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崇尚朴素自然的北宗禅
2025-04-02 08:28

五祖弘忍禅师以后,其门徒有十,禅系各表,发展最兴盛的还数神秀禅师为代表的北宗禅,其禅法继承并保留了达摩祖师以来如来禅法的特点。

神秀禅师(606-706),俗姓李,东京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家。剃染受法。老庄儒学,佛教三藏,无不通晓。后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参五祖弘忍禅师,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弘忍禅师对神秀禅师也十分器重,曾言“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张说《大通禅师碑》)。命神秀禅师为上座,弘忍禅师圆寂后,神秀禅师先止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四海缁徒,向风而靡。大足元年(701),武则天召神秀禅师入京,“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时王公以下,京邑士庶,竟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宋高僧传·神秀传》)。神秀被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张说《大通禅师碑》)。神秀禅师离开幽寂山林,传法于达官显贵之中,受到了朝廷的尊崇和礼遇,使其禅法大盛于世。神龙二年(706)神秀禅师圆寂,诏赐谥“大通禅师”。

神秀禅师作为弘忍禅师十大弟子之首,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其传法以嵩洛为中心,被称为“北宗”,与惠能禅师为代表的“南宗”成为达摩祖后以后如中国禅宗的两大主流法系。

神秀禅师继承了东山法门“持奉《楞伽》,递为心要”的禅法特点(张说《大通禅师碑》),依持《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立论,以“观心”发扬弘忍禅师的“守本真心”说,以“五方便法门”发扬道信禅师的修心五方便禅法。指出“心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万行具备。”《观心论》

神秀禅师认为“心”为万法之本,万化之源。因此,唯观心一法,总摄诸行,是求佛道最为捷要的修行之法。强调自心起用而有染净二心,指出清净的真如之心和污染的无明之心,都是“自然本来俱有”的,净乐恒乐善业,染心常思恶业。守净心就可以远离诸苦而享永乐,随染心则会沉沦三界而受轮回之苦。因此,自心是“众善之源”,同时也是“万恶之主”,“观心”就是要去妄显真,除染还净,摄心守净,从而断灭诸苦,自然解脱。认为众生只要明白“心为出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的要义,就能依持“观心”修行。

神秀禅师的观心重在对治真如之体受无明妄心障蔽令众生轮回受苦的根源,以淡泊情感欲望、物欲追求来息妄归真。正如他所呈心得偈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以保持清净无染的本心为修行第一要务,后宗密禅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将神秀禅师的禅法定义为“息妄修心宗”,认为:

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试,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惯闹,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镜。南诜、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

由此可见,神秀禅师继承了传统如来禅的禅法,依持人人本具的清净心,并依师言教,心注一境而背境观心,从而达到息灭妄念的渐修顿悟。

立足于返身向内、“总摄诸行”的观心说,神秀禅师反对“修伽蓝、铸形像、烧香、散花、燃灯供佛”等形式化行事,认为“广费财宝,多积水陆,妄营佛塔”是“背正归邪”的作为,“于真性一无利益”(《观心论》)。神秀禅师这种不劳外求,于心地上用功夫的行持与惠能禅师所强调的“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敦煌本《坛经》)的看法基本一致。说明东山法门下各系始终秉承着如来禅注重修心、重顿悟心性的传统。其实神秀禅师的北宗观心禅法也是主张“顿悟”的,神秀禅师将佛所说三大阿僧祗劫阐释为“三毒心”,认为通过观心而去除一念当中的“三毒心”,就是度得三大阿僧祗劫了,从而把无限变成了当下的有限。只是神秀禅师认为顿悟要依持“心”而渐修,要勤拂拭以守住本觉的真心,要求“依师言教,背境观心”以“息灭妄念”,这个“顿悟”必须要经历种种观心的渐修过程,是对《楞伽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这与惠能禅师的“顿悟”就有了一定区别,惠能禅师是主张直了见性,当下即是。

最初,顿渐仅仅是各自禅法的不同表述,也可以说是行持上的差别,并没有高低上的分别。一个重顿悟,一个重渐修,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从这个观点来看,二者并不茅盾。直到惠能禅师门下神会禅师北上入洛,为标榜惠能禅师的法统地位公然评击神秀禅师北宗“法门是渐”,从而掀起了“南顿北渐”的门庭之争。

宗密禅师在《圆觉悟大疏钞》中以“拂尘看净,方便通经”来概括神秀禅师的禅法特点。前者是“时时勤拂试”的观心守心,后者则是神秀禅师把四祖道信禅师的五种方便禅法与经教融会贯通后,所提出的新主张。

第一总彰佛体,依《大乘起信论》的心体本觉说,阐明众生皆有本觉真心,为无明妄念障覆而不觉,心体离念,即恢复本觉,觉者即佛,故又名“无念门”。

第二开智慧门,依《法华经》开示悟入佛知见,行由定发慧的方便,即本觉的心体不动,无念而得佛知见之用,又名“不动门”。

第三显不思议门,依《维摩经》说,由观心、守心而达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第四明诸法正性门,依《思益梵天所问经》,强调一切法如如平等而显现诸法正性,由明诸法正性心识不起而得智慧之用,从而成就佛道。

第五了无异自然无碍解脱门,依《华严经》圆融无碍说,将禅修方便与所证之境融摄于“自心”,以“心无分别”了悟一切法无异,从而就能自然无碍和解脱。

神秀禅师的观心论是对心之体用的理解而强调观心守心的重要性,而五方便说则是体用不二在禅修实践中随缘适用。神秀禅师和惠能禅师都继承了东山法门的禅法,以“心”为宗,强调通过修心而达到觉悟,只是在对心的认知上,立场不同,因此在如何修心的行持上也就产生了分歧。

神秀禅师所说的心是指人本觉的真心,肯定有一个清净心体的存在,认为它时刻受到妄念情欲的污染,要通过熏修达到转染成净的觉悟。而惠能禅师所说的心则是指人人本具的当下一念心。惠能禅师认为人的心时刻都在无常变化中,无妄念即是真,无妄情即是自然,因此,不存在一个可以观、可以修、可以拂试的清净心。有心可修与无心可修成为神秀禅师与惠能禅师禅法的最大差别。

神秀禅师主张离念去情,有证有修,通过观心看净、时时勤拂拭的渐修而顿悟清净心。惠能禅师则主张无念息情,无证无修,强调真心与妄心都不离人们当下的一念之心,起心修证就是妄心有为,反而失却了清净本然之心。因此评判神秀禅师的禅法:“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敦煌本《坛经》)。

神秀禅师的禅法特点是更多地保留了佛教传统修行方式,在重视禅修的同时,要求行者保持时时勤拂拭的力行,克服外在物欲的诱惑从而达到身心的解脱;而惠能禅师则反对执著于坐禅、诵经等形式化的修行,强调心不起念,不起息情之念,任运自然地随缘应世,饥来吃饭,困来眠,保持人人本具的圆满自足的本心。一个是因修而悟真,一个是立足当下,息妄显真,因此才产生了“顿”与“渐”的分别。

神秀禅师的北宗禅法在帝王扶持下曾盛极一时,后来渐渐被惠能禅师南宗所替代,终至湮没无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惠能禅师的禅法以简便易行、不重形式而倍受信众拥护,另一方面是因为惠能禅师禅系远离政治纷扰,继续保持山林佛教的禅风和超然于尘世之外的生活态度,为其教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唐以后,惠能系的禅法在其弟子们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惠能南宗禅终于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如来禅则随着神秀系禅法的衰微,渐为祖师禅所替代,中国佛教禅宗呈现了“凡言禅,皆本曹溪”(柳宗元《曹溪大鉴禅师碑》)的蔚然胜观。

End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我们把古人说的五福的次序倒过来一下,逐个来说吧!一、善终:念佛人得善终,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且是容易得到公认的,现今在佛教兴盛的地方,很多医院都知道设置念佛堂、往生堂

顺其自然可得自在之心

◎ 墨 墨有人问洞山禅师:我们如何躲避寒暑?禅师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避?这人又问:什么地方才是无寒暑处?禅师答: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阇黎:梵语音译,指高僧。)其实,禅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寒冷

复得返自然

◎ 正 慈 檐前施饭来飞鸟,林下行香踏落花。 自解刹那知佛性,不劳更喻几尘沙。--唐 释广宣素来喜欢依傍大山和清流,喜欢清静、清新、空旷自然的乡野,故闲暇时光总想躲开繁闹,到乡下走走看看,偷个闲,犹

陈大惠: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

陈大惠:为什么要感恩: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这回听明白之后,他彻底老实了,他说,我真得学。他给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特别想,我知道现在社会问题很多,我这个钱挣到之后,好多时候这个钱很快就没

能够冲破一这关,业障自然消除

广钦老和尚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有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

自然的大安详

索 甲在教禅坐时,我常在开头就说:把你的心带回家,然后放下,放松。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每个重点都包含着许多层面的意义。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通过专注的修习,把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姚冬梅净土,顾名思义就是指清净的刹土。人间净土就是要在人间建立清净的国土。这种观点似乎很让人向往、振奋。然而,仔细思维,却是站不住脚的,何以见得?首先,要建构净土,就

人生一切顺其自然

人生一切顺其自然◎ 元 真深山藏古寺,禅堂卧蛟龙。一位禅僧自从住进禅堂,就效仿禅宗四祖道信,夜不展单,肋条不沾席--俗称不倒禅--不睡觉。他十年之中,昼夜坐禅,心无杂念。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一个个越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

一日禅:人生,顺其自然最美

生活是一杯白开水,乐观的人喜欢加糖,悲观的人则往往加盐,都是你自己调制的味道,其实生活永远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看透的眼光,而是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心境!人生,别较真,顺其自然最美。

道外无心,心外无道:体悟即心即道的自然境界

周因朴,活动于五代末、北宋初,上承司马承祯、王玄览的坐忘论思想,凝练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的精要论断,对内丹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下对周因朴《大道论》的关注较少,因此我们应当对这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谛!

近年来,教内外一些道士、居士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无疑,静坐炼养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许多宫观名胜古迹都是开放旅游场所,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暇时静下心闭目打坐,为长时精神状态紧张的人

慈悲的因缘到了 你自然也会素食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

一日禅:顺其自然

你羡慕别人月薪几万,却不知道他日日加班到深夜的辛苦。你羡慕别人说走就走到处游玩的自由,却不知道他为这份自由放弃的东西。一切都有代价,无论是财富,事业,别人永远是别人。别处永远在别处,等你走过去,你现在

什么是自然辟谷?

辟谷是古时道家修炼人士到一定的境界,而出现的一种气满不思食、身心加速排毒和净化的现象和过程。后来也有人在有了一定的吸收自然原始能量的能力的基础上 自己 主动辟谷,加快修炼进程,提升修炼效果,使辟谷也成

自然智、清净智、无分别智,作这样的修行

修行,最重要的是,发现、利用和使用自然智、清净智或无分别智。自然智、清净智和无分别智,三个词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的描述,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颗心——我们原始的心、本来的心、本体的心——那颗被称为真心、妙心

刘元春:佛教论人与自然

佛教论人与自然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就交织在一起。人先是由自然的力量的威慑而乞求大自然的恩惠,后来,却因为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大有征服自然的气概,甚至随心所欲。正因此

北宗禅的起源

佛教术语,又作北禅、北宗。为“南宗禅”之对称。禅宗五祖弘忍之门下大通神秀,以弘法于北方,故称北宗。五祖入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湖北),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而于南方,六祖惠能

北宗禅的教旨

本宗教旨,依宗密之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所叙之七家,北宗为第一家,其文云(卍续一四·二七七上):“此宗秀大师为宗源,弟子普寂等大弘之。拂尘者,即彼本偈云:‘时时须拂拭,莫遣有尘埃’是也。意云:众生本有觉性

什么是北宗禅

“北宗禅”通常指的是神秀一脉的禅法传承,但也包括当时在北方流行的与神秀一脉近似的各家禅法。达摩禅学传至五祖弘忍,由于“东山法门”的创立,影响渐广势力渐大。唐高宗成亨五年,弘忍圆寂后,东山法门内部出现重

崇尚朴素自然的北宗禅

五祖弘忍禅师以后,其门徒有十,禅系各表,发展最兴盛的还数神秀禅师为代表的北宗禅,其禅法继承并保留了达摩祖师以来如来禅法的特点。神秀禅师(606-706),俗姓李,东京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览经史,

北宗禅与南宗禅的介绍

北宗禅神秀50岁时,到湖北蕲州双峰山东山寺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6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其为“教授师"。相传弘忍为传衣钵,让弟子们

北宗禅创始人是谁

神秀大师,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得道高僧。师父为禅宗五祖弘忍,自己则是北宗禅的创始人。少年时为儒生博览群书,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兼通老、庄,玄学。早慧聪敏的神秀虽然才高八

北宗禅是如何创立

北宗禅是由神秀创立的体系,因其与慧能在南方倡导的顿悟修行方式截然相反,就被称为北宗禅。神秀(606年-706年),俗姓李,是北宗禅创始人。精通经史,中年常游历于江左、闽西、浙东一带。永徽二年(651年

何谓北宗禅

“北宗禅”,是唐代以神秀为主要代表的一派禅学。以神秀及其弟子普寂、义福于长安、洛阳为中心弘传的禅法,由于主要活动于北方嵩洛地区,所以名为“北宗”。“北宗禅”忠实地继承了道信和弘忍的“东山法门”,弘忍曾

南宗禅与北宗禅有哪些区别

佛门中是分为很多的派别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过南宗禅和北宗禅的,师兄坚持用心去修行是可以让师兄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功德。那师兄你知道南宗禅与北宗禅有哪些区别有那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南北禅宗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