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大目犍连的惨死 伤害无辜受十种苦难
2025-03-30 12:47

大目犍连的惨死

伤害无辜受十种苦难

10~9

若以刀杖伤

那无恶害者

十种苦难中

他将得一种

10~10

或灾苦失财

或肉体伤害

或严重疾病

或失心狂乱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摩诃目犍连尊者的惨死。

有两次,一些异教徒以大笔金钱买通杀手要杀害摩诃目犍连尊者,都被尊者运用神通而无法得逞。第三次尊者感到一股现前的前世业力向他逼近,他决定欣然接受,不再运用神通逃避。凶徒抓到了尊者,加以毒打并丢弃在草丛,凶徒以为他已经去世,便扬长而去。

这时尊者运用禅定力,复苏过来,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致最后敬礼。他向佛陀禀告自知即将入灭,佛陀请他为众比丘说法,因为这将是比丘们听闻摩诃目犍连尊者说法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尊者遵从佛陀的指示说法之后就入灭了。

阿阇世国王闻讯逮捕凶手并处以死刑。比丘们对摩诃目犍连尊者的入灭十分伤心,不知道为什么像摩诃目犍连尊者这样高贵的修行者,竟然会惨死在杀手的手中。

10~11

或国王惩罚

或被诬重罪

或失去亲属

或财产损失

10~12

或房屋宅第

被劫火焚烧

愚者身亡后

在地狱重生

佛陀解释说:比丘们!从摩诃目犍连尊者今生清净高超的行止来看,他的确不该死于非命。但在某一前世,他由于受到妻子的唆使,竟然把双眼失明的父母载到森林打死,并设计使人相信是其他盗匪所造作的罪行。由于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必须累劫受苦,今生是他的最后一生仍要遭此灾祸。

阿罗汉证果后虽不再造业,但仍需要为他们过去世所犯的剩余的恶业受报。

End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佛经原文】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

无辜的雁奴

雁奴是雁群中个头最小、性情最机敏的一种雁。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时候,总有一只雁奴彻夜不眠,在其周围执行警戒任务。它只要听到一点人声,便立刻号叫起来,紧接着群雁的惊叫声便会连成一片,互相催促着匆忙飞走。

李炳南: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录自慈光半月刊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楞

一句“阿弥陀佛”十种妙处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念佛修因十种利益

信愿法师续法大师《阿弥陀经略注》云:详明法利,因果各十。因十益者,谓:一名万德,六时易修,七日得成,一生了办,众罪销灭,诸魔远离,增长善根,横截生死,佛性开显,愿光摄受也。果十益者,谓:三圣来迎,九品

别说没时间,这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

命运:不是去克服苦难 而是去营造未来

◎ 学 诚问:师父,一味地对别人好,为什么让人厌恶,轻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是不是越一味地对别人好就越容易失去?答:不要依附于他人乞求自己的快乐。如果我们太执著,自己很苦,把别人也弄得很苦,付出越多,其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心道法师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所护持,是诸佛共通的愿力所成就的咒。我们现在能因持诵咒语的功德力,分享观音菩萨的智慧与福祉,增长善法、满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 怀 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坐禅要义

◎ 百丈怀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佛 言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服。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

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广 钦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愿意吃苦,则人人都可成佛,可到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出家人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所以应福慧

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

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1.世间人常讲折福,什么是折福?工作不认真尽责,与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对不起公司,这就是折福。2.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

以逆境苦难为师

以逆境苦难为师◎ 大 安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促使我们深刻地透视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潜在的生命势能。顽金只有在烈

看人的十种标准!

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

《八十华严》中,列出了诸佛世尊的十种自在法,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第一自在法:一切诸佛世尊对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明了通达种种言辞解说,演说各种法都辩才无碍。也就是说,佛不但通达所有的语言,而且对所有

念佛十种功德

◎ 永 明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菩萨的十种自在

广超法师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向人间苦难行去

证严法师三十五年来,慈济的脚步没有一天停息,未来的路还长远,更要步步踏实勇往向前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我都充满了感恩,尤其在慈济三十五周年的这个时刻。第一、要感谢父母恩。感恩与父母有缘,有幸生在台湾、生在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贫苦的十种原因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2、教别人偷盗。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7、看见别人

母亲具有十种高尚的品德

母亲具有十种高尚的品德◎ 佛 说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四)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一)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六)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八)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三)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九)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练习太极会出现的十种正常现象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内容提要:色阴区宇十种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体内精明流溢,三、精魄递相离合,四、心魂灵悟心光发明,五、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六、细心密澄洞察幽微,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内容提要:想阴区宇十种天魔:一、怪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二、魃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三、魅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四、蛊毒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五、疬鬼年老成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内容提要: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

观辉居士: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内容提要:十种恶习:淫、贪、慢、嗔、诈、诳、冤、恶见、枉、覆。菩萨避淫,如避火坑。菩萨避贪,如避瘴海。菩萨避慢,如避巨溺。菩萨避嗔,如避诛戮。菩萨

心中心法的十种行愿

善男子等。有十种行愿。今当宣说。如说而行。必证觉地。何等为十。一、佛佛俱信。法法无碍。清净僧众。尊视如师。二、持戒不缺。摄心常定。诸法空相。平等无著。三、慈心众生。励行戒杀。视众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快速修福报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佛教很多法师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可见孝亲的重要性。孝亲有三

善知识的十种德相是什么

在我们修行善知识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知识,并且还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在修行善知识之前,一定先去了解下善知识的十种德相,这样有助于我们的修行。一、善知法义:菩萨以无碍智,善知一切诸法

十种佛是什么意思

分别为: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涅盘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本性佛)、如意佛。我们经常说‘佛陀耶’,我们翻华言是‘觉’。觉有三种,有自觉,自己成就了,觉他,让他让一切众生都觉悟,

十种佛是什么

正觉佛:宣讲小乘无余涅盘正觉的佛。包括正知见,正精进,正念,正定,四谛。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此处的释迦牟尼佛不取本师义,而是化佛。每一化佛的名字代表此佛的法门。释迦牟尼意为觉、正、净。觉就是正知见,

十种佛前供养有哪些功德

一、供香功德:1、罪障消除;2、福报优厚;3、来世富贵;4、所求如愿;5、远离恶趣。二、供油的功德:1、相貌庄严;2、资财充足;3、有大善报;4、有大智能;5、眼睛明亮美好。三、供灯功德:奉施灯明,得

十种佛前供养是什么

第一是香。我们供佛的那个香,要用最好的那个香,在佛教里讲这个牛头栴檀。这个牛头栴檀香,烧上可以香四十里。讲《楞严经》我讲过,那个四十里。一点着,就四十里地以内都香。那种的香,那一铢——一铢就是很少的分

拜十种佛有什么讲究

一、提前沐浴净身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二、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三、衣冠整洁,举止有礼进入

烧香供十种佛需注意什么

1.供香之时最好要先洗手。烧香最好是左手拿香,不过这个看个人习惯,烧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香要一次性点燃,要越旺越好。烧香的时候双手捏举香高过头顶。作完揖后就可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有求的事,心中所想,

佛教的十种佛分别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如何礼拜十种佛

礼拜或者拜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的法门,在禅堂里面动态用功,除了我们经行、跑香以外,还可以用礼拜的方式来作为我们用功的一个方法。每个人自己站一个空间,如果你觉得这个地面很冷,冷到你受不了的话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