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春天来了,这几件事最积功德,千万别错过!
2024-12-08 08:24

春天已经来了,下面几件事请不要去做!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爱向苍天,善行人间;爱是慈悲守护,喜舍难量。福生无量天尊。

赶紧转给更多人知道!随愿转发,皆是功德!

道教的万物平等观

宫观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宫观为核心的教团组织是合理化的正统道教的基本组织方式,它以信仰者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方式,取代了原始道教时期思想芜杂、人人称教、缺乏合理组织与教团规范的、民间化的散漫状态。宫观组织代表一个信守正统道教思想的教团,与社会各层人士和政治组织发生正常接触和交流,它已成为道教教团内部、教团与政治组织、社会民众进行交流和接触的重要媒介。基于宫观组织,道教教团与社会和政治之间,建立起信用关系,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宫观成为一种信用象征。基于这种信用关系,宫观成为道教教育信众、教化民众、佐国扶命的宗教组织形式,成为高尚伦理道德和与之相连的神仙理想的象征,并为政治和社会所接纳,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可以说,在原始道教向正统道教过渡过程中,从民间教团向宫观教团的转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

这是由具体的历史原因和道教中与宫观密切相关的宗教思想所决定的。以大规模的地下社会组织形式长期潜伏传教于东汉社会民众之中的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为首的太平道,和以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为首的天师道(即五斗米道)等原始道教组织,与一个人在母亲体内的孕育生长过程一样,在它们公开面世以前,已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孕育、发展和地下传播过程。在汉代公开面世以后,张角黄巾军于东汉末被剿灭,太平道再次转入秘密传播状态,史迹难考。张鲁政权于东汉末被曹操攻破投降,张鲁率其信众移至中原不久便去世,天师道发展受挫,又走上了回归民间的道路。三国时期,原始道教的发展跌入低谷。此时及其后一个时期出现的一些道书,如《正一法文天师教诫科经・大道家令诫》、《想尔注》等等,自我批判和改造的思想特征十分明显。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更为明确地对以张角等人为代表的原始道教进行批判,同时又对过去的道教思想进行系统清理和继承。这样一来,原来长期处于民间游散状态的原始道教,逐渐向着拥有固定的以宫观为基地的相对稳定的正统教团组织过渡,改掉原来那种常常出现的全国性秘密教团大流动、影响社会秩序的活动方式,而逐步与现实的社会秩序相适应,并为官方所承认,从而也为道教思想和教团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早在道教形成以前,《山海经》已把琼楼玉宇、金台玉阙作为神仙世界的象征。但那是人类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道教产生后,为人们提供了资以修炼成仙的方法。这就把原本隔离的人-仙两界关系,通过它的修仙方法联结起来。其中,作为这种宗教修炼和教授活动的主要基地的宫观,迅速兴起。但是,道教的宫观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继承了自古以来的鬼神祭祀的祠观的功能和某些象征权威的建筑形式,结合以修炼神仙活动的人物,逐渐形成为自己的教团组织活动中心。这个形成过程,和道教从原始形态向正统形态的过渡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宫观组织自古以来被沿用至今,是由它在道教自身思想结构和道教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在道教中,作为教团组织进行宗教活动中心的治和观,被认为是具有通神功能的人-神中介,人们把宫观看作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与道教信仰的特点直接相关。由人修道成为神仙,是道教信仰的核心。为此,各种被认为具有神仙意蕴的文化符号,都被作为现实中的人与其所追求的神仙境界之间的媒介。

一、阙、台、观:道教宫观的起源

在许多文献中,宫阙往往并提,常指帝王所居,且其庄严宏伟,非凡人可得而入,甚有其神秘性质。然阙本乃宫殿之门观。按《说文》:阙:门观也,从门。段玉裁注:《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称阙。1那么何谓观?《说文》:观:谛视也,从见。2可见观的语源本义,乃认真仔细观察审视。后来其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新的语义,在原来的观察眺望这个行为性质的本义基础上,增加了借以观察眺望的建筑这个指代3性的转义。于是观与阙都成了建筑的样式。

观有二义,在上位者观察民情国俗是观,在下者观察上之德行也是观,二者都是注目察看的意思。引申而言,则示民以风范,俨然令人望而畏之,也名为观。《易・观卦》:观,盥而不荐,有孚

王学作为明代思想的主流,好之者不绝,而攻之者亦众。批评者经常讥讽王学为禅学,这可以说明王学与佛教的关系比较密切。虽然没有人批评王学为道教,但在明代三教合一的时代洪流中,王学与道教还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来作一探讨。

王学的开山祖师王阳明本人与道教的关系就十分密切。王阳明曾自称与道教打了三十年的道,《王阳明年谱》中不乏他寻访道士问道的记载,他与道教的交往记录明显地要比佛教多得多。王阳明从小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年谱》记载,王阳明十二岁时,与同学生走长安街,遇一相士。异之曰: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这位相士就是一位道士,他的话对年幼的王阳明影响很大,他感其言,自后每对书辄静坐凝思。1正是这位相士的话使他萌发了成为圣贤的念头,而成圣是他毕生的精神动力,虽然他此时并不清楚相士所说的是哪家的圣人。自此,王阳明就与道教结缘,在其一生的许多重要时刻,都有道教人士的身影出现。

明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十七岁的王阳明到江西南昌迎娶诸氏。在新婚之日,王阳明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直到第二天早上,王阳明才被人找了回去2。新婚是人生一大事,但王阳明却能舍却,可见他当时对道教的兴趣是多么的浓厚。

《年谱》戊午年(1498年)条记载说:是年先生谈养生。当时,王阳明正在为寻找自己的思想方向而苦苦摸索。他先是泛滥于辞章,很快就觉得这样做不行,于是又转向朱子学。但他按照朱子学的方法去做,仍然无所得,为此他很失望。此时,王阳明又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3在这种情况下,道教实际上充当了王阳明的精神避难所的角色。

三年后,即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阳明奉命到江北审录囚犯。事情办完后,王阳明前去九华山游览。王阳明找到道士蔡蓬头问道,蔡蓬头不肯与之谈论,只是说他终不忘官相。这实际上指出他骨子里的儒家精神。王阳明后来又不畏艰险地到深山中拜访一位异人,这位异人在与他谈论什么是最上乘的学问时说: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4。周敦颐、程颢的思想都深受道教的影响,异人的话实际上是给他指出了一些儒道结合的思想方向。事实上,王阳明后来的思想发展也是往这个方向努力,正如他所自述的:赖天之灵,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而若有得焉。5

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得罪刘瑾,被贬谪贵州龙场。因刘瑾路上派人追杀,王阳明逃至福建的一所寺庙中,遇到当年在南昌铁柱宫中所结识的异人。王阳明本想远逃他乡,但这位异人认为这样做会连累家人。于是王阳明决定去龙场赴任6。在龙场,王阳明最终悟道,实现了思想转向,确立了自己的思想方向。

从上述记载来看,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前,与道教交往多年,亦屡屡沉思于其中。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养生,王阳明体弱多病,所以练习导引术养病。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当时作为思想主流的朱子学无法满足其思想发展的需要,朱子的格物之学总是使其达不到心与理一的境界,所以他会沉溺于佛道尤其是道教的精神训练当中,这使他受益很大,为他形成自己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统一精神生活和社会伦理的要求使王阳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儒家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王阳明彻底与道教决裂了,实际上他早年与道教的交往就已奠定了其对道教的基本看法。

在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以后,王阳明并没有否定道教,而是提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看法。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王阳明来到萧山,张元冲在舟中问二氏之学,王阳明说: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为吾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7在这里,王阳明明确表示,对于佛、道的思想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思想资源加以利用,道教可以使人完养自己的身体,养身、养心本不可分,所以不能因为那是道教做的事而不去学习,否则就无法体悟到学问的全体。此段议论发于阳明晚年,当是阳明之定论。王阳明的这种说法是对自己广泛吸收融通佛、道思想的明确承认,这种毫不讳言的态度较诸明反佛、道,却又暗中偷运佛、道的人少了许多偏狭急迫,多了几分大度,这在宋明理学家中是不多见的。

正是基于这种立场,王阳明经常在讲学中用道教的思想和术语解释自己的学说。有一次,学生问如何立志,王阳明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8用结圣胎来解释立志,与当年长安街上的相士对其所言很是相似。王阳明甚至直接用道教术语解释其学说的核心观念良知,他在回答学生陆澄的提问时说: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则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9在这里,王阳明用道教的精、神的思想来类比良知的发用流行,足见在他心目中,其良知学说能够包容道教思想,或者说二者是相通的。有时,王阳明还与学生专门讨论道教的思想,如有学生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10这一解释与上面答陆澄问的意思是一样的。

王阳明的门人遍及天下,其中有不少人也与阳明一样,受道教思想影响颇大。《传习录》中就记载有陆澄、萧惠、王嘉彦等王门弟子向王阳明询问道教之学。在王门后学中,对道教思想十分倾心的人不在少数。王阳明的得意门生王畿就颇具代表性。

王畿亲承阳明末命,其微言往往而在11,是王阳明思想的主要继承人之一。他于乃师的三教合一思想颇多发明,对道教思想的吸收也是不遗余力。王畿对待道教的态度是:学老佛者,苟能以复性为宗,不沦于幻妄,是即道释之儒也。12王畿多次用道教思想解释、比附王学的良知和致良知说,他说:先师提出良知二字,乃三教中大总持,吾儒所谓良知,即佛所谓觉,老所谓玄。13良知两字范围三教之宗。良知之凝聚为精,流行为气,妙用为神,无三可往,良知为虚,无一可还,此所以为圣人之学。14王畿的这些说法一方面本诸王阳明,如用精、气、神解释良知的发用流行,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发挥,如良知两字范围三教之宗的说法更加明确地点出了良知说对佛道智慧的吸收,是儒、释、道融和的综合性产物。于是,王畿经常用道教的内丹理论解释致良知:致良知即所谓还丹,即所谓弄丸。15人之所以为人,神与气而已矣。神为气之主宰,气为神之流行。神为性,气为命。良知者,神气之奥,性命之灵枢也。良知致,则神气交,而性命全,其机不外于一念之微。16正如王畿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莫道仙家能抱一,吾儒亦自有婴儿17,在王畿看来,道教的上乘丹法与致良知工夫是一致的。

在王阳明的弟子中,比较典型的吸取道教思想的还有朱得之,黄宗羲认为其学颇近于老氏。朱得之自号参元子,写过一本名为《宵练匣》的书,书名即出自道教经典《列子》,他在书中大谈道教修炼理论。朱得之对道教内丹理论颇有研究和体验,如他说:人之养生,只是降意火。意火降得不已,渐有余溢,自然上升,只管降,只管自然升,非是一升一降相对也。降便是水,升便是火,《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指也。或问金丹。曰:金者至坚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炼者,喜怒哀乐,发动处是火也。喜怒哀乐之发,是有物牵引,重重轻轻,冷冷热热,锻炼得此心端然在此,不出不入,则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纯熟,此便是丹成也。故曰:贫贱忧戚,玉汝于成。动心忍性,增益不能。此便是出世,此是飞升冲举之实。谓其利者,百凡应处,迎之而解,万古不变,万物不离,大人之心,常如婴儿,知识不逐,纯气不散,则所以延年者在是,所以作圣者在是。故曰:专气致柔如婴儿,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所以知几者在是,所以知天者在是。18单就这两段议论而言,朱得之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道士,即使是把这两段文字放入《道藏》中,也不会有人说它们与道教思想有什么不同。

在王阳明的再传弟子中,迷恋道教的也大有人在。如欧阳德的弟子王宗沐,他师事欧阳南野,少从二氏而入19,也深受道教影响,喜欢用道教术语和思想解释自己的思想。如他在写给聂豹的信中说:近来从事于道者,更相瞒诳,误己误人。师心自圣,则以触处成真,是犹指本身之即仙胎也,而不知破败之后,已非一元之初,则筑基敛己之功,安可轻废?随处致知,则以揣摩求合,是犹指节宣之即是仙功也,而不知血肉之躯,已非飞升之具,则炼神还虚之功,安可尽废?二说相胜,此是彼非,终日言焉而不知流光不待,则已成埋没此生。20王宗沐在这里讨论的是王学中的本体--工夫问题,但他讨论时借用的是道教的术语,这也可视为用道教的理论来诠释王学。可见在其心目中,王学与道教之间是相通的,王学的观念与道教思想具有一致性。

在晚明王学中,与道教交涉最深的当属罗汝芳。王塘南说他早岁于释典玄宗,无不探讨,缁流羽客,延纳弗拒,人所共知。21杨止庵说:罗汝芳师事胡清虚(即宗正),谈烧炼,采取飞升;每见士大夫,辄言三十三天,凭指箕仙,称吕纯阳自终南寄书22。从当时人的这些描述来看,罗汝芳在许多时候的言行与道士无异,所以杨止庵指斥他为诞妄。但罗汝芳满口道教言论也并不妨碍他号称泰州的理学大师。罗汝芳是晚明王学的重镇,他的思想代表了晚明王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从他与道教交涉之深的情况来看,晚明王学与道教在进一步走向会通和融合,在坚持儒家的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王学学者丝毫不掩饰其对道教的欣赏,在许多哲学观念上已没有什么儒家与道教的区别了。就连黄宗羲在赞扬他的老师、其心目中的醇儒刘蕺山时,也情不自禁地用上了道教的术语:识者谓五星聚奎,濂、洛、关、闽出焉;五星聚室,阳明子之说昌;五星聚张,子刘子之道通,岂非天哉!岂非天哉!23

从上述历史记载来看,从王阳明开始,王学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王学自身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实际上是明代三教融合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和表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通过王学学者的思想活动,使得明代三教融合的趋势更进一步地显现出来。在这种思想背景中,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壁垒基本消除,原本各家的独特话语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话语,不分彼此。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儒、道、释三家都融入了许多对方的思想。由此而言,我们对明代王学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黄宗羲所说:昔明道泛滥诸家,出入老、释者几十年,而后返求诸六经;考亭于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订其是非。自来求道之士,未有不然者。盖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虽其得之有至有不至,要不可谓无与于道者。24这可以说是代表了明代王学思想家的普遍认识。

注:

1.《年谱一》,《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第122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同上,第1222页。

3.同上,第1224页。

4.同上,第1225页。

5.《别湛甘泉序》,《王阳明全集》卷七,第231页。

6.《年谱一》,《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第1227页。

7.《年谱三》,《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五,第1289页。

8.《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第11页。

9.《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一,第62页。

10.《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第19页。

11.《浙中王门学案二》,《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40页,中华书局,1985年。

12.《三教堂记》,《龙溪王先生全集》卷十七,明万历刊本。

13.《与李中溪》,同上卷十。

14.《南游会纪》,同上。

15.《易测授张叔学》,同上卷十五。

16.《浙中王门学案二》,《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56页。

17.《咏良知诗》,《龙溪王先生全集》卷二十。

18.《浙中王门学案一》,《明儒学案》卷二十五,第588-589页。

19.《浙中王门学案五》,《明儒学案》卷十五,第315页。

20.同上,第318页。

21.(21)《泰州学案三》,《明儒学案》卷三十四,第762页。

22.同上,第763页。

23.《蕺山学案》,《明儒学案》卷六十二,第1512页。

24.《清溪钱先生墓志铭》,《黄梨洲文集》第160页,中华书局,1959年。

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们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作为个人修炼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探求了种种健康养生的方术。道教认为女子只要精修勤炼,不论哪个阶层的均可达到这一目标。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得道者将是什么样的呢?葛洪认为:

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监御百灵,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华橘,势可以总摄罗酆,威可以叱吒梁成。1

显然,得道具有非常的诱惑力。现实世界中不论是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还是挣扎在贫穷线上的人,只要精修勤炼,均可得道成仙。葛洪说:至于仙者,唯须笃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静,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2

End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

黄念祖: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

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本品是讲泉池的功德。上品中所说的讲堂,在其左右是泉池交流。开头这两句

供香的功德

数千年来,香与佛教的发展唇齿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礼佛的最高敬意。燃一柱好香,透过鼻的嗅闻,能使心灵宁静,息止心中的贪嗔痴,步入平和安乐之境。若修学静坐禅定的人士,更可藉由妙香的助缘,镇静心神,理气调

供僧斋僧的功德利益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梦参老和尚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质供养。我们念经的时候,我们读《普贤行愿

佛陀功德——四无畏

无畏即无怯惧,如来智力内充明了,凡有所说,皆安稳清净,不可倾动,无惊怖恐惧,故名为无所畏。四无畏是指佛陀具有四种临众无畏的信心,无论说法、问答、论难,从容而安详,勇猛而安稳。佛陀功德-四无畏一、一切智

出家功德无量无边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为什么要出家呢?依照佛教经典来说,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悉达多太子出家因缘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尊降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迦

随喜增长功德

◎ 梦 参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生舍离嫉妒障碍,看见人家有一点善事、有一点进步、对三宝有功德,都应当赞叹随喜。若师长对某同学、师兄弟表扬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说:有些事我

功德

◎惠 能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

袈裟之功德

袈裟之功德◎ 海 涛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

礼拜佛菩萨的功德

◎ 宣 化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一)端正圆满。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对你有一种好感。(二)得妙音声。声音清朗宏亮,好像铜钟。(三)多财富。能礼拜瞻礼佛菩萨的形像,等到将来,会有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

出家真正利益与功德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

能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观照自心 真是功德无量!

如孝法师大家要细心,要去分析人生,学佛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要让大家放弃当下的生活。就像我们生命的这一列火车已经开了,它不能够停下来,如果我们想要换轨道,要有一种技巧,首先要在现在的轨道旁边再造一条

献灯之功德

献 灯 之 功 德灯是智慧、光明的表征;燃灯供佛始以佛说,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具之一。祈望透过燃灯的说明和意义,能点燃您心中的自性灯。在佛前燃灯,是用以标帜佛的智能波罗蜜。《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佛 言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服。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

功德、福德与福报

功德、福德与福报仁焕法师人人有优点,个个有缺点,所以我们普通凡夫,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好坏间杂。这样于生活当中,容易有什么后果产生呢?首先理解:福德是人的智慧和健康;福报是人的富有和缘分。如果人福

各种佛号的作用及功德

东方妙喜世界 南无阿閦如来: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触 chu)如来 ,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

持诵《药师经》的功德

◎弘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药师咒,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为根本,法门殊胜。修药师法门,如经所说而行,可以帮助病苦的人。弘一法师说:如法修持,获福无边。维持世法佛法本以出世

念佛就是把佛的功德全部变成自己功德

道证法师持名功夫之深浅,看各人对这一句佛号的体认--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我们曾经讲过很多次,持名深浅,看各人对这一句佛号的体认。佛的能力是连等觉菩萨都不能知道一根毫毛,所以我们对

积累功德九种方法

积累功德九种方法达真堪布作为修行人,我们都想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不容易了。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有九种方法。第一,深信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

每逢节庆更要将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

妙莲法师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索达吉堪布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买了很多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认识无常的功德

认识无常的功德生根活佛认识无常的功德有两种:短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第一,短暂的利益。认识无常,今世不会有恐惧,就好比部队训练士兵一样,当冲上战场面对敌人时,不会产生任何恐惧与紧张,因为他们提前有了足

赞佛的功德

仁禅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有一个称赞如来,就是赞叹佛的功德。所以赞佛也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是十大愿王的修法。我们千万不要误会,有些人甚至生邪见:为什么佛教里面的佛这么喜欢人来赞叹呢?他以凡夫分别心来测

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陈浦燕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衲衣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

供花功德福无边

供花功德福无边1.处世如花;2.身无臭秽;3.福香、戒香遍诸方所;4.随所生处,鼻根不坏;5.超胜世间,为众归仰;6.身常香洁;7.爱乐正法,受持读诵;8.具大福报;9.命终生天;10.速证涅槃。在佛

扫地的功德

扫地的功德◎ 智 者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只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有一次,长者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法到精舍。世尊经行时,看到地面脏乱,便

念佛十种功德

◎ 永 明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远 尘《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也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修学人数最多的经典之一。《地藏经》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佛教思想内容:经中讲

请法的功德比说法的功德大

◎ 大 愿是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诸佛别无境界。唯以智慧光明。随顺众生而作佛事。此念佛人亦复如是。由信解具足故。能入佛智慧。由观行具足故。能见佛光明。智慧光明不从人得。唯藉缘因得显发故

所有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 净 界前面说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让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应该判断要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然,所有的功德,应该是智慧最重要

善教儿女是世间最大的功德

善教儿女是世间最大的功德◎ 印 光【原文】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

“嗡啊吽”——功德不可思议!

嗡啊吽--功德不可思议!达真堪布我们每天有很多修法,尤其是嗡啊吽三个字。最重要的是上师瑜伽,上师瑜伽里有种子字嗡啊吽三个字的修法,就是要观想嗡啊吽三个字。很多人不会观,也不太熟悉。如果你知道了嗡啊吽三

超度的功德和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

超度的功德和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先人即使去世很久,假使中阴身已经投胎,阳上为其所做功德仍然可以回向助其转业,可使他们在所生道中,获得福德资粮。有一个佛典故事:释迦牟尼佛之功德主,他的小儿

轻松从容做功德

轻松从容做功德达真堪布佛法里讲,遇到贫穷的人就是遇到福田了,心里应该感到高兴,这是机会啊!可我们哪有喜悦啊?我们组织放生的时候,有的人心里就想:不是前几天才放过么,怎么还要放啊?一说要建庙,要塑佛像,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福德和功德

功德和福德是学佛修行过程中的高频词,我们常听到以下说法: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

孝顺父母,超度众生有大功德

孝顺父母,超度众生有大功德海涛法师  如果各位真愿意修行,千万不要生气,骂人,不然你就没修行,特别你在想大乘,你要帮助的就是众生,这个人偷你钱 伤害你,你也要帮助他,这个才叫大乘,这个叫什么?念一下来

读诵经典中获得功德利益

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抗疫期间,禁足家中的居士多定功课--读诵佛经,我由衷地随喜赞叹。很多经典中都说,若能读诵受持本经,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今天来谈谈,如何从读诵经典中获得功德利益。竭诚恭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印光大师原文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

布施功德不可思议

布施功德不可思议◎ 龙 树如大月氏弗迦罗城中,有一画师,名千那。到东方多利陀罗国,客画十二年,得三十两金,持还本国。于弗迦罗城中,闻打鼓作大会声,往见众僧,信心清净。即问维那:此众中几许物,得作一日食

做义工的功德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施,所以义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大家各尽己能,努力耕耘,为自己种福田积福的同时也在为家人和后代种福田积福,以一颗欢喜的心布施结缘,以一颗赤诚的心弘

为什么要校量布施的功德呢?

宏圆法师为什么要校量布施的功德呢?一是布施的福田不同,就是受施的对象不同,所修的福报,所修的福也不一样。《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这个饭,包含事事供养,包含一切供养,这个饭的意思。饭

一边吃肉一边念佛 还有功德吗?

有的初学佛的人,刚刚学佛,总是禁忌这个,禁忌那个,有的人问:我现在学佛了,每天都诵经,念佛,但是仍然断不了肉食,这样诵经念佛,还有功德吗,将来能不能生极乐世界呢?梦参长老:是有功德的,也能往生西方。但

春天养好肝,养生一整年,护肝食谱转给大家!

春天养好肝,健康一整年。肝属木,而水生木,所以喝什么很重要。以下是道家春季养肝的妙法。春季应当喝花茶,最好喝菊花茶菊花茶既养目又养肝。还可以用山楂片和菊花泡水喝,不加糖,加一两滴蜂蜜最好。除了喝之外,