重复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必受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
哥达那尊者定慧活一日胜无定慧活百年8~12若人活百岁无慧无禅定不如活一日具慧修禅定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哥达那尊者。哥达那尊者从佛陀那儿得到禅观题目后,到森林中禅修并证得圣果。之后,在回
长寿的孩子礼敬贤圣护四神利益8~10常乐礼敬圣贤长老获四利益寿美乐利佛陀居住在迪卡朗伊卡时,有一天,提到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叫亚育瓦达那。有一天,当一家三口见到佛陀,向佛陀顶礼时,佛陀只对夫妇说:“愿
富商摩诃达那避恶如避险道9~8伴少而货多商人避险道爱命避毒品避离诸恶行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商摩诃达那。有一天,富商摩诃达那护送一些比丘和一大批贵重物品要到某地,抢匪得知此事,计划在中
女天神拉阇积善受乐报9~3若人已行善应当重复行应喜于行善积善必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天女拉阇。大迦叶尊者在毕钵离山洞进入禅定七天,出定时,来到一位女施主拉阇家化缘。这位年轻高贵的女人
给孤独长者恶得恶报善得善报9~4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方见恶真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对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礼遇佛陀,为佛陀建造祇树给孤独园。每天三次要礼敬佛
粗心大意的比丘莫轻视小恶9~6莫轻视小恶于我不招报小恶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粗心大意的比丘。这位比丘做事潦草,粗心大意,往往拿了东西使用后,就放在
比丘互相威胁众生皆珍爱生命10~2一切众生畏惧刀杖一切众生珍爱生命以身作则将心比心自不杀生莫教他杀10~3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不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们互相威胁恐吓
吝啬的富翁莫轻视小善9~7莫轻视小善于我不招报小善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智者圆其善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翁毕拉帕达卡。舍卫城有位男子听完佛陀教导一个人不但自己要布施,也要劝他人布施
比丘尼波它卡那如实知见生灭法8~14若人活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活一日实见生灭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波它卡那。波它卡那是舍卫城的富家女,美丽聪明,父母钟爱,却与一名家里的男仆私奔,后
猎人拘古塔米无恶念不行恶9~9手若无疮伤口可以手执毒药毒不侵无伤手无恶念不行恶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猎人拘古塔米和他的家人。在王舍城有位富家女,年纪轻轻就证得初果。后来她与一位猎人结婚,生了
舍利弗尊者的舅舅供养贤圣者功德大8~7月月投干金供牺牲百年不如须臾间供养律己者能如此供养胜火祭百年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舍利弗尊者的舅舅。有一天,舍利弗尊者访问他的舅舅,并问舅舅做些什么善事
比丘尼巴户普提卡了知究竟法尊贵神圣8~16若人活百岁不见究竟法不如活一日得见究竟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巴户普提卡。巴户普提卡的丈夫去世后,她本来不想分财产给子女。由于儿女一再请求
婆罗门耶卡沙它卡及时行善9~1行善宜及时制心勿作恶迟疑向善行心则喜于恶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耶卡沙它卡。他与妻子两人只有一件外套,两人无法同时出门,两人分开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
斋戒的妇女老死驱逐生命10~7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佛陀居住在东园鹿子母讲堂时,提到一群参加斋戒的妇女。有一次,许多妇女来到东园鹿子母讲堂参加斋戒,讲堂的捐献者毗舍佉问她们为何来此受
打蛇的年轻人慈悲待人10~4求乐于有情不刀杖恼害欲求自己乐后世可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些年轻人。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城化缘时,看见一群年轻人追打一只蛇,原来那群年轻人害怕蛇会咬他们,
比丘互相争吵众生皆恐惧死亡10~1一切众生畏惧刀杖一切众生恐惧死亡以身作则将心比心自不杀生莫教他杀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们互相争吵。有一天,一些僧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打扫清洁准备
珠宝工匠提沙依业力升沉9~11有人孕育在母胎做恶者堕入地狱行善者往生天界漏尽者证入涅槃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珠宝工匠提沙。提沙和太太每天以食物供养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有一天,提沙
猎人可卡伤害贤者自食恶果9~10若伤害无邪清净无垢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猎人可卡。可卡是个猎人,有一天,他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见到一位比丘,他以为是不祥的预兆,
人面蛇身恶鬼造恶业如火焚烧自己10~8愚痴者造恶业不自知有恶报作恶自业感苦如火烧受焚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有一次大目犍连尊者和勒叉那尊者一起从灵鹫峰下山时,大目犍连
大臣山达迪华服不碍解脱10~14盛装者若是行为谦虚寂静克己解脱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众生他是梵行者沙门比丘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波斯匿王的大臣山达迪。山达迪平定边境叛乱凯旋回来后,波斯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