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录自慈光半月刊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楞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
◎ 怀 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 百丈怀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梦参老和尚【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主命鬼王向佛说:我的职务就是掌管人的生死
佛陀净住王舍城时,提婆达多常以诸多诡计杀害佛陀,但始终不能成功。有一次,南天竺国来了一位婆罗门,他精通咒术及配制毒药。提婆达多来到婆罗门的住处,请他配制了毒药,并将毒药洒在佛将路过的上空。结果,风一吹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世尊啊!像我们这样向往出家的在家人,应当怎么做,才能获得这一辈子的安乐呢?郁阇迦婆罗门问。婆罗门!有四种法,可以让你得到这一辈子的安乐。哪四种呢?那就是方
忏悔安乐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这个偈子讲的是忏悔。对自己的过失一旦忏悔了,就要把已忏悔的事不再挂在心上,这样才能平静安乐地过日子,所以悔
◎ 希阿荣博堪布以前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想这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放下执着就会安乐。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这些都是问题。所以,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六度集经阿离念弥经》:人命无常,恍惚不久,才寿百岁,或得不得百岁之中,夜卧除五十岁,为婴儿时除十岁,病时除十岁,营忧家事及余事除二十岁,人寿百岁,才得十岁乐耳。【白话注解】人命无常,恍恍惚惚,为时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是古代的经书还是史书,都强调这一点。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矛盾,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安乐,却不知安乐只能让我们退化。而忧患,忧劳,虽然令人痛苦,却是砥
楞严经白话解 第九卷 第二十五章 生灭根结 安乐解脱 全由六根内容提要:世尊告诉阿难:你想知道的伴随无明同生共灭、使你生灭轮转的根结,正是你的六根!别无他物。你又想知道的无上菩提,使你速得安乐解脱、到
卷第九第二十五章 生灭根结 安乐解脱 全由六根内容提要:世尊告诉阿难:你想知道的伴随无明同生共灭、使你生灭轮转的根结,正是你的六根!别无他物。你又想知道的无上菩提,使你速得安乐解脱、到寂静妙常境界,亦
人类文明中的信仰形态,林林总总,非常丰富,但就其主要形式来说,不外乎两大信仰类型: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在这两大信仰类型中,神人关系( 信仰者与超验者、神圣对象、终极关怀者等关系) 及其神圣性建构是它们
三论宗的立论,是破邪显正,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妄执。三论宗的性空,不是否定现象界的一切假有而说空,而是在万法常体上,观察其无自性之空。性空的道理,没有办法为一般人所接受,常人所了解的空,是空空如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杂阿含334经》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3期,2009)《杂阿含334经》中的「334」,是大正藏的编号,此经在佛光藏的编号是312经,在内观教育版的编号是233经,在印顺版的编号是455经;此
轮回转生论 (一)世间 众生由惑业的因而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恰似车轮的回转,永无止尽。通常佛教把迷界(世俗世界)分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二种。世界又称世间。所谓世,是迁流、破坏之义,指过去、现在、未
《法蕴足论》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5期,2009)一、前言有关论藏的源流,依据《有部毗奈耶?杂事》的记载,佛灭当年结集完经和律后,大迦叶考虑到:「后世之人,少智钝根,依文而解,不达深义」,所以特
一、前言《法句经》是释尊时期在印度各地流传的佛法偈颂,支谦(西元225年顷)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
《杂阿含306经》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2期,2009)《杂阿含306经》中的「306」,是大正藏的编号,此经在佛光藏的编号是284经,在内观教育版的编号是205经,在印顺版的编号是408经;此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安养、清泰,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表述。“安”,怎么叫安?极乐世界能够令我们安心、安乐,那里没有种种的苦难。“乐”,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三毒,没
僧团的健全,须赖规矩秩序的建立,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陀临涅槃时嘱咐
一、离言默照禅离言有二:一是一切诸法,无始时来,本自无言,故称此为离言法性。《转有经》云:以彼彼诸名,诠彼彼诸法,此中无有彼,是诸法法性。[7]意谓此法中无有彼名,此名中亦无有彼法,名与法互不相关,法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七安住品---安乐行品此品为初心菩萨宣说《法华经》之楷模;因前品诸机,纷纷发愿劝持是经,而加持力薄者难收大效,不可不先求住心之道,以植其基也。重在安住四法,故名安住品。尔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一、此论的形成与命名:世亲菩萨作了《唯识二十颂》,并自作长行释之,名《唯识二十论》,以破外道小乘实有外境之邪执,而显唯识无境之妙理。其后
唯识要义唐仲容居士著(一)叙 言真理不变,变则非理。真学不灭,灭则非学。真理者,法尔如是,真实不虚,穷三际,遍十方,无有乎或易,无有乎或殊者也。真学者,阐明法尔如是、真实不虚之理,穷三际,遍十方。而亦
第二十四课 四安乐行法四安乐行,是说四种可以获得安乐的行法。一般地也就是指《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菩萨于恶世弘扬《法华经》时应安住的四种法。安乐行一词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卷八(下)有三种解释:一、依事
一、 修行要抓住三要点1、 契入心的本体去修行,这是根本的宗旨。不要试图明白我的话,要理解你的心,明白你自己的心,彻见自己本来的面目。古人的机锋是点化当人的机用,老师说的话只是起方便引导作用 。所以听
《题齐天大圣之斗战圣佛/圣神贤》诗曰:蟠桃园里曾赴会,阎罗殿上只升堂。龙宫宝座一时换,玉境凌霄我称皇。瑶池美酒呼来畅,兜率金丹吞更欢。天生本性自由惯,不坐仙山不坐禅。女娲彩石机灵开,一朝变幻入世来。六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止观二门的修习是学人能否悟证的一个关键,如果修习的善巧,就不必继续修还净二门,因在止观中已能直入大道故。修习止观者,须遵照以下八条要义,方不致落于偏差:1、时间次序:每日打坐二
辩中边论要义吕澂一依心性本净客麈所染立宗义心性——心法性——无有不净者——空性客尘——心法——无有不染者——虚妄分别此二原不相离以虚妄分别言客尘……又以空性说心性,空虚妄因为空。以此中有空彼亦有此说性
拘达拉柯西比丘尼征服自己获最大胜利8~3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8~4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不如克己者是大胜利者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拘达拉柯西。拘达拉柯西是舍卫城的
比丘斯亚沙卡积恶受苦报9~2若人已作恶不应重复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必受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
哥达那尊者定慧活一日胜无定慧活百年8~12若人活百岁无慧无禅定不如活一日具慧修禅定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哥达那尊者。哥达那尊者从佛陀那儿得到禅观题目后,到森林中禅修并证得圣果。之后,在回
长寿的孩子礼敬贤圣护四神利益8~10常乐礼敬圣贤长老获四利益寿美乐利佛陀居住在迪卡朗伊卡时,有一天,提到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叫亚育瓦达那。有一天,当一家三口见到佛陀,向佛陀顶礼时,佛陀只对夫妇说:“愿
富商摩诃达那避恶如避险道9~8伴少而货多商人避险道爱命避毒品避离诸恶行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商摩诃达那。有一天,富商摩诃达那护送一些比丘和一大批贵重物品要到某地,抢匪得知此事,计划在中
女天神拉阇积善受乐报9~3若人已行善应当重复行应喜于行善积善必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天女拉阇。大迦叶尊者在毕钵离山洞进入禅定七天,出定时,来到一位女施主拉阇家化缘。这位年轻高贵的女人
给孤独长者恶得恶报善得善报9~4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方见恶真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对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礼遇佛陀,为佛陀建造祇树给孤独园。每天三次要礼敬佛
粗心大意的比丘莫轻视小恶9~6莫轻视小恶于我不招报小恶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粗心大意的比丘。这位比丘做事潦草,粗心大意,往往拿了东西使用后,就放在
比丘互相威胁众生皆珍爱生命10~2一切众生畏惧刀杖一切众生珍爱生命以身作则将心比心自不杀生莫教他杀10~3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不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们互相威胁恐吓
吝啬的富翁莫轻视小善9~7莫轻视小善于我不招报小善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智者圆其善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翁毕拉帕达卡。舍卫城有位男子听完佛陀教导一个人不但自己要布施,也要劝他人布施
比丘尼波它卡那如实知见生灭法8~14若人活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活一日实见生灭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波它卡那。波它卡那是舍卫城的富家女,美丽聪明,父母钟爱,却与一名家里的男仆私奔,后
猎人拘古塔米无恶念不行恶9~9手若无疮伤口可以手执毒药毒不侵无伤手无恶念不行恶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猎人拘古塔米和他的家人。在王舍城有位富家女,年纪轻轻就证得初果。后来她与一位猎人结婚,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