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出家是否意味着不孝?
2024-11-30 12:44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孝道,认为子女应当奉侍父母左右,然而,佛门出家人似乎颠覆了这个观点。很多人认为佛门出家与孝道文化相违背,一旦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就意味着割亲辞爱,剃除须发,父母不管,六亲不认了,其实这是对佛法的误解。佛教非常注重孝道,认为孝道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是大乘佛法的根机,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离开孝道,没有一法可得,孝亲是佛法教育的根本。

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另一种是出世的至孝。

一、养父母之身。父母对儿女的关怀无微不至,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我们也应提供父母的物质生活所需,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第二、养父母之心。为人子女当常回家侍奉父母,陪父母聊天,态度上要和颜悦色。儿女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身体,莫让父母担心受怕。

第三、养父母之志。为人父母皆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作为子女要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让父母感到欣慰。能做到以上三点,可谓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而佛门出家人不但要行世间之孝,还要行出世间至孝。佛门认为一切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不但要度化这一世的父母亲,还要度化生生世世的父母,即善巧方便引导众生对佛法产生信心,令其听闻正法,发心念佛往生西方,出离轮回,这才是出世至孝之道。所以,出家并不意味着不孝,而是普渡众生,行至孝之道。

End

刘素云: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太桥旦曾堪布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

贫穷,那是你不孝的报应!

做官有做官的因果,富有有富有的因果。有个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父母打骂,一句话的抵触都从来没有,打也不动不跑. 因为这个孝顺,他做了大官。但是他因为父母有足够的退休工资,就不供养父母,结果他虽然做了大

人生不幸的三大根源:不孝、邪淫和杀生

妙印法师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小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撩倒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却所求不如愿?往往怨天尤人,对生活

出家是否意味着不孝?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孝道,认为子女应当奉侍父母左右,然而,佛门出家人似乎颠覆了这个观点。很多人认为佛门出家与孝道文化相违背,一旦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就意味着割亲辞爱,剃除须发,父母不管,六亲不认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