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 益
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云何为信?一者、信阿弥陀佛愿力,二者、信释迦文佛教语,三者、信六方诸佛赞叹。夫世间正人君子,便无妄语,况弥陀、释迦、六方诸佛,岂有妄语?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须先生深信。
云何为愿?一切时中,厌恶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净土菩提之乐。随有所作,若善、若恶,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愿求生,更无二志,是名为愿。
信愿既具,则念佛方为正行;改恶修善,皆为助行。随功力之浅深,以分九品、四土,纤毫不滥。只须自己简察,不必旁问他人。谓: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上三品生。故信愿持名念佛,能历九品,的确不谬也。
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净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净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故持名能净四土,亦的确不谬也。
问曰:如何持名能断无明?
答曰:所持之佛名,无论悟与不悟,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念心,无论达与不达,无非一心三观。只为众生妄想执著,情见分别,所以不契圆常。殊不知能持者,即是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名究竟觉矣。
问曰:既始觉合本,则当下即常寂光,如何亦说往生?
答曰:若达当下即常寂光,又何妨说个往生?盖往即非往,非往而往;生即无生,无生而生。文殊、善财之生西方者,此也。咄哉!男子!无措思惟。
摘自《蕅益大师净土集》
End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外表光好,没有用的。要心里真正诚恳的念,不要求感应,自然有感应!所以准提咒念法告诉你,法本
◎蕅 益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云何为信?一者、信
比丘斯亚沙卡积恶受苦报9~2若人已作恶不应重复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必受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
富商摩诃达那避恶如避险道9~8伴少而货多商人避险道爱命避毒品避离诸恶行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商摩诃达那。有一天,富商摩诃达那护送一些比丘和一大批贵重物品要到某地,抢匪得知此事,计划在中
女天神拉阇积善受乐报9~3若人已行善应当重复行应喜于行善积善必受乐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天女拉阇。大迦叶尊者在毕钵离山洞进入禅定七天,出定时,来到一位女施主拉阇家化缘。这位年轻高贵的女人
给孤独长者恶得恶报善得善报9~4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方见恶真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对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礼遇佛陀,为佛陀建造祇树给孤独园。每天三次要礼敬佛
粗心大意的比丘莫轻视小恶9~6莫轻视小恶于我不招报小恶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粗心大意的比丘。这位比丘做事潦草,粗心大意,往往拿了东西使用后,就放在
吝啬的富翁莫轻视小善9~7莫轻视小善于我不招报小善如滴水亦可满水瓶智者圆其善少许少许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富翁毕拉帕达卡。舍卫城有位男子听完佛陀教导一个人不但自己要布施,也要劝他人布施
猎人拘古塔米无恶念不行恶9~9手若无疮伤口可以手执毒药毒不侵无伤手无恶念不行恶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猎人拘古塔米和他的家人。在王舍城有位富家女,年纪轻轻就证得初果。后来她与一位猎人结婚,生了
婆罗门耶卡沙它卡及时行善9~1行善宜及时制心勿作恶迟疑向善行心则喜于恶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耶卡沙它卡。他与妻子两人只有一件外套,两人无法同时出门,两人分开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
珠宝工匠提沙依业力升沉9~11有人孕育在母胎做恶者堕入地狱行善者往生天界漏尽者证入涅槃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珠宝工匠提沙。提沙和太太每天以食物供养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有一天,提沙
猎人可卡伤害贤者自食恶果9~10若伤害无邪清净无垢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猎人可卡。可卡是个猎人,有一天,他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见到一位比丘,他以为是不祥的预兆,
火舌烧飞鸟无处逃避恶果9~12无论在空中在海洋无论在山中在裂缝世间无任何避难处可以让人逃避恶果有一群僧人前往参拜佛陀,路上有几户人家忙着准备食物供养这些比丘。其中一家忽然失火,火舌烧到一只飞过的小鸟,
善觉王无处逃避死亡9~13无论在空中在海洋无论在山中在裂缝世间无任何避难处可以让人征服死亡佛陀居住在奈罗达罗玛时,有一次提到国王善觉。善觉王是提婆达多的父亲,也是佛陀未出家前的岳父。善觉王对佛陀怀有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